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陈廷统领着妻小赶到哥哥家,一家人好结伴上路。张汧专门过来送行,道:“亲家,我动不了身,已修书回去,让犬子祖彦同家瑶代我在老夫人灵前烧炷香吧!”
陈廷敬满脸戚容,拱手谢了。张汧又说:“您的委屈,我们都知道。过些日子,自会云开雾散的。”
陈廷敬只是摇头。一家人才要出门,大顺说外头来了两顶官轿,后头还随着三辆马车。陈廷敬走出耳门打望,轿子已渐渐近了,只见张英撩起轿帘,神情肃穆。陈廷敬忙低头恭迎,又吩咐大顺打开大门。张英同高士奇在门前下轿,朝陈廷敬无语拱手。
进了门,张英道:“陈廷敬听旨!”
陈廷敬唬了一跳,连忙跪下。举家老小也都跪下了。
张英道:“皇上口谕,陈廷敬母李氏,温肃端仁,恺恻慈祥,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仙逝,朕甚为轸惜。赐茶二十盒、酒五十坛,以示慰问。钦此!”
陈廷敬叩首道:“皇上为不孝罪臣开万古先例,臣惶恐至极!”
礼毕,陈廷敬送别张英、高士奇,举家上路。陈廷敬、月媛同车,珍儿、翠屏同车,豫朋、壮履兄弟同车,廷统一家乘坐两辆马车。刘景、马明、大顺同几个家丁骑马护卫。路上走了月余,方才望见家山。到了中道庄外,所有人都下车落马。家中早是灵幡猎猎,法乐声声。进了院门,家人忙递过孝服换上。却见夫人淑贤同儿子谦吉搀着老太爷出来了,廷敬、廷统慌忙跑过去,跪了下来。老太爷拄着拐杖,颤巍巍的,哑着嗓门说:“快去看看你们的娘吧。”
守灵七日,陈老太太出殡,安葬在村北静坪山之紫云阡。早已赶修了墓庐,陈廷敬在此住下就是三年,终日读书抄经,仿佛把世事忘了个干净。
一日,家瑶同女婿祖彦来到墓庐,家瑶说:“奶奶病的时候,我同祖彦回来过好几次。每次我们都说写信让您回来,奶奶总是不让。奶奶说,你爹是朝廷栋梁,他是皇上的人,是百姓的人,不能让他为了我这把老骨头,耽误了差事!”
听了这话,陈廷敬想到自己的境遇,不觉悲从中来,泪下如雨。
祖彦说:“奶奶指望孩儿有个功名,可是孩儿不肖,屡次落榜!孩儿愧对奶奶教诲呀!”
陈廷敬道:“祖彦,官不做也罢,你同家瑶好好持家课子,从容度日吧。”
陈廷统也住在墓庐,他没事就找哥哥闲聊,却总说些不投机的话:“我知道您心里事儿多。朝廷由明珠、高士奇这些人把持着,您是没有办法的。”
陈廷敬说:“廷统,我现在不关心朝廷里的事情,只想守着娘。”
陈廷统说:“您不想说这些事,可它偏让您心灰意冷。您其实成日都为这些事苦恼着。明珠他们还干过很多事您都不知道,记得那位京城半仙祖泽深吗?他被弄到无锡做知县去了。”
陈廷敬甚是奇怪,道:“祖泽深凭什么做知县?他没有功名!”
陈廷统说:“祖泽深原本没有兴趣做官,去年他家一场大火烧了,只好另寻活路。”
陈廷敬苦笑道:“祖泽深不是神机妙算吗?怎么就没有算准自家起大火呢?我就不相信他那些鬼把戏!”
陈廷统说:“反正朝廷内外,做官的都围着明珠、高士奇这些人转。只说那高士奇,常年有人往家里送银子,有事相求要送,没事相求也得送,那叫平安钱。”
陈廷敬摇头不语,他太知道高士奇这个人了,却又怎能奈他何?人家宅子门首的“平安”二字可是皇上赐的!
陈廷统又道:“张汧原来都在您后头的,这回他去湖南任布政使去了,走到您前头了。”
陈廷敬怪弟弟说得不是,道:“张汧是自己亲戚,我们应当为他高兴才是。你这话要是祖彦听了,人家怎么看你!”
