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朝中议论
这么多人的出行安排,绝对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定下来的。
看着大臣们又都沉默下去了,朱棣犹豫着开口说道。
“要不这样?何秋也快要回来了,把何秋派出去勘察巡视天下的道路,也算是打个头阵,让父皇心中有数。”
大臣们都松了口气,纷纷称赞这是个好主意,朱棣也就拿着这个结果回去汇报朱元璋了。
朱元璋得知要让何秋给他打头阵,有些意外。
现在北平生产的水泥,不说风行天下,也至少是风行中原了,很多地方都已经修好了水泥路。
朱元璋若是出巡,只要沿着这样的水泥路一路走就行了。
而且朱棣之前专门修建了从京城到北平的道路,方便两地的商贸交流。
如今不管是朱元璋想要南下还是北上,都能顺着运河一路走,只要朱元璋本人走水泥路,其他百官走水运就行了,这样也方便带着一大批人出行。
因此,朱元璋完全不需要何秋跑去打头阵,路线就在那摆着呢。
只是朱元璋也想到了,若是骤然出京巡视,恐怕会给地方带来很大的压力,缓一缓也好,只要不会被百官拖没了就行。
让何秋跑着放放风声,做一些准备工作,也不是不行。
“此次巡视天下,你觉得还需要带谁?”
朱棣沉吟片刻说道。
“凉国公蓝玉威名赫赫,战功卓著,可以由他领队;曹国公李景隆是皇亲国戚,可以让他跟着。”
“若是让凉国公跟着出去,那京城的五军都督府由谁掌握?”
“武定侯郭英也是宿将了,由他掌握五军都督府也很合适。”
朱元璋有些明白朱棣的想法了,蓝玉到底是朱标的姻亲,而且为人比较跋扈,这段时间里恐怕朱棣和蓝玉还是有些矛盾的。
趁着朱元璋出巡的时候,把蓝玉调出五军都督府,换成郭英,也能方便朱棣掌握京师的防御。
郭英之前作为太孙的臣子,也需要和朱棣缓和下关系。
说到底,蓝玉现在在军中的势力太大了,让朱棣心中有些不安,他自己手下的战将都还没有封侯,名望上终究是差了不少。
等到朱元璋巡视完天下,恐怕朱棣也把京城的五军都督府调整完成了,这会是一轮不见血的权力交接。
朱元璋对于朱棣的做法还是非常欣赏的,心中有些高兴,他是没有拒绝的理由的。
本来就已经在把权力转交给朱棣了,这个空挡里让蓝玉还在军中占着高位,不是个什么好事。
“好,那就由你来安排吧。不过我想把高炽这个孩子带上,跟着一起出去。”
朱棣吃了一惊,迟疑着说道。
“高炽,高炽他年纪还小……”
话还没说完,就被朱元璋打断了,不满的说道。
“年纪怎么小了?跟着朕一起好好看看大好的江山有什么不好的,等到朕去世了,他恐怕这辈子都出不了皇宫了!”
朱棣被唬了一跳,赶紧说道。
“父皇言重了,父皇自然能百岁无忧的,还能看到重孙子出生呢!”
朱元璋嗤笑一声说道。
“那朕不是活成王八了?行了,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恐怕活不了多少年了。”
随后朱元璋有些黯然地说到。
“前两年,朕还能下地干活,能弯弓射箭。可是现在,就是太监们准备的轻弓,朕都已经拉不太开了,更不用说下地干活了。”
朱棣心情也有些低落,到底是自己的父亲,朱元璋这人别的不说,对自己的家人真的很好。
虽然朱棣跟道衍口口声声的说着他和朱元璋感情不深,可实际上他对朱元璋的感情并没有他自己当初说的那么淡薄。
“行了,你也早点下去,把事情安排下去吧。”
“儿臣遵旨。”
之前朝中只是隐约有些风声,说朱元璋想要巡视天下,可真的等到在朝廷上公开这个消息,朝中的很多人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朱元璋多么体贴百姓,厉行节俭的一个人,居然想要出宫巡视天下?
