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四章 廷议北伐
“城破了,城破了!”
在姚兴等勇将的带领下,无数隋军士卒奋勇登先,挥舞着刀枪朝守军发起勐攻,杀得唐军溃不成军,纷纷抱头鼠窜。隋军将士一路畅通无阻杀向甬道,斩断铁索放下吊桥,伴随着一阵“嘎吱嘎吱”的声响,将城门打开。
“大军进城!”
傅友德长枪一挥,数万隋军蜂拥而入,哥舒翰的几千兵马在数万如勐虎下山的隋军面前不过螳臂当车,瞬间就被隋军淹没在人海之中。
“将军,城破了,我们怎么办?”
兵败如山倒,哥舒翰的身边也只剩下十几个亲兵,面对着从四面八方围上来的隋军,一个个颤颤巍巍,看着哥舒翰。
哥舒翰苦笑一声,这个结果早在唐突联军全军覆没那一刻他就料到了,只是没想到隋军兵精将勐,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哥舒翰,识时务者为俊杰。伪唐大势已去,大隋中兴在即,速速下马归降,饶你不死。”
隋将杨存中率军一路冲锋,正好撞上了哥舒翰等几人,伸手一招就将哥舒翰等人围了起来,纵马朝着哥舒翰高声劝降。
哥舒翰低头皱眉,似乎是陷入了激烈的斗争。半晌,他才长叹了一口气,将手中兵器仍在了地上:“值此危难之际,太子和秦王还要争权夺位兄弟相争,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啊!”
随着哥舒翰的投降,隋军最后一个战区也结束了战事,隋朝治下的地区有了难得的平静,但是在隋朝之外的疆域上却是刀兵不断,李氏兄弟为了争取中间势力勾心斗角摩擦不断,而铁木真在忽必烈率领的十万大军返回之后,立刻朝着耶律大石的叛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准备一举平定内部。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转眼间又是新的一年,初春已过,风和日丽,天气舒适。
在杨杲以及麾下诸多内政强者的努力下,隋朝的国库充盈,洛口仓、黎阳仓粮草堆积如山,粮草充足,将士养精锐蓄已久,甚至还不等杨杲下旨,虞允文、刘伯温、王守仁、房玄龄等大臣便已经上书提议发兵北伐,荡平宵小之辈一统天下。
杨杲从谏如流,当即召集一干重臣共议北伐之事,韩信、岳飞、李靖、杨延昭几位总督也快马加鞭赶到了洛阳。
杨杲的御书房内,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几乎涵盖了大半个北方的地形图,一众文武大臣整整齐齐地围在沙盘,气氛颇为融洽。像韩信、李靖、薛仁贵、岳飞几位总督,彼此间都是久闻其名而未见其面,方才在书房外多有相见恨晚之意,互相切磋交流兵法相谈甚欢。
“诸位爱卿,这一战,朕不仅要剿灭李氏兄弟这伙逆贼,还要深入草原。铁木真那蛮夷多年入侵我大隋疆域,杀我子民无数,这一战,不仅要一统天下,更是要扬我大隋国威。”
杨杲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王爱卿,你是兵部尚书,就由你来介绍一下目前的情况。”
兵部尚书王守仁闻声上前两步,根据沙盘就像众多文武大臣讲述道:“陛下,各位同僚,目前关中李氏兄弟分裂,李世民率军盘踞陇右,麾下有十万大军,其中有六万人马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精锐,李建成则占据关内之地,兵马在十五万左右,但战力平平,比起李世民所部相距甚多。”
“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李氏兄弟虽然没有大打出手,但是小摩擦却是不断。李世民曾经三次率军突袭萧关试图攻入关中,不过最后都是功亏一篑。”
“目前,李世民率六万大军仍旧屯驻在东线,而他的副将李光弼则率四万人马部署在大散关一线,与我汉中总管秦琼将军所部形成对峙局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吐蕃朗日松赞表态支持李建成,可如果我巴蜀大军一旦北上,吐蕃人还是极有可能出兵相助李世民。”
“不错!”
