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贫僧不穷
“翻阅佛教典籍,佛菩萨常常出身富贵。贫僧贫僧,并不是穷和尚。是一种结合中原文化的自谦。
众所周知,佛陀是王子,迦叶尊者也是名门望族,玄装大师虽然不是西游记所描写的那样,也确实不是普通人家。
因为那个年代,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接受教育嘛。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也是官宦之家。也正因为具备这种条件,他们才能从小学习,产生思想。
一个放牛娃首先想到的是填饱肚子,而不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就想快点放完牛回家,他最高的理想可能就是拥有自己的牛。
有句话叫半路出家,含有一定的贬义哈。那就是突逢变故,现实活不下去了,或者想要逃避现实,把佛门当作避世法门。
其实佛教不是这样的,很多佛菩萨、高僧不是因为生活苦而出家。反之,他们往往家庭幸福,从小就现出慧根,与佛结缘。
因为他首先是保证了吃饱穿暖,才能开始思考更高深的问题。
他们也肩负着家族传宗接代的责任,很多也结过婚。像迦叶尊者、虚云法师,都是婚后同房不同床。
当然放在现代来说,你要出家就不要接受父母之命,耽误人家女子。但以前,女子很少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再伟大的思想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评判。
总的来说,他产生思想之后,又能放下荣华富贵,放弃爱欲享受,超脱凡人的一般需求,也就显得更加可贵。他不是被度化,不是被逼迫,是自愿的。
影视剧总是要给出家找一个理由,唐僧身世也很惨。影视为了艺术化效果就必须塑造矛盾,但事实是人家从小就喜欢。
我们做一切事情应该是因为喜欢。所以不必因为现实不如意遁入空门,不能用逃避的心理去学佛。既然想逃避,那就说明没有放下,没有放下又怎能入空门?”
一群蹭导游的听得十分认真,山路也不觉得累了。
龙腾看了看他,他是怕她上山了不下来了吗?
何欢是有点这个意思,鸡足山很灵,很多人上去了就不下来了,但很多人也只是厌世避世。陪她到了鸡足山,还想带她去更多地方呢!这个世界多美好啊!
“所以佛教或者说所有的宗教,一开始就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接触到,富贵子弟产生了兴趣。然后他们又去传给普通人,结众生缘。佛教是入世的,不是避世的。”
身边一群人点点头。
“整理典籍,确定正版,这是迦叶尊者对佛教最大的贡献。不然,后人随便说个什么都可以安到佛祖头上。
这位首座弟子在佛陀入灭后为佛陀,为佛教做了一件圆满的事。有了正版的文字集结,佛教发展至今,才有了传承下去的理论基础。
除了对佛教的整体贡献,迦叶被称为头陀第一,坚持艰苦的修行方式,今天我们中原佛教所遵行的大部分戒律,就是迦叶传下来的。
虽然迦叶整理了典籍,却讲究禅定和顿悟,禅定就是打坐,拈花微笑,就是顿悟。所以,迦叶又被尊奉为禅宗初祖。
佛陀入灭前,将自己的衣钵交给了迦叶,吩咐待未来佛降世交付于他。迦叶入灭前,把正法传给了阿难。随后按照佛陀吩咐,捧着袈裟到鸡足山。
发下誓愿:我今以神通力,使身体不坏,六十七亿年以后,弥勒降生时,将来此访问,我即把释迦衣钵传付与他,成此大事因缘。
迦叶立誓完毕,打开石崖,劈做石门,携舍利佛牙,捧金襕袈裟,进入其中禅定,并以大愿力的力量将石门关上。
这就是鸡足山华首门,弥勒佛也就是未来佛。从此,鸡足山也成了许许多多奉行苦修,恪守戒律的佛教徒修行的地方。”
一个喇嘛三步一叩首上来了,不顾别人的眼光,不顾地上的尘土,五体投地,一心一意,用身体去丈量,追寻着他的法,接近着他的佛。
只有头上深红色的肉瘤显示着他一路的不易,那个肉瘤也和迦叶尊者头上相似。
当然旁人也没有猎奇的眼光,只有敬佩。
何欢和龙腾站在路边,先让他过去。
其他香客游客也站立路边。
“在XZ这种情景比较常见,而这些虔诚的信徒,也往往是喇嘛和藏民。三步一叩首,他从北边过来,起码用了两三个月才到了这里。佛已近在眼前了。”
大家为他随喜。
几个香客和游客跟着何欢和龙腾,逢寺就进,遇佛就拜,随喜功德。
“随喜既是为自己积累功德,也是为别人的功德欢喜。”何欢跟龙腾解释。
“现在很多寺院都出现了二维码随喜方式,很多人说:这样佛祖收得到吗?”
