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风起南阳 第68章离奇的豆腐
“粮食中有五成是菽豆?”
当岑晟告诉他收集到的粮食情况时,吴咏表示很是惊讶,他还是用后世的思维想问题。
根据记忆得知,这时的菽豆主要是黄豆,也就是大豆,里面混杂着绿豆、红豆、黑豆、眉豆等各种豆类。
要知道后世单是大豆的价格可是比稷米、小麦高的多,何况里面还有绿豆等其他豆类,放在后世,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做。
而且这时粮食中的稻,指的是稻谷,并不是脱壳后的大米。
按照吴咏的想法,怎么都应该是稷米和稻谷最多,可粮食中偏偏菽豆最多,占了一半。
见吴咏也很吃惊,岑晟只好抱着渺茫的希望问道:“府君大人对于这批粮食也很是头疼,不知小郎君是否有好的建议?”
吴咏皱眉思索一会,试探性地问道:“能不能找这些大户换其他粮食?”
张阳在一旁不屑地说道:“这些大户可是一个比一个精明,你还不知道吧,他们开始用的粮食,麦食占了四成,后来发现做面食要用到麦,就又换了回去。”
吴咏听到这,眼睛一亮,笑道:“那我就再做一份豆食,让他们将这些菽豆也换回去!”
岑晟惊讶道:“菽豆也能磨成粉,做吃食?”
“额!”吴咏被他这个神奇的脑回路,整的差点噎住,想了一下还是解释说:“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做成面食,当做主食。而大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也可以磨成粉,做成吃食,但是不能被当做主食,多吃的话也不容易消化。”
“既然不能做成吃食,你说的豆食岂不是在拿我俩开涮!”张阳的脾气比较暴躁,狠狠瞪了吴咏一眼。
吴咏也不与他计较,而是继续问道:“两位大人可曾听说过豆制品?”
“豆制品?这是什么?没听说过!”两人都是摇头。
吴咏解释道:“就是黄豆经过磨浆处理后,做的吃食。”
两人对视一眼,岑晟开口道:“太守府中倒是有一道叫做黎祁的吃食,是黄豆制成的白色块状物,不过制作工艺十分繁琐,口感也不是很好,经常被拿来当做祭祀用品,很少有人去吃。”
“离奇的吃食?这是什么东西?”吴咏追问道。
岑晟笑道:“不是离奇,是黎民百姓的黎,资冬祁寒的祁。据说这道吃食是淮南王弄术时发现,后来由一个姓黎的门客和一个姓祁的门客将之完善,故名黎祁。”
说着,又将这黎祁的制作过程说了一下。
“这吃食是黄豆经过浸泡、磨浆、过滤之后,加入石膏,使其凝固,然后压缩成块状。”
吴咏听后,不禁有些失声道:“这不就是豆腐吗!你们都能制作豆腐了,还不明白菽豆的正确食用方法吗?”
张阳哼了一声道:“怎么食用?那东西我也吃过,不仅豆腥味重,而且还苦涩,吃过之后,还经常闹肚子。”
吴咏这次真是有些不理解了!
豆腐的发明不亚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因为古代的百姓大多吃不起肉,豆腐的出现,开创了一条利用植物蛋白质的新途径,弥补了中国食物结构中动物蛋白不足的缺陷,对中华民族的繁衍起了重大作用。
就像后世,二十一世纪前,中国百姓的餐桌上还只有青菜、豆腐、大米(馒头)。
既然想不通,吴咏就央求岑晟两人带他去太守府看看这豆腐是如何制作的,竟然能做到人人厌弃的地步!
岑晟点点头,他也想知道吴咏是否能将这菽豆变成跟麦食一样抢手。
一路无话,岑晟前面带路,张阳骑马带着吴咏在后,三人很快来到太守府。
岑晟向陈球禀告后,陈球也带着好奇心领他们来到制作黎祁的院子。
到了地方,吴咏也不管三人,仔细打量这时的豆腐制作过程。
入门便是一口大缸,缸后站立二人,此时正不断将麻袋的黄豆倒入盛满水的缸中,然后不断用木棍搅动,这应该是泡豆。
不远处有一个圆石磨,此时一人在推磨,另外一人不断从一个缸中舀出泡好的大豆放入石磨中研磨,这应该是磨浆。
吴咏又看到石磨的下方有个出桨口,下面放着木桶,不断有磨好的豆浆经过斜坡状的石槽后,流入木桶中。
眼看木桶将满,又一人过来,换个空木桶继续接豆浆,然后提着装满豆浆的木桶来到一处大缸前,此时缸后还站立二人,只见他们双手各执纱布一端,那人将木桶中的豆浆,隔在纱布缓慢倒入缸中,另外两人来回不停的扯动纱布,不大一会,纱布上就出现一层豆渣,这应该是滤浆。
吴咏继续观看,此时又有一人过来,先将大缸里过滤好的豆浆用水瓢舀到木桶中,然后提到不远处的小缸前,倒入进去,这时缸后一人舀了一瓢石膏水倒入进去,然后双手执棍在缸中不断搅动,只见缸中不断有白色的沉淀物出现,这应该就是点浆。
最后吴咏来到一个长方形带脚架箱子前,只见箱上有一盖板,板上横压一根长杠,杠端吊一砰陀形重物,箱左下部不断有水流出,注入地上水沟内,这应该是压制豆腐成型。
果然如他所想,等盖板打开,箱子里面出现的就是成型的豆腐!
