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起蜀地 第四章,袁道人论道
彼时的青城山上。
已然洞悉有客造访。
老君阁,首位盘坐着白袍老人,白发盘于头顶,戴着星冠,银须长似瀑布垂直而下,面容红光,精神焕发,隐隐有一丝返童的模样,可谓应了那句“仙风道骨,鹤发童颜”。
下方其余几人身穿紫袍,灰白头发盘于顶,束着月牙道冠,横插八卦木簪,留有山羊胡的面容精神饱满,气度胜过世间寻常老人百倍,但少了首位的那种返童神态。
年纪较轻的老人朝首位拱手:“掌门,京城还是来了,我派当如何选择?是闭门?还是迎接?”
此人是青城派第六道人,蒲苇,内修青城丹法“无畏”,十年守山感悟“守无之虚”道法,此法分三步,第一步“守中之和”;第二步为一道化万”,第三步“万化归一,一归虚无”。
五年前他奉命去往蜀郡,半路遇匪上百,他凌空施展一剑化千,瞬间团灭上百匪人,那场面,远观路过的行人修士无不头皮发麻。
他那剑气化千正是青城丹法“无为”中的“守无致虚”道法第二步“一道化万”,要是真到“化万”的地步简直细思极恐,剑气化千都足矣在宗师境横行,不论遇上同境界的佛家“金刚”,还是儒家“超凡”,能抗住那一剑的估计也没几个,或许遇到外修武境宗师吃力点,其余内修很难匹敌。
在当时蒲苇年仅四十左右,当年武榜直接排行五十之内,也是当年唯一个出一击而登榜的道人。如今过了五年,也没人知道他那守无致虚道法修到了哪个程度,主要是没登徒子武痴试剑。
另一位接话:“自然得迎接,我派远避俗世,关门做甚?再说当今蜀地实在难以评价什么,要不是看在上京城那位还端坐着,要不是门派清规约束,贫道早都想下山给那郡守一记还虚指。”
接话的是第五道人,崔成江,入山门近五十载未离开半步,据说以毕生之力修青城“青城决”,练“一指还虚”,他没显露,所以具体到了哪个境地无人知晓。
又一个搭话:“五道人说得对,避山门就意味向朝廷对立,此法万万不可。”随后又补上一句“蜀郡之灾上京城那位早晚会自己收拾,我派属于避俗正派,没到万不得已还是尽量少参合朝局。”
他是第三道人,谷恒隆,内修青城“重阳九鼎法”外炼“火烈摄魂指”。唯一出手是在十年前,当时佛道两家交流,他一指“火烈摄魂指”重创了佛门金刚境卓圆宗师的“二指禅”,一举成名宗师上品境。
“都别争啦,自从四道人下山后,就属你们没主见。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
一直没现身的袁道人从门外姗姗来迟,今日他难得换上紫袍,束上月牙道冠,插上八卦木簪,这般正经的装扮还是少见。
首位一直没开口的仙风道骨老人露出笑意:“第二道人,你又迟到了。”随后疑惑问:“小师弟呢?”
袁道人找个草蒲团盘坐,摆了摆手:“修炼太投入一时忘了时辰。小师弟这时候差不多在路上吧!”
第五道人崔成江毫不客气的拆穿道:“小师弟又下山去了,听说不放行还差点儿动手打人。”
首位的掌门嘴角抽了抽,暗悔不该提这事儿,尴尬的咳嗽:“小师弟终究也年轻,跟我们几个老家伙上山清修肯定呆不惯,偶尔下山贪恋红尘正是他这个年龄该有的反应。”
第三道人也帮腔:“如果这朝廷要我派表态,或者派人下山协助剿.匪,要老道看就安排小师弟下山历练历练性子才好。”
还没等掌门反应,袁道人先否决:“小师弟太年轻,又未经历人世,贸然下山肯定不妥当。”
五道人反驳:“老道几个谁人不是十来岁游历江湖?难不成让小师弟在山上待一辈子?即便他最后成为了第二个李天人,一生没经历过俗世洗涤,最后的道又怎能顿悟?别忘了他也是老道的小师弟,只是关爱的方式不对而已,你跟掌门喜欢娇惯,而我跟三道人喜欢严厉鞭策。”
这话一出,让袁道人跟掌门语塞的陷入沉思。
第三道人连忙打岔:“咱们聊的啥?不是应该讨论朝廷的对策吗?”
