第十三章 水稻
身为穿越者,区星是懂水稻种植的。
红旗下长大的那个区星,是在湘北的乡下老家长大,并度过中小学时期的。
那时候的区星,还曾亲身经历过湘北地区水稻种植与收割技术的两次变革。
一个是莳秧的方法由插秧变为抛秧。
抛秧是指钵体育苗盘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
抛秧稻采用塑料软盘育苗,整地方便,抛秧容易。与插秧稻相比,抛秧稻每公顷可省工约22.5~37..5个,工效提高5~8倍。这样就缩短了栽秧时间,抢住了插秧季节。
抛秧还有利于稳产、高产。相较于插秧,抛秧栽培水稻,可缩短返青期,促早生快发,使低位分蘖增多,提早成熟,有利于高产、稳产。
不仅如此,插秧栽培的秧田与本田比一般为1∶6~8,而抛秧可达到1∶30~50,且秧苗成秧率高。抛秧能有效的省稻种、专用秧田,也就节约了稻种成本,育秧肥料成本,秧田地膜、拱架等成本。
插秧技术的诸多优越性里,最关键的还是省工。
90年代末21世纪初,正逢打工热潮。那时候,很多农民兄弟是一边进城打工,一边兼顾种地的。
所以,当国家农业部农技推广总站牵头,在农村推广水稻抛秧时,这种大幅省工、不耽误事的新技术得到了农民工兄弟的热烈欢迎。
在区星的印象里,湘北的水稻莳秧由插秧变为抛秧,就像是突变完成的一般。
前一年自己家也好、隔壁叔叔伯伯家也好,都还在插秧种稻,到第二年,大家就不约而同的用上了塑料秧盘,开始抛秧种稻了。
另一个则是收割机收割取代镰刀收割。
区星小的时候,村里收割稻谷时,还是人力用镰刀收割。把稻穗割下来,抗到地头用扮桶(柴油动力打谷机)脱粒,然后再运到禾场晾晒。
稻谷晒干以后,还要用鼓风机(旋转式扬谷扇车)清除谷物中的颖壳、灰糠及瘪粒。
忘了是小学几年级了,反正不是学前班时期,有河南口音的大哥用农用车拉了一台日本久保田牌的履带式谷物收割机到村里来,推广机械化收割。
收割机第一次下地收割时,全村人都跑过来了,大家好奇的围观这个日本鬼子的新奇玩意。
到后来,开始有国产的柳林牌收割机出现,然后是隔壁长沙别的中联农机。
区星读初中时,隔壁叔叔家还买了一台康麦因牌联合收割机,可以自动装袋,先进得很。
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时间窗口紧,抢收抢种任务重,小时候的区星,作为小半个劳动力,是确确实实下地干过活的。
后来,喜欢上穿越小说的他,还特意去翻阅过于穿越后有用的相关文献,其中就包括有水稻丰产的相关技术论文。
实操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区星确实是懂水稻种植的。
可是,身为穿越者,区星似乎却不太懂造反。
区星小的时候,农村的中小学校是会放双抢假的。
等到他读初中时,因为抛秧、收割机的普及大大节省了工时,学校便不再放双抢假了,甚至农民工兄弟都不再需要赶回来双抢。
新技术的应用,解放了生产力。
但区星穿越到汉末后,却没办法将这些新技术平移过去。
区星穿越来之初,区家冲农民种植水稻还处在火耕水耨的原始阶段,还是他开启种田计划后,才第一次将精耕细作的概念植入父老乡亲们的心中。
(这一时期,中国北方已经出现了耕地、插秧、收割等操作技术。)
过去,区家冲的农民种植水稻,以火烧草,不用牛耕;直接播种,不用插秧;以水淹草,不用中耕,更不施肥。
是穿越者区星手把手的教会了大家耕地整地、浸种催芽、育秧插秧、灌溉施肥等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
但问题也就来了。
过去,大家还是长沙蛮的时候,火耕水耨,把稻种一撒然后靠天吃饭,农闲时间还是相当多的。
天才的少君诞生了,他带来了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
耕地整地、浸种催芽、育秧插秧、灌溉施肥,精耕细作确实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让区家冲的水稻亩产有了跨越式的增长。
但是,精耕细作也使得人们和田地牢牢的黏在了一起,农闲时间大幅缩水。
再生稻技术,两稻轮作、麦稻轮作技术引入后,农闲时间就更短了,区氏的族人们,现在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
用抛秧节约种植时的工时,用收割机节约收割时的工时?区星恐怕是见不到了。
插秧时要用到的聚氯乙烯秧盘,区星活个五百岁也许能捣鼓出来。现在的这具身躯,这辈子肯定是没指望的。
收割机?那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区星想要搞一支脱产的专职族兵,为举大事做准备的计划就此搁浅了——族人们都辛苦而幸福的忙着种田呢。
抛却这几年诞生的新生儿不谈,区氏的族人们,都是饿怕了的苦命人,还曾经因为活不下去了起来造反过。
有田不种,脱产当兵,这样不好吧?
