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此志
刘大少第一反应,这是不是卫温在考校自己,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好了,两人的关系未必不能再进一步……我说是正经的关系,不许想歪。
但……隐隐感觉,好像有些不对。
但刘义符不愧是大忽悠本悠,沉吟片刻后,就立刻开始胡扯道:“君子少而小人多,就好比治世少而乱世多。”
卫温马上就问:
“何也?”
他突然来了兴趣,小郎君没有理解到他心里的意思,不过也怨不得自己,就是发发牢骚而已,没想到对方好像理解成了……问对……他心中未尝没有答案,不过能听听对方的一些观点,也不错作为东府最有力的接班人,只要刘义符接了班,成为话事人,对方一些执政思想还是很重要的,现在能窥探的的,这个早慧的小郎君,似乎很早就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他的执政理念,卫温还是颇有兴趣的。。
“治世所以少,乱世所以多者,就如同君子少而小人多也。君子一开始并不少,上为圣明之君出而君子多;小人一开始并不多,庸君出而小人多。”
“然”卫温点点头,表示认可,其实他一开始只是打算纾解一下自己内心的苦闷,并不指望一个小孩子能给自己一个什么像样的答案,扯犊子还是刘大少能车,这句话很对,反应的社会现象也是如此,就是有点空。
“那小郎君以为,此治世耶?乱世耶?”
刘义符沉默没有说话,朝左右看了看:“上非为圣明之君,固愿知白守黑,为式天下。”
卫温笑了起来,有点意思,随即又低声说道:“仆等就等着圣明之君出世。”说罢,意味深长地看了刘义符两眼,转头准备登上马车。
突然间,刘义符福至心灵,大声说道:
“小子敢请一言:‘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与卫叔共勉!”
卫温身形停顿,转过身来,卫玉二人听到动静也探出了头,只见到长揖在原地的小郎君,自己的哥哥慢慢弯腰回礼,道:
“受教了。”
卫玉和穆念元两人探头探脑,作为弟弟的卫玉,心里震惊之余,又颇为复杂,没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哥哥是一个多么骄傲的人,嘴上和行为上都谦和又率性待人,但自从那件事以后,卫温的率性和谦和对待所有人都会有了距离,他能感受的出来,自己的这个哥哥,这一躬身,是对刘义符是真心以待的。
来不及多加感叹,他就看到卫温转过头来,吓得两个猥猥琐琐,鬼鬼祟祟的两只老鼠赶紧收回头,缩进了马车,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卫温也不管他们俩的小动作,自顾自地大笑几声,登上马车离去。
自己心里的问题刘义符解答的不是很完美,毕竟刘义符也不是自己心里的蛔虫,也不可能恰到好处地搔到自己的痒处,不过刘义符的一些想法,倒是对自己有所触动。
是了,自己那么在乎他人干什么,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我辈岁讲究学而优则仕,仆虽然不敢称自己为贤者,但是,要是所谓的“明公”担不起“明”这个字,那就是对方并未有识人之明,这个举荐的官,不当也罢!
