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到了通天河畔
“老人家,您可能认错人了,我是从东土大唐来的和尚,之前也没曾见过你。”
那老人家闻言一惊:“东土大唐,那里离我们这边有54000里路,你们这几个人就这么走过来的吗?”
“是的,就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四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翻山越岭,这才到了你们这里。之前看到一条大河,实在太宽,这才寻到你们这里问一问,有什么渡口?”
“渡口这里不曾有,往南走300里有一处!今天你们是去不了,就在我家住一下吧!”
“那真是太感谢!”
三藏双手合十表示感谢。领的悟净女儿国王,往前走,又回头招呼八戒跟上。
八戒哼呲哼呲的跑了过来。
那老人家见了害怕的,差点跌到地上:“妖怪来了,妖怪来了!”
唐三藏连忙去搀扶道:“老施主,莫怕,这是我的大徒弟,名叫猪八戒!”
老人家战战兢兢的道:“你生的这般俊俏,书童和婢女也很美貌,怎么寻来这么一个丑陋的徒弟?”
三藏道:“虽然相貌不大好看,但是他法力高强,心地善良,不会作恶!”
老人家不置可否,领着四人往屋里走。
猪八戒走到厅房,证件房子内有一个和尚早就到了,猜想是这个老人家提前预约的做法事的和尚,在那里念经。
猪八戒撅着嘴,拱着猪头往那里看,粗声粗气的问道:“那个和尚,你念的什么经?”
那个和尚本来很专心,突然听到有人问,回头去看,就捡到一个黑嘴,大耳长鼻子的妖怪,吓得啊了一声,如同天雷响!
进而快速掏出一本佛经,大声的念了出来。
八戒一听,说道:“你还会念降魔经呢,可惜你没有法力,不能奏效呢!”
那和尚闻言,吓得瘫坐在地,用手指着眼前的妖怪,不断的后退。
唐三藏连忙走过去,将他搀扶起来,这位小师傅,不要怕,我们不是坏人,也不是妖怪,他只是长的丑了些,但也是佛门中人!”
那个小和尚站起来,要么二十一二岁,开口道:“贫僧也见了百八十个和尚,从未见过这种和尚,我走了,走了!”
说完也不等老人家和三藏挽留,自顾自的就跑!
老人在院门口大喊:“吃完饭再走呀?”
那个和尚头也没回:“不吃了,忒吓人!”
疾步逃走!
八戒很是无语,这种心性怎么做和尚?
老人家的:“他算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原来是我们村的,后来出去找了个师傅,还没学成,师傅就被妖怪吃了,怎么又回到了村里,算是半个和尚!”
三藏一叹气:“倒也是个可怜人!有机会我可以教教他!”
“那感情好,成为长老先坐!”
老年人显得很有热心,似乎很愿意促成这件事。
唐三藏落座,问道:“老施主,高姓?”
“老朽姓陈。”
“倒是有缘分。我也姓陈。”
老头道:“老爷也姓陈?”
三藏道:“是,俗家也姓陈,请问适才做的甚么斋事?”
八戒笑道:“师父问他怎的!岂不知道?必然是青苗斋、平安斋、了场斋罢了。”
老头道:“不是,不是。”
三藏又问:“端的为何?”
老头道:“是一场预修亡斋。”
八戒笑得打跌道:“老人家忒没眼力!我们是扯谎架桥哄人的大王,你怎么把这谎话哄我!和尚家岂不知斋事?只有个预修寄库斋、预修填还斋,那里有个预修亡斋的?你家人又不曾有死的,做甚亡斋?”
三藏道:“怎么叫做预修亡斋?”
“唉。你等不是被一股水挡住吗?那水里啊,有一个灵感大王!”
女儿国王闻言猜到了什么,问道:“那又如何?”
“那个灵感大王啊,能感应一方兴庙宇,威灵千里祐黎民。年年庄上施甘露,岁岁村中落庆云。保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藏道:“那不是好事么?难道你们是为了他做法事?”
“是为了他。但不是给他!”
“那是给谁?”
“长老听我从头说。这灵感大王确实保我们日子,但是要吃童男女,不是昭彰正直神。”
三藏惊道:“要吃童男女么?”
