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只是近黄昏
唉,我活这一辈子真是没用,就没有为儿女做过什么!
我这一辈子都窝窝囊囊的,到老了还在拖儿女的后腿!
“甜甜,去给妈妈倒杯水。”
女人冲自己六七岁路过的女儿说道。
“不去!”女儿十分厌恶地说。
“妈妈这么费心地培养你,你连水都不给妈妈倒一下吗?”
“不去!”
时空之镜出现快闪,女人不管让自己的女儿干嘛。
女儿都十分不耐烦,哪怕只是举手之劳,她要么干脆不帮,要么就敷衍地帮,经常还会像妈妈冲爷爷发火一样,冲妈妈也发起大火。
女人无奈,感慨自己这一生命怎么这么苦,包括她的儿子对她也是这样,她压根想不出来原因,只觉得两个孩子不懂事。
观众们作为局外人,十分明了地看出,事情的起因就在于孩子的耳濡目染,和她身边的戾气。
可是,当观众们静下心来,却发现,好像也没有什么资格去说女人。
换了大部分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真正能够做好,能够对老人家一点火也不发的能有几人呢?
各有各的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这些经历决定了他们很多时候都会无能为力。
控制情绪?这个事情,饱读诗书的人尚且做不到,更何况是一个在苦难中不断内耗的人呢?
可是我们也没有办法去说这位老人家没用。
他的确已经把所有能做的都做了,不是他不想读书,不是他不想识字,不想能够为儿孙们多做一点,是他实在已经没有其他能做的了。
唉,苦啊……
许多观众看着看着,分明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眼泪却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呜呜呜,我想爷爷了……”
屏幕前一个小女孩不自禁地哭了出来,想起了自己去世的爷爷,她眼泪汪汪地看着旁边的妈妈说:
“妈妈,妈妈,以后不要凶爷爷了好不好……”
“爷爷他,爷爷他不是不想对丫丫好,他只能老了累了……”
“丫丫相信……丫丫相信爷爷要是还能再年轻几岁的话,他一定会愿意去做事情,一定会愿意拿出所有的钱来对丫丫好的……”
“丫丫……丫丫不要爷爷的压岁钱,丫丫只要爷爷健康快乐,丫丫只要爷爷好好的,呜呜呜……”
丫丫扑在妈妈怀里泣不成声,妈妈跟着流泪,拍着丫丫的背,哽咽着说:“好……好,丫丫,妈妈以后不说爷爷了。”
“妈妈知道,爷爷一定是想对丫丫好的,要是哪辆车敢撞你,爷爷一定也会是愿意为你拼尽全力来保护你的那个人。”
女孩妈妈痛苦不已,她想起自己公公其实并不坏,只是偶尔迂腐了一些,只是自己经常会觉得他没钱,没有家庭做过些什么。
可她现在想想,这一切又怎么能怪公公呢,他不是不想,不是有能力不帮,也不是整天游手好闲,也没有在外给家里生过是非。
他只是一个实在没有能力,只能用一双眼睛看着子孙们幸福的老人啊。
她哭泣着,从茶几上拿出手机,给老公打去了电话:“老公啊,把咱爸,接到城里来住吧,或者以后我们每个月都回去看一看他。”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女人几乎是吼了出来,她浑身颤抖着,想起了自己的爸爸。
如果自己的爸爸晚年经常被儿媳妇凶的话,她一定会心痛死的。
另一头,接到电话的男人同样流下了眼泪,他重重地点头,一向自负坚强的他,在加班的办公室里忍不住哽咽出声:“好,好……”
“但是咱爸,他可能在乡下待惯了,那里处处都是咱妈的影子,别的地方他不习惯,我们以后每个月都回去看看他,也每个月都回去看看你的爸妈。”
“他们,都是我们家的宝啊!”
男人等待老婆挂断电话,趴在桌子上呜呜痛哭。
这些年来,他被夹在爸爸和老婆中间,经常恨不得把拿把刀把自己给砍了,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冰释前嫌了,终于可以了!
“爷爷,爷爷,看丫丫给你带了什么?”
