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文武
六月,成都。
自从刘禅下令严查郡县上的隐藏人口,兼并土地等事件标志,大汉诸多部门联合起来自上而下严查所暴露出的问题。
司隶校尉马良核查蜀中地区,兼任益州刺史的蒋琬核查巴中及汉中地区,御史台董允、杜恕联合地方刺史核查秦、凉二州。
中军师费祎除了调查冒名顶替的事件外,还与地方上镇守的几大都督联手,一起核查大汉军队内部存在的其他问题。
至于新纳入大汉的荆、湘、交三州,大汉还需以安民为主,不宜大动干戈。且因新归大汉,豪强亦不敢乱来,或许会安分些许时日。暂时没成为大汉朝廷的严查对象,不过刘禅却有诏令鲁芝、诸葛乔、马忠三人,尽快整顿地方州郡,推行汉制。
随着大汉高层的入场,各部门的从事、属官一批一批地被派往地方,风波也就渐渐扩大。然而作为引起这次风波的刘禅却将目光暂时移开,而是将注意力放到了其他重要的政务当中。
露台上,刘禅背靠凭几,吹着凉风,翻阅由各地传上来的奏疏。
“嗯!”当看到来自吴国上奏的表文,刘禅认真看了几眼,见到孙登已死。刘禅放下奏疏,感叹说道:“吴国太子孙登病故,丧一英杰,颇是可惜也!”
廖立搁下手中的毛笔,说道:“陛下,孙权年有六旬,天丧其子,其时日或许不久。此于我大汉而言,当是善事也!”
孙权虽非开创基业之人,但他却为东吴扩张了领土,也建立了吴朝。论声望而言,孙权乃是吴国最高者。吴国在大败之后,又成为大汉的藩国,国内未出现大的骚动,与孙权的威望密不可分。
如果孙权一旦病故,就如廖立所言对大汉来说,乃是善事。吴国人心离散,大汉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插手吴国的朝政。时间允许的话,甚至还可以趁机发兵灭吴。
不过刘禅却微微一笑,凭借着他仅存的记忆,孙登之死是孙权发起两宫之乱的导火索。这火太慢了,朕还是帮孙权扇一扇。
刘禅合上奏疏,吩咐说道:“传令,准吴国所疏,追谥太子孙登为‘宣’。念吴王老迈,太子又丧,未定嗣子。大汉素闻四王子孙霸尊贤礼士,仁孝爱民,吴王或可令其为嗣子。后面之语当以隐晦表达,不可明显言之。”
廖立听着天子下旨的内容眼皮微跳,心中暗感:陛下真就是会恶心人,孙权还有三王子孙和,今跳过三王子,建议立四王子孙霸为嗣子,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是什么。
如果孙权真有立孙霸为太子的想法还好,如果没有立孙霸为太子的念头,必定会引起孙霸不轨的念头。毕竟有大汉爸爸在后面支持,孙霸不一定会以此为借口,结交大臣。而部分大臣或许也会看重这一点,向孙霸靠拢。
“诺!”
“陛下英明!”廖立拍马屁道。
刘禅笑笑不语,他不知道他的举措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他仅是想把东吴的水搅浑,让孙权安心内斗,使吴国高层离心。届时方便大汉灭吴,整治江东,一统华夏。
吹捧后,廖立将南中发来的奏疏奉上,说道:“陛下,庲降都督王亢病亡于位上。”
“什么!”刘禅皱着眉头,拿过奏疏看了起来。
马忠迁任交州牧后,副都督王亢升任都督一职,然而才升职没多少时间,王亢因年老于睡梦中安然去世。
王亢乃蜀郡成都人,他前半生之中,为了任官入南中为永昌郡府丞,在南中叛乱期间,他与功曹吕凯坚守城池执忠绝域,十有余年。在后半生中,为大汉治理永昌郡,辅左马忠治理南中。
其能力虽不如马忠、李恢等大才,但对于大汉的忠心却是母庸置疑。刘禅本是想让他过渡几年,在选其他合适的人才上位,担任都督,治理南中。却没想到王亢喜丧,留下空缺的庲降都督一职。
沉吟少许,刘禅惋惜说道:“王卿执忠绝域,为大汉守城十余年。后又为大汉治理南中十余年,其之病故甚是可惜。传令,追封王卿为安南将军、青州刺史,领其子承袭其亭侯。”
“诺!”
廖立捋着胡须,问道:“启禀,今庲降都督空缺,不知谁可继之,张表可否?”
“张表?”刘禅靠在凭几上,手指敲着扶手,思虑半晌,说道:“张表其名声虽高,但实才不足。今任庲降都督,恐是不足。”
蜀郡大族有柳、杜、张、赵、郭、杨等六族,柳氏因柳句的事,已经凋零,族人四迁。
而张松之子的张表乃是蜀郡大族张氏族人,他少时与杨戏、程祁等俊杰齐名。相比于杨戏寡言少语,勤于做事的风格。张表则是仪表威重,举止风度,才能与其外表相比有所不如。
如今刘禅准备在南中推行设州的事宜,非文武并重之人,不可为之。但大汉文武并重,又知晓南中之事的俊才少之又少。
“上郡太守阎宇如何?”廖立推荐道。
刘禅摇了摇头,评价说道:“阎宇虽为人勤勉,处事精细,但若与马忠相比,亦是不如。”
沉默了半晌之后,刘禅忽然上扬嘴角,笑着对着廖立说道:“朕险将此人忘记。”
“请陛下示意!”
