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大唐要完了
第二天一早李恪就坐上马车往城西而去。
要说大唐城西景色,当首推昆明池,当年汉朝的时候在长安城外凿池训练水军,后来废弃成为长安人娱乐休闲的去处。
贞观初,李世民命人开挖池水休整堤岸,引沛水入池,使得整个昆明池又恢复了往日风貌。
湖上有一个小岛修筑凉亭,时常成为文人骚客聚会之地,王孙贵族也多喜欢泛舟湖上。
夏日炎炎,在湖岸吹着小风,在湖上轻舟慢游,别有一番惬意。
李恪就这么安静的躺在湖边的柳树下,唯一不好的是一帮没有见过躺椅的人在那指指点点。让李恪觉得自己跟个猴子似的。
远处一个小厮凑过来跟护卫说着什么,李恪皱眉问道:“小安子,你去看看,他们干嘛呢!”
小安子跑过去一会回来了:“殿下,是不知道哪个府上的下人,跑过来打听您这躺椅是谁做的,在哪可以买到,被我撵走了!”
李恪瞪了他一眼:“谁让你撵走的,这些都是照顾咱们生意的,再有问的,就算蜀王府……旁边的宜家家居有卖,你回去就让杨管事专门盘一间店铺,以后卖各种高档家具!”
小安子哦了一声:“殿下,这家具能挣几个钱……殿下您的智慧怎么能让那些低等人享受!”
李恪懒得搭理他:“你懂个屁!挣钱是小事,你知道能养活多少人么!你以为我做生意只为了钱么!庸俗!”
“哦,那你说说你做生意还为了什么?”
李恪回了一句:“关你屁……我去!”
李恪一抬头,李世民抱着兕子站在他不远处,吓得他差点把躺椅给掘翻!
李恪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不是,父皇,您怎么又这样,您不用工作么?怎么出来玩来了?”
兕子咯咯的笑着:“三哥,是我让父皇陪我来的,三哥,您的红烧肉呢,兕子想尝尝……”
李恪从李世民怀里接过兕子:“那怎么办,今天三哥不知道你要来,没有准备红烧肉啊!”
兕子委屈巴巴的看着李恪:“可是兕子很想吃哦!父皇说可好吃了!”
李恪看了一眼李世民,李世民有点不好意思:“兕子乖,这次没有下次等宫里的御厨学会了,晚上就做给你吃。”
兕子心里有点不甘心:“可是,好不容易出来……我就想吃……”
李恪摸摸她的头:“虽然没有红烧肉,但是今天也有好吃的,今天咱们吃烧烤……小安子,吩咐人准备。”
兕子眼睛一亮:“烧烤是什么?”
李恪抱着她:“一会你就知道了,他们去准备了。”
兕子看着远处:“那我要去摘花!”
李世民担心的说到:“你不能乱跑,不能累着……”
李恪劝了一句:“没事,跑一跑身体好点,不是带了氧气了么,一会不舒服吸一点就好。”
李世民没有在坚持,宫女跟着兕子去摘花了,看着她开心的笑着跳着李世民也露出了笑容:“兕子这些年都没有这两天开心。”
李恪嗯了一声:“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李世民直接坐在躺椅上:“说说吧,你做生意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干啥?”
李恪摸摸鼻子:“父皇,我刚才不是说了,养人嘛,虽然家具生意挣钱不多,但是有人要上山伐木,有人要运送木料,最后到工匠手里,工匠要找铁匠购买斧锯凿,然后加工出来。
这些人都能靠着这个生意挣一笔钱,如果每天都能卖出一些,有人就能靠着这个养家糊口,百业兴旺,大唐就能长治久安。
如果没有这个生意,伐木的、运木头的、木匠、造斧锯凿的铁匠这些人都没有活干,无所事事的人是最容易生乱的。”
李世民皱眉:“种地才是一切的根本,百姓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就像这躺椅,饥不能食,冷不能穿,却要浪费人力物力去生产,这不是舍本逐末之举!”
李恪愣了一下,这古代人的思维怎么这么清奇?这都是什么和什么啊?