吴咏掰下一块,尝了一口,又赶紧吐出来。果然跟张阳说的一样,不仅豆腥味重,而且还苦涩。
吴咏观察了整个制作豆腐的过程,从豆腐的浸豆、磨豆、滤浆、点卤、成型五个步骤,一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那就是滤浆之后应该是煮浆,可是这个院子里并没有煮。这生豆浆中含有皂毒素和抗胰蛋白酶等有害成分,吃了不出问题才怪。
吴咏回到陈球身边,说了豆腐的正确制作流程。
陈球突然问道:“为什么叫豆腐?”
吴咏愣了一下,他也不知道豆腐为什么叫豆腐,只得随口说道:“因为这吃食放的时间较长了,容易长毛菌,因而被人们取名为豆腐。”
说到这,吴咏又想起后世人对豆腐的评价。
如果说豆腐的发明足够偶然,那么豆腐衍生品的出现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了。
有道是:人间美味,豆腐花。豆花之美味,喝过的人无不赞叹!
其次豆腐皮是用未经成型的豆腐压制而成的薄皮,性平味甘有清热润肺止咳消痰的功效。
还有豆腐乳用小块的豆腐做坯,经发酵腌制而成,有“东方奶酪”之称。
腐竹是豆浆加热时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取出后干燥即可,也叫“油皮”,色泽黄白油光透亮。
豆腐经盐水腌制后而成豆腐干,再让回香、花椒、大料等调味品的加入既香又鲜,有“素火腿”之称。
豆腐传到北方经冷冻后再解冻就得到冻豆腐,因其更容易入味而广受人们的喜爱。
更不要说还有油炸过的豆泡,机器加工出来的蛋白肉,都是令人称赞的豆制品。
而后世各菜系中,都会有一两道拿得出手的豆腐菜,而最能代表中国传统饮食的食物莫过于豆腐了。
想到这些,吴咏哈哈一笑,说:“今日小子就让府君大人见识一下这豆食的美味!”
他打算一会先将豆腐、豆皮和豆花做出来。
于是他得了陈球的命令,先让人将过滤好的豆浆拿到厨房煮沸,又找厨娘要了大块的盐巴制作卤水。
吴咏只打算用石膏水点豆腐,做些豆花,其他的豆腐和豆皮都用卤水做。
因为卤水豆腐的口感偏于绵韧,吃起来感觉比较硬,含水量较少,卤水豆腐吃起来有豆香味,颜色看上去白中略偏黄,质地比较粗老,俗称“老豆腐”、“北豆腐”;
而石膏豆腐的口感较细嫩,也比较光滑,比卤水豆腐要软嫩许多,但豆香味比较淡,含水量多,从颜色上来看,石膏豆腐色泽洁白,比卤水豆腐要白一些,俗称“嫩豆腐”、“南豆腐”。
卤水豆腐豆香浓郁、筋道有嚼头,适合用于煎、炸、酿以及制馅等;而石膏豆腐豆香味淡、切和翻炒时易碎,适合用于做拌、烩、烧、制作汤、羹菜肴。
豆花最是简单,煮熟的豆浆,兑上少许石膏水,不停搅拌,不大一会,雪白的豆花就做好了。
吴咏盛出四碗,又找厨娘要了一些鸡汤浇进去,少许葱花,少许香油。
将其中三碗递给陈球三人,吴咏端起另外一碗,喝了一口,无比陶醉,这才是他想要的味道!
整个过程,众人都好奇的睁大了眼睛看着,见吴咏吃过之后,没有表现出异常,
张阳也小心翼翼的用勺子舀起一勺吃到嘴里。
接着,他的眼睛豁然瞪圆!真是太好吃了!