难道这其中的耗费,他都不在乎了吗?
说各种话的人都有,朝堂上也是掀起了轩然大波,纵然朱元璋觉得自己还能压服百官,也被这个局面冲击的措手不及。
对于朱元璋想要巡视天下的做法,他们一方面大肆渲染这其中的种种困难,另一方面也毫不客气的把矛头指向了各自部门的长官。
陛下有这个心思,肯定是你们这群小人在背后鼓动的,要不然为什么出了这个消息,你们都默不作声?
但朱元璋心意已定,朱棣这个太子也没有出面反对,大臣们还是拿他们没什么办法的。
但凡弹劾各部尚书的折子,都被朱元璋压了下来,这是他自己的心意,也不能拿着这些大臣们当垫背的。
这件事就算是定了下来,正在路上,刚刚带着弟子们出发的何秋也收到了这个消息。
何秋也是惊得目瞪口呆,这算怎么回事?
可是收到的旨意是不掺假的,要让他赶紧回到京城,然后和蓝玉等人分别探查出巡的道路,随后再回京城。
何秋打发走了钦差,很是无奈的催着自己的一干弟子,跟着赶紧往京城赶。
一路坐船,骑马,紧赶慢赶总算是在一月以后,赶回了京城。
何秋很是歉意的看着自己身边的这些弟子们,和他们说道。
“本来还说要带着你们好好在京城转一转,玩一玩,可现在来看没这个机会了。”
这些土司们的孩子连忙说不敢,让何秋以正事为重,何秋看向一边的陈四维说道。
“如今,你的这群师弟们就托付给你了,你替为师好好在京城招待他们一番。”
陈四维也赶忙答应了,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到东宫找上朱高煦他们,让他们帮忙一起领着这些人玩。
不过朱高煦到底年纪有些小了,虽然人很豪气,但能不能跟这些师弟们打成一片,还是两说。
何秋撇下这群弟子,就匆匆回了家中,只是梳洗了一番,还没有和自己的儿子好好说说话,就又被朱元璋催着离开了京城。
何秋也只能暗自抱怨,自己是个劳碌命。
看着大臣们又都沉默下去了,朱棣犹豫着开口说道。
“要不这样?何秋也快要回来了,把何秋派出去勘察巡视天下的道路,也算是打个头阵,让父皇心中有数。”
大臣们都松了口气,纷纷称赞这是个好主意,朱棣也就拿着这个结果回去汇报朱元璋了。
朱元璋得知要让何秋给他打头阵,有些意外。
现在北平生产的水泥,不说风行天下,也至少是风行中原了,很多地方都已经修好了水泥路。
朱元璋若是出巡,只要沿着这样的水泥路一路走就行了。
而且朱棣之前专门修建了从京城到北平的道路,方便两地的商贸交流。
如今不管是朱元璋想要南下还是北上,都能顺着运河一路走,只要朱元璋本人走水泥路,其他百官走水运就行了,这样也方便带着一大批人出行。
因此,朱元璋完全不需要何秋跑去打头阵,路线就在那摆着呢。
只是朱元璋也想到了,若是骤然出京巡视,恐怕会给地方带来很大的压力,缓一缓也好,只要不会被百官拖没了就行。
让何秋跑着放放风声,做一些准备工作,也不是不行。
“此次巡视天下,你觉得还需要带谁?”
朱棣沉吟片刻说道。
“凉国公蓝玉威名赫赫,战功卓著,可以由他领队;曹国公李景隆是皇亲国戚,可以让他跟着。”
“若是让凉国公跟着出去,那京城的五军都督府由谁掌握?”