“北地郡太守张嶷。”刘禅点名说道:“张嶷曾随马忠出镇南中,征讨蛮夷,功绩显着。后因关中复辟,朕欲复土北地,令其任太守,其居郡县之间,安抚胡部,修缮城郭,兴修水利,政绩斐然。今庲降都督,非张嶷不可任之。”
朔方复土的上郡、北地、河西三郡当中,就属张嶷政绩出色。他在郡之间,安抚胡人,并征召胡人、汉民在秦汉的北地郡的旧址上修复城郭。并疏通了往日的水渠,使得农业丰收。又在大汉推行国道制时,出力繁多,划分诸部的牧场。
今天若要挑选庲降都督,帮助大汉继续深入治理南中,张嶷确实是少有的合适人选。而且张嶷担任太守也那么多年了,却是需要往上挪一挪位置,可不能让这样的大才浪费了。
廖立也是点头,应和说道:“张伯岐康慨豪烈,不仅作战骁勇,且还颇有策略,当能称为文武之士。”
】
与刘禅相处久了,廖立也明白了陛下对于文武之士的定义。武的定义是指能否统军作战,且出色与否;文的定义可不是指经文之类,而是指治理地方上的政治才能。
大汉国内能称文武俱全者,唯有邓艾、马忠、姜维等少数几人,凭借着过往的表现张嶷也能担任得上文武之士,但在南中上是否还能担得上文武之士,就要看他接下来的表现了。
然而在士人眼里,张嶷放荡少礼,出身卑贱,常讥讽之。不过在大汉天子眼中,张嶷就是文武之士。
刘禅朝着张绍吩咐道:“传朕诏令,北地太守张嶷升任南中都督,张表为副督左之。表张嶷往昔之功,封其为荡寇将军,都亭侯。”
说着,刘禅用手指点了几下,说道:“告诉张嶷,不要让朕失望。朕在成都看着他的表现,若有需求可上疏至中枢。”
“诺!”
侍郎书写诏书,奉上让刘禅盖完玉玺后,趋步而走,传达此诏令。
(昨天均订过千,感谢诸位的书友的鼎力相助!)
自从刘禅下令严查郡县上的隐藏人口,兼并土地等事件标志,大汉诸多部门联合起来自上而下严查所暴露出的问题。
司隶校尉马良核查蜀中地区,兼任益州刺史的蒋琬核查巴中及汉中地区,御史台董允、杜恕联合地方刺史核查秦、凉二州。
中军师费祎除了调查冒名顶替的事件外,还与地方上镇守的几大都督联手,一起核查大汉军队内部存在的其他问题。
至于新纳入大汉的荆、湘、交三州,大汉还需以安民为主,不宜大动干戈。且因新归大汉,豪强亦不敢乱来,或许会安分些许时日。暂时没成为大汉朝廷的严查对象,不过刘禅却有诏令鲁芝、诸葛乔、马忠三人,尽快整顿地方州郡,推行汉制。
随着大汉高层的入场,各部门的从事、属官一批一批地被派往地方,风波也就渐渐扩大。然而作为引起这次风波的刘禅却将目光暂时移开,而是将注意力放到了其他重要的政务当中。
露台上,刘禅背靠凭几,吹着凉风,翻阅由各地传上来的奏疏。
“嗯!”当看到来自吴国上奏的表文,刘禅认真看了几眼,见到孙登已死。刘禅放下奏疏,感叹说道:“吴国太子孙登病故,丧一英杰,颇是可惜也!”
廖立搁下手中的毛笔,说道:“陛下,孙权年有六旬,天丧其子,其时日或许不久。此于我大汉而言,当是善事也!”
孙权虽非开创基业之人,但他却为东吴扩张了领土,也建立了吴朝。论声望而言,孙权乃是吴国最高者。吴国在大败之后,又成为大汉的藩国,国内未出现大的骚动,与孙权的威望密不可分。
如果孙权一旦病故,就如廖立所言对大汉来说,乃是善事。吴国人心离散,大汉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插手吴国的朝政。时间允许的话,甚至还可以趁机发兵灭吴。
不过刘禅却微微一笑,凭借着他仅存的记忆,孙登之死是孙权发起两宫之乱的导火索。这火太慢了,朕还是帮孙权扇一扇。
刘禅合上奏疏,吩咐说道:“传令,准吴国所疏,追谥太子孙登为‘宣’。念吴王老迈,太子又丧,未定嗣子。大汉素闻四王子孙霸尊贤礼士,仁孝爱民,吴王或可令其为嗣子。后面之语当以隐晦表达,不可明显言之。”
廖立听着天子下旨的内容眼皮微跳,心中暗感:陛下真就是会恶心人,孙权还有三王子孙和,今跳过三王子,建议立四王子孙霸为嗣子,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是什么。
如果孙权真有立孙霸为太子的想法还好,如果没有立孙霸为太子的念头,必定会引起孙霸不轨的念头。毕竟有大汉爸爸在后面支持,孙霸不一定会以此为借口,结交大臣。而部分大臣或许也会看重这一点,向孙霸靠拢。
“诺!”