爽口细嫩,入口即化,带着一股豆子的清香。
张阳吃了一口,震惊的看向吴咏,失声问道:“这真是菽豆做的?”
吴咏翻翻白眼,没好气地对他说:“你不都看着吗,还用我说!这叫豆花,后面还有豆腐,豆皮。”
见陈球还没动嘴,便催促道:“府君大人赶紧趁热吃,这豆花松软,特别适合老人吃。”
说完也不管他反应,三两口将剩余的豆花吃完,又去忙着做豆腐和豆皮去了。
陈球也不与他一般见识,端起碗,喝了一口,顿时眼睛一亮,快速将碗中豆花吃完,这才叹道:“果然是人家美味!”
不久,吴咏这边将煮好的豆浆用卤水点好,让人提到压制模具前,将豆花均匀铺放好,然后盖上盖子,压上重物,只见箱子下部不断有水流出。
吴咏也不管这些,继续让人煮豆浆,他则让厨娘找来纱布和木匣,又将纱布按照木匣的大小裁剪好。
不大一会,用卤水将煮好的豆浆点成豆花,再用竹具搅匀,用瓢浇进事先放在木匣内的纱布上,每浇一层就盖一层纱布片,等浇至与木匣齐平,再用木杠将略小于木匣的木头压进匣内,将里面的水榨干。
之后把纱布从匣内都取出来,用水轻轻地一层层剥下来,这样就得到豆皮了。
吴咏拿起一张豆皮,摊开在菜板上,用酱刷在豆皮上面一遍,又放入几根洗干净的小葱,然后卷起来,笑着递给陈球道:“这是卷豆皮,府君大人尝尝味道如何?”
等陈球接下后,吴咏又卷了两张分别递给岑晟和张阳。当然他也不会忘了自己,快速卷了一张,边走边吃,去看豆腐做的怎么样了。
吴咏走后,陈球一边吃着卷豆皮,一边感慨万千,“真没想到,这菽豆还能这样做,此法一出,粮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本府这次欠吴家小子太多了,这流民之困,几乎全是他一人解决!”
接着又道:“难为他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胸襟,换做一般人,不是藏着掖着,就是携技自重,讨要好处!”
岑晟这时笑道:“这说明主君慧眼识人,倘若是他人在主君这个位置,说不得要动手抢人了!”
当岑晟告诉他收集到的粮食情况时,吴咏表示很是惊讶,他还是用后世的思维想问题。
根据记忆得知,这时的菽豆主要是黄豆,也就是大豆,里面混杂着绿豆、红豆、黑豆、眉豆等各种豆类。
要知道后世单是大豆的价格可是比稷米、小麦高的多,何况里面还有绿豆等其他豆类,放在后世,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做。
而且这时粮食中的稻,指的是稻谷,并不是脱壳后的大米。
按照吴咏的想法,怎么都应该是稷米和稻谷最多,可粮食中偏偏菽豆最多,占了一半。
见吴咏也很吃惊,岑晟只好抱着渺茫的希望问道:“府君大人对于这批粮食也很是头疼,不知小郎君是否有好的建议?”
吴咏皱眉思索一会,试探性地问道:“能不能找这些大户换其他粮食?”
张阳在一旁不屑地说道:“这些大户可是一个比一个精明,你还不知道吧,他们开始用的粮食,麦食占了四成,后来发现做面食要用到麦,就又换了回去。”
吴咏听到这,眼睛一亮,笑道:“那我就再做一份豆食,让他们将这些菽豆也换回去!”
岑晟惊讶道:“菽豆也能磨成粉,做吃食?”
“额!”吴咏被他这个神奇的脑回路,整的差点噎住,想了一下还是解释说:“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做成面食,当做主食。而大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也可以磨成粉,做成吃食,但是不能被当做主食,多吃的话也不容易消化。”
“既然不能做成吃食,你说的豆食岂不是在拿我俩开涮!”张阳的脾气比较暴躁,狠狠瞪了吴咏一眼。
吴咏也不与他计较,而是继续问道:“两位大人可曾听说过豆制品?”