跟随他的香客游客都笑起来。
何欢也笑道:“不要担心,佛祖已经上线了。但是以前金银铜钱收不到,后来的纸币硬币也收不到,现在支付宝微信也收不到。
佛祖从来都不收受钱财。他身为王子,一国之富都不要,要这些做什么?”
“那这些功德钱去哪儿了?”一个游客问。
“这些功德钱主要用于寺院和僧人。佛法僧三宝嘛,真正的僧人刻苦修行,只要保障基本需求就好了。
功德钱有因果,真正的寺院和佛教徒绝不会乱用功德钱。所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还不了,披毛戴角还。’
所以如果你信,你供了真正的僧人那也没问题,那是做功德。有问题的并不是收款方式,而是收款方。
现在我国很多寺院都商业化了,特别是一些名山大寺,背后都是公司管理,很多金身大佛都是公司建的,那些功德箱就是公司设置的,有些公司还上市了。
因为普通人不了解佛,什么神佛都拜,看见金光闪闪的大佛也觉得更灵验,这些大佛前的香火是最旺的,功德箱是最满的,但那些昂贵的香花纸烛和功德箱是公司的。
很多僧人呢也不是为了修行佛法,而是有利可图,把当和尚变成一份工作,领工资。所以随喜,如果你只图个开心那不用管谁用了,如果为了做功德,还是要学会分辨。”
大家点点头。
“那鸡足山呢?”一个游客问。
“相对来说,鸡足山还是佛门净地。前两年春节,山上的寺院和旅游公司发生了一次冲突,为抗议旅游公司挟佛敛财,全山寺院闭门谢客,静修七天。
鸡足山是迦叶尊者的道场,僧侣还是以静坐、苦修的头陀为主,这显然跟旅游公司的商业利益是冲突的。
现在,很多宗教名山都成了景区,已经成为牟利工具。像文峰寺是不收门票的,因为人少嘛。但这里香火鼎盛,就有利可图。
天下名山僧占多,以前,只有徐霞客这样的旅行家、文人墨客才到处旅游。现在全民旅游,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信佛。
难道人家不信佛就不能上山看看风景吗?虽然确实很多人是冲着佛教名山来的,但也有很多人就是来爬山看风景甚至看热闹的。
你拜佛愿意徒步,有的拜佛不愿意走路,那就要修公路、建索道、观光车、骑马、抬轿。可能有人鄙视,拜佛还怕累?
但是很多人拜佛并不信教啊,而且有的不是来拜佛,或者只是顺便来拜佛的。总之之前是信徒来得多,现在游客更多。不求内涵,听说哪里美哪里灵就去哪里嘛。”
龙腾看着他,“我怎么觉得你在内涵?”
