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楼台词清铁衣浓
天下各处都不乏有那等凄苦人,要么便因自幼家贫双亲早逝,要么便是因少小抱病难以医治,直至拖得家徒四壁医无可医,要么便是天公不曾垂青,降世便是四体有缺,故而即便如何困苦,都得要往下比较一番,才知人世间并非是人人皆富足安平,乃知区区百来斤血肉,能抵住何等倒海苦楚。
淡淡是说起世间各地的唱曲清倌儿,便不晓得究竟数目如何,常言是富庶地界人皆奢靡,挥金似土,故此那些位清倌儿便起码能多赚些银钱,虽是伸出下等九流的行当,时常要被狠狠戳上几回脊梁骨,遭旁人腹诽活是出言损害名声,但最不济也可得衣食,但若落在本就算不得富庶的地界,闲言碎语并不曾少受,银钱则更是微末。而偏偏世间的文人,总是要卖弄一番清高,说起那等奢靡地界,士子只知取乐无度,总要扯上两句清倌商女,似乎那些位醉生梦死的文人大员,分明便是被清倌迷了心智,反而将胸无大志贪欢一晌的罪过,大半挪到后者身上去,浑然忘却倘若要替这些位家中宽裕无事可做的文人士子找寻个脱身的由头,本就是有许多理由,笔端到自个儿手上,说理便是理。
大元境内原本还不曾与中州来往甚繁的时节,倒也是少有什么勾栏花楼,一来是因听曲儿赏戏之人罕有,且大多皆是游牧为业,居无定所,只随草场丰茂地界而去,一载之中大抵要迁帐数度,实在是难见大城,自然也就无甚取乐玩赏的地界。不过自打一甲子前大元广大开商贾,由打中州而来商贾纷纷踏入大元之中过后,便是携来许多大元部族中人见所未见的新鲜行当,许多家底尚算殷实的人家,也是学起无事饮茶,建起屋舍配得文房四宝,常常研墨添笔挥毫一阵,越发像是中州之人。
此间城中便是如此,勾栏之中亦是有唱曲清倌儿,或是抱琴女子穿行其中,倘若是有客爷来此相中模样,弹拨琵琶轻声慢语唱上两句,倘若是客官甚合心意,便可接着这回生意,独坐一隅唱曲拨琴挑琵琶,则算在城中顶顶讲究的取乐法子。
余钗便是勾栏之中终日抱琵琶琴萧清倌当中的一位,最擅琵琶,但可惜面皮只是寻常,更是无甚闲银添置什么胭脂首饰,又是因由打中州而来,面皮细嫩得紧,抵不过大元境内割人皮肉的浩荡长风霜雪,故而瞧来越发黑瘦,平日里压根也是断然无几人愿将自个儿的银钱耗费到余钗身上,哪怕余钗乃是城中琵琶技艺最为纯熟者,生意也是往往惨淡。
既已是做了清倌儿这等在旁人眼里相当轻贱的行当,许多女子便也就索性抛却所谓面皮,言语越发市侩,如余钗这等琵琶技艺极好的,往往最是受排挤,而使种种手段乃至将身子送于客官,日日盈钱最是丰厚的清倌儿,才是很是受恭维,时常便是围坐一团吹捧赞誉。
余钗年少学乐,大抵还未至出阁年纪,奏琵琶技艺便是登堂入室,乃至于隐隐胜过许多紫昊境内擅操器乐之人,不论唱调琵琶,皆是古雅,然往后家道中落,又患恶疾,家中双亲近乎是散尽家财,才是将余钗性命保住,不过大抵是心力耗费极多,且是每日焦躁忧虑,积劳成疾,心弦略微松弛下来便是患病,不过几月时日便是两两离世,只剩余钗一人。
随戏班出紫昊遇流寇,戏班中人尽数被流寇除去,余钗险些失却清白的时节,却是被大元部中人救下,辗转数地,并无维持温饱的本事,大元距紫昊更是不晓得几多路途,盘缠银钱,凭余钗身无分文的惨淡景象,如何都担不起,便只得留于此城之中,凭这柄由家中带出的琵琶过活,虽然生意惨淡,倒也勉强能得饱食。
大概是因常年累月所食简陋,向来不曾敢花费银钱去添个新菜,故而使得两眼夜里瞧不清物件,而因此更是引来许多清倌调笑。
