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变局
“砰,砰,砰砰砰......”
城墙之上,上千支火枪同时击发,火光闪烁刺眼,浓烟弥漫成墙,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如同狂风巨浪排山倒海而来的铅弹从烟雾中射出,将城墙之下的清军前排士兵一扫而空。
眨眼间,城墙之下又是一片尸山血海,铅弹击穿甲胄,在人体内打转,剧烈的疼痛使得哀嚎惨叫声不断,创口中射出的血柱在半空中挥洒成了血雨,空气中的血腥味席卷而来。
这种时候,便是身披两层鳞甲,一马当先的满清怀顺王耿仲明也已经被三颗一两三钱的斑鸠脚铳铅弹夺去了性命,他胯下之马中了一弹之后,便不再受控制,耿仲明直接被甩落马下。
遭受如此一击,清军原本气势如虹的追击瞬间就被打断了,而原本正疲于奔命,疯狂溃败的明军,很快被出城接应的甲兵取代。
这就是薛老二的“诱敌深入”之计了,他兵力不占优势,那就得利用城墙和火枪的优势。如此,方能以最小的代价,击败清军。
多铎咬牙切齿地看着徐州城外的战况,随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清军军阵中的旗手当即奋力摇动旗帜,军中的哨骑也立即出动,奔向了城墙。
与此同时,屯齐也快步下城,披上盔甲,打算亲自领兵出城接应。
这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尼堪,耿仲明等人原本看到明军溃败,以为胜利就在眼前,便不顾一切的追击,想要杀伤更多的明军,却没想到这是明军的诱敌策略。
实际上,薛老二的这一招并不算得高明,但其中的分寸把握,对清军轻视的利用,就异常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计策的成败。
“撤,快撤!”尼堪听到了轰鸣的火枪爆炸声之后,惊慌失措地大喊道。
与此同时,原本还在溃败的明军随即转身反击,高杰,李本深,胡茂祯等人亲自领兵冲出,清军在如此损伤之下,很快便兵败如山倒。
这个时候,各部将领争勇之心就不免大起了,随即率部猛冲猛打,奋力搏杀,他们身边的旗手挥舞大旗,士气更是不断高涨,喊杀声震天。
明清两军加起来近万兵马在城下鏖战了半日,清军损失惨重,包括固山贝子穆尔祜,怀顺王耿仲明,以及数个满洲军官,藩兵将领在内的上千余精兵战死,清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不过,高杰所部明军也没占到多大的便宜,这些多铎派出野战的兵马都是清军中一等一的精锐,战斗力胜过高杰麾下的兵马。
换言之,高杰更多是倚仗着地理位置的优势还有火枪的加持,但最终两军的伤亡也大抵维持在了一换一的水平。
当然,此战毕竟是明军胜了,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取得的胜利,大军的士气无疑受到了极大地鼓舞。
不过,自那日之后,除了加强炮兵阵地的部署和下令民夫在城南,城西的关键地区挖沟筑墙围困明军以外,多铎倒是没有再发起任何新的攻势。
毕竟,作为战败失利的一方,清军的士气免不得低沉萎靡,大军中的畏明风气甚至已经产生,主张围而不攻,等待野战的一派也得到了军中更多将领的支持。
就这样,由于徐州城内明军的严防死守,多铎在南面的攻势又一时没有取得进展,明清两军似乎提前进入了城池攻防的相持对峙阶段。
与此同时,城外清军的战略调整似乎正式确定了,多铎开始了战略收缩,将兵马集中在城南,城西的几个刚刚修筑好的大寨之中。
清军的哨马也开始更为严密的封锁,但徐州城内明军斥候同样凶悍,这使得薛老二和高杰依旧还是能够和外界取得联系。
当然,这是多铎的“外紧内松”之策,为的就是引诱南面的明军赶来支援。
多铎既要指挥大军攻下徐州城,歼灭南直隶的明军主力,立下不世之功,为保住自己的权势打下基础,又要尽可能的保存麾下大军的实力,这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
毕竟,有了不世之功而没有最为强大的军队,多铎在朝中的地位一样不稳。最可靠的,永远只有自己手里的兵权。
因此,他才会如此迫切地想要周世显北上支援徐州,如此才有可能可以在野战中消灭淮河以南的明军主力。为此,多铎甚至不惜让周世显获悉徐州城的情况。
要知道,作为围城困敌的一方,应该是要在各战线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再放出城内的哨骑信使,让他们将这些坏消息带回城中,进一步打击城中守军的士气,正所谓“攻心为上”。