眼看着三年丧期到限,陈廷敬便下山陪伴父亲。正是春日,陈廷敬同廷统陪着父亲,坐在花园的石榴树下闲聊。陈廷敬问起家里的生意,陈老太爷说:“生意现在都是三金在打理,我不怎么管了。生意还过得去。”
陈三金正好在旁边,便道:“老太爷,太原那边来信,这回我们卖给他们的犁铧、铁锅,又没有现钱付。他们想用玉米、麦子抵铜钱,问我们答不答应。”
陈老太爷问:“怎么老没有钱付呢?仓库里的粮食都装满了。”
陈廷统不明其中道理,说:“粮食还怕多?”
陈老太爷摇头道:“虽说粮多不愁,可我们家存太多的粮食,也不是个事儿呀!”
陈廷敬听着蹊跷,问:“三金,怎么都付不出钱呢?”
陈三金说:“时下铜价贵,钱价不敌铜价,生意人就把制钱都收了去,熔成铜,又卖给宝泉局,从中赚差价!这样一来,市面上的铜钱就越来越少了!”
陈廷敬道:“竟有这种事?毁钱鬻铜,这可是大罪呀!”
陈三金说:“有利可图,那些奸商就不顾那么多了!朝廷再不管,百姓就没钱花了,都得以货易货了!”
花园的凉亭下,谦吉看着弟弟豫朋、壮履下棋,淑贤同月媛、珍儿坐在旁边闲话。陈廷敬陪着父亲,却不时往凉亭这边打望。想着淑贤母子,他心里颇感歉疚。他去京城二十多年,淑贤在家敬奉公婆、持家教子,吃过不少苦。谦吉的学业也耽搁了,至今没有功名。他想在家还有些日子,要同淑贤母子好好团聚。
明珠快步进入乾清门,侍卫见了,忙拱手道安。明珠顾不得答理,匆匆进门。进了乾清宫,明珠直奔西暖阁,高声喊道:“皇上大喜!”
皇上正在看书,见明珠如此鲁莽,微微皱起了眉头。明珠忙跪下奏道:“请皇上恕罪!明珠太高兴了,忘了大臣之体!”
皇上忙放下书卷,道:“快说,什么喜事?”
明珠递上云南五百里加急,道:“恭喜皇上,云南收复了!”
皇上从炕上一腾而起,双手接过云南五百里加急,哈哈大笑,道:“快把南书房的人都叫来!”
张善德马上吩咐下面公公去南书房传旨。
没多时,张英、高士奇,还有新入南书房的徐乾学等都到了。皇上笑容满面,道:“国朝开国六十七年,鼎定天下已三十八年。而今收复云南,从此金瓯永固!如今只剩台湾孤悬海外,朕决意蓄势克复!这些日子真是好事连连哪。近日召试翰林院、詹事府诸臣,朕非常满意。往日多次召试,都是陈廷敬第一。此次召试,徐乾学第一。”
徐乾学忙拱手谢恩:“臣感谢皇上擢拔之恩!”
张英见皇上说到了陈廷敬,赶紧奏道:“启奏皇上,陈廷敬守制三年已满,臣奏请皇上召陈廷敬回京!”
皇上尚未开言,高士奇道:“皇上曾有谕示,陈廷敬永不叙用!”
皇上仍是微笑着,却不说话。
张英道:“启奏皇上,陈廷敬虽曾有罪,但时过境迁,应予宽贷。皇上多次教谕臣等,用人宜宽,宽则得众!”
明珠暗忖皇上心思,似有召回陈廷敬之意,便顺水推舟:“启奏皇上,臣以为应该召回陈廷敬!”
皇上点头道:“朕依明珠、张英所奏,召回陈廷敬!”张英赶紧替陈廷敬谢了恩。
皇上道:“收复云南,应当普天同庆!你们好好议议,朕要在奉先殿、太庙、盛京祭祖告天,礼仪如何,行期如何,务必细细议定!”
明珠等领旨,出了乾清宫。高士奇瞅着空儿问明珠:“明相国,您怎么替陈廷敬说话?他可是罪臣啊!”