“陛下英明!”廖立拍马屁道。
刘禅笑笑不语,他不知道他的举措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他仅是想把东吴的水搅浑,让孙权安心内斗,使吴国高层离心。届时方便大汉灭吴,整治江东,一统华夏。
吹捧后,廖立将南中发来的奏疏奉上,说道:“陛下,庲降都督王亢病亡于位上。”
“什么!”刘禅皱着眉头,拿过奏疏看了起来。
马忠迁任交州牧后,副都督王亢升任都督一职,然而才升职没多少时间,王亢因年老于睡梦中安然去世。
王亢乃蜀郡成都人,他前半生之中,为了任官入南中为永昌郡府丞,在南中叛乱期间,他与功曹吕凯坚守城池执忠绝域,十有余年。在后半生中,为大汉治理永昌郡,辅左马忠治理南中。
其能力虽不如马忠、李恢等大才,但对于大汉的忠心却是母庸置疑。刘禅本是想让他过渡几年,在选其他合适的人才上位,担任都督,治理南中。却没想到王亢喜丧,留下空缺的庲降都督一职。
沉吟少许,刘禅惋惜说道:“王卿执忠绝域,为大汉守城十余年。后又为大汉治理南中十余年,其之病故甚是可惜。传令,追封王卿为安南将军、青州刺史,领其子承袭其亭侯。”
“诺!”
廖立捋着胡须,问道:“启禀,今庲降都督空缺,不知谁可继之,张表可否?”
“张表?”刘禅靠在凭几上,手指敲着扶手,思虑半晌,说道:“张表其名声虽高,但实才不足。今任庲降都督,恐是不足。”
蜀郡大族有柳、杜、张、赵、郭、杨等六族,柳氏因柳句的事,已经凋零,族人四迁。
而张松之子的张表乃是蜀郡大族张氏族人,他少时与杨戏、程祁等俊杰齐名。相比于杨戏寡言少语,勤于做事的风格。张表则是仪表威重,举止风度,才能与其外表相比有所不如。
如今刘禅准备在南中推行设州的事宜,非文武并重之人,不可为之。但大汉文武并重,又知晓南中之事的俊才少之又少。
“上郡太守阎宇如何?”廖立推荐道。
刘禅摇了摇头,评价说道:“阎宇虽为人勤勉,处事精细,但若与马忠相比,亦是不如。”
沉默了半晌之后,刘禅忽然上扬嘴角,笑着对着廖立说道:“朕险将此人忘记。”
“请陛下示意!”
“北地郡太守张嶷。”刘禅点名说道:“张嶷曾随马忠出镇南中,征讨蛮夷,功绩显着。后因关中复辟,朕欲复土北地,令其任太守,其居郡县之间,安抚胡部,修缮城郭,兴修水利,政绩斐然。今庲降都督,非张嶷不可任之。”
朔方复土的上郡、北地、河西三郡当中,就属张嶷政绩出色。他在郡之间,安抚胡人,并征召胡人、汉民在秦汉的北地郡的旧址上修复城郭。并疏通了往日的水渠,使得农业丰收。又在大汉推行国道制时,出力繁多,划分诸部的牧场。
今天若要挑选庲降都督,帮助大汉继续深入治理南中,张嶷确实是少有的合适人选。而且张嶷担任太守也那么多年了,却是需要往上挪一挪位置,可不能让这样的大才浪费了。
廖立也是点头,应和说道:“张伯岐康慨豪烈,不仅作战骁勇,且还颇有策略,当能称为文武之士。”
】
与刘禅相处久了,廖立也明白了陛下对于文武之士的定义。武的定义是指能否统军作战,且出色与否;文的定义可不是指经文之类,而是指治理地方上的政治才能。
大汉国内能称文武俱全者,唯有邓艾、马忠、姜维等少数几人,凭借着过往的表现张嶷也能担任得上文武之士,但在南中上是否还能担得上文武之士,就要看他接下来的表现了。
然而在士人眼里,张嶷放荡少礼,出身卑贱,常讥讽之。不过在大汉天子眼中,张嶷就是文武之士。
刘禅朝着张绍吩咐道:“传朕诏令,北地太守张嶷升任南中都督,张表为副督左之。表张嶷往昔之功,封其为荡寇将军,都亭侯。”
说着,刘禅用手指点了几下,说道:“告诉张嶷,不要让朕失望。朕在成都看着他的表现,若有需求可上疏至中枢。”
“诺!”
侍郎书写诏书,奉上让刘禅盖完玉玺后,趋步而走,传达此诏令。
(昨天均订过千,感谢诸位的书友的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