也是,李世民在位这些年,大唐盛世刚开始,还是人多地少的时期,没有人地矛盾,没有流民之患,他没有土地养活不了人的担忧。
整理了一下思路:“父皇,您想,现在是太平年月,大唐在您的治理之下已经有盛世之象,百姓安居乐业,一家能生几个孩子?”
李世民皱眉:“普通百姓少则三五子,多则七八子。”
李恪又问道:“那多久大唐人口能翻一倍?”
李世民愣了,多久翻倍,这个还真没有人算过。
李恪叹气:“昔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就可以灭吴。
假设一对夫妻二十岁的时候生四个,到他们四十岁的时候孩子也二十岁出嫁两个,娶来两个,又生了八个,四十年时间,人口增长了多少?是六倍。
到五十岁夫妻死了,那依旧是五倍,那一百年呢,第六十年,八个变十六,八十年十六变三十二,一百年,三十二变六十四。
就算四十岁以上的大半都死了,那这也有近百人了。
盛世一百年,人口能翻五十倍,大唐现在人口估计有两千万吧,这个肯定是有的,一百年之后就是十万万。
大唐有多少田亩来着?五万万亩还是有的,到时候两人一亩田,北方旱田一亩产粮两石两年三季,年产三石粮食,南方水田一亩三石,一年两熟,年产六石粮食。
天下人能糊口么?那要是再过一百年呢?父皇该不会觉得大唐就两百年的国运吧?
就算人口增长没有那么快,那三百年后呢?四百年后呢?”
李恪说着说着发现有点跑题,本来是想说土地养活不了这么多人的时候人肯定要进工厂呢,结果现在变成土地养活不了这么多人的问题了。
李世民皱眉坐着,这时候摇椅也不摇了。
这个问题他从来没有想过,多子多福一直是大唐的传统观念,肯定不能规定谁生谁不生。
他也不认为自己以后的继承者都是昏君,在他看来大唐千秋万代,万世不易那是肯定的,但是经过李恪这么一算,他怎么感觉自己的大唐称一两百年都够呛?
要说大唐城西景色,当首推昆明池,当年汉朝的时候在长安城外凿池训练水军,后来废弃成为长安人娱乐休闲的去处。
贞观初,李世民命人开挖池水休整堤岸,引沛水入池,使得整个昆明池又恢复了往日风貌。
湖上有一个小岛修筑凉亭,时常成为文人骚客聚会之地,王孙贵族也多喜欢泛舟湖上。
夏日炎炎,在湖岸吹着小风,在湖上轻舟慢游,别有一番惬意。
李恪就这么安静的躺在湖边的柳树下,唯一不好的是一帮没有见过躺椅的人在那指指点点。让李恪觉得自己跟个猴子似的。
远处一个小厮凑过来跟护卫说着什么,李恪皱眉问道:“小安子,你去看看,他们干嘛呢!”
小安子跑过去一会回来了:“殿下,是不知道哪个府上的下人,跑过来打听您这躺椅是谁做的,在哪可以买到,被我撵走了!”
李恪瞪了他一眼:“谁让你撵走的,这些都是照顾咱们生意的,再有问的,就算蜀王府……旁边的宜家家居有卖,你回去就让杨管事专门盘一间店铺,以后卖各种高档家具!”
小安子哦了一声:“殿下,这家具能挣几个钱……殿下您的智慧怎么能让那些低等人享受!”
李恪懒得搭理他:“你懂个屁!挣钱是小事,你知道能养活多少人么!你以为我做生意只为了钱么!庸俗!”
“哦,那你说说你做生意还为了什么?”
李恪回了一句:“关你屁……我去!”
李恪一抬头,李世民抱着兕子站在他不远处,吓得他差点把躺椅给掘翻!
李恪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不是,父皇,您怎么又这样,您不用工作么?怎么出来玩来了?”
兕子咯咯的笑着:“三哥,是我让父皇陪我来的,三哥,您的红烧肉呢,兕子想尝尝……”
李恪从李世民怀里接过兕子:“那怎么办,今天三哥不知道你要来,没有准备红烧肉啊!”
