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我们赶集啦!
闫家的人陆续起来。
开始搬东西到车上。
至于早饭,不忙吃,等到了大集上再说。
牛车上堆的满满登登。
除了李雪梅有座位,其他人都得腿着。
村里人也陆陆续续的走上去镇子的路。
赶车的赶车,走路的走路。
等到了西桥镇大集的所在,他们这一村人竟然还不是来的最早的。
已经有零零散散的人到了,先占好了地方,正在将带来的东西往外拿。
这是镇子外面的一处平地。
因着大集的缘故,这一处杂草不生,空旷的很。
村里人没少打听大集的情况,赶忙商量着占了好大一块地方。
几十家人一起忙活着,用杆子撑起连在一起的草棚,显得其他单打独斗的人家,多少有些单薄势弱。
格外吸引人的眼球。
其他不做吃食的人家,就在这长长的棚子周围摆摊。
铺上席子,将东西整齐的码放好。
留一个人守着摊,其余人都跑来馒头摊这边。
在野外埋锅做饭,都是大家做熟的。
很快,炊烟升起。
收拾妥当的娘子们,将醒发好的面团揉成一个个圆滚滚的小团,放进蒸笼,不一会,冒着热气催发膨胀散发着面香味的大馒头,新鲜出锅。
她们不愁没有顾客上门。
一个村子还没来得及吃饭的人家,就是第一批客人。
这也是闫老二特意叮嘱的,让各家别忙活早饭,到了大集一边等着上人,一边填吧两口吃的。
左右他们也是要做吃食买卖,自己村子的,先支持一拨。
李雪梅她们做了两种馒头,一种是粗面馒头,一种是两合面馒头。
给钱也行,给粮也行。
粗面馒头一文钱,两合面馒头三文钱两个。
除了馒头,她们还有一个大锅,煮了野菜蛋花汤。
野菜是山里采的,蛋是芦苇滩里的野鸭蛋,一大锅也放不几个进去,放了一点点粗盐调味。
一碗汤也是一文。
村里人吃两合面馒头的少,粗面馒头卖的多些。
倒是野菜蛋花汤,一家子或是买上一碗,或是不够喝再添一碗,还挺受欢迎。
家里还有人守着摊,这边吃完,立时就得替换了人过来吃饭。
这就造成馒头摊前面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娘子们忙着揉面团蒸馒头收碗洗碗……
铜板不断进账。
都是一个村上的,大家知根知底,不用担心谁少给了,李雪梅这个收钱的基本就只有一个工作,报数和串钱。
直到……她收到了第一个外村人给的铜板。
似乎是在旁边看了一会。
听得李雪梅不断报:「五个粗面馒头,五文钱。」「两合面的四个,六文,加一碗汤,一共七文。」「粗面的三个三文,加一碗汤,收四文。」
这边实在是热闹,吃的人多,自然而然就给人营造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
男子沉声道:「我要两个粗面馒头,一碗汤。」
李雪梅面色如常,报道:「粗面两个两文,加一碗汤,一共三文。」
这是一家四口。
爹娘领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来赶集。
男子很快被塞了两个大馒头,盛汤的戚大娘子激动的添了又添,给他盛了满满一碗。
他媳妇怕他粗手粗脚给汤端撒了可惜,自己上手来接。
馒头摊
前唯一的两张桌子上,原本挤满了人,见他们四下张望像是在找地方,好几个人麻熘的起身,嘴里叼着,手上拿着,赶忙给让出位置。
一家四口稀里湖涂的坐了下来。
那娘子还说:「这家可真实在,汤都要满出来了……」
男子像是不善言辞,就嗯了一声,将手上的馒头掰开,分予两个孩子。
他娘子又道:「好几个月没过来,啥时候多的这个摊子咱都不知道,当家的,一会你守着摊子,我带两个孩子四处转转。」
男子应道:「行。」
当娘的让两个孩子先喝汤,转着碗,让他们更方便吃到里面不多的蛋花。
两个孩子喝了有咸味的汤,粗面馒头也吃的喷香,唏哩呼噜,很快一碗汤就见了底。
这位娘子不舍得碗里剩下的底子,用馒头沾了,送到口中。
下一刻,便捅了捅她男人。
「当家的,再加碗汤。」
男人闻言,去李雪梅那交了一文钱,很快,又是满满的一碗汤。
这一回,两口子都尝到了这舍得放盐的野菜蛋花汤。
嘴里有了味道,半个馒头就有些不够吃了。
两口子又买了两个粗面馒头。
就着汤吃了,一家四口满意的离开。
寻到一处位置,夫妻两个开始忙活。
两个孩子和旁边摊子上的孩子搭上了话,没说几句,就显摆上刚刚吃了馒头,还喝了好喝的蛋花汤……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馒头摊前不认不识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发现让小安村的人很振奋。
娘子们忙活的更有干劲。
其他人也紧迫起来,飞快的将自己的吃食摊子支好。
只有闫老二,不紧不慢。
忙个锤子幼!