但余钗从来不曾同周遭人有甚口角,即便是旁人欺压到面前,也只是勾唇角笑笑,将一张很是有些黝黑的面皮低下,抱琵琶碎步离去。
近几日城中似是有些不太平,时常便是有身负重创,分明是为刀剑所伤的汉子,纵使是身披铁甲,可依旧是抵不住刀剑弓弩,每日都是有数目极众的巍南部军卒,遭人抬入城中医馆处,且往往都是无力回天。
城中的流言蜚语,也是越发多将起来,人人自危,许多那等家底富足的人家,已然是四处打听,雇起车帐打算逃出城外去,却是被守城那些位分明负创,杀气却越发重的军卒使刀剑逼回城去,并不曾有人走脱。既然是生出此等乱象,干粮清水价钱便又是贵将起来,余钗接连两日都是觉腹中饥饿,可问问街上卖米面的铺面,都是摇头。
可无论如何,余钗都晓得凭自个儿一位弱女子,即便是能走出这座城,恐怕也无甚去处,更因粮米愈贵,恐怕连路上粮水都未必能凑得齐全,于是便一如往常,趁天色渐晚的时辰走到勾栏之上,蹒跚摸索着扶栏,磕磕绊绊走到自个儿常坐的位子,紧紧抱起琵琶,借阑珊灯火朝街中望去。
勾栏这两日生意都是奇差,也是理所当然,如今这番情景,谁人还有甚心思前来听曲饮酒,恨不得凭空由打两肋腹背生出几条羽翼来,腾空飞出这座眼见得岌岌可危的大城,似乎除却那等已入暮年看淡生死的老者不愿离去,整座大城中的人,都已然是将心思放在城外,无人再有半点兴致取乐。
余钗失神,却是不知为何周遭剩余的几位清倌儿纷纷起身,朝一位走入勾栏的人行礼,虽是有眼疾夜里瞧不清旁人模样,但余钗仍旧是能揣测到周遭几人此刻神情,大多是谄媚。这般时节,来此的都是并无多少银钱家底的清倌儿,八成是指望攀上城中权财重者的高枝,兴许便可同此人一并出城,倒也是人心常理,在余钗这等已然见惯周身形色人的心细之人眼中,似乎并非是那等大事。
来人似乎也是身披铁甲,抬步时节只听闻铮铮铁衣响声,不过不知为何,凑到始终端坐到角落的余钗身前,停足一瞬。
“这位黑面皮的姑娘,不妨唱段曲听听。”
余钗抬头,仍旧是模糊,只是嗅见烈酒滋味,不过也是不曾多说,抱起琵琶低声应道,“不知客官要听甚曲,技艺不济,怕不合客官心意。”
来人身形极高,闻言低声笑了笑,“虽是不常来这等地界,但也曾听闻城中勾栏有位琵琶本事无双的丑姑娘,莫要自谦,就随意唱个应城中景的小曲便是,若是合心意,定有重赏。”
余钗端琵琶,却是不曾弹拨,而是先行起嗓。
起初低徊婉转,唱不三句过后,声声凄切恰如嫠妇哀唱,而后再转,琵琶声起,词调再涨,竟是怆然苍凉,隐可见刀光剑影,醉死沙场。
来人好一阵都不曾出言,直到余钗唱罢六七言后收住词曲,才是长长吐出口气来。“随我去就是,银钱必不会少。”
于是余钗很是费力起身,跟随那人脚步声去到勾栏以里,找寻到屋中一角抱琵琶坐下,再无多余举动。
来人似乎是孤身一人,咽下足有三盏烈酒,才是缓缓开口。
“日子清苦至此,就不愿换个活法?总在城中做个生意极差劲的清倌儿,恐怕并无多少银钱可得,不如随我一同出城,换个营生,许配与个好人家。”
“小女子的命乃是旁人给的,无论做什么活计,都会尽力活将下去。”余钗抬头,依旧是瞧不清眼前只相隔不过十步的汉子,清淡笑将起来,“当年救下我那人曾经说过,既然这条命是如此艰难才留下的,那不论如何艰难,都需好生活将下去,客官要是真能将我携出城去,断然无推辞的理由。”
披甲汉子愣了愣,起身凑到余钗近前,使粗糙掌心狠狠揉了揉余钗鬓发,咧开嘴笑道,“看来还是不够窘迫,尚有心思同我打趣,不过话说回来,你着眼疾是如何认出咱来的?”
