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整饬房屋
带丁鱼来的那人接话道,“哎,我记得咱们上上次不是进了一批油布没出吗,那东西也很好啊!”
油布!
“油布可以啊!有的话多给我点,我下回一定多带猎物来。”
最终,丁鱼不光将带来的野鸡都出清了出去,甚至还又往里面搭了二十多块钱。这个时候丁鱼才深切感受到这两样是真的贵了!
要知道二十块钱她要进山打半个多月都不一定攒到这么多!
也幸好她之前卖猎物留心攒下了些钱,要不然这二十多块肯定也拿不出来。
买到了自己需要的丁鱼就没再在县里多留,她要回去尽快把屋顶修好,天越来越冷,她可再不想一下雨屋里就跟着下小雨了。
回去要经过好几个村庄,丁鱼见有人家把高粱秆子都晒出来了,再想想大队根本什么都没分给他们,这次连通知都没通知一声了。
她走到一家门外晒了很多高粱秆子的人家前,从一人的篱笆墙看见家里一个老太太弓着腰扫院子就到了门口。
“老奶奶,请问您家这高粱秆子能换给我一些吗?”
这个时候不能说买,村人间互相换还是不禁止的。
而她看见高粱秆子又想起劈竹篾子辛苦,小舅的手都被竹子划的看不到一块好皮了,就想换了高粱秆子回去。
老太太被突然出现的丁鱼惊了一下,然后眯着眼打量丁鱼半晌,老大跟前才开口道,“小丫头不是咱们村的吧!你们村没种高粱吗?”
“老奶奶,我是别村的,我们村种水稻多,没计划给我们村高粱种。我们家屋顶都漏了,我看到您家这么多高粱秆子就想换些回家。”
计划经济有的村会侧重种种什么,没有一种作物很正常。而丁鱼之所以说谎是怕自己一个陌生人怕老太太不换给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其费劲的解释自家为何没分到高粱秆子,不如就说自己所在的村子没种。
说完,丁鱼卸下身上的背篓从里面拿出刚才在外面放在背篓里的两斤红糖给老太太看。
老太太眼花的厉害,凑近了看清是红糖立即咧着没声两颗牙的嘴笑得开心。
“这东西好,闺女你等着,我去拿个瓢你分我点,就是把我家高粱秆子都换了也用不了这么多。”这时候承装东西最好的就是葫芦瓢,从中间锯开,不管装水还是装什么都很实用。
丁鱼听了也跟着笑,这个时候的人很是朴实。
最后,一老一少推让好久,丁鱼留给老太太一半的红糖,老太太要把家里所有高粱秆子都给丁鱼,丁鱼没全要,给人家剩下了两捆,万一人家需要呢!
丁鱼说谎说自家爹和哥哥就在村外,怕进来村里引人查问就等在外面,她从山间小路运送出去,实则丁鱼是一趟趟的出村找到隐蔽的地方全都收进了自己的空间里。
老人家今年分的麦秸秆也要修屋子,多的没多少,就给丁鱼介绍了邻居家,这样,丁鱼不光将高粱杆子买找到了,外面铺的麦秸也全都凑齐了。
本来空间里面就有不少东西了,再塞进了这些差点塞不下。
回家后正好家里也没人,小舅去上工,二妮肯定抱着三妮又出去了,正好方便了她将高粱秆子和麦秸都搬出空间。
等晚上二妮和小舅相继回来,看见丁鱼不光买回来的塑料布和油布,连麦秸和高粱秆子都有了,脸上都带上了喜悦。把屋顶修好成了全家的心事,如今所有需要的材料都准备好,也都能放下心事了。
于是,他们连夜加班串高粱秆子。
高粱秆子比起劈竹篾子,编竹席子就要简单的多。麻绳穿大洋针一根一根的串起来,迅速又麻溜,半晚上就串了半间屋子的。
第二天半上午丁鱼在家又将剩下的串完,高粱秆子没够,从没干过的丁鱼不清楚两间屋需要多少高粱杆,她觉得弄回来不少了,结果还是差一点,剩下的只能使用竹子编制的席子。
小舅还没回来,丁鱼自己扒了东边屋子的屋顶,顶上还剩的木棒还能用的丁鱼就留着,实在腐坏或虫蛀了的丁鱼就撬下来,等小舅下了工,甥舅俩合力往屋顶上搬新木棒,用铁靶子钯紧在房梁上。