本来是让卫温叮嘱张溪多注意,不要被其他商人的复制大法给背刺了,要做好商业机密的保护,这特么后面怎么成了一场答疑问对……
不过在新生事物会被抵制这一点上,刘义符是可以预见的,任何新生事物出现不管先进与否,一开始总是会收到抵制的。刘义符将茶叶发展推进了一大步,未尝不是想观察这个时代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
这些发展虽然先进,却必定会冲击已有的茶叶市场,引起本身抵制,一定要处理得当才行。
结果嘛……
刘义符摇了摇头,看来是自己多想了,还以为一开始对方在考校自己政见,感觉自己好像理解错了,不过不要紧,其实他也并不赞成这个所谓明君识人论,但在此世,人的品性就是很重要的一点,比如汉代以孝治国,皇帝谥号里多带“孝”字,察举里也是举“孝”“廉”之人,德行就是政治正确,哪怕作秀,名声也不能差。
要是上面被认为德行不正,你的晋升之路必不可能太过顺畅,皇帝独裁下,指定一些官吏,这种情况,更多还是本身就不合理选拔机制所导致的。
才德兼备的人实在是少数,才德兼备还要有世家身份的人,就更少了,这些人发现了可以身居高位,但大多数人是没法做到才德兼备,一心为公的,尤其是士族,哪怕是后世两千多年的天朝,也做不到,这是既是人心也是人性,无法杜绝,只能通过外力来加以约束,法律是道德的下限,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不是用来绑架别人的,但是在没有法律和共识,没有标准,绝大多数人很难自发做到道德层面无缺。
这个时候,监管机构的作用就体现了,监管机构甚至不啻于用严刑酷法,当然,自己不能在史书上背上“刻薄寡恩”的君主形象,得找人背锅,历史上的张汤、后世的周兴、来俊臣,这些史书上的酷吏,没有君主的背书他们手上沾的血能让搞事情后还安稳做到这个位置上?例如张汤,武帝没有背书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就用“腹诽”这种可笑罪名就杀了九卿之一的颜异。
法不能丢,确实很好用,同样,儒家的皮也不能丢,外儒内法就是治国核心,实际上,法家确实很好用,但说到立牌坊的话,少不得儒家,这帮儒家,大多都是好高骛远还小心眼,黑了自己老刘家的祖宗刘邦几百年,嗯,得谨慎处理,不然小爷的一世英名就毁了,咱的目标最低可是成为咱们老刘家的刘恒……去掉他一开始被群臣当木偶时候的生涯,对于自己来说,文帝简直就是完美皇帝。
最低……刘大少心里爽歪歪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当然,这些东西肯定不可能去和卫温说,很多东西已经涉及到了刘义符自己心里的私欲了,谁知道卫温这个君子能不能接受得了,在自己没有实际权力之前,刘义符这些心思不会向外界表露半分。
——
《宋书》记载:初,乱世之际,卫温尝问帝曰:“世间小人何其多!何为?”
帝对曰:“君子少而小人多,亦如治世少而乱世多。”
“何也?”
“治世所以少,乱世所以多者,正缘君子少而小人多也。盖君子初未尝少,圣君出而君子多;小人初未尝多,庸君出而小人多。”
“敢请问之,乱世耶?治世耶?”
帝默然,后曾言:“朕闻有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朕愿为此凤,使天下归心!”
……
但……隐隐感觉,好像有些不对。
但刘义符不愧是大忽悠本悠,沉吟片刻后,就立刻开始胡扯道:“君子少而小人多,就好比治世少而乱世多。”
卫温马上就问:
“何也?”
他突然来了兴趣,小郎君没有理解到他心里的意思,不过也怨不得自己,就是发发牢骚而已,没想到对方好像理解成了……问对……他心中未尝没有答案,不过能听听对方的一些观点,也不错作为东府最有力的接班人,只要刘义符接了班,成为话事人,对方一些执政思想还是很重要的,现在能窥探的的,这个早慧的小郎君,似乎很早就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他的执政理念,卫温还是颇有兴趣的。。
“治世所以少,乱世所以多者,就如同君子少而小人多也。君子一开始并不少,上为圣明之君出而君子多;小人一开始并不多,庸君出而小人多。”
“然”卫温点点头,表示认可,其实他一开始只是打算纾解一下自己内心的苦闷,并不指望一个小孩子能给自己一个什么像样的答案,扯犊子还是刘大少能车,这句话很对,反应的社会现象也是如此,就是有点空。
“那小郎君以为,此治世耶?乱世耶?”
刘义符沉默没有说话,朝左右看了看:“上非为圣明之君,固愿知白守黑,为式天下。”
卫温笑了起来,有点意思,随即又低声说道:“仆等就等着圣明之君出世。”说罢,意味深长地看了刘义符两眼,转头准备登上马车。
突然间,刘义符福至心灵,大声说道:
“小子敢请一言:‘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与卫叔共勉!”