兕子委屈巴巴的看着李恪:“可是兕子很想吃哦!父皇说可好吃了!”
李恪看了一眼李世民,李世民有点不好意思:“兕子乖,这次没有下次等宫里的御厨学会了,晚上就做给你吃。”
兕子心里有点不甘心:“可是,好不容易出来……我就想吃……”
李恪摸摸她的头:“虽然没有红烧肉,但是今天也有好吃的,今天咱们吃烧烤……小安子,吩咐人准备。”
兕子眼睛一亮:“烧烤是什么?”
李恪抱着她:“一会你就知道了,他们去准备了。”
兕子看着远处:“那我要去摘花!”
李世民担心的说到:“你不能乱跑,不能累着……”
李恪劝了一句:“没事,跑一跑身体好点,不是带了氧气了么,一会不舒服吸一点就好。”
李世民没有在坚持,宫女跟着兕子去摘花了,看着她开心的笑着跳着李世民也露出了笑容:“兕子这些年都没有这两天开心。”
李恪嗯了一声:“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李世民直接坐在躺椅上:“说说吧,你做生意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干啥?”
李恪摸摸鼻子:“父皇,我刚才不是说了,养人嘛,虽然家具生意挣钱不多,但是有人要上山伐木,有人要运送木料,最后到工匠手里,工匠要找铁匠购买斧锯凿,然后加工出来。
这些人都能靠着这个生意挣一笔钱,如果每天都能卖出一些,有人就能靠着这个养家糊口,百业兴旺,大唐就能长治久安。
如果没有这个生意,伐木的、运木头的、木匠、造斧锯凿的铁匠这些人都没有活干,无所事事的人是最容易生乱的。”
李世民皱眉:“种地才是一切的根本,百姓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就像这躺椅,饥不能食,冷不能穿,却要浪费人力物力去生产,这不是舍本逐末之举!”
李恪愣了一下,这古代人的思维怎么这么清奇?这都是什么和什么啊?
也是,李世民在位这些年,大唐盛世刚开始,还是人多地少的时期,没有人地矛盾,没有流民之患,他没有土地养活不了人的担忧。
整理了一下思路:“父皇,您想,现在是太平年月,大唐在您的治理之下已经有盛世之象,百姓安居乐业,一家能生几个孩子?”
李世民皱眉:“普通百姓少则三五子,多则七八子。”
李恪又问道:“那多久大唐人口能翻一倍?”
李世民愣了,多久翻倍,这个还真没有人算过。
李恪叹气:“昔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就可以灭吴。
假设一对夫妻二十岁的时候生四个,到他们四十岁的时候孩子也二十岁出嫁两个,娶来两个,又生了八个,四十年时间,人口增长了多少?是六倍。
到五十岁夫妻死了,那依旧是五倍,那一百年呢,第六十年,八个变十六,八十年十六变三十二,一百年,三十二变六十四。
就算四十岁以上的大半都死了,那这也有近百人了。
盛世一百年,人口能翻五十倍,大唐现在人口估计有两千万吧,这个肯定是有的,一百年之后就是十万万。
大唐有多少田亩来着?五万万亩还是有的,到时候两人一亩田,北方旱田一亩产粮两石两年三季,年产三石粮食,南方水田一亩三石,一年两熟,年产六石粮食。
天下人能糊口么?那要是再过一百年呢?父皇该不会觉得大唐就两百年的国运吧?
就算人口增长没有那么快,那三百年后呢?四百年后呢?”
李恪说着说着发现有点跑题,本来是想说土地养活不了这么多人的时候人肯定要进工厂呢,结果现在变成土地养活不了这么多人的问题了。
李世民皱眉坐着,这时候摇椅也不摇了。
这个问题他从来没有想过,多子多福一直是大唐的传统观念,肯定不能规定谁生谁不生。
他也不认为自己以后的继承者都是昏君,在他看来大唐千秋万代,万世不易那是肯定的,但是经过李恪这么一算,他怎么感觉自己的大唐称一两百年都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