何欢笑了,拉拉她的手,又连忙放开,“没说你。即便是这样也没什么错。因为以前普通人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都忙不过来,所以名山大川给僧人道士修行了。
现在有机会出门了,人家要来看看玩玩,你还能拦着?有人来就有人来做生意,你能拦着?都是国土嘛。
但是人来了,财也来了,那么于修行就是不利的。所以一些地方的僧侣和寺院已经完全公司化了,根本算不得佛门净地。
鸡足山各个寺院和僧侣还是想要维护这一方净地。于他们来说,可能只希望佛教徒和有缘人来,可以安安静静地修行吧。”
几个香客和游客默默地跟在何欢后面听着,虔诚地希望自己是有缘人。
“旅游公司要靠寺院挣钱,寺院都关门了,那么游客也不会来了。闭门谢客期间,就有远道而来的香客、游客,遗憾地聚集在金顶门外,徘徊不去。
尤其是我们刚刚看到的那样一步一叩首来的教徒,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却不能拜佛,得多遗憾。这种纠纷,伤害的还是信徒和众生。
所以在相关部门的紧急协调下,第二天,全山寺院开门迎客。这是佛门圣地商业化的一个冲突显现,虽然开门了,但有些问题还是在那里。
话说回来,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就完全错了吗?发展旅游是全国的事,借宗教发展旅游振兴经济,也是全国的事。
从一开始,虚云老和尚振兴鸡足山,也是在政府支持下才成功的嘛。祝圣寺叫祝圣护国禅寺,光绪皇帝封赐‘佛慈洪法大师’。
除了光绪皇帝,近代哪一个军政要人没有跟他往来过?寺院题字的,哪一个不是大人物?通过这些人,让鸡足山扬名了。
宗教必须靠着政治才能生存发展。僧人自己就会去寻求庇护和支持,宗门泰斗更懂得与当局打好关系。
僧侣自己不可能建起这么宏大的寺院,是要政府拨款或者民间捐赠的嘛。所以出家人是无法完全拒绝世俗要求的。但如果被世俗裹挟,也不利佛门。
于是,全山僧侣就提出了一些要求,让管理部门和旅游公司答应才开放山门,不然就继续静修。
他们主要反对的是旅游公司在山中建大佛的计划,因为那就是个吸引香火流向公司的工程嘛。
还有一项是佛教徒也要收门票,挡住了许多信徒,尤其是很多贫困的信徒。但怎么证明自己是佛教徒?现在是有皈依证,就可以免门票。
山上山下开饭店,卖香火卖特产也无法杜绝。他既然能开起来说明有人有这种需求。一座佛教名山在这里,无数人来拜佛,山下的镇子都是围绕宗教旅游生存的。
而且,旅游公司也把村民的地征收了发展旅游。村民也要吃饭嘛。坐一座山,受十方供养,那么让一方民众借着佛门生存发展,也是应该的,这也是普度众生。
僧人是最早的旅行者,寺院也是在政府和信众的支持下建立的,佛教从来也不赞成与世俗断绝联系,那叫绝众生缘,是不利修行的。
所以宗教与旅游无法完全断绝关系。只是寺庙成了景点,更加考验修行者的定力,要不为外界所动,需要付出更大的心力。旅游公司也不能将宗教变成纯粹的牟利工具。
今天我们既是来拜佛,也是来旅游。政府和旅游公司修路建厕所,确实方便了我们。没有这样的游道,走徐霞客走过的古道,可能我们要两天才能爬上去。
不管门票、索道、观光车、骑马、抬轿、吃饭,收费贵不贵,你可以选择走路,选择自带干粮,不要钱,你选择了这些服务就不要吐槽了。
你或许说不该收门票,一个地方能收门票一定是人多才收。你看文峰寺也很美,就不收。但要是人多了呢,你看收不收?
一来,当地不会放弃这么一个发展机会,二来人多了就需要管理,在那些野山、未开发区出了事,你还不是找当地政府?