“豆制品?这是什么?没听说过!”两人都是摇头。
吴咏解释道:“就是黄豆经过磨浆处理后,做的吃食。”
两人对视一眼,岑晟开口道:“太守府中倒是有一道叫做黎祁的吃食,是黄豆制成的白色块状物,不过制作工艺十分繁琐,口感也不是很好,经常被拿来当做祭祀用品,很少有人去吃。”
“离奇的吃食?这是什么东西?”吴咏追问道。
岑晟笑道:“不是离奇,是黎民百姓的黎,资冬祁寒的祁。据说这道吃食是淮南王弄术时发现,后来由一个姓黎的门客和一个姓祁的门客将之完善,故名黎祁。”
说着,又将这黎祁的制作过程说了一下。
“这吃食是黄豆经过浸泡、磨浆、过滤之后,加入石膏,使其凝固,然后压缩成块状。”
吴咏听后,不禁有些失声道:“这不就是豆腐吗!你们都能制作豆腐了,还不明白菽豆的正确食用方法吗?”
张阳哼了一声道:“怎么食用?那东西我也吃过,不仅豆腥味重,而且还苦涩,吃过之后,还经常闹肚子。”
吴咏这次真是有些不理解了!
豆腐的发明不亚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因为古代的百姓大多吃不起肉,豆腐的出现,开创了一条利用植物蛋白质的新途径,弥补了中国食物结构中动物蛋白不足的缺陷,对中华民族的繁衍起了重大作用。
就像后世,二十一世纪前,中国百姓的餐桌上还只有青菜、豆腐、大米(馒头)。
既然想不通,吴咏就央求岑晟两人带他去太守府看看这豆腐是如何制作的,竟然能做到人人厌弃的地步!
岑晟点点头,他也想知道吴咏是否能将这菽豆变成跟麦食一样抢手。
一路无话,岑晟前面带路,张阳骑马带着吴咏在后,三人很快来到太守府。
岑晟向陈球禀告后,陈球也带着好奇心领他们来到制作黎祁的院子。
到了地方,吴咏也不管三人,仔细打量这时的豆腐制作过程。
入门便是一口大缸,缸后站立二人,此时正不断将麻袋的黄豆倒入盛满水的缸中,然后不断用木棍搅动,这应该是泡豆。
不远处有一个圆石磨,此时一人在推磨,另外一人不断从一个缸中舀出泡好的大豆放入石磨中研磨,这应该是磨浆。
吴咏又看到石磨的下方有个出桨口,下面放着木桶,不断有磨好的豆浆经过斜坡状的石槽后,流入木桶中。
眼看木桶将满,又一人过来,换个空木桶继续接豆浆,然后提着装满豆浆的木桶来到一处大缸前,此时缸后还站立二人,只见他们双手各执纱布一端,那人将木桶中的豆浆,隔在纱布缓慢倒入缸中,另外两人来回不停的扯动纱布,不大一会,纱布上就出现一层豆渣,这应该是滤浆。
吴咏继续观看,此时又有一人过来,先将大缸里过滤好的豆浆用水瓢舀到木桶中,然后提到不远处的小缸前,倒入进去,这时缸后一人舀了一瓢石膏水倒入进去,然后双手执棍在缸中不断搅动,只见缸中不断有白色的沉淀物出现,这应该就是点浆。
最后吴咏来到一个长方形带脚架箱子前,只见箱上有一盖板,板上横压一根长杠,杠端吊一砰陀形重物,箱左下部不断有水流出,注入地上水沟内,这应该是压制豆腐成型。
果然如他所想,等盖板打开,箱子里面出现的就是成型的豆腐!
吴咏掰下一块,尝了一口,又赶紧吐出来。果然跟张阳说的一样,不仅豆腥味重,而且还苦涩。
吴咏观察了整个制作豆腐的过程,从豆腐的浸豆、磨豆、滤浆、点卤、成型五个步骤,一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那就是滤浆之后应该是煮浆,可是这个院子里并没有煮。这生豆浆中含有皂毒素和抗胰蛋白酶等有害成分,吃了不出问题才怪。
吴咏回到陈球身边,说了豆腐的正确制作流程。
陈球突然问道:“为什么叫豆腐?”
吴咏愣了一下,他也不知道豆腐为什么叫豆腐,只得随口说道:“因为这吃食放的时间较长了,容易长毛菌,因而被人们取名为豆腐。”
说到这,吴咏又想起后世人对豆腐的评价。
如果说豆腐的发明足够偶然,那么豆腐衍生品的出现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了。
有道是:人间美味,豆腐花。豆花之美味,喝过的人无不赞叹!