坐镇巴蜀的李靖出言附和道:“陛下,臣可以肯定,虽然朗日松赞表态站在李建成的一边,但私底下他一直在襄助李世民,否则在李建成断绝了陇右钱粮之后,李世民哪来多余的钱粮招募新兵。”
“吐蕃人同样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着巴蜀之地。药师,此番出兵,你部除了收复陇右之地外,还要给朕好好教训教训吐蕃人!”
杨杲朝着李靖点了点头,旋即又对王守仁说道:“王卿,再给诸位爱卿讲一讲李建成军队的情况。”
王守仁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李世民屯兵东线窥伺关中,李建成对李世民也是防范得紧,萧关一线,由他的族人李定国率四万大军驻守,坚守不战,对李世民严防死守。
而在东线,他的叔父李神通率两万人马驻守上洛,李怀光、李怀仙率军三万驻守潼关,李忠臣率两万人驻守蒲津关。李建成则率剩下的四五万人留守长安,作为机动兵力随时支援东西两线。
此外,据臣得知,李建成在关中一带又开始重新征兵,不过这几年伪唐不断在关中地区征兵,已使这一地区兵源枯竭,据臣估计,这一次李建成能够最多招募到万人。”
“突厥那边的情况呢?”杨杲继续询问道。
王守仁当即回道:“自从铁木真的长孙忽必烈带领十万大军返回之后,原本势头正旺的耶律大石便大不如前,先后三次惨败,不少部落又倒戈铁木真,目前耶律大石已经率残部退过燕然山。”
“耶律大石深负朕望!”
杨杲摇了摇头:“铁木真接连对外用兵惨败,对他心怀不满的部落不在少数,耶律大石在如此有利的情况下居然还被铁木真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真是可惜了过去朕不予余力给予他的支持。”
顿了一顿,杨杲继续说道:“众卿,具体的情况王卿已经向诸位都介绍过了,有什么想法诸位爱卿尽管畅所直言。”
在姚兴等勇将的带领下,无数隋军士卒奋勇登先,挥舞着刀枪朝守军发起勐攻,杀得唐军溃不成军,纷纷抱头鼠窜。隋军将士一路畅通无阻杀向甬道,斩断铁索放下吊桥,伴随着一阵“嘎吱嘎吱”的声响,将城门打开。
“大军进城!”
傅友德长枪一挥,数万隋军蜂拥而入,哥舒翰的几千兵马在数万如勐虎下山的隋军面前不过螳臂当车,瞬间就被隋军淹没在人海之中。
“将军,城破了,我们怎么办?”
兵败如山倒,哥舒翰的身边也只剩下十几个亲兵,面对着从四面八方围上来的隋军,一个个颤颤巍巍,看着哥舒翰。
哥舒翰苦笑一声,这个结果早在唐突联军全军覆没那一刻他就料到了,只是没想到隋军兵精将勐,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哥舒翰,识时务者为俊杰。伪唐大势已去,大隋中兴在即,速速下马归降,饶你不死。”
隋将杨存中率军一路冲锋,正好撞上了哥舒翰等几人,伸手一招就将哥舒翰等人围了起来,纵马朝着哥舒翰高声劝降。
哥舒翰低头皱眉,似乎是陷入了激烈的斗争。半晌,他才长叹了一口气,将手中兵器仍在了地上:“值此危难之际,太子和秦王还要争权夺位兄弟相争,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啊!”