老人家道:“正是。”
八戒道:“想必今年轮到你家了?原来,你是给你家娃……”
老头垂泪,悲悲切切道:“今年正到我家。我们这里,有百家人家居住。这大王一年一次祭奠,要一个童男,一个童女,猪羊牲醴供献他。他一顿吃了,保我们风调雨顺;若不祭奠,就来降祸生灾。”
八戒道:“你府上几位令郎?”
老头捶胸道:“可怜!可怜!说甚么令郎,羞杀我等!我五十岁上还没儿子,亲友们劝我纳了一妾,没奈何寻下一房,生得一女,今年才交八岁。”
八戒道:“没有儿子,就不用送童男了?”
老头道:“怎么可能,找个亲戚的也行。唉,我兄弟有个儿子,是偏出,今年七岁了,唤做陈关保。不期轮次到我家祭赛,所以不敢不献。故此父子之情,难割难舍,先与孩儿做个超生道场,故称之为预修亡斋者。”
三藏闻言道:“这正是古人云,黄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没儿人。”
猪八戒笑道:“等我再问他。老人家,你府上有多大家当?”
老头道:“颇有些儿,水田有四五十顷,旱田有六七十顷,草场有八九十处,水黄牛有二三百头,驴马有三二十匹,猪羊鸡鹅无数。舍下也有吃不着的陈粮,穿不了的衣服。家财产业,也尽得数。”
猪八戒道:“你这等家业,也亏你省将起来的。”
老头道:“怎见我省?”
猪八戒道:“既有这家私,怎么舍得亲生儿女祭赛?拚了五十两银子,可买一个童男;拚了一百两银子,可买一个童女,连绞缠不过二百两之数,可就留下自己儿女后代,却不是好?”
老头滴泪道:“长老!你不知道,那大王甚是灵感,常来我们人家行走。”
猪八戒道:“他来行走,你们看见他是甚么嘴脸?有几多长短?”
老头道:“不见其形,只闻得一阵香风,就知是大王爷爷来了,即忙满斗焚香,老少望风下拜。他把我们这人家,匙大碗小之事,他都知道,老幼生时年月,他都记得。只要亲生儿女,他方受用。若不是本家人,他便退回来,一样降灾难!
(本章完)
那老人家闻言一惊:“东土大唐,那里离我们这边有54000里路,你们这几个人就这么走过来的吗?”
“是的,就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四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翻山越岭,这才到了你们这里。之前看到一条大河,实在太宽,这才寻到你们这里问一问,有什么渡口?”
“渡口这里不曾有,往南走300里有一处!今天你们是去不了,就在我家住一下吧!”
“那真是太感谢!”
三藏双手合十表示感谢。领的悟净女儿国王,往前走,又回头招呼八戒跟上。
八戒哼呲哼呲的跑了过来。
那老人家见了害怕的,差点跌到地上:“妖怪来了,妖怪来了!”
唐三藏连忙去搀扶道:“老施主,莫怕,这是我的大徒弟,名叫猪八戒!”
老人家战战兢兢的道:“你生的这般俊俏,书童和婢女也很美貌,怎么寻来这么一个丑陋的徒弟?”
三藏道:“虽然相貌不大好看,但是他法力高强,心地善良,不会作恶!”
老人家不置可否,领着四人往屋里走。
猪八戒走到厅房,证件房子内有一个和尚早就到了,猜想是这个老人家提前预约的做法事的和尚,在那里念经。
猪八戒撅着嘴,拱着猪头往那里看,粗声粗气的问道:“那个和尚,你念的什么经?”
那个和尚本来很专心,突然听到有人问,回头去看,就捡到一个黑嘴,大耳长鼻子的妖怪,吓得啊了一声,如同天雷响!
进而快速掏出一本佛经,大声的念了出来。
八戒一听,说道:“你还会念降魔经呢,可惜你没有法力,不能奏效呢!”
那和尚闻言,吓得瘫坐在地,用手指着眼前的妖怪,不断的后退。
唐三藏连忙走过去,将他搀扶起来,这位小师傅,不要怕,我们不是坏人,也不是妖怪,他只是长的丑了些,但也是佛门中人!”
那个小和尚站起来,要么二十一二岁,开口道:“贫僧也见了百八十个和尚,从未见过这种和尚,我走了,走了!”