“爷爷,爷爷,爸爸说你会编草蚱蜢耶,给丫丫编一个好不好呀?”
几天后,他们回到了乡下。
丫丫缠在爷爷膝下活蹦乱跳,跟着爷爷一起去到山上拔了些草,和爷爷一起坐在山头,看着从远处天边垂下的夕阳,靠在爷爷怀里说:
“爷爷,太阳为什么老是从西边落呀?”
“爸,爸!”
远处的田埂间,传来了儿媳妇喊他的声音。
老人颤巍巍地起身,过程中始终紧抓着孙女,看着远处的儿媳应道:
“哎!在这呢!”
“爸,快回来吃饭啦!”
“丫丫,让妈妈看下你长大了没,能不能把爷爷从身上带下来!”
女人欢喜地大喊着。
丫丫扯着她的小嗓子说:“妈妈,丫丫长大啦,丫丫会保护好爷爷的!”
“爷爷,您小心一点,不要踩进沟里哦。”
丫丫紧紧地抓住了爷爷的手,另一只小手指着前面的坑焦急说。
“好,好……”
老人笑着点头,跟着孙女,顺着夕阳落下的方向,步履蹒跚。
“老一辈的人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咯……”
“什么近黄昏呀爷爷,太阳明天就升起来啦~”
“哎呦喂……”
小丫头一个踉跄差点摔下去,爷爷赶忙把她抱了住。
这些,都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后话了。
随着典藏华夏的热播,一颗真正懂得尊重老人的心,在无数观众心底生根发芽……
江逸和范仲淹依然站在直播间里,看着刚才的那一幕。
范仲淹说道:“诸如此类,许多都是这样的原因。”
“因此,老夫这一生最重的孝道,就是希望,能够警醒范家后人,亦能让范家后人明白,百善孝为先啊……”
“先祖已经做到了,您在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时,要回苏州老家接母亲来广德,因为积蓄不多,下属给您筹集了路费,但您始终不肯收下,而是选择了卖马筹集。”
“这就是后世典籍中——‘卖马接娘’的由来。”
我这一辈子都窝窝囊囊的,到老了还在拖儿女的后腿!
“甜甜,去给妈妈倒杯水。”
女人冲自己六七岁路过的女儿说道。
“不去!”女儿十分厌恶地说。
“妈妈这么费心地培养你,你连水都不给妈妈倒一下吗?”
“不去!”
时空之镜出现快闪,女人不管让自己的女儿干嘛。
女儿都十分不耐烦,哪怕只是举手之劳,她要么干脆不帮,要么就敷衍地帮,经常还会像妈妈冲爷爷发火一样,冲妈妈也发起大火。
女人无奈,感慨自己这一生命怎么这么苦,包括她的儿子对她也是这样,她压根想不出来原因,只觉得两个孩子不懂事。
观众们作为局外人,十分明了地看出,事情的起因就在于孩子的耳濡目染,和她身边的戾气。
可是,当观众们静下心来,却发现,好像也没有什么资格去说女人。
换了大部分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真正能够做好,能够对老人家一点火也不发的能有几人呢?
各有各的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这些经历决定了他们很多时候都会无能为力。
控制情绪?这个事情,饱读诗书的人尚且做不到,更何况是一个在苦难中不断内耗的人呢?