“武定侯郭英也是宿将了,由他掌握五军都督府也很合适。”
朱元璋有些明白朱棣的想法了,蓝玉到底是朱标的姻亲,而且为人比较跋扈,这段时间里恐怕朱棣和蓝玉还是有些矛盾的。
趁着朱元璋出巡的时候,把蓝玉调出五军都督府,换成郭英,也能方便朱棣掌握京师的防御。
郭英之前作为太孙的臣子,也需要和朱棣缓和下关系。
说到底,蓝玉现在在军中的势力太大了,让朱棣心中有些不安,他自己手下的战将都还没有封侯,名望上终究是差了不少。
等到朱元璋巡视完天下,恐怕朱棣也把京城的五军都督府调整完成了,这会是一轮不见血的权力交接。
朱元璋对于朱棣的做法还是非常欣赏的,心中有些高兴,他是没有拒绝的理由的。
本来就已经在把权力转交给朱棣了,这个空挡里让蓝玉还在军中占着高位,不是个什么好事。
“好,那就由你来安排吧。不过我想把高炽这个孩子带上,跟着一起出去。”
朱棣吃了一惊,迟疑着说道。
“高炽,高炽他年纪还小……”
话还没说完,就被朱元璋打断了,不满的说道。
“年纪怎么小了?跟着朕一起好好看看大好的江山有什么不好的,等到朕去世了,他恐怕这辈子都出不了皇宫了!”
朱棣被唬了一跳,赶紧说道。
“父皇言重了,父皇自然能百岁无忧的,还能看到重孙子出生呢!”
朱元璋嗤笑一声说道。
“那朕不是活成王八了?行了,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恐怕活不了多少年了。”
随后朱元璋有些黯然地说到。
“前两年,朕还能下地干活,能弯弓射箭。可是现在,就是太监们准备的轻弓,朕都已经拉不太开了,更不用说下地干活了。”
朱棣心情也有些低落,到底是自己的父亲,朱元璋这人别的不说,对自己的家人真的很好。
虽然朱棣跟道衍口口声声的说着他和朱元璋感情不深,可实际上他对朱元璋的感情并没有他自己当初说的那么淡薄。
“行了,你也早点下去,把事情安排下去吧。”
“儿臣遵旨。”
之前朝中只是隐约有些风声,说朱元璋想要巡视天下,可真的等到在朝廷上公开这个消息,朝中的很多人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朱元璋多么体贴百姓,厉行节俭的一个人,居然想要出宫巡视天下?
难道这其中的耗费,他都不在乎了吗?
说各种话的人都有,朝堂上也是掀起了轩然大波,纵然朱元璋觉得自己还能压服百官,也被这个局面冲击的措手不及。
对于朱元璋想要巡视天下的做法,他们一方面大肆渲染这其中的种种困难,另一方面也毫不客气的把矛头指向了各自部门的长官。
陛下有这个心思,肯定是你们这群小人在背后鼓动的,要不然为什么出了这个消息,你们都默不作声?
但朱元璋心意已定,朱棣这个太子也没有出面反对,大臣们还是拿他们没什么办法的。
但凡弹劾各部尚书的折子,都被朱元璋压了下来,这是他自己的心意,也不能拿着这些大臣们当垫背的。
这件事就算是定了下来,正在路上,刚刚带着弟子们出发的何秋也收到了这个消息。
何秋也是惊得目瞪口呆,这算怎么回事?
可是收到的旨意是不掺假的,要让他赶紧回到京城,然后和蓝玉等人分别探查出巡的道路,随后再回京城。
何秋打发走了钦差,很是无奈的催着自己的一干弟子,跟着赶紧往京城赶。
一路坐船,骑马,紧赶慢赶总算是在一月以后,赶回了京城。
何秋很是歉意的看着自己身边的这些弟子们,和他们说道。
“本来还说要带着你们好好在京城转一转,玩一玩,可现在来看没这个机会了。”
这些土司们的孩子连忙说不敢,让何秋以正事为重,何秋看向一边的陈四维说道。
“如今,你的这群师弟们就托付给你了,你替为师好好在京城招待他们一番。”
陈四维也赶忙答应了,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到东宫找上朱高煦他们,让他们帮忙一起领着这些人玩。
不过朱高煦到底年纪有些小了,虽然人很豪气,但能不能跟这些师弟们打成一片,还是两说。
何秋撇下这群弟子,就匆匆回了家中,只是梳洗了一番,还没有和自己的儿子好好说说话,就又被朱元璋催着离开了京城。
何秋也只能暗自抱怨,自己是个劳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