首位的掌门会心一笑,正式说道:“躲肯定是不行,朝廷无外乎要个态度,我派如实接待就是,不卑不亢,不争不评。”
随后掌门又补充:“如果真是寻人下山破局,就依五道人说的,让小师弟下山吧,虽然早了几年,也不是太早,人生嘛,何处不是修行?小修为家安身立命,大修为国心怀天下。他的道由他自己去悟吧,省的一天在山门上蹿下跳。”
……
良久之后;有了掌门明确答案,其余四位道人心中了然,而后各自散去。
夕阳斜洒,这位不知情的小师弟在余晖中拎着打焉儿的菌菇晃晃悠悠回山门,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漂亮的脸蛋借着夕阳侧望巍峨清都殿:“山上几个家伙不会又在设法约束小道吧?”
进了山门他一屁股坐在门槛,让守山门的道士将一篮子焉巴巴的松菇拿去增添一道汤菜。
可把几个道士感动坏了,原来小师叔下山是寻找晚膳伙食去了。
“师侄代表山门上下后辈感谢小师叔。”
“小师叔,受师侄一拜。”
“小师叔每年都为晚辈们捡拾菌菇改善伙食,早晨师侄阻拦师叔有罪。”
小师叔被几个大龄师侄轮番感谢,这才好不容易回到后山第六峰,在袁道人的道观内他神秘兮兮从道袍取出松菇,又取出猪蹄,最后还在腰间拿出烧酒。
馋的袁道人直咽口水,松菇他拿窗口风干,待有空了抓些山雀野鸡炖煮,又是一道美食。
两人在道观微亮烛光下小酌起来,可今日袁道人怎么也提不起劲,望着眼前一脸认真吃猪蹄喝烧酒的小师弟难免不舍。
毕竟他下山后谁人替自己带猪蹄跟养生书籍上山?在后山抓了山鸡野兔谁又能在掌门面前无罪?
恐怕山门上下也只有这位小师弟吧!
与其说他舍不得小师弟,倒不如说他舍不得小师弟背锅挡箭的本事。
埋头啃肉的赵正立自有察觉:“师兄今日怎么状态不佳?可有心事?”
袁道人整理了情绪,哈哈笑道:“老道能有什么心事?状态甚好,只是感叹岁月无声啊,转眼小师弟都长成俊小子了。”
他啃着猪蹄搭茬:“可惜师弟不是俊姑娘,不然还能为师兄修行舍身相助!”
“你有这心师兄很欣慰!”
“……”
赵正立闻言一顿,想起白天在垭风村遇到的事迹,便绘声绘色的从头到尾讲诉了番,特别是提到美人那个兴奋劲,提到甲胄骑兵跟奢侈马车那个感叹劲,连连称赞,连连回味。
袁道人看在眼里,这位小师弟是该下山历练历练了,不然再跟几个老家伙待下去迟早憋坏身子不可,在什么年纪还得做什么事儿。
这一夜师兄俩小酌良久,袁道人问了他喜欢江湖还是喜欢庙堂?
赵正立不假思索的回答“自然是江湖,有大块的肉,大碗的酒,还有无数的美女跟无约束的自由。”
袁道人纠正道:“越是自由的地方越容易沉沦迷恋,所以守住自心,在何处都是修行。”
赵正立首肯:“这个自然懂,道经常说,红尘有名、利、财、色,四害,故此修行人得守住心、身、言、行、法,五正。方能横渡红尘。”
袁道人捋着胡须点了点认可。
赵正立又问:“师兄你修的道法是不是违背了道心?毕竟酒色财气是忌讳。”
袁道人难得正经解释:“修道即是修心,心在,道自然在,我派有些特别,融汇了正一、全真两派道系,正一提倡自然,全真约束自身。所以这个道要看自己怎么理解,道法三千,世间千千万皆可成道,正道、邪道、魔道、妖道,而师兄修的正是自然道,道法自然,随心而动,所以算不得违背道心。”
赵正立听得懵懂:“师兄!那我是什么道?”
袁道人略微停顿:“你的道,为天道!”
“天道是什么?”
“天道有常,规律无常,此为天道。”
“没听懂。”
“往后自然懂!”
“……”
“师兄,你喜欢女人吗?”
“师兄只喜欢美好的事物,比如,美食、美酒、美景。”
“美女呢?”