卫温身形停顿,转过身来,卫玉二人听到动静也探出了头,只见到长揖在原地的小郎君,自己的哥哥慢慢弯腰回礼,道:
“受教了。”
卫玉和穆念元两人探头探脑,作为弟弟的卫玉,心里震惊之余,又颇为复杂,没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哥哥是一个多么骄傲的人,嘴上和行为上都谦和又率性待人,但自从那件事以后,卫温的率性和谦和对待所有人都会有了距离,他能感受的出来,自己的这个哥哥,这一躬身,是对刘义符是真心以待的。
来不及多加感叹,他就看到卫温转过头来,吓得两个猥猥琐琐,鬼鬼祟祟的两只老鼠赶紧收回头,缩进了马车,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卫温也不管他们俩的小动作,自顾自地大笑几声,登上马车离去。
自己心里的问题刘义符解答的不是很完美,毕竟刘义符也不是自己心里的蛔虫,也不可能恰到好处地搔到自己的痒处,不过刘义符的一些想法,倒是对自己有所触动。
是了,自己那么在乎他人干什么,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我辈岁讲究学而优则仕,仆虽然不敢称自己为贤者,但是,要是所谓的“明公”担不起“明”这个字,那就是对方并未有识人之明,这个举荐的官,不当也罢!
本来是让卫温叮嘱张溪多注意,不要被其他商人的复制大法给背刺了,要做好商业机密的保护,这特么后面怎么成了一场答疑问对……
不过在新生事物会被抵制这一点上,刘义符是可以预见的,任何新生事物出现不管先进与否,一开始总是会收到抵制的。刘义符将茶叶发展推进了一大步,未尝不是想观察这个时代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
这些发展虽然先进,却必定会冲击已有的茶叶市场,引起本身抵制,一定要处理得当才行。
结果嘛……
刘义符摇了摇头,看来是自己多想了,还以为一开始对方在考校自己政见,感觉自己好像理解错了,不过不要紧,其实他也并不赞成这个所谓明君识人论,但在此世,人的品性就是很重要的一点,比如汉代以孝治国,皇帝谥号里多带“孝”字,察举里也是举“孝”“廉”之人,德行就是政治正确,哪怕作秀,名声也不能差。
要是上面被认为德行不正,你的晋升之路必不可能太过顺畅,皇帝独裁下,指定一些官吏,这种情况,更多还是本身就不合理选拔机制所导致的。
才德兼备的人实在是少数,才德兼备还要有世家身份的人,就更少了,这些人发现了可以身居高位,但大多数人是没法做到才德兼备,一心为公的,尤其是士族,哪怕是后世两千多年的天朝,也做不到,这是既是人心也是人性,无法杜绝,只能通过外力来加以约束,法律是道德的下限,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不是用来绑架别人的,但是在没有法律和共识,没有标准,绝大多数人很难自发做到道德层面无缺。
这个时候,监管机构的作用就体现了,监管机构甚至不啻于用严刑酷法,当然,自己不能在史书上背上“刻薄寡恩”的君主形象,得找人背锅,历史上的张汤、后世的周兴、来俊臣,这些史书上的酷吏,没有君主的背书他们手上沾的血能让搞事情后还安稳做到这个位置上?例如张汤,武帝没有背书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就用“腹诽”这种可笑罪名就杀了九卿之一的颜异。
法不能丢,确实很好用,同样,儒家的皮也不能丢,外儒内法就是治国核心,实际上,法家确实很好用,但说到立牌坊的话,少不得儒家,这帮儒家,大多都是好高骛远还小心眼,黑了自己老刘家的祖宗刘邦几百年,嗯,得谨慎处理,不然小爷的一世英名就毁了,咱的目标最低可是成为咱们老刘家的刘恒……去掉他一开始被群臣当木偶时候的生涯,对于自己来说,文帝简直就是完美皇帝。
最低……刘大少心里爽歪歪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当然,这些东西肯定不可能去和卫温说,很多东西已经涉及到了刘义符自己心里的私欲了,谁知道卫温这个君子能不能接受得了,在自己没有实际权力之前,刘义符这些心思不会向外界表露半分。
——
《宋书》记载:初,乱世之际,卫温尝问帝曰:“世间小人何其多!何为?”
帝对曰:“君子少而小人多,亦如治世少而乱世多。”
“何也?”
“治世所以少,乱世所以多者,正缘君子少而小人多也。盖君子初未尝少,圣君出而君子多;小人初未尝多,庸君出而小人多。”
“敢请问之,乱世耶?治世耶?”
帝默然,后曾言:“朕闻有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朕愿为此凤,使天下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