随着哥舒翰的投降,隋军最后一个战区也结束了战事,隋朝治下的地区有了难得的平静,但是在隋朝之外的疆域上却是刀兵不断,李氏兄弟为了争取中间势力勾心斗角摩擦不断,而铁木真在忽必烈率领的十万大军返回之后,立刻朝着耶律大石的叛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准备一举平定内部。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转眼间又是新的一年,初春已过,风和日丽,天气舒适。
在杨杲以及麾下诸多内政强者的努力下,隋朝的国库充盈,洛口仓、黎阳仓粮草堆积如山,粮草充足,将士养精锐蓄已久,甚至还不等杨杲下旨,虞允文、刘伯温、王守仁、房玄龄等大臣便已经上书提议发兵北伐,荡平宵小之辈一统天下。
杨杲从谏如流,当即召集一干重臣共议北伐之事,韩信、岳飞、李靖、杨延昭几位总督也快马加鞭赶到了洛阳。
杨杲的御书房内,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几乎涵盖了大半个北方的地形图,一众文武大臣整整齐齐地围在沙盘,气氛颇为融洽。像韩信、李靖、薛仁贵、岳飞几位总督,彼此间都是久闻其名而未见其面,方才在书房外多有相见恨晚之意,互相切磋交流兵法相谈甚欢。
“诸位爱卿,这一战,朕不仅要剿灭李氏兄弟这伙逆贼,还要深入草原。铁木真那蛮夷多年入侵我大隋疆域,杀我子民无数,这一战,不仅要一统天下,更是要扬我大隋国威。”
杨杲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王爱卿,你是兵部尚书,就由你来介绍一下目前的情况。”
兵部尚书王守仁闻声上前两步,根据沙盘就像众多文武大臣讲述道:“陛下,各位同僚,目前关中李氏兄弟分裂,李世民率军盘踞陇右,麾下有十万大军,其中有六万人马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精锐,李建成则占据关内之地,兵马在十五万左右,但战力平平,比起李世民所部相距甚多。”
“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李氏兄弟虽然没有大打出手,但是小摩擦却是不断。李世民曾经三次率军突袭萧关试图攻入关中,不过最后都是功亏一篑。”
“目前,李世民率六万大军仍旧屯驻在东线,而他的副将李光弼则率四万人马部署在大散关一线,与我汉中总管秦琼将军所部形成对峙局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吐蕃朗日松赞表态支持李建成,可如果我巴蜀大军一旦北上,吐蕃人还是极有可能出兵相助李世民。”
“不错!”
坐镇巴蜀的李靖出言附和道:“陛下,臣可以肯定,虽然朗日松赞表态站在李建成的一边,但私底下他一直在襄助李世民,否则在李建成断绝了陇右钱粮之后,李世民哪来多余的钱粮招募新兵。”
“吐蕃人同样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着巴蜀之地。药师,此番出兵,你部除了收复陇右之地外,还要给朕好好教训教训吐蕃人!”
杨杲朝着李靖点了点头,旋即又对王守仁说道:“王卿,再给诸位爱卿讲一讲李建成军队的情况。”
王守仁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李世民屯兵东线窥伺关中,李建成对李世民也是防范得紧,萧关一线,由他的族人李定国率四万大军驻守,坚守不战,对李世民严防死守。
而在东线,他的叔父李神通率两万人马驻守上洛,李怀光、李怀仙率军三万驻守潼关,李忠臣率两万人驻守蒲津关。李建成则率剩下的四五万人留守长安,作为机动兵力随时支援东西两线。
此外,据臣得知,李建成在关中一带又开始重新征兵,不过这几年伪唐不断在关中地区征兵,已使这一地区兵源枯竭,据臣估计,这一次李建成能够最多招募到万人。”
“突厥那边的情况呢?”杨杲继续询问道。
王守仁当即回道:“自从铁木真的长孙忽必烈带领十万大军返回之后,原本势头正旺的耶律大石便大不如前,先后三次惨败,不少部落又倒戈铁木真,目前耶律大石已经率残部退过燕然山。”
“耶律大石深负朕望!”
杨杲摇了摇头:“铁木真接连对外用兵惨败,对他心怀不满的部落不在少数,耶律大石在如此有利的情况下居然还被铁木真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真是可惜了过去朕不予余力给予他的支持。”
顿了一顿,杨杲继续说道:“众卿,具体的情况王卿已经向诸位都介绍过了,有什么想法诸位爱卿尽管畅所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