明珠望望高士奇,轻声笑道:“您在宫里白混这么多年,您真以为陈廷敬有罪?他根本就没罪!”明珠说罢,径自走开了。
陈廷敬满脸戚容,拱手谢了。张汧又说:“您的委屈,我们都知道。过些日子,自会云开雾散的。”
陈廷敬只是摇头。一家人才要出门,大顺说外头来了两顶官轿,后头还随着三辆马车。陈廷敬走出耳门打望,轿子已渐渐近了,只见张英撩起轿帘,神情肃穆。陈廷敬忙低头恭迎,又吩咐大顺打开大门。张英同高士奇在门前下轿,朝陈廷敬无语拱手。
进了门,张英道:“陈廷敬听旨!”
陈廷敬唬了一跳,连忙跪下。举家老小也都跪下了。
张英道:“皇上口谕,陈廷敬母李氏,温肃端仁,恺恻慈祥,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仙逝,朕甚为轸惜。赐茶二十盒、酒五十坛,以示慰问。钦此!”
陈廷敬叩首道:“皇上为不孝罪臣开万古先例,臣惶恐至极!”
礼毕,陈廷敬送别张英、高士奇,举家上路。陈廷敬、月媛同车,珍儿、翠屏同车,豫朋、壮履兄弟同车,廷统一家乘坐两辆马车。刘景、马明、大顺同几个家丁骑马护卫。路上走了月余,方才望见家山。到了中道庄外,所有人都下车落马。家中早是灵幡猎猎,法乐声声。进了院门,家人忙递过孝服换上。却见夫人淑贤同儿子谦吉搀着老太爷出来了,廷敬、廷统慌忙跑过去,跪了下来。老太爷拄着拐杖,颤巍巍的,哑着嗓门说:“快去看看你们的娘吧。”
守灵七日,陈老太太出殡,安葬在村北静坪山之紫云阡。早已赶修了墓庐,陈廷敬在此住下就是三年,终日读书抄经,仿佛把世事忘了个干净。
一日,家瑶同女婿祖彦来到墓庐,家瑶说:“奶奶病的时候,我同祖彦回来过好几次。每次我们都说写信让您回来,奶奶总是不让。奶奶说,你爹是朝廷栋梁,他是皇上的人,是百姓的人,不能让他为了我这把老骨头,耽误了差事!”
听了这话,陈廷敬想到自己的境遇,不觉悲从中来,泪下如雨。
祖彦说:“奶奶指望孩儿有个功名,可是孩儿不肖,屡次落榜!孩儿愧对奶奶教诲呀!”
陈廷敬道:“祖彦,官不做也罢,你同家瑶好好持家课子,从容度日吧。”
陈廷统也住在墓庐,他没事就找哥哥闲聊,却总说些不投机的话:“我知道您心里事儿多。朝廷由明珠、高士奇这些人把持着,您是没有办法的。”
陈廷敬说:“廷统,我现在不关心朝廷里的事情,只想守着娘。”
陈廷统说:“您不想说这些事,可它偏让您心灰意冷。您其实成日都为这些事苦恼着。明珠他们还干过很多事您都不知道,记得那位京城半仙祖泽深吗?他被弄到无锡做知县去了。”
陈廷敬甚是奇怪,道:“祖泽深凭什么做知县?他没有功名!”
陈廷统说:“祖泽深原本没有兴趣做官,去年他家一场大火烧了,只好另寻活路。”
陈廷敬苦笑道:“祖泽深不是神机妙算吗?怎么就没有算准自家起大火呢?我就不相信他那些鬼把戏!”
陈廷统说:“反正朝廷内外,做官的都围着明珠、高士奇这些人转。只说那高士奇,常年有人往家里送银子,有事相求要送,没事相求也得送,那叫平安钱。”
陈廷敬摇头不语,他太知道高士奇这个人了,却又怎能奈他何?人家宅子门首的“平安”二字可是皇上赐的!
陈廷统又道:“张汧原来都在您后头的,这回他去湖南任布政使去了,走到您前头了。”
陈廷敬怪弟弟说得不是,道:“张汧是自己亲戚,我们应当为他高兴才是。你这话要是祖彦听了,人家怎么看你!”