其次豆腐皮是用未经成型的豆腐压制而成的薄皮,性平味甘有清热润肺止咳消痰的功效。
还有豆腐乳用小块的豆腐做坯,经发酵腌制而成,有“东方奶酪”之称。
腐竹是豆浆加热时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取出后干燥即可,也叫“油皮”,色泽黄白油光透亮。
豆腐经盐水腌制后而成豆腐干,再让回香、花椒、大料等调味品的加入既香又鲜,有“素火腿”之称。
豆腐传到北方经冷冻后再解冻就得到冻豆腐,因其更容易入味而广受人们的喜爱。
更不要说还有油炸过的豆泡,机器加工出来的蛋白肉,都是令人称赞的豆制品。
而后世各菜系中,都会有一两道拿得出手的豆腐菜,而最能代表中国传统饮食的食物莫过于豆腐了。
想到这些,吴咏哈哈一笑,说:“今日小子就让府君大人见识一下这豆食的美味!”
他打算一会先将豆腐、豆皮和豆花做出来。
于是他得了陈球的命令,先让人将过滤好的豆浆拿到厨房煮沸,又找厨娘要了大块的盐巴制作卤水。
吴咏只打算用石膏水点豆腐,做些豆花,其他的豆腐和豆皮都用卤水做。
因为卤水豆腐的口感偏于绵韧,吃起来感觉比较硬,含水量较少,卤水豆腐吃起来有豆香味,颜色看上去白中略偏黄,质地比较粗老,俗称“老豆腐”、“北豆腐”;
而石膏豆腐的口感较细嫩,也比较光滑,比卤水豆腐要软嫩许多,但豆香味比较淡,含水量多,从颜色上来看,石膏豆腐色泽洁白,比卤水豆腐要白一些,俗称“嫩豆腐”、“南豆腐”。
卤水豆腐豆香浓郁、筋道有嚼头,适合用于煎、炸、酿以及制馅等;而石膏豆腐豆香味淡、切和翻炒时易碎,适合用于做拌、烩、烧、制作汤、羹菜肴。
豆花最是简单,煮熟的豆浆,兑上少许石膏水,不停搅拌,不大一会,雪白的豆花就做好了。
吴咏盛出四碗,又找厨娘要了一些鸡汤浇进去,少许葱花,少许香油。
将其中三碗递给陈球三人,吴咏端起另外一碗,喝了一口,无比陶醉,这才是他想要的味道!
整个过程,众人都好奇的睁大了眼睛看着,见吴咏吃过之后,没有表现出异常,
张阳也小心翼翼的用勺子舀起一勺吃到嘴里。
接着,他的眼睛豁然瞪圆!真是太好吃了!
爽口细嫩,入口即化,带着一股豆子的清香。
张阳吃了一口,震惊的看向吴咏,失声问道:“这真是菽豆做的?”
吴咏翻翻白眼,没好气地对他说:“你不都看着吗,还用我说!这叫豆花,后面还有豆腐,豆皮。”
见陈球还没动嘴,便催促道:“府君大人赶紧趁热吃,这豆花松软,特别适合老人吃。”
说完也不管他反应,三两口将剩余的豆花吃完,又去忙着做豆腐和豆皮去了。
陈球也不与他一般见识,端起碗,喝了一口,顿时眼睛一亮,快速将碗中豆花吃完,这才叹道:“果然是人家美味!”
不久,吴咏这边将煮好的豆浆用卤水点好,让人提到压制模具前,将豆花均匀铺放好,然后盖上盖子,压上重物,只见箱子下部不断有水流出。
吴咏也不管这些,继续让人煮豆浆,他则让厨娘找来纱布和木匣,又将纱布按照木匣的大小裁剪好。
不大一会,用卤水将煮好的豆浆点成豆花,再用竹具搅匀,用瓢浇进事先放在木匣内的纱布上,每浇一层就盖一层纱布片,等浇至与木匣齐平,再用木杠将略小于木匣的木头压进匣内,将里面的水榨干。
之后把纱布从匣内都取出来,用水轻轻地一层层剥下来,这样就得到豆皮了。
吴咏拿起一张豆皮,摊开在菜板上,用酱刷在豆皮上面一遍,又放入几根洗干净的小葱,然后卷起来,笑着递给陈球道:“这是卷豆皮,府君大人尝尝味道如何?”
等陈球接下后,吴咏又卷了两张分别递给岑晟和张阳。当然他也不会忘了自己,快速卷了一张,边走边吃,去看豆腐做的怎么样了。
吴咏走后,陈球一边吃着卷豆皮,一边感慨万千,“真没想到,这菽豆还能这样做,此法一出,粮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本府这次欠吴家小子太多了,这流民之困,几乎全是他一人解决!”
接着又道:“难为他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胸襟,换做一般人,不是藏着掖着,就是携技自重,讨要好处!”
岑晟这时笑道:“这说明主君慧眼识人,倘若是他人在主君这个位置,说不得要动手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