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激起民变
侯在门外的冯保,说到这儿,不敢说下去了。
“说下去!”叶信冷冷地道。
“京城王陈张李四大家粮商的人,现在聚集在东门外,击鼓鸣冤,吸引了大量的民众,他们,他们说了不少您的坏话…”
叶信脸色沉了下去,他已经想象得到,这些人说了那些坏话。
残暴不仁,贪婪成性,搅得民不聊生等等。
“去东门!”
叶信掉头就往外走。
瞬间,大队的锦衣卫跟在叶信的后面,向东门而去。
还没走到东门,半路上就遇见了匆匆赶过来的户部尚书,刘丰易。
老头子神情紧张,一见到太子带着人杀气腾腾,立刻拦住恳切地诉说:
“殿下,万万使不得啊!”
“闪开,孤要去平息民怨,你以为孤要干什么,屠杀吗?”
杀满肚子坏水的贪官,叶信没有压力,屠杀民众,叶信干不出来,也不会干的。
叶信一把推开刘丰易,自顾自去了。
“那就好,那就好。”
虚惊一场后,刘丰易才发现惊出的冷汗,湿透了外衣。
闹出上千民众聚集东门,击鼓鸣冤,这可是数百年未有的大事。
归根结底,对付四大粮商,是他刘丰易的主意,刘丰易吓得不轻。
想了想,刘丰易不放心地跟了上去。
……
皇城东门外,有一座鼓院。
里面放有一座三四人宽的巨鼓。
古老相传,人们有了冤屈,就可以击鼓鸣冤,诉状直达皇帝天听。
到了这个时代,巨鼓只是个提倡廉政的象征,早就不允许有人擅自敲鼓了。
可现在。
鼓院内外,挤满了闹事的人群,再加上闻风而来,不怕事大看热闹,黑压压一眼看不到头。
附近的屋顶,大树枝头,到处是人。
鼓院十多个吏员,做梦也想不到,一大早会出现这么多人。
急得满头大汗,想要劝阻,却被人潮挤到边上动不了。
“太子殿下,驾到!”
手执明晃晃兵刃的锦衣卫开道,没一会儿,迅速开出一条直通鼓院高台的通路。
叶信一身明黄色的锦绣长袍,面目冷峻,淡定地登上院子里的高台。
以王陈张李为首聚众闹事的人们,忌惮太子杀出来的名声,都停下了叫嚷。
等周围变得安静,叶信才望向人群:
“谁击鼓鸣冤,站出来,孤为你们做主。”
陈家的领头人跟其他人交换下眼色,拜倒道;
“草民陈志,拜见太子殿下!”
叶信瞥了他一眼,淡淡地下令:
“杖责五十,给你在孤面前说话的机会。”
大雍朝的制度,要想跟皇帝陛下申冤,就得先挨上五十大板。
不然的话,谁都敢没事儿敲几下申冤鼓,岂不成了儿戏!
叶信话音刚落,就有几名锦衣卫恶狠狠地走向王齐,就要先打一顿板子。
陈家领头人,陈志,急得拼命地挣扎:
“草民冤枉!我陈家冤枉!太子残暴不仁,如何跟这里的百姓交代?打死了小人,也堵不住天下人的口!”
被锦衣卫打上五十大板,能活着才叫奇迹。
陈志顾不上别的,脱口说出大逆不道的话语。
叶信做个手势,锦衣卫的动作立刻停下,叶信又面无表情地扫视一遍王齐的周围,淡淡地问道:
“其他三家,是不是跟他一样的想法?”
其余的几家,对望几眼后心意相通。他们咬了咬牙,开口道:
“草民李齐,眼看要家破人亡,逼不得已,只能如此…”
“…张季常,我张家无罪,家主被锦衣卫关入东厂,至今生死不知,实在让人寒心,叫百姓寒心…”
三家都表明了共进退的态度,叶信随即把目光转向三人并肩的最后一位。
王家的那人,头顶宽大的斗笠,看不清面容,身形消瘦苗条。
“民女代表王家,但不是为申冤,只是…”
说话的,竟然是女声,低沉婉转,清脆动听。
“只是什么?”