眼看着三年丧期到限,陈廷敬便下山陪伴父亲。正是春日,陈廷敬同廷统陪着父亲,坐在花园的石榴树下闲聊。陈廷敬问起家里的生意,陈老太爷说:“生意现在都是三金在打理,我不怎么管了。生意还过得去。”
陈三金正好在旁边,便道:“老太爷,太原那边来信,这回我们卖给他们的犁铧、铁锅,又没有现钱付。他们想用玉米、麦子抵铜钱,问我们答不答应。”
陈老太爷问:“怎么老没有钱付呢?仓库里的粮食都装满了。”
陈廷统不明其中道理,说:“粮食还怕多?”
陈老太爷摇头道:“虽说粮多不愁,可我们家存太多的粮食,也不是个事儿呀!”
陈廷敬听着蹊跷,问:“三金,怎么都付不出钱呢?”
陈三金说:“时下铜价贵,钱价不敌铜价,生意人就把制钱都收了去,熔成铜,又卖给宝泉局,从中赚差价!这样一来,市面上的铜钱就越来越少了!”
陈廷敬道:“竟有这种事?毁钱鬻铜,这可是大罪呀!”
陈三金说:“有利可图,那些奸商就不顾那么多了!朝廷再不管,百姓就没钱花了,都得以货易货了!”
花园的凉亭下,谦吉看着弟弟豫朋、壮履下棋,淑贤同月媛、珍儿坐在旁边闲话。陈廷敬陪着父亲,却不时往凉亭这边打望。想着淑贤母子,他心里颇感歉疚。他去京城二十多年,淑贤在家敬奉公婆、持家教子,吃过不少苦。谦吉的学业也耽搁了,至今没有功名。他想在家还有些日子,要同淑贤母子好好团聚。
明珠快步进入乾清门,侍卫见了,忙拱手道安。明珠顾不得答理,匆匆进门。进了乾清宫,明珠直奔西暖阁,高声喊道:“皇上大喜!”
皇上正在看书,见明珠如此鲁莽,微微皱起了眉头。明珠忙跪下奏道:“请皇上恕罪!明珠太高兴了,忘了大臣之体!”
皇上忙放下书卷,道:“快说,什么喜事?”
明珠递上云南五百里加急,道:“恭喜皇上,云南收复了!”
皇上从炕上一腾而起,双手接过云南五百里加急,哈哈大笑,道:“快把南书房的人都叫来!”
张善德马上吩咐下面公公去南书房传旨。
没多时,张英、高士奇,还有新入南书房的徐乾学等都到了。皇上笑容满面,道:“国朝开国六十七年,鼎定天下已三十八年。而今收复云南,从此金瓯永固!如今只剩台湾孤悬海外,朕决意蓄势克复!这些日子真是好事连连哪。近日召试翰林院、詹事府诸臣,朕非常满意。往日多次召试,都是陈廷敬第一。此次召试,徐乾学第一。”
徐乾学忙拱手谢恩:“臣感谢皇上擢拔之恩!”
张英见皇上说到了陈廷敬,赶紧奏道:“启奏皇上,陈廷敬守制三年已满,臣奏请皇上召陈廷敬回京!”
皇上尚未开言,高士奇道:“皇上曾有谕示,陈廷敬永不叙用!”
皇上仍是微笑着,却不说话。
张英道:“启奏皇上,陈廷敬虽曾有罪,但时过境迁,应予宽贷。皇上多次教谕臣等,用人宜宽,宽则得众!”
明珠暗忖皇上心思,似有召回陈廷敬之意,便顺水推舟:“启奏皇上,臣以为应该召回陈廷敬!”
皇上点头道:“朕依明珠、张英所奏,召回陈廷敬!”张英赶紧替陈廷敬谢了恩。
皇上道:“收复云南,应当普天同庆!你们好好议议,朕要在奉先殿、太庙、盛京祭祖告天,礼仪如何,行期如何,务必细细议定!”
明珠等领旨,出了乾清宫。高士奇瞅着空儿问明珠:“明相国,您怎么替陈廷敬说话?他可是罪臣啊!”
明珠望望高士奇,轻声笑道:“您在宫里白混这么多年,您真以为陈廷敬有罪?他根本就没罪!”明珠说罢,径自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