说完也不等老人家和三藏挽留,自顾自的就跑!
老人在院门口大喊:“吃完饭再走呀?”
那个和尚头也没回:“不吃了,忒吓人!”
疾步逃走!
八戒很是无语,这种心性怎么做和尚?
老人家的:“他算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原来是我们村的,后来出去找了个师傅,还没学成,师傅就被妖怪吃了,怎么又回到了村里,算是半个和尚!”
三藏一叹气:“倒也是个可怜人!有机会我可以教教他!”
“那感情好,成为长老先坐!”
老年人显得很有热心,似乎很愿意促成这件事。
唐三藏落座,问道:“老施主,高姓?”
“老朽姓陈。”
“倒是有缘分。我也姓陈。”
老头道:“老爷也姓陈?”
三藏道:“是,俗家也姓陈,请问适才做的甚么斋事?”
八戒笑道:“师父问他怎的!岂不知道?必然是青苗斋、平安斋、了场斋罢了。”
老头道:“不是,不是。”
三藏又问:“端的为何?”
老头道:“是一场预修亡斋。”
八戒笑得打跌道:“老人家忒没眼力!我们是扯谎架桥哄人的大王,你怎么把这谎话哄我!和尚家岂不知斋事?只有个预修寄库斋、预修填还斋,那里有个预修亡斋的?你家人又不曾有死的,做甚亡斋?”
三藏道:“怎么叫做预修亡斋?”
“唉。你等不是被一股水挡住吗?那水里啊,有一个灵感大王!”
女儿国王闻言猜到了什么,问道:“那又如何?”
“那个灵感大王啊,能感应一方兴庙宇,威灵千里祐黎民。年年庄上施甘露,岁岁村中落庆云。保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藏道:“那不是好事么?难道你们是为了他做法事?”
“是为了他。但不是给他!”
“那是给谁?”
“长老听我从头说。这灵感大王确实保我们日子,但是要吃童男女,不是昭彰正直神。”
三藏惊道:“要吃童男女么?”
老人家道:“正是。”
八戒道:“想必今年轮到你家了?原来,你是给你家娃……”
老头垂泪,悲悲切切道:“今年正到我家。我们这里,有百家人家居住。这大王一年一次祭奠,要一个童男,一个童女,猪羊牲醴供献他。他一顿吃了,保我们风调雨顺;若不祭奠,就来降祸生灾。”
八戒道:“你府上几位令郎?”
老头捶胸道:“可怜!可怜!说甚么令郎,羞杀我等!我五十岁上还没儿子,亲友们劝我纳了一妾,没奈何寻下一房,生得一女,今年才交八岁。”
八戒道:“没有儿子,就不用送童男了?”
老头道:“怎么可能,找个亲戚的也行。唉,我兄弟有个儿子,是偏出,今年七岁了,唤做陈关保。不期轮次到我家祭赛,所以不敢不献。故此父子之情,难割难舍,先与孩儿做个超生道场,故称之为预修亡斋者。”
三藏闻言道:“这正是古人云,黄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没儿人。”
猪八戒笑道:“等我再问他。老人家,你府上有多大家当?”
老头道:“颇有些儿,水田有四五十顷,旱田有六七十顷,草场有八九十处,水黄牛有二三百头,驴马有三二十匹,猪羊鸡鹅无数。舍下也有吃不着的陈粮,穿不了的衣服。家财产业,也尽得数。”
猪八戒道:“你这等家业,也亏你省将起来的。”
老头道:“怎见我省?”
猪八戒道:“既有这家私,怎么舍得亲生儿女祭赛?拚了五十两银子,可买一个童男;拚了一百两银子,可买一个童女,连绞缠不过二百两之数,可就留下自己儿女后代,却不是好?”
老头滴泪道:“长老!你不知道,那大王甚是灵感,常来我们人家行走。”
猪八戒道:“他来行走,你们看见他是甚么嘴脸?有几多长短?”
老头道:“不见其形,只闻得一阵香风,就知是大王爷爷来了,即忙满斗焚香,老少望风下拜。他把我们这人家,匙大碗小之事,他都知道,老幼生时年月,他都记得。只要亲生儿女,他方受用。若不是本家人,他便退回来,一样降灾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