“喜欢!”
“我也喜欢!”
“……”
已然洞悉有客造访。
老君阁,首位盘坐着白袍老人,白发盘于头顶,戴着星冠,银须长似瀑布垂直而下,面容红光,精神焕发,隐隐有一丝返童的模样,可谓应了那句“仙风道骨,鹤发童颜”。
下方其余几人身穿紫袍,灰白头发盘于顶,束着月牙道冠,横插八卦木簪,留有山羊胡的面容精神饱满,气度胜过世间寻常老人百倍,但少了首位的那种返童神态。
年纪较轻的老人朝首位拱手:“掌门,京城还是来了,我派当如何选择?是闭门?还是迎接?”
此人是青城派第六道人,蒲苇,内修青城丹法“无畏”,十年守山感悟“守无之虚”道法,此法分三步,第一步“守中之和”;第二步为一道化万”,第三步“万化归一,一归虚无”。
五年前他奉命去往蜀郡,半路遇匪上百,他凌空施展一剑化千,瞬间团灭上百匪人,那场面,远观路过的行人修士无不头皮发麻。
他那剑气化千正是青城丹法“无为”中的“守无致虚”道法第二步“一道化万”,要是真到“化万”的地步简直细思极恐,剑气化千都足矣在宗师境横行,不论遇上同境界的佛家“金刚”,还是儒家“超凡”,能抗住那一剑的估计也没几个,或许遇到外修武境宗师吃力点,其余内修很难匹敌。
在当时蒲苇年仅四十左右,当年武榜直接排行五十之内,也是当年唯一个出一击而登榜的道人。如今过了五年,也没人知道他那守无致虚道法修到了哪个程度,主要是没登徒子武痴试剑。
另一位接话:“自然得迎接,我派远避俗世,关门做甚?再说当今蜀地实在难以评价什么,要不是看在上京城那位还端坐着,要不是门派清规约束,贫道早都想下山给那郡守一记还虚指。”
接话的是第五道人,崔成江,入山门近五十载未离开半步,据说以毕生之力修青城“青城决”,练“一指还虚”,他没显露,所以具体到了哪个境地无人知晓。
又一个搭话:“五道人说得对,避山门就意味向朝廷对立,此法万万不可。”随后又补上一句“蜀郡之灾上京城那位早晚会自己收拾,我派属于避俗正派,没到万不得已还是尽量少参合朝局。”
他是第三道人,谷恒隆,内修青城“重阳九鼎法”外炼“火烈摄魂指”。唯一出手是在十年前,当时佛道两家交流,他一指“火烈摄魂指”重创了佛门金刚境卓圆宗师的“二指禅”,一举成名宗师上品境。
“都别争啦,自从四道人下山后,就属你们没主见。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
一直没现身的袁道人从门外姗姗来迟,今日他难得换上紫袍,束上月牙道冠,插上八卦木簪,这般正经的装扮还是少见。
首位一直没开口的仙风道骨老人露出笑意:“第二道人,你又迟到了。”随后疑惑问:“小师弟呢?”
袁道人找个草蒲团盘坐,摆了摆手:“修炼太投入一时忘了时辰。小师弟这时候差不多在路上吧!”
第五道人崔成江毫不客气的拆穿道:“小师弟又下山去了,听说不放行还差点儿动手打人。”
首位的掌门嘴角抽了抽,暗悔不该提这事儿,尴尬的咳嗽:“小师弟终究也年轻,跟我们几个老家伙上山清修肯定呆不惯,偶尔下山贪恋红尘正是他这个年龄该有的反应。”
第三道人也帮腔:“如果这朝廷要我派表态,或者派人下山协助剿.匪,要老道看就安排小师弟下山历练历练性子才好。”
还没等掌门反应,袁道人先否决:“小师弟太年轻,又未经历人世,贸然下山肯定不妥当。”
五道人反驳:“老道几个谁人不是十来岁游历江湖?难不成让小师弟在山上待一辈子?即便他最后成为了第二个李天人,一生没经历过俗世洗涤,最后的道又怎能顿悟?别忘了他也是老道的小师弟,只是关爱的方式不对而已,你跟掌门喜欢娇惯,而我跟三道人喜欢严厉鞭策。”
这话一出,让袁道人跟掌门语塞的陷入沉思。
第三道人连忙打岔:“咱们聊的啥?不是应该讨论朝廷的对策吗?”