现在进场的都是卖家,还没赚到什么钱,哪里有心情消费。
像他准备的烤鱼红烧鱼,得等上了人,大集上热闹起来以后,才是正式的营业时间。
闫玉也不着急。
她的小伙伴们还没干完饭呢,等吃完了早饭,跟着家里忙活的差不多,就该到她这里来集合了。
她背着她的小背包,里面装着她的全副身家。
迈着四方步,不着急不着慌的在四周闲逛。
大集上摆摊的东西,还是以农家自产为主。
有直接卖粮食的,也有做成了吃食,草编藤编的物件也不少,看来不管在哪,都有手巧的人。
闫玉很快就找到她想要找的——鸡蛋!
鹌鹑蛋有些少,闫玉担心不够卖。
想和鸡蛋混搭一下。
就像娘她们弄出了两种馒头,粗面和两合面。
她为啥不能卖两种,卤鸡蛋和卤鹌鹑蛋。
很快的,闫玉和卖鸡蛋的大娘谈好了价钱。
她给铜板,铜板的购买力要比以物易物高。
合算下来是七文十个。
大娘带来有三十个,她付了二十一个铜板。
正要往回走,突然看到来时路上多了一家卖豆腐的。
整两板的大豆腐,还没切,罩着布盖帘,只卷起了一个角边边,让人看清卖的是啥。
「婶子,这豆腐怎么卖?」
开始搬东西到车上。
至于早饭,不忙吃,等到了大集上再说。
牛车上堆的满满登登。
除了李雪梅有座位,其他人都得腿着。
村里人也陆陆续续的走上去镇子的路。
赶车的赶车,走路的走路。
等到了西桥镇大集的所在,他们这一村人竟然还不是来的最早的。
已经有零零散散的人到了,先占好了地方,正在将带来的东西往外拿。
这是镇子外面的一处平地。
因着大集的缘故,这一处杂草不生,空旷的很。
村里人没少打听大集的情况,赶忙商量着占了好大一块地方。
几十家人一起忙活着,用杆子撑起连在一起的草棚,显得其他单打独斗的人家,多少有些单薄势弱。
格外吸引人的眼球。
其他不做吃食的人家,就在这长长的棚子周围摆摊。
铺上席子,将东西整齐的码放好。
留一个人守着摊,其余人都跑来馒头摊这边。
在野外埋锅做饭,都是大家做熟的。
很快,炊烟升起。
收拾妥当的娘子们,将醒发好的面团揉成一个个圆滚滚的小团,放进蒸笼,不一会,冒着热气催发膨胀散发着面香味的大馒头,新鲜出锅。
她们不愁没有顾客上门。
一个村子还没来得及吃饭的人家,就是第一批客人。
这也是闫老二特意叮嘱的,让各家别忙活早饭,到了大集一边等着上人,一边填吧两口吃的。
左右他们也是要做吃食买卖,自己村子的,先支持一拨。
李雪梅她们做了两种馒头,一种是粗面馒头,一种是两合面馒头。
给钱也行,给粮也行。
粗面馒头一文钱,两合面馒头三文钱两个。
除了馒头,她们还有一个大锅,煮了野菜蛋花汤。
野菜是山里采的,蛋是芦苇滩里的野鸭蛋,一大锅也放不几个进去,放了一点点粗盐调味。
一碗汤也是一文。
村里人吃两合面馒头的少,粗面馒头卖的多些。
倒是野菜蛋花汤,一家子或是买上一碗,或是不够喝再添一碗,还挺受欢迎。
家里还有人守着摊,这边吃完,立时就得替换了人过来吃饭。
这就造成馒头摊前面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娘子们忙着揉面团蒸馒头收碗洗碗……
铜板不断进账。
都是一个村上的,大家知根知底,不用担心谁少给了,李雪梅这个收钱的基本就只有一个工作,报数和串钱。
直到……她收到了第一个外村人给的铜板。
似乎是在旁边看了一会。
听得李雪梅不断报:「五个粗面馒头,五文钱。」「两合面的四个,六文,加一碗汤,一共七文。」「粗面的三个三文,加一碗汤,收四文。」