“城内的明军迟迟未动,淮安,凤阳的周世显也是如此,必须要让他们听到一些好消息,他们才能放开手脚来战。”
多铎看着面前的洪承畴,尼堪,孔有德等人,转身缓缓道:“趁此时机,派出民夫尽快收集制造攻城器械和搭建营寨所需的木料,必须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攻城器械的制造。”
“可若是如此,城内明军必然会士气大振……如此一来,奴才担心到时局势难以控制……”洪承畴听罢,却是忽然开口劝道。
“洪督师所言,本王也考虑过了,但若是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便是明军士气低迷,可仍旧有上万兵在城墙之上,若是强攻,死伤恐怕难以估计。”
多铎微微叹了口气道:“南直隶的战事,还得湖广那边加把劲,逼着明国的那个周世显北上决战。”
此言一出,洪承畴微微一怔,也不说话了。
“吴三桂,高弟,还有阿尔津如今正在湖广牵制明军,更要提防左良玉率明军进攻襄阳,突入我军腹地。”尼堪忽然出言道。
“英亲王如今应该已经领兵进入了湖广,只等左良玉率兵来攻,便可将其歼灭在襄阳城下,到那时,我军士气必然大振,那个明国驸马,也必然陷入被动。”
“不过,便是不攻城,要围点打援,也必须将城内的明军精锐大部消灭,击垮其余部之战斗意志方可。否则,到时候极有可能成了徐州城内的明军和周世显两面夹击。”
洪承畴忽然扭过头来,看着眼前的满汉诸将,又继续说道:“徐州城内的明军主力,还是得想办法解决掉,否则便难以全力攻击周世显的援兵。”
这倒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不过多铎对此倒是另有想法:“督师,不必歼灭,把他们围起来,明军就不可能再出城和咱们野战了,如此效果也是一样的。”.
很快,这场横跨数省,明清两军加起来足足有数十万人马参与的大战便已经爆发了一个多月了。
但因为种种原因,除了徐州城爆发了还算像样的交锋之后,其他地方的明清两军,均是难以影响战局的小股部队试探性进攻。
吴三桂自从顺军围城之后,便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袭击城外的明军,但一直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要动真格的意思。
不过,吴三桂发动这样高频率的袭击骚扰,派出了那么多兵马,耗费了那么多军需武器,可不止是为了应付清廷,更是为了拖住李过和高一功大军,使其不敢移兵他处。这就是吴三桂的狡猾之处了。
如此一来,他既不必损耗太多兵马,又能完成清廷交给他的守城牵制任务,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了,吴三桂这样做自然不是为了效忠清廷,而是为了接着出兵的机会,整合荆州城内的陕甘绿营兵,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地方力量。
多尔衮所谓“制衡”,在吴三桂这里终究没能成功,反而被他利用来团结地方军头,扩大自己的势力了。
而长沙的堵胤锡这边,他原本还想要抽调精锐兵马从岳阳出发,前往湖北荆州府助战的,现在被吴三桂如此一搅和,也只能暂时作罢,继续固守防线了。
毕竟,打仗不是堵胤锡的长处,他搞后勤,安排粮草军需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南京如此信任他,整个湖广的军政大事都由他全权监督协调,还让两广供给了大军的相当一部分军需物资,他自然得确保长江以南的安全。
所以,除非是南京的命令来了,调他去助战,不然他都不会主动出击。
大战之前,周世显便制定了周全的作战计划,考虑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随着战局的发展,许多一开始的部署必然是要调整改变的。
如此一来,等到变局真正到来的时候,无论是于己方有利还是有弊,朝中军中也不至于手足失措,甚至是发生一些和原本历史上一样,不可思议的低端错误。
当然,现在的局势还是在周世显等人的计划之内的,吴三桂虽然骚操作不断,但只要他不能发兵突破李过,高一功的包围,荆州,甚至是湖广的局势便不会超出周世显的计划。
不过,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长江南岸武昌府的左良玉大军,一直没有发起像样的进攻。
这就让驻守襄阳的高第十分不解了,他想不明白左良玉到底要做什么,心中甚至已经产生了重新部署襄阳府兵马的打算。