首位的掌门会心一笑,正式说道:“躲肯定是不行,朝廷无外乎要个态度,我派如实接待就是,不卑不亢,不争不评。”
随后掌门又补充:“如果真是寻人下山破局,就依五道人说的,让小师弟下山吧,虽然早了几年,也不是太早,人生嘛,何处不是修行?小修为家安身立命,大修为国心怀天下。他的道由他自己去悟吧,省的一天在山门上蹿下跳。”
……
良久之后;有了掌门明确答案,其余四位道人心中了然,而后各自散去。
夕阳斜洒,这位不知情的小师弟在余晖中拎着打焉儿的菌菇晃晃悠悠回山门,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漂亮的脸蛋借着夕阳侧望巍峨清都殿:“山上几个家伙不会又在设法约束小道吧?”
进了山门他一屁股坐在门槛,让守山门的道士将一篮子焉巴巴的松菇拿去增添一道汤菜。
可把几个道士感动坏了,原来小师叔下山是寻找晚膳伙食去了。
“师侄代表山门上下后辈感谢小师叔。”
“小师叔,受师侄一拜。”
“小师叔每年都为晚辈们捡拾菌菇改善伙食,早晨师侄阻拦师叔有罪。”
小师叔被几个大龄师侄轮番感谢,这才好不容易回到后山第六峰,在袁道人的道观内他神秘兮兮从道袍取出松菇,又取出猪蹄,最后还在腰间拿出烧酒。
馋的袁道人直咽口水,松菇他拿窗口风干,待有空了抓些山雀野鸡炖煮,又是一道美食。
两人在道观微亮烛光下小酌起来,可今日袁道人怎么也提不起劲,望着眼前一脸认真吃猪蹄喝烧酒的小师弟难免不舍。
毕竟他下山后谁人替自己带猪蹄跟养生书籍上山?在后山抓了山鸡野兔谁又能在掌门面前无罪?
恐怕山门上下也只有这位小师弟吧!
与其说他舍不得小师弟,倒不如说他舍不得小师弟背锅挡箭的本事。
埋头啃肉的赵正立自有察觉:“师兄今日怎么状态不佳?可有心事?”
袁道人整理了情绪,哈哈笑道:“老道能有什么心事?状态甚好,只是感叹岁月无声啊,转眼小师弟都长成俊小子了。”
他啃着猪蹄搭茬:“可惜师弟不是俊姑娘,不然还能为师兄修行舍身相助!”
“你有这心师兄很欣慰!”
“……”
赵正立闻言一顿,想起白天在垭风村遇到的事迹,便绘声绘色的从头到尾讲诉了番,特别是提到美人那个兴奋劲,提到甲胄骑兵跟奢侈马车那个感叹劲,连连称赞,连连回味。
袁道人看在眼里,这位小师弟是该下山历练历练了,不然再跟几个老家伙待下去迟早憋坏身子不可,在什么年纪还得做什么事儿。
这一夜师兄俩小酌良久,袁道人问了他喜欢江湖还是喜欢庙堂?
赵正立不假思索的回答“自然是江湖,有大块的肉,大碗的酒,还有无数的美女跟无约束的自由。”
袁道人纠正道:“越是自由的地方越容易沉沦迷恋,所以守住自心,在何处都是修行。”
赵正立首肯:“这个自然懂,道经常说,红尘有名、利、财、色,四害,故此修行人得守住心、身、言、行、法,五正。方能横渡红尘。”
袁道人捋着胡须点了点认可。
赵正立又问:“师兄你修的道法是不是违背了道心?毕竟酒色财气是忌讳。”
袁道人难得正经解释:“修道即是修心,心在,道自然在,我派有些特别,融汇了正一、全真两派道系,正一提倡自然,全真约束自身。所以这个道要看自己怎么理解,道法三千,世间千千万皆可成道,正道、邪道、魔道、妖道,而师兄修的正是自然道,道法自然,随心而动,所以算不得违背道心。”
赵正立听得懵懂:“师兄!那我是什么道?”
袁道人略微停顿:“你的道,为天道!”
“天道是什么?”
“天道有常,规律无常,此为天道。”
“没听懂。”
“往后自然懂!”
“……”
“师兄,你喜欢女人吗?”
“师兄只喜欢美好的事物,比如,美食、美酒、美景。”
“美女呢?”
“喜欢!”
“我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