“整座巍南大部,恩公说过,只有自己佩起枚一指长短的暖玉,乃是当初父亲所赠,进屋时节我已是瞧得分明,又怎会不知这等兵荒马乱的时节,唯独恩公有这等闲兴前来此处,同小女子叙旧。”
汉子挠挠脑门,可旋即便是苦笑坐回原处。
“余钗,我若真无那等本事将你送出城去,可否会记恨我?”
余钗捧起琵琶,从窗棂望向长街之中惶恐行人,皆是行色匆匆,零星灯火映照,敲更之人还是一如既往走过这条街面,扯起破锣嗓喊小心火烛,城外马蹄响声,已经是不消仔细去听,便知来敌数目何其之重。
流水似月色打翻浇到勾栏飞檐上头。
当初眼前这人一刀削去贼寇头颅,将一件披风甩给近乎赤身的余钗手上,面皮略微有些泛红,连忙说这天色真暗,啥也看不清。
“也恨也不恨。”
余钗突然笑将起来,似乎身在这勾栏之中,余钗从来也不曾如此笑得如此欢心畅快。
“恨的乃是恩公不是偷生怕死的恩公,不恨的是恩公相隔数载,终究是又前来看了一次小女子。”
“愿陪恩公赴死。”
月色如洗,可惜城外火把已是夺去半壁月光,染得如若火烧。
城里已是有胆魄极小的人瑟缩到马厩处,战战兢兢由柴草中向外望去,生怕是城破时节死状凄惨,两股战战。还有些明知出城不能的汉子,灌过三两烈酒,同守城军卒讨要过一身铁甲,掂长刀立在城头,颤声嘶吼。
唱词凄清婉转,流淌于此时街中,唱词高低错落,不急不缓,同街上神色惶恐快步走动行人,两者大相径庭,却是融洽至极,怪诞荒谬,又是合乎情理。
汉子摘下铁盔捧在手上,轻敲盔缨,也是随余钗唱词缓缓哼起。
月光照在勾栏中。
同样照在城外黑云间。
7017k
淡淡是说起世间各地的唱曲清倌儿,便不晓得究竟数目如何,常言是富庶地界人皆奢靡,挥金似土,故此那些位清倌儿便起码能多赚些银钱,虽是伸出下等九流的行当,时常要被狠狠戳上几回脊梁骨,遭旁人腹诽活是出言损害名声,但最不济也可得衣食,但若落在本就算不得富庶的地界,闲言碎语并不曾少受,银钱则更是微末。而偏偏世间的文人,总是要卖弄一番清高,说起那等奢靡地界,士子只知取乐无度,总要扯上两句清倌商女,似乎那些位醉生梦死的文人大员,分明便是被清倌迷了心智,反而将胸无大志贪欢一晌的罪过,大半挪到后者身上去,浑然忘却倘若要替这些位家中宽裕无事可做的文人士子找寻个脱身的由头,本就是有许多理由,笔端到自个儿手上,说理便是理。
大元境内原本还不曾与中州来往甚繁的时节,倒也是少有什么勾栏花楼,一来是因听曲儿赏戏之人罕有,且大多皆是游牧为业,居无定所,只随草场丰茂地界而去,一载之中大抵要迁帐数度,实在是难见大城,自然也就无甚取乐玩赏的地界。不过自打一甲子前大元广大开商贾,由打中州而来商贾纷纷踏入大元之中过后,便是携来许多大元部族中人见所未见的新鲜行当,许多家底尚算殷实的人家,也是学起无事饮茶,建起屋舍配得文房四宝,常常研墨添笔挥毫一阵,越发像是中州之人。
此间城中便是如此,勾栏之中亦是有唱曲清倌儿,或是抱琴女子穿行其中,倘若是有客爷来此相中模样,弹拨琵琶轻声慢语唱上两句,倘若是客官甚合心意,便可接着这回生意,独坐一隅唱曲拨琴挑琵琶,则算在城中顶顶讲究的取乐法子。