见王家派出的是名女子,叶信很感兴趣地问道。
“只是,昨天我家承蒙户部的劝诫,要我等以国家为重,捐钱捐粮,救济关中的受灾百姓。回家后,我王家左思右想,心中着实不安,事情仓促,决心拿出京城仅有的现银,贡献给朝廷。”
说到这儿,王家少女声音有些紧张:
“民女本来打算一大早跟户部的大人表露来意,可又没见着人…”
陈,张,李三家,先是一愣,瞬间敌意的目光一齐射向王家的少女。
说好的,一起共进退,这个臭丫头搞什么鬼?
当场反水!
可碍于太子高高在上,三家敢怒不敢言。
叶信的嘴角,挑起意味不明的笑意,注视着下方看不清面容的女子。
想不到四家粮商中,还有位见识卓越的奇女子!
“你叫什么名字?为何是你?”叶信问道。
“民女王思仪,家父早丧,我家三哥被关进东厂,只有小女子过来了。”
王思仪楚楚可怜地说道。
王家现在的家主,名义上是她三哥,其实,真正拿主意的,是这个从小备受父亲重视,很有商业头脑的小妹。
当初,她哥从户部回来,王思仪得知,这次户部是以监国太子的名义传唤,就感到大事不好。
然后,家中被搜查,四大家家主被抓。
到了今天,一夜间聚集了这么多人,声势浩大,要硬撼当今的监国太子!
王思仪隐隐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而且是四大家做炮灰的那种。
太子掌握监国的大权,高高在上,哪里是没有权势,士农工商之末的商人,有资格冲撞的呢?
光是一顶大不敬的帽子,足够几家人灰飞烟灭的。
叶信带着激赏的眼光,打量几眼王思仪美好有致的身材。
然后,扭头转向其余三家人:
“既然来了,何必吞吞吐吐。你们不满的是孤,是还是不是?”
李齐,陈志,张季常三个代表人物,沉默了片刻。
李齐低首说道:
“请殿下慈悲,我等小民,向来遵纪守法,做些买卖贴补家用。如果殿下连我们都不肯放过,偌大的京城,必然寒了人心,太子爷三思!”
“说下去!”叶信冷冷地道。
“京城王陈张李四大家粮商的人,现在聚集在东门外,击鼓鸣冤,吸引了大量的民众,他们,他们说了不少您的坏话…”
叶信脸色沉了下去,他已经想象得到,这些人说了那些坏话。
残暴不仁,贪婪成性,搅得民不聊生等等。
“去东门!”
叶信掉头就往外走。
瞬间,大队的锦衣卫跟在叶信的后面,向东门而去。
还没走到东门,半路上就遇见了匆匆赶过来的户部尚书,刘丰易。
老头子神情紧张,一见到太子带着人杀气腾腾,立刻拦住恳切地诉说:
“殿下,万万使不得啊!”
“闪开,孤要去平息民怨,你以为孤要干什么,屠杀吗?”
杀满肚子坏水的贪官,叶信没有压力,屠杀民众,叶信干不出来,也不会干的。
叶信一把推开刘丰易,自顾自去了。
“那就好,那就好。”
虚惊一场后,刘丰易才发现惊出的冷汗,湿透了外衣。
闹出上千民众聚集东门,击鼓鸣冤,这可是数百年未有的大事。
归根结底,对付四大粮商,是他刘丰易的主意,刘丰易吓得不轻。
想了想,刘丰易不放心地跟了上去。
……
皇城东门外,有一座鼓院。
里面放有一座三四人宽的巨鼓。
古老相传,人们有了冤屈,就可以击鼓鸣冤,诉状直达皇帝天听。
到了这个时代,巨鼓只是个提倡廉政的象征,早就不允许有人擅自敲鼓了。
可现在。
鼓院内外,挤满了闹事的人群,再加上闻风而来,不怕事大看热闹,黑压压一眼看不到头。
附近的屋顶,大树枝头,到处是人。
鼓院十多个吏员,做梦也想不到,一大早会出现这么多人。
急得满头大汗,想要劝阻,却被人潮挤到边上动不了。
“太子殿下,驾到!”