她现在还没本事弄到铁靶子,都是敲了旧的房梁上的用的。
屋子的房梁丁鱼他们也没本事换成新的了,只能先凑活着使用。
固定好了支撑的木棒就是覆盖塑料薄膜,然后铺串起来的高粱秆子,之后是糊黄泥,最后就是一层层的絮铡刀铡成段的麦秸杆子。
一直忙活到月明星稀丁鱼跟小舅才算将东边一边给弄好。等到晾晒干了,他们就搬到东边屋子住,然后在扒西边这边的房顶。
借着夜色打量一番自己一天的杰作,虽然尽量准备的齐全,也尽量靠近村里人房子的样子,可毕竟没有实际操作,丁鱼弄出来的顶总感觉有点炸毛的感觉,感觉没有村里人家弄的那么趴着,反而是翘了起来。
幸好中间没有下雨,晾晒了一个多星期从西边搬到了东边,丁鱼又将西边的屋顶扒了,然后换上了新的。而这一边可能有了经验,看上去就比较顺一点。
将房子完全收拾妥天也随着一天天更冷起来。在分粮的前一天村里分来了几个城里的知青,三男两女,胸前带着大红花,穿着仿绿军装,各个精神抖擞,看起来就跟灰头土脸的乡下人有很大差别。
知青的到来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连丁鱼都没忍住去看了回。
而村里分给知青的住处也相对更好,就在大队部里收拾出来了两间房子给知青们住。
大队的房是新盖的,而且还是红瓦房,羡慕坏了村里人。
终于等到了分粮食,一大早二妮就既兴奋又不安的催促着丁鱼快去排队,留下小舅在家看着三妮。
“大姐,咱们待会儿一定要排在阿奶她们前边,要不然奶她肯定会把咱家的粮食领回去。要是被奶领走了,咱们再想要过来就要不过来了。”
油布!
“油布可以啊!有的话多给我点,我下回一定多带猎物来。”
最终,丁鱼不光将带来的野鸡都出清了出去,甚至还又往里面搭了二十多块钱。这个时候丁鱼才深切感受到这两样是真的贵了!
要知道二十块钱她要进山打半个多月都不一定攒到这么多!
也幸好她之前卖猎物留心攒下了些钱,要不然这二十多块肯定也拿不出来。
买到了自己需要的丁鱼就没再在县里多留,她要回去尽快把屋顶修好,天越来越冷,她可再不想一下雨屋里就跟着下小雨了。
回去要经过好几个村庄,丁鱼见有人家把高粱秆子都晒出来了,再想想大队根本什么都没分给他们,这次连通知都没通知一声了。
她走到一家门外晒了很多高粱秆子的人家前,从一人的篱笆墙看见家里一个老太太弓着腰扫院子就到了门口。
“老奶奶,请问您家这高粱秆子能换给我一些吗?”
这个时候不能说买,村人间互相换还是不禁止的。
而她看见高粱秆子又想起劈竹篾子辛苦,小舅的手都被竹子划的看不到一块好皮了,就想换了高粱秆子回去。
老太太被突然出现的丁鱼惊了一下,然后眯着眼打量丁鱼半晌,老大跟前才开口道,“小丫头不是咱们村的吧!你们村没种高粱吗?”
“老奶奶,我是别村的,我们村种水稻多,没计划给我们村高粱种。我们家屋顶都漏了,我看到您家这么多高粱秆子就想换些回家。”
计划经济有的村会侧重种种什么,没有一种作物很正常。而丁鱼之所以说谎是怕自己一个陌生人怕老太太不换给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其费劲的解释自家为何没分到高粱秆子,不如就说自己所在的村子没种。
说完,丁鱼卸下身上的背篓从里面拿出刚才在外面放在背篓里的两斤红糖给老太太看。
老太太眼花的厉害,凑近了看清是红糖立即咧着没声两颗牙的嘴笑得开心。
“这东西好,闺女你等着,我去拿个瓢你分我点,就是把我家高粱秆子都换了也用不了这么多。”这时候承装东西最好的就是葫芦瓢,从中间锯开,不管装水还是装什么都很实用。
丁鱼听了也跟着笑,这个时候的人很是朴实。
最后,一老一少推让好久,丁鱼留给老太太一半的红糖,老太太要把家里所有高粱秆子都给丁鱼,丁鱼没全要,给人家剩下了两捆,万一人家需要呢!