余钗便是勾栏之中终日抱琵琶琴萧清倌当中的一位,最擅琵琶,但可惜面皮只是寻常,更是无甚闲银添置什么胭脂首饰,又是因由打中州而来,面皮细嫩得紧,抵不过大元境内割人皮肉的浩荡长风霜雪,故而瞧来越发黑瘦,平日里压根也是断然无几人愿将自个儿的银钱耗费到余钗身上,哪怕余钗乃是城中琵琶技艺最为纯熟者,生意也是往往惨淡。
既已是做了清倌儿这等在旁人眼里相当轻贱的行当,许多女子便也就索性抛却所谓面皮,言语越发市侩,如余钗这等琵琶技艺极好的,往往最是受排挤,而使种种手段乃至将身子送于客官,日日盈钱最是丰厚的清倌儿,才是很是受恭维,时常便是围坐一团吹捧赞誉。
余钗年少学乐,大抵还未至出阁年纪,奏琵琶技艺便是登堂入室,乃至于隐隐胜过许多紫昊境内擅操器乐之人,不论唱调琵琶,皆是古雅,然往后家道中落,又患恶疾,家中双亲近乎是散尽家财,才是将余钗性命保住,不过大抵是心力耗费极多,且是每日焦躁忧虑,积劳成疾,心弦略微松弛下来便是患病,不过几月时日便是两两离世,只剩余钗一人。
随戏班出紫昊遇流寇,戏班中人尽数被流寇除去,余钗险些失却清白的时节,却是被大元部中人救下,辗转数地,并无维持温饱的本事,大元距紫昊更是不晓得几多路途,盘缠银钱,凭余钗身无分文的惨淡景象,如何都担不起,便只得留于此城之中,凭这柄由家中带出的琵琶过活,虽然生意惨淡,倒也勉强能得饱食。
大概是因常年累月所食简陋,向来不曾敢花费银钱去添个新菜,故而使得两眼夜里瞧不清物件,而因此更是引来许多清倌调笑。
但余钗从来不曾同周遭人有甚口角,即便是旁人欺压到面前,也只是勾唇角笑笑,将一张很是有些黝黑的面皮低下,抱琵琶碎步离去。
近几日城中似是有些不太平,时常便是有身负重创,分明是为刀剑所伤的汉子,纵使是身披铁甲,可依旧是抵不住刀剑弓弩,每日都是有数目极众的巍南部军卒,遭人抬入城中医馆处,且往往都是无力回天。
城中的流言蜚语,也是越发多将起来,人人自危,许多那等家底富足的人家,已然是四处打听,雇起车帐打算逃出城外去,却是被守城那些位分明负创,杀气却越发重的军卒使刀剑逼回城去,并不曾有人走脱。既然是生出此等乱象,干粮清水价钱便又是贵将起来,余钗接连两日都是觉腹中饥饿,可问问街上卖米面的铺面,都是摇头。
可无论如何,余钗都晓得凭自个儿一位弱女子,即便是能走出这座城,恐怕也无甚去处,更因粮米愈贵,恐怕连路上粮水都未必能凑得齐全,于是便一如往常,趁天色渐晚的时辰走到勾栏之上,蹒跚摸索着扶栏,磕磕绊绊走到自个儿常坐的位子,紧紧抱起琵琶,借阑珊灯火朝街中望去。
勾栏这两日生意都是奇差,也是理所当然,如今这番情景,谁人还有甚心思前来听曲饮酒,恨不得凭空由打两肋腹背生出几条羽翼来,腾空飞出这座眼见得岌岌可危的大城,似乎除却那等已入暮年看淡生死的老者不愿离去,整座大城中的人,都已然是将心思放在城外,无人再有半点兴致取乐。
余钗失神,却是不知为何周遭剩余的几位清倌儿纷纷起身,朝一位走入勾栏的人行礼,虽是有眼疾夜里瞧不清旁人模样,但余钗仍旧是能揣测到周遭几人此刻神情,大多是谄媚。这般时节,来此的都是并无多少银钱家底的清倌儿,八成是指望攀上城中权财重者的高枝,兴许便可同此人一并出城,倒也是人心常理,在余钗这等已然见惯周身形色人的心细之人眼中,似乎并非是那等大事。
来人似乎也是身披铁甲,抬步时节只听闻铮铮铁衣响声,不过不知为何,凑到始终端坐到角落的余钗身前,停足一瞬。