好在,不幸中的万幸,种田计划让族人们能够吃饱。吃饱了,人就有体力,农闲时组织的民兵训练多少能上那么一点强度。
区家冲现在全员农民,也全员民兵。进取完全无力,自保勉强有余。
先办个私学,让区氏一族的年轻人脱产上学。后续再从脱产的学生中,遴选出合适的人,脱产专职当兵吧。
区星决定曲线造反。
“五月可别稻及蓝”——《四民月令》
红旗下长大的那个区星,是在湘北的乡下老家长大,并度过中小学时期的。
那时候的区星,还曾亲身经历过湘北地区水稻种植与收割技术的两次变革。
一个是莳秧的方法由插秧变为抛秧。
抛秧是指钵体育苗盘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
抛秧稻采用塑料软盘育苗,整地方便,抛秧容易。与插秧稻相比,抛秧稻每公顷可省工约22.5~37..5个,工效提高5~8倍。这样就缩短了栽秧时间,抢住了插秧季节。
抛秧还有利于稳产、高产。相较于插秧,抛秧栽培水稻,可缩短返青期,促早生快发,使低位分蘖增多,提早成熟,有利于高产、稳产。
不仅如此,插秧栽培的秧田与本田比一般为1∶6~8,而抛秧可达到1∶30~50,且秧苗成秧率高。抛秧能有效的省稻种、专用秧田,也就节约了稻种成本,育秧肥料成本,秧田地膜、拱架等成本。
插秧技术的诸多优越性里,最关键的还是省工。
90年代末21世纪初,正逢打工热潮。那时候,很多农民兄弟是一边进城打工,一边兼顾种地的。
所以,当国家农业部农技推广总站牵头,在农村推广水稻抛秧时,这种大幅省工、不耽误事的新技术得到了农民工兄弟的热烈欢迎。
在区星的印象里,湘北的水稻莳秧由插秧变为抛秧,就像是突变完成的一般。
前一年自己家也好、隔壁叔叔伯伯家也好,都还在插秧种稻,到第二年,大家就不约而同的用上了塑料秧盘,开始抛秧种稻了。
另一个则是收割机收割取代镰刀收割。
区星小的时候,村里收割稻谷时,还是人力用镰刀收割。把稻穗割下来,抗到地头用扮桶(柴油动力打谷机)脱粒,然后再运到禾场晾晒。
稻谷晒干以后,还要用鼓风机(旋转式扬谷扇车)清除谷物中的颖壳、灰糠及瘪粒。
忘了是小学几年级了,反正不是学前班时期,有河南口音的大哥用农用车拉了一台日本久保田牌的履带式谷物收割机到村里来,推广机械化收割。
收割机第一次下地收割时,全村人都跑过来了,大家好奇的围观这个日本鬼子的新奇玩意。
到后来,开始有国产的柳林牌收割机出现,然后是隔壁长沙别的中联农机。
区星读初中时,隔壁叔叔家还买了一台康麦因牌联合收割机,可以自动装袋,先进得很。
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时间窗口紧,抢收抢种任务重,小时候的区星,作为小半个劳动力,是确确实实下地干过活的。
后来,喜欢上穿越小说的他,还特意去翻阅过于穿越后有用的相关文献,其中就包括有水稻丰产的相关技术论文。
实操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区星确实是懂水稻种植的。
可是,身为穿越者,区星似乎却不太懂造反。
区星小的时候,农村的中小学校是会放双抢假的。
等到他读初中时,因为抛秧、收割机的普及大大节省了工时,学校便不再放双抢假了,甚至农民工兄弟都不再需要赶回来双抢。
新技术的应用,解放了生产力。
但区星穿越到汉末后,却没办法将这些新技术平移过去。
区星穿越来之初,区家冲农民种植水稻还处在火耕水耨的原始阶段,还是他开启种田计划后,才第一次将精耕细作的概念植入父老乡亲们的心中。
(这一时期,中国北方已经出现了耕地、插秧、收割等操作技术。)
过去,区家冲的农民种植水稻,以火烧草,不用牛耕;直接播种,不用插秧;以水淹草,不用中耕,更不施肥。
是穿越者区星手把手的教会了大家耕地整地、浸种催芽、育秧插秧、灌溉施肥等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
但问题也就来了。
过去,大家还是长沙蛮的时候,火耕水耨,把稻种一撒然后靠天吃饭,农闲时间还是相当多的。
天才的少君诞生了,他带来了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
耕地整地、浸种催芽、育秧插秧、灌溉施肥,精耕细作确实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让区家冲的水稻亩产有了跨越式的增长。
但是,精耕细作也使得人们和田地牢牢的黏在了一起,农闲时间大幅缩水。
再生稻技术,两稻轮作、麦稻轮作技术引入后,农闲时间就更短了,区氏的族人们,现在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
用抛秧节约种植时的工时,用收割机节约收割时的工时?区星恐怕是见不到了。
插秧时要用到的聚氯乙烯秧盘,区星活个五百岁也许能捣鼓出来。现在的这具身躯,这辈子肯定是没指望的。
收割机?那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区星想要搞一支脱产的专职族兵,为举大事做准备的计划就此搁浅了——族人们都辛苦而幸福的忙着种田呢。
抛却这几年诞生的新生儿不谈,区氏的族人们,都是饿怕了的苦命人,还曾经因为活不下去了起来造反过。
有田不种,脱产当兵,这样不好吧?
好在,不幸中的万幸,种田计划让族人们能够吃饱。吃饱了,人就有体力,农闲时组织的民兵训练多少能上那么一点强度。
区家冲现在全员农民,也全员民兵。进取完全无力,自保勉强有余。
先办个私学,让区氏一族的年轻人脱产上学。后续再从脱产的学生中,遴选出合适的人,脱产专职当兵吧。
区星决定曲线造反。
“五月可别稻及蓝”——《四民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