不能没出事就觉得他们多管闲事赚了你的钱。就拿卫生来说,人少大自然还可以容纳一下。人多了,没人管,那么这个地方还能来吗?最终会被毁了。
而且鸡足山的寺院都挺好的,素斋住宿都不贵,香都免费。所以不要因为门票和交通费,怪寺院。那是旅游公司的生意。僧人也不愿意,也为此抗议过。
所以我让你不要在山下买那些大香、高香,直接给寺院功德箱随喜。我自己是旅游人,还是理解旅游公司的。
人家也修了路建了厕所提供了服务嘛,人家也投资了,前几年都是亏本的,才想加大开发,因此招到了全山寺院闭门抗议。
你来旅游,花了钱就开开心心的,协商过后现在的收费还算合理的,比起那些名山大寺的收费便宜多了。
你来拜佛,那就吃点苦,随喜点。随喜随喜,来了就开开心心的,不要苦大仇深,不要抱怨。”
后面的香客和游客都点点头。
不知不觉,听到人声鼎沸,香烟袅袅,又到一座大寺。
(本章完)
众所周知,佛陀是王子,迦叶尊者也是名门望族,玄装大师虽然不是西游记所描写的那样,也确实不是普通人家。
因为那个年代,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识字接受教育嘛。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也是官宦之家。也正因为具备这种条件,他们才能从小学习,产生思想。
一个放牛娃首先想到的是填饱肚子,而不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就想快点放完牛回家,他最高的理想可能就是拥有自己的牛。
有句话叫半路出家,含有一定的贬义哈。那就是突逢变故,现实活不下去了,或者想要逃避现实,把佛门当作避世法门。
其实佛教不是这样的,很多佛菩萨、高僧不是因为生活苦而出家。反之,他们往往家庭幸福,从小就现出慧根,与佛结缘。
因为他首先是保证了吃饱穿暖,才能开始思考更高深的问题。
他们也肩负着家族传宗接代的责任,很多也结过婚。像迦叶尊者、虚云法师,都是婚后同房不同床。
当然放在现代来说,你要出家就不要接受父母之命,耽误人家女子。但以前,女子很少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再伟大的思想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所以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评判。
总的来说,他产生思想之后,又能放下荣华富贵,放弃爱欲享受,超脱凡人的一般需求,也就显得更加可贵。他不是被度化,不是被逼迫,是自愿的。
影视剧总是要给出家找一个理由,唐僧身世也很惨。影视为了艺术化效果就必须塑造矛盾,但事实是人家从小就喜欢。
我们做一切事情应该是因为喜欢。所以不必因为现实不如意遁入空门,不能用逃避的心理去学佛。既然想逃避,那就说明没有放下,没有放下又怎能入空门?”
一群蹭导游的听得十分认真,山路也不觉得累了。
龙腾看了看他,他是怕她上山了不下来了吗?
何欢是有点这个意思,鸡足山很灵,很多人上去了就不下来了,但很多人也只是厌世避世。陪她到了鸡足山,还想带她去更多地方呢!这个世界多美好啊!
“所以佛教或者说所有的宗教,一开始就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接触到,富贵子弟产生了兴趣。然后他们又去传给普通人,结众生缘。佛教是入世的,不是避世的。”
身边一群人点点头。
“整理典籍,确定正版,这是迦叶尊者对佛教最大的贡献。不然,后人随便说个什么都可以安到佛祖头上。
这位首座弟子在佛陀入灭后为佛陀,为佛教做了一件圆满的事。有了正版的文字集结,佛教发展至今,才有了传承下去的理论基础。
除了对佛教的整体贡献,迦叶被称为头陀第一,坚持艰苦的修行方式,今天我们中原佛教所遵行的大部分戒律,就是迦叶传下来的。
虽然迦叶整理了典籍,却讲究禅定和顿悟,禅定就是打坐,拈花微笑,就是顿悟。所以,迦叶又被尊奉为禅宗初祖。
佛陀入灭前,将自己的衣钵交给了迦叶,吩咐待未来佛降世交付于他。迦叶入灭前,把正法传给了阿难。随后按照佛陀吩咐,捧着袈裟到鸡足山。
发下誓愿:我今以神通力,使身体不坏,六十七亿年以后,弥勒降生时,将来此访问,我即把释迦衣钵传付与他,成此大事因缘。
迦叶立誓完毕,打开石崖,劈做石门,携舍利佛牙,捧金襕袈裟,进入其中禅定,并以大愿力的力量将石门关上。
这就是鸡足山华首门,弥勒佛也就是未来佛。从此,鸡足山也成了许许多多奉行苦修,恪守戒律的佛教徒修行的地方。”
一个喇嘛三步一叩首上来了,不顾别人的眼光,不顾地上的尘土,五体投地,一心一意,用身体去丈量,追寻着他的法,接近着他的佛。
只有头上深红色的肉瘤显示着他一路的不易,那个肉瘤也和迦叶尊者头上相似。
当然旁人也没有猎奇的眼光,只有敬佩。
何欢和龙腾站在路边,先让他过去。
其他香客游客也站立路边。
“在XZ这种情景比较常见,而这些虔诚的信徒,也往往是喇嘛和藏民。三步一叩首,他从北边过来,起码用了两三个月才到了这里。佛已近在眼前了。”
大家为他随喜。
几个香客和游客跟着何欢和龙腾,逢寺就进,遇佛就拜,随喜功德。
“随喜既是为自己积累功德,也是为别人的功德欢喜。”何欢跟龙腾解释。
“现在很多寺院都出现了二维码随喜方式,很多人说:这样佛祖收得到吗?”