“这位黑面皮的姑娘,不妨唱段曲听听。”
余钗抬头,仍旧是模糊,只是嗅见烈酒滋味,不过也是不曾多说,抱起琵琶低声应道,“不知客官要听甚曲,技艺不济,怕不合客官心意。”
来人身形极高,闻言低声笑了笑,“虽是不常来这等地界,但也曾听闻城中勾栏有位琵琶本事无双的丑姑娘,莫要自谦,就随意唱个应城中景的小曲便是,若是合心意,定有重赏。”
余钗端琵琶,却是不曾弹拨,而是先行起嗓。
起初低徊婉转,唱不三句过后,声声凄切恰如嫠妇哀唱,而后再转,琵琶声起,词调再涨,竟是怆然苍凉,隐可见刀光剑影,醉死沙场。
来人好一阵都不曾出言,直到余钗唱罢六七言后收住词曲,才是长长吐出口气来。“随我去就是,银钱必不会少。”
于是余钗很是费力起身,跟随那人脚步声去到勾栏以里,找寻到屋中一角抱琵琶坐下,再无多余举动。
来人似乎是孤身一人,咽下足有三盏烈酒,才是缓缓开口。
“日子清苦至此,就不愿换个活法?总在城中做个生意极差劲的清倌儿,恐怕并无多少银钱可得,不如随我一同出城,换个营生,许配与个好人家。”
“小女子的命乃是旁人给的,无论做什么活计,都会尽力活将下去。”余钗抬头,依旧是瞧不清眼前只相隔不过十步的汉子,清淡笑将起来,“当年救下我那人曾经说过,既然这条命是如此艰难才留下的,那不论如何艰难,都需好生活将下去,客官要是真能将我携出城去,断然无推辞的理由。”
披甲汉子愣了愣,起身凑到余钗近前,使粗糙掌心狠狠揉了揉余钗鬓发,咧开嘴笑道,“看来还是不够窘迫,尚有心思同我打趣,不过话说回来,你着眼疾是如何认出咱来的?”
“整座巍南大部,恩公说过,只有自己佩起枚一指长短的暖玉,乃是当初父亲所赠,进屋时节我已是瞧得分明,又怎会不知这等兵荒马乱的时节,唯独恩公有这等闲兴前来此处,同小女子叙旧。”
汉子挠挠脑门,可旋即便是苦笑坐回原处。
“余钗,我若真无那等本事将你送出城去,可否会记恨我?”
余钗捧起琵琶,从窗棂望向长街之中惶恐行人,皆是行色匆匆,零星灯火映照,敲更之人还是一如既往走过这条街面,扯起破锣嗓喊小心火烛,城外马蹄响声,已经是不消仔细去听,便知来敌数目何其之重。
流水似月色打翻浇到勾栏飞檐上头。
当初眼前这人一刀削去贼寇头颅,将一件披风甩给近乎赤身的余钗手上,面皮略微有些泛红,连忙说这天色真暗,啥也看不清。
“也恨也不恨。”
余钗突然笑将起来,似乎身在这勾栏之中,余钗从来也不曾如此笑得如此欢心畅快。
“恨的乃是恩公不是偷生怕死的恩公,不恨的是恩公相隔数载,终究是又前来看了一次小女子。”
“愿陪恩公赴死。”
月色如洗,可惜城外火把已是夺去半壁月光,染得如若火烧。
城里已是有胆魄极小的人瑟缩到马厩处,战战兢兢由柴草中向外望去,生怕是城破时节死状凄惨,两股战战。还有些明知出城不能的汉子,灌过三两烈酒,同守城军卒讨要过一身铁甲,掂长刀立在城头,颤声嘶吼。
唱词凄清婉转,流淌于此时街中,唱词高低错落,不急不缓,同街上神色惶恐快步走动行人,两者大相径庭,却是融洽至极,怪诞荒谬,又是合乎情理。
汉子摘下铁盔捧在手上,轻敲盔缨,也是随余钗唱词缓缓哼起。
月光照在勾栏中。
同样照在城外黑云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