而随着阿济格领兵分批潜入襄阳,李过,高一功,堵胤锡,左良玉都毫无察觉,湖广的战局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墙之上,上千支火枪同时击发,火光闪烁刺眼,浓烟弥漫成墙,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如同狂风巨浪排山倒海而来的铅弹从烟雾中射出,将城墙之下的清军前排士兵一扫而空。
眨眼间,城墙之下又是一片尸山血海,铅弹击穿甲胄,在人体内打转,剧烈的疼痛使得哀嚎惨叫声不断,创口中射出的血柱在半空中挥洒成了血雨,空气中的血腥味席卷而来。
这种时候,便是身披两层鳞甲,一马当先的满清怀顺王耿仲明也已经被三颗一两三钱的斑鸠脚铳铅弹夺去了性命,他胯下之马中了一弹之后,便不再受控制,耿仲明直接被甩落马下。
遭受如此一击,清军原本气势如虹的追击瞬间就被打断了,而原本正疲于奔命,疯狂溃败的明军,很快被出城接应的甲兵取代。
这就是薛老二的“诱敌深入”之计了,他兵力不占优势,那就得利用城墙和火枪的优势。如此,方能以最小的代价,击败清军。
多铎咬牙切齿地看着徐州城外的战况,随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清军军阵中的旗手当即奋力摇动旗帜,军中的哨骑也立即出动,奔向了城墙。
与此同时,屯齐也快步下城,披上盔甲,打算亲自领兵出城接应。
这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尼堪,耿仲明等人原本看到明军溃败,以为胜利就在眼前,便不顾一切的追击,想要杀伤更多的明军,却没想到这是明军的诱敌策略。
实际上,薛老二的这一招并不算得高明,但其中的分寸把握,对清军轻视的利用,就异常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计策的成败。
“撤,快撤!”尼堪听到了轰鸣的火枪爆炸声之后,惊慌失措地大喊道。
与此同时,原本还在溃败的明军随即转身反击,高杰,李本深,胡茂祯等人亲自领兵冲出,清军在如此损伤之下,很快便兵败如山倒。
这个时候,各部将领争勇之心就不免大起了,随即率部猛冲猛打,奋力搏杀,他们身边的旗手挥舞大旗,士气更是不断高涨,喊杀声震天。
明清两军加起来近万兵马在城下鏖战了半日,清军损失惨重,包括固山贝子穆尔祜,怀顺王耿仲明,以及数个满洲军官,藩兵将领在内的上千余精兵战死,清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不过,高杰所部明军也没占到多大的便宜,这些多铎派出野战的兵马都是清军中一等一的精锐,战斗力胜过高杰麾下的兵马。
换言之,高杰更多是倚仗着地理位置的优势还有火枪的加持,但最终两军的伤亡也大抵维持在了一换一的水平。
当然,此战毕竟是明军胜了,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取得的胜利,大军的士气无疑受到了极大地鼓舞。
不过,自那日之后,除了加强炮兵阵地的部署和下令民夫在城南,城西的关键地区挖沟筑墙围困明军以外,多铎倒是没有再发起任何新的攻势。
毕竟,作为战败失利的一方,清军的士气免不得低沉萎靡,大军中的畏明风气甚至已经产生,主张围而不攻,等待野战的一派也得到了军中更多将领的支持。
就这样,由于徐州城内明军的严防死守,多铎在南面的攻势又一时没有取得进展,明清两军似乎提前进入了城池攻防的相持对峙阶段。
与此同时,城外清军的战略调整似乎正式确定了,多铎开始了战略收缩,将兵马集中在城南,城西的几个刚刚修筑好的大寨之中。
清军的哨马也开始更为严密的封锁,但徐州城内明军斥候同样凶悍,这使得薛老二和高杰依旧还是能够和外界取得联系。
当然,这是多铎的“外紧内松”之策,为的就是引诱南面的明军赶来支援。
多铎既要指挥大军攻下徐州城,歼灭南直隶的明军主力,立下不世之功,为保住自己的权势打下基础,又要尽可能的保存麾下大军的实力,这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
毕竟,有了不世之功而没有最为强大的军队,多铎在朝中的地位一样不稳。最可靠的,永远只有自己手里的兵权。
因此,他才会如此迫切地想要周世显北上支援徐州,如此才有可能可以在野战中消灭淮河以南的明军主力。为此,多铎甚至不惜让周世显获悉徐州城的情况。
要知道,作为围城困敌的一方,应该是要在各战线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再放出城内的哨骑信使,让他们将这些坏消息带回城中,进一步打击城中守军的士气,正所谓“攻心为上”。
“城内的明军迟迟未动,淮安,凤阳的周世显也是如此,必须要让他们听到一些好消息,他们才能放开手脚来战。”