可是我们也没有办法去说这位老人家没用。
他的确已经把所有能做的都做了,不是他不想读书,不是他不想识字,不想能够为儿孙们多做一点,是他实在已经没有其他能做的了。
唉,苦啊……
许多观众看着看着,分明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眼泪却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呜呜呜,我想爷爷了……”
屏幕前一个小女孩不自禁地哭了出来,想起了自己去世的爷爷,她眼泪汪汪地看着旁边的妈妈说:
“妈妈,妈妈,以后不要凶爷爷了好不好……”
“爷爷他,爷爷他不是不想对丫丫好,他只能老了累了……”
“丫丫相信……丫丫相信爷爷要是还能再年轻几岁的话,他一定会愿意去做事情,一定会愿意拿出所有的钱来对丫丫好的……”
“丫丫……丫丫不要爷爷的压岁钱,丫丫只要爷爷健康快乐,丫丫只要爷爷好好的,呜呜呜……”
丫丫扑在妈妈怀里泣不成声,妈妈跟着流泪,拍着丫丫的背,哽咽着说:“好……好,丫丫,妈妈以后不说爷爷了。”
“妈妈知道,爷爷一定是想对丫丫好的,要是哪辆车敢撞你,爷爷一定也会是愿意为你拼尽全力来保护你的那个人。”
女孩妈妈痛苦不已,她想起自己公公其实并不坏,只是偶尔迂腐了一些,只是自己经常会觉得他没钱,没有家庭做过些什么。
可她现在想想,这一切又怎么能怪公公呢,他不是不想,不是有能力不帮,也不是整天游手好闲,也没有在外给家里生过是非。
他只是一个实在没有能力,只能用一双眼睛看着子孙们幸福的老人啊。
她哭泣着,从茶几上拿出手机,给老公打去了电话:“老公啊,把咱爸,接到城里来住吧,或者以后我们每个月都回去看一看他。”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女人几乎是吼了出来,她浑身颤抖着,想起了自己的爸爸。
如果自己的爸爸晚年经常被儿媳妇凶的话,她一定会心痛死的。
另一头,接到电话的男人同样流下了眼泪,他重重地点头,一向自负坚强的他,在加班的办公室里忍不住哽咽出声:“好,好……”
“但是咱爸,他可能在乡下待惯了,那里处处都是咱妈的影子,别的地方他不习惯,我们以后每个月都回去看看他,也每个月都回去看看你的爸妈。”
“他们,都是我们家的宝啊!”
男人等待老婆挂断电话,趴在桌子上呜呜痛哭。
这些年来,他被夹在爸爸和老婆中间,经常恨不得把拿把刀把自己给砍了,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冰释前嫌了,终于可以了!
“爷爷,爷爷,看丫丫给你带了什么?”
“爷爷,爷爷,爸爸说你会编草蚱蜢耶,给丫丫编一个好不好呀?”
几天后,他们回到了乡下。
丫丫缠在爷爷膝下活蹦乱跳,跟着爷爷一起去到山上拔了些草,和爷爷一起坐在山头,看着从远处天边垂下的夕阳,靠在爷爷怀里说:
“爷爷,太阳为什么老是从西边落呀?”
“爸,爸!”
远处的田埂间,传来了儿媳妇喊他的声音。
老人颤巍巍地起身,过程中始终紧抓着孙女,看着远处的儿媳应道:
“哎!在这呢!”
“爸,快回来吃饭啦!”
“丫丫,让妈妈看下你长大了没,能不能把爷爷从身上带下来!”
女人欢喜地大喊着。
丫丫扯着她的小嗓子说:“妈妈,丫丫长大啦,丫丫会保护好爷爷的!”
“爷爷,您小心一点,不要踩进沟里哦。”
丫丫紧紧地抓住了爷爷的手,另一只小手指着前面的坑焦急说。
“好,好……”
老人笑着点头,跟着孙女,顺着夕阳落下的方向,步履蹒跚。
“老一辈的人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咯……”
“什么近黄昏呀爷爷,太阳明天就升起来啦~”
“哎呦喂……”
小丫头一个踉跄差点摔下去,爷爷赶忙把她抱了住。
这些,都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后话了。
随着典藏华夏的热播,一颗真正懂得尊重老人的心,在无数观众心底生根发芽……
江逸和范仲淹依然站在直播间里,看着刚才的那一幕。
范仲淹说道:“诸如此类,许多都是这样的原因。”
“因此,老夫这一生最重的孝道,就是希望,能够警醒范家后人,亦能让范家后人明白,百善孝为先啊……”
“先祖已经做到了,您在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时,要回苏州老家接母亲来广德,因为积蓄不多,下属给您筹集了路费,但您始终不肯收下,而是选择了卖马筹集。”
“这就是后世典籍中——‘卖马接娘’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