这边实在是热闹,吃的人多,自然而然就给人营造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
男子沉声道:「我要两个粗面馒头,一碗汤。」
李雪梅面色如常,报道:「粗面两个两文,加一碗汤,一共三文。」
这是一家四口。
爹娘领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来赶集。
男子很快被塞了两个大馒头,盛汤的戚大娘子激动的添了又添,给他盛了满满一碗。
他媳妇怕他粗手粗脚给汤端撒了可惜,自己上手来接。
馒头摊
前唯一的两张桌子上,原本挤满了人,见他们四下张望像是在找地方,好几个人麻熘的起身,嘴里叼着,手上拿着,赶忙给让出位置。
一家四口稀里湖涂的坐了下来。
那娘子还说:「这家可真实在,汤都要满出来了……」
男子像是不善言辞,就嗯了一声,将手上的馒头掰开,分予两个孩子。
他娘子又道:「好几个月没过来,啥时候多的这个摊子咱都不知道,当家的,一会你守着摊子,我带两个孩子四处转转。」
男子应道:「行。」
当娘的让两个孩子先喝汤,转着碗,让他们更方便吃到里面不多的蛋花。
两个孩子喝了有咸味的汤,粗面馒头也吃的喷香,唏哩呼噜,很快一碗汤就见了底。
这位娘子不舍得碗里剩下的底子,用馒头沾了,送到口中。
下一刻,便捅了捅她男人。
「当家的,再加碗汤。」
男人闻言,去李雪梅那交了一文钱,很快,又是满满的一碗汤。
这一回,两口子都尝到了这舍得放盐的野菜蛋花汤。
嘴里有了味道,半个馒头就有些不够吃了。
两口子又买了两个粗面馒头。
就着汤吃了,一家四口满意的离开。
寻到一处位置,夫妻两个开始忙活。
两个孩子和旁边摊子上的孩子搭上了话,没说几句,就显摆上刚刚吃了馒头,还喝了好喝的蛋花汤……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馒头摊前不认不识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发现让小安村的人很振奋。
娘子们忙活的更有干劲。
其他人也紧迫起来,飞快的将自己的吃食摊子支好。
只有闫老二,不紧不慢。
忙个锤子幼!
现在进场的都是卖家,还没赚到什么钱,哪里有心情消费。
像他准备的烤鱼红烧鱼,得等上了人,大集上热闹起来以后,才是正式的营业时间。
闫玉也不着急。
她的小伙伴们还没干完饭呢,等吃完了早饭,跟着家里忙活的差不多,就该到她这里来集合了。
她背着她的小背包,里面装着她的全副身家。
迈着四方步,不着急不着慌的在四周闲逛。
大集上摆摊的东西,还是以农家自产为主。
有直接卖粮食的,也有做成了吃食,草编藤编的物件也不少,看来不管在哪,都有手巧的人。
闫玉很快就找到她想要找的——鸡蛋!
鹌鹑蛋有些少,闫玉担心不够卖。
想和鸡蛋混搭一下。
就像娘她们弄出了两种馒头,粗面和两合面。
她为啥不能卖两种,卤鸡蛋和卤鹌鹑蛋。
很快的,闫玉和卖鸡蛋的大娘谈好了价钱。
她给铜板,铜板的购买力要比以物易物高。
合算下来是七文十个。
大娘带来有三十个,她付了二十一个铜板。
正要往回走,突然看到来时路上多了一家卖豆腐的。
整两板的大豆腐,还没切,罩着布盖帘,只卷起了一个角边边,让人看清卖的是啥。
「婶子,这豆腐怎么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