多铎看着面前的洪承畴,尼堪,孔有德等人,转身缓缓道:“趁此时机,派出民夫尽快收集制造攻城器械和搭建营寨所需的木料,必须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攻城器械的制造。”
“可若是如此,城内明军必然会士气大振……如此一来,奴才担心到时局势难以控制……”洪承畴听罢,却是忽然开口劝道。
“洪督师所言,本王也考虑过了,但若是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便是明军士气低迷,可仍旧有上万兵在城墙之上,若是强攻,死伤恐怕难以估计。”
多铎微微叹了口气道:“南直隶的战事,还得湖广那边加把劲,逼着明国的那个周世显北上决战。”
此言一出,洪承畴微微一怔,也不说话了。
“吴三桂,高弟,还有阿尔津如今正在湖广牵制明军,更要提防左良玉率明军进攻襄阳,突入我军腹地。”尼堪忽然出言道。
“英亲王如今应该已经领兵进入了湖广,只等左良玉率兵来攻,便可将其歼灭在襄阳城下,到那时,我军士气必然大振,那个明国驸马,也必然陷入被动。”
“不过,便是不攻城,要围点打援,也必须将城内的明军精锐大部消灭,击垮其余部之战斗意志方可。否则,到时候极有可能成了徐州城内的明军和周世显两面夹击。”
洪承畴忽然扭过头来,看着眼前的满汉诸将,又继续说道:“徐州城内的明军主力,还是得想办法解决掉,否则便难以全力攻击周世显的援兵。”
这倒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不过多铎对此倒是另有想法:“督师,不必歼灭,把他们围起来,明军就不可能再出城和咱们野战了,如此效果也是一样的。”.
很快,这场横跨数省,明清两军加起来足足有数十万人马参与的大战便已经爆发了一个多月了。
但因为种种原因,除了徐州城爆发了还算像样的交锋之后,其他地方的明清两军,均是难以影响战局的小股部队试探性进攻。
吴三桂自从顺军围城之后,便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袭击城外的明军,但一直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要动真格的意思。
不过,吴三桂发动这样高频率的袭击骚扰,派出了那么多兵马,耗费了那么多军需武器,可不止是为了应付清廷,更是为了拖住李过和高一功大军,使其不敢移兵他处。这就是吴三桂的狡猾之处了。
如此一来,他既不必损耗太多兵马,又能完成清廷交给他的守城牵制任务,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了,吴三桂这样做自然不是为了效忠清廷,而是为了接着出兵的机会,整合荆州城内的陕甘绿营兵,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地方力量。
多尔衮所谓“制衡”,在吴三桂这里终究没能成功,反而被他利用来团结地方军头,扩大自己的势力了。
而长沙的堵胤锡这边,他原本还想要抽调精锐兵马从岳阳出发,前往湖北荆州府助战的,现在被吴三桂如此一搅和,也只能暂时作罢,继续固守防线了。
毕竟,打仗不是堵胤锡的长处,他搞后勤,安排粮草军需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南京如此信任他,整个湖广的军政大事都由他全权监督协调,还让两广供给了大军的相当一部分军需物资,他自然得确保长江以南的安全。
所以,除非是南京的命令来了,调他去助战,不然他都不会主动出击。
大战之前,周世显便制定了周全的作战计划,考虑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随着战局的发展,许多一开始的部署必然是要调整改变的。
如此一来,等到变局真正到来的时候,无论是于己方有利还是有弊,朝中军中也不至于手足失措,甚至是发生一些和原本历史上一样,不可思议的低端错误。
当然,现在的局势还是在周世显等人的计划之内的,吴三桂虽然骚操作不断,但只要他不能发兵突破李过,高一功的包围,荆州,甚至是湖广的局势便不会超出周世显的计划。
不过,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长江南岸武昌府的左良玉大军,一直没有发起像样的进攻。
这就让驻守襄阳的高第十分不解了,他想不明白左良玉到底要做什么,心中甚至已经产生了重新部署襄阳府兵马的打算。
而随着阿济格领兵分批潜入襄阳,李过,高一功,堵胤锡,左良玉都毫无察觉,湖广的战局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