手执明晃晃兵刃的锦衣卫开道,没一会儿,迅速开出一条直通鼓院高台的通路。
叶信一身明黄色的锦绣长袍,面目冷峻,淡定地登上院子里的高台。
以王陈张李为首聚众闹事的人们,忌惮太子杀出来的名声,都停下了叫嚷。
等周围变得安静,叶信才望向人群:
“谁击鼓鸣冤,站出来,孤为你们做主。”
陈家的领头人跟其他人交换下眼色,拜倒道;
“草民陈志,拜见太子殿下!”
叶信瞥了他一眼,淡淡地下令:
“杖责五十,给你在孤面前说话的机会。”
大雍朝的制度,要想跟皇帝陛下申冤,就得先挨上五十大板。
不然的话,谁都敢没事儿敲几下申冤鼓,岂不成了儿戏!
叶信话音刚落,就有几名锦衣卫恶狠狠地走向王齐,就要先打一顿板子。
陈家领头人,陈志,急得拼命地挣扎:
“草民冤枉!我陈家冤枉!太子残暴不仁,如何跟这里的百姓交代?打死了小人,也堵不住天下人的口!”
被锦衣卫打上五十大板,能活着才叫奇迹。
陈志顾不上别的,脱口说出大逆不道的话语。
叶信做个手势,锦衣卫的动作立刻停下,叶信又面无表情地扫视一遍王齐的周围,淡淡地问道:
“其他三家,是不是跟他一样的想法?”
其余的几家,对望几眼后心意相通。他们咬了咬牙,开口道:
“草民李齐,眼看要家破人亡,逼不得已,只能如此…”
“…张季常,我张家无罪,家主被锦衣卫关入东厂,至今生死不知,实在让人寒心,叫百姓寒心…”
三家都表明了共进退的态度,叶信随即把目光转向三人并肩的最后一位。
王家的那人,头顶宽大的斗笠,看不清面容,身形消瘦苗条。
“民女代表王家,但不是为申冤,只是…”
说话的,竟然是女声,低沉婉转,清脆动听。
“只是什么?”
见王家派出的是名女子,叶信很感兴趣地问道。
“只是,昨天我家承蒙户部的劝诫,要我等以国家为重,捐钱捐粮,救济关中的受灾百姓。回家后,我王家左思右想,心中着实不安,事情仓促,决心拿出京城仅有的现银,贡献给朝廷。”
说到这儿,王家少女声音有些紧张:
“民女本来打算一大早跟户部的大人表露来意,可又没见着人…”
陈,张,李三家,先是一愣,瞬间敌意的目光一齐射向王家的少女。
说好的,一起共进退,这个臭丫头搞什么鬼?
当场反水!
可碍于太子高高在上,三家敢怒不敢言。
叶信的嘴角,挑起意味不明的笑意,注视着下方看不清面容的女子。
想不到四家粮商中,还有位见识卓越的奇女子!
“你叫什么名字?为何是你?”叶信问道。
“民女王思仪,家父早丧,我家三哥被关进东厂,只有小女子过来了。”
王思仪楚楚可怜地说道。
王家现在的家主,名义上是她三哥,其实,真正拿主意的,是这个从小备受父亲重视,很有商业头脑的小妹。
当初,她哥从户部回来,王思仪得知,这次户部是以监国太子的名义传唤,就感到大事不好。
然后,家中被搜查,四大家家主被抓。
到了今天,一夜间聚集了这么多人,声势浩大,要硬撼当今的监国太子!
王思仪隐隐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而且是四大家做炮灰的那种。
太子掌握监国的大权,高高在上,哪里是没有权势,士农工商之末的商人,有资格冲撞的呢?
光是一顶大不敬的帽子,足够几家人灰飞烟灭的。
叶信带着激赏的眼光,打量几眼王思仪美好有致的身材。
然后,扭头转向其余三家人:
“既然来了,何必吞吞吐吐。你们不满的是孤,是还是不是?”
李齐,陈志,张季常三个代表人物,沉默了片刻。
李齐低首说道:
“请殿下慈悲,我等小民,向来遵纪守法,做些买卖贴补家用。如果殿下连我们都不肯放过,偌大的京城,必然寒了人心,太子爷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