跟随他的香客游客都笑起来。
何欢也笑道:“不要担心,佛祖已经上线了。但是以前金银铜钱收不到,后来的纸币硬币也收不到,现在支付宝微信也收不到。
佛祖从来都不收受钱财。他身为王子,一国之富都不要,要这些做什么?”
“那这些功德钱去哪儿了?”一个游客问。
“这些功德钱主要用于寺院和僧人。佛法僧三宝嘛,真正的僧人刻苦修行,只要保障基本需求就好了。
功德钱有因果,真正的寺院和佛教徒绝不会乱用功德钱。所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还不了,披毛戴角还。’
所以如果你信,你供了真正的僧人那也没问题,那是做功德。有问题的并不是收款方式,而是收款方。
现在我国很多寺院都商业化了,特别是一些名山大寺,背后都是公司管理,很多金身大佛都是公司建的,那些功德箱就是公司设置的,有些公司还上市了。
因为普通人不了解佛,什么神佛都拜,看见金光闪闪的大佛也觉得更灵验,这些大佛前的香火是最旺的,功德箱是最满的,但那些昂贵的香花纸烛和功德箱是公司的。
很多僧人呢也不是为了修行佛法,而是有利可图,把当和尚变成一份工作,领工资。所以随喜,如果你只图个开心那不用管谁用了,如果为了做功德,还是要学会分辨。”
大家点点头。
“那鸡足山呢?”一个游客问。
“相对来说,鸡足山还是佛门净地。前两年春节,山上的寺院和旅游公司发生了一次冲突,为抗议旅游公司挟佛敛财,全山寺院闭门谢客,静修七天。
鸡足山是迦叶尊者的道场,僧侣还是以静坐、苦修的头陀为主,这显然跟旅游公司的商业利益是冲突的。
现在,很多宗教名山都成了景区,已经成为牟利工具。像文峰寺是不收门票的,因为人少嘛。但这里香火鼎盛,就有利可图。
天下名山僧占多,以前,只有徐霞客这样的旅行家、文人墨客才到处旅游。现在全民旅游,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信佛。
难道人家不信佛就不能上山看看风景吗?虽然确实很多人是冲着佛教名山来的,但也有很多人就是来爬山看风景甚至看热闹的。
你拜佛愿意徒步,有的拜佛不愿意走路,那就要修公路、建索道、观光车、骑马、抬轿。可能有人鄙视,拜佛还怕累?
但是很多人拜佛并不信教啊,而且有的不是来拜佛,或者只是顺便来拜佛的。总之之前是信徒来得多,现在游客更多。不求内涵,听说哪里美哪里灵就去哪里嘛。”
龙腾看着他,“我怎么觉得你在内涵?”