丁鱼说谎说自家爹和哥哥就在村外,怕进来村里引人查问就等在外面,她从山间小路运送出去,实则丁鱼是一趟趟的出村找到隐蔽的地方全都收进了自己的空间里。
老人家今年分的麦秸秆也要修屋子,多的没多少,就给丁鱼介绍了邻居家,这样,丁鱼不光将高粱杆子买找到了,外面铺的麦秸也全都凑齐了。
本来空间里面就有不少东西了,再塞进了这些差点塞不下。
回家后正好家里也没人,小舅去上工,二妮肯定抱着三妮又出去了,正好方便了她将高粱秆子和麦秸都搬出空间。
等晚上二妮和小舅相继回来,看见丁鱼不光买回来的塑料布和油布,连麦秸和高粱秆子都有了,脸上都带上了喜悦。把屋顶修好成了全家的心事,如今所有需要的材料都准备好,也都能放下心事了。
于是,他们连夜加班串高粱秆子。
高粱秆子比起劈竹篾子,编竹席子就要简单的多。麻绳穿大洋针一根一根的串起来,迅速又麻溜,半晚上就串了半间屋子的。
第二天半上午丁鱼在家又将剩下的串完,高粱秆子没够,从没干过的丁鱼不清楚两间屋需要多少高粱杆,她觉得弄回来不少了,结果还是差一点,剩下的只能使用竹子编制的席子。
小舅还没回来,丁鱼自己扒了东边屋子的屋顶,顶上还剩的木棒还能用的丁鱼就留着,实在腐坏或虫蛀了的丁鱼就撬下来,等小舅下了工,甥舅俩合力往屋顶上搬新木棒,用铁靶子钯紧在房梁上。
她现在还没本事弄到铁靶子,都是敲了旧的房梁上的用的。
屋子的房梁丁鱼他们也没本事换成新的了,只能先凑活着使用。
固定好了支撑的木棒就是覆盖塑料薄膜,然后铺串起来的高粱秆子,之后是糊黄泥,最后就是一层层的絮铡刀铡成段的麦秸杆子。
一直忙活到月明星稀丁鱼跟小舅才算将东边一边给弄好。等到晾晒干了,他们就搬到东边屋子住,然后在扒西边这边的房顶。
借着夜色打量一番自己一天的杰作,虽然尽量准备的齐全,也尽量靠近村里人房子的样子,可毕竟没有实际操作,丁鱼弄出来的顶总感觉有点炸毛的感觉,感觉没有村里人家弄的那么趴着,反而是翘了起来。
幸好中间没有下雨,晾晒了一个多星期从西边搬到了东边,丁鱼又将西边的屋顶扒了,然后换上了新的。而这一边可能有了经验,看上去就比较顺一点。
将房子完全收拾妥天也随着一天天更冷起来。在分粮的前一天村里分来了几个城里的知青,三男两女,胸前带着大红花,穿着仿绿军装,各个精神抖擞,看起来就跟灰头土脸的乡下人有很大差别。
知青的到来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连丁鱼都没忍住去看了回。
而村里分给知青的住处也相对更好,就在大队部里收拾出来了两间房子给知青们住。
大队的房是新盖的,而且还是红瓦房,羡慕坏了村里人。
终于等到了分粮食,一大早二妮就既兴奋又不安的催促着丁鱼快去排队,留下小舅在家看着三妮。
“大姐,咱们待会儿一定要排在阿奶她们前边,要不然奶她肯定会把咱家的粮食领回去。要是被奶领走了,咱们再想要过来就要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