何欢笑了,拉拉她的手,又连忙放开,“没说你。即便是这样也没什么错。因为以前普通人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都忙不过来,所以名山大川给僧人道士修行了。
现在有机会出门了,人家要来看看玩玩,你还能拦着?有人来就有人来做生意,你能拦着?都是国土嘛。
但是人来了,财也来了,那么于修行就是不利的。所以一些地方的僧侣和寺院已经完全公司化了,根本算不得佛门净地。
鸡足山各个寺院和僧侣还是想要维护这一方净地。于他们来说,可能只希望佛教徒和有缘人来,可以安安静静地修行吧。”
几个香客和游客默默地跟在何欢后面听着,虔诚地希望自己是有缘人。
“旅游公司要靠寺院挣钱,寺院都关门了,那么游客也不会来了。闭门谢客期间,就有远道而来的香客、游客,遗憾地聚集在金顶门外,徘徊不去。
尤其是我们刚刚看到的那样一步一叩首来的教徒,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却不能拜佛,得多遗憾。这种纠纷,伤害的还是信徒和众生。
所以在相关部门的紧急协调下,第二天,全山寺院开门迎客。这是佛门圣地商业化的一个冲突显现,虽然开门了,但有些问题还是在那里。
话说回来,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就完全错了吗?发展旅游是全国的事,借宗教发展旅游振兴经济,也是全国的事。
从一开始,虚云老和尚振兴鸡足山,也是在政府支持下才成功的嘛。祝圣寺叫祝圣护国禅寺,光绪皇帝封赐‘佛慈洪法大师’。
除了光绪皇帝,近代哪一个军政要人没有跟他往来过?寺院题字的,哪一个不是大人物?通过这些人,让鸡足山扬名了。
宗教必须靠着政治才能生存发展。僧人自己就会去寻求庇护和支持,宗门泰斗更懂得与当局打好关系。
僧侣自己不可能建起这么宏大的寺院,是要政府拨款或者民间捐赠的嘛。所以出家人是无法完全拒绝世俗要求的。但如果被世俗裹挟,也不利佛门。
于是,全山僧侣就提出了一些要求,让管理部门和旅游公司答应才开放山门,不然就继续静修。
他们主要反对的是旅游公司在山中建大佛的计划,因为那就是个吸引香火流向公司的工程嘛。
还有一项是佛教徒也要收门票,挡住了许多信徒,尤其是很多贫困的信徒。但怎么证明自己是佛教徒?现在是有皈依证,就可以免门票。
山上山下开饭店,卖香火卖特产也无法杜绝。他既然能开起来说明有人有这种需求。一座佛教名山在这里,无数人来拜佛,山下的镇子都是围绕宗教旅游生存的。
而且,旅游公司也把村民的地征收了发展旅游。村民也要吃饭嘛。坐一座山,受十方供养,那么让一方民众借着佛门生存发展,也是应该的,这也是普度众生。
僧人是最早的旅行者,寺院也是在政府和信众的支持下建立的,佛教从来也不赞成与世俗断绝联系,那叫绝众生缘,是不利修行的。
所以宗教与旅游无法完全断绝关系。只是寺庙成了景点,更加考验修行者的定力,要不为外界所动,需要付出更大的心力。旅游公司也不能将宗教变成纯粹的牟利工具。
今天我们既是来拜佛,也是来旅游。政府和旅游公司修路建厕所,确实方便了我们。没有这样的游道,走徐霞客走过的古道,可能我们要两天才能爬上去。
不管门票、索道、观光车、骑马、抬轿、吃饭,收费贵不贵,你可以选择走路,选择自带干粮,不要钱,你选择了这些服务就不要吐槽了。
你或许说不该收门票,一个地方能收门票一定是人多才收。你看文峰寺也很美,就不收。但要是人多了呢,你看收不收?
一来,当地不会放弃这么一个发展机会,二来人多了就需要管理,在那些野山、未开发区出了事,你还不是找当地政府?
不能没出事就觉得他们多管闲事赚了你的钱。就拿卫生来说,人少大自然还可以容纳一下。人多了,没人管,那么这个地方还能来吗?最终会被毁了。
而且鸡足山的寺院都挺好的,素斋住宿都不贵,香都免费。所以不要因为门票和交通费,怪寺院。那是旅游公司的生意。僧人也不愿意,也为此抗议过。
所以我让你不要在山下买那些大香、高香,直接给寺院功德箱随喜。我自己是旅游人,还是理解旅游公司的。
人家也修了路建了厕所提供了服务嘛,人家也投资了,前几年都是亏本的,才想加大开发,因此招到了全山寺院闭门抗议。
你来旅游,花了钱就开开心心的,协商过后现在的收费还算合理的,比起那些名山大寺的收费便宜多了。
你来拜佛,那就吃点苦,随喜点。随喜随喜,来了就开开心心的,不要苦大仇深,不要抱怨。”
后面的香客和游客都点点头。
不知不觉,听到人声鼎沸,香烟袅袅,又到一座大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