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搬回京城
又过了几天,清河县县尊柳宗林吩咐匠人赶制的牌坊终于落成了,“状元及第”的牌坊矗立在武家那村的村口,“一门两进士”的牌坊矗立在黄金庄的村口,落成之时又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周围的人都惊动了,搞得整个清河县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四月中下旬,朝廷的授官任命书也先后送抵恩州了。武植授给事郎、敕令所删定官,京官,正八品;潘伟则授承务郎、知郓州阳谷县,外任为官,从八品。
潘宅和武家分别得到喜讯,又是热热闹闹地庆祝了一番。
四月初二十二日,紫荆花开得正艳的季节,天气乍暖,通过恩州知州衙门转交,武植和凤娘终于收到了武植的来信,来信中说请俩人即刻搬回京城,小娥和武植需要他们等等,言真意切。两人看了又是高兴又是流眼泪,心里头还有点犯难。故土难离,毕竟武家那村是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如今要远离故土,他们肯定是难以割舍了。
翌日,潘为君和管家早早就来登门拜访。原来潘家也收到武植来信了,潘老员外于是快刀斩乱麻,赶紧吩咐小儿子和管家过来,跟武修和凤娘商量着该怎么办。潘家对武植和金莲的婚事很是看重,像武植这样的乘龙快婿,他们是万万不想错过的。
武植现在人在京城,回清河县成婚显然是不现实的,那只能事急从权一切从简了。经过商议,双方交换了生辰八字,由武修和凤娘亲自上潘宅下文定后,潘老员外就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宣布了武植与金莲的婚事,剩下的就等着金莲回到京城再说。
商定好回京城的日期后,武修和凤娘连忙赶回家中做准备。要收拾的东西太多,两人只能收拾一些常用的物品和衣物、细软金银,变卖了众多礼物,还有武家的先祖牌位也带上,剩下的各种物品只能一一分发给村里的众邻居们,村里乡邻感激之时也都带着不舍。
三天后,到了武修、凤娘和金莲回京城的日子。武修和凤娘把行李装上牛车,锁上房门和院门,在依依不舍中赶着牛车往黄金庄走。村里众人都站在路旁欢送他们,武修和凤娘也一一向他们挥手告别,心头很是不舍,真的是故土难离啊!
待驾车来到黄金庄潘宅前,只见潘宅门前是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潘宅管家指挥着众家丁进进出出,搬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往两辆牛车上装,很多都是陪嫁的嫁妆。金莲正陪着潘老员外和奶奶覃氏说话,身旁围着一群人,潘为民和潘为君夫妇俱在,潘阳、潘杰也乖巧地站在旁边,金莲母亲唐氏一边看着金莲,一边在悄悄地抹眼泪,她是真的舍不得女儿出远门啊!
见到武修和凤娘下车走过来,除老员外和覃氏外,众人都热情地迎了上去,嘘寒问暖。这是状元公的长辈,还是金莲未来的公公婆婆,他们可不敢怠慢了。武修和凤娘一一见过潘老员外和奶奶覃氏,行过礼后,就跟潘为民和潘为君夫妇亲切地交谈了起来。
日过晌午,收拾妥当后,终于到了要分别的时刻。离别的愁绪顿时涌上了众人的心头。金莲紧咬着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哭出来,一一向众人揖身行礼,然后抱了抱奶奶覃氏和母亲唐氏,她强笑着安慰了一下泪流满面的母亲,才狠狠心走向牛车,坐上车后,在依依不舍中一行人慢慢离开了黄金庄,朝恩州卫河码头行去,他们打算坐船回京城。潘为民和潘宅管家等人也跟着去码头,有些事情还需要他们来打理。
五辆牛厢车,一行十四个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恩州码头,联系好的客船已经泊在码头等候多时了。恩州府一众衙役也来了。
见到车队到来,待知州大人和众人下车,众衙役连忙围了过来,七手八脚地帮忙把行李往客船上搬。
无巧不成书,他们联系的客船正好是上次送武植和潘伟上京的客船,熟门熟路了。为了安全,潘为民把整只船都给包了,船家也是乐意。
待行李全部装上船后,武修、凤娘和金莲带着小丫鬟柳月上船。待管家嘱咐后,一个老妈子和两个精壮汉子也跟着上船来。他们是母子一家人,老头子已经去世多年,两个汉子是亲兄弟,一个叫陈大虎,二十二岁,一个叫陈二虎,二十岁,两人都会点拳脚功夫,人也很老实,老妈子姓风。他们一家人在潘家生活了几十年,对潘家是忠心耿耿,所以潘老员外要派他们跟着金莲上京,路上好有个照应,同时到京后就跟着金莲,照顾金莲的生活起居。但潘为民还是不太放心,于是又派了两个得力的衙役,也跟着上船,护送着金莲他们上京。几辆牛车就由潘家众家人带回黄金庄潘家老宅了。
船只缓缓开动,扬帆起航,就这样,一行九人,在依依惜别中,踏上了回京城的行程。杵立船头,武修、凤娘和金莲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看着渐渐远离的恩州码头和人群,三人心中是既高兴又伤感。
话分两头。
武植第二天把两封家书一并交给邮驿代为寄送恩州后,就回删定所继续上班。他有官身牙牌,所以寄送书信很是方便,何况他还塞给了邮驿驿卒五钱碎银。驿卒拿到碎银后眉开眼笑,连连打包票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把武植的书信给送到恩州。
在等待武修和凤娘回京城的日子里,武植可没有闲着,他除了上班当值之外,在打坐练拳之余,还要考虑着如何经商赚钱。
以后,随着武修、凤娘和金莲搬来京城,他成家后人丁会越来越多,到时光靠租房住是不行了,他需要在京城汴梁买房,而且要买大房。如今京城的房价高得离谱,光靠他的俸禄是绝对买不了房的,所以他需要开辟财源,经商办实业。
到目前为止,武植已经生产出了六百多斤三十八度左右的烈酒和三百多斤五十度左右的高度烈酒,他觉得,酒水生意可以开始实施了!
首先,武植通过牙行打听和在京城中转悠,发现确实有一些经营不善或别的原因需要转租的酒坊,正在寻找下家。
于是,武植在贡院附近盘下了一间桂花酒坊,原坊主是一对年过五旬的夫妻,男的名叫张贵,女的姓胡名二娘,由于他们两个女儿外嫁,酒坊人手不够,夫妻俩照顾不过来,只好忍痛割爱,转租出去,十年的租期还有五年多。
武植看中的是该酒坊中的设备比较完备,有官方的酿酒贩酒许可证,手续齐全,而且夫妻俩酿的白酒口感还是很不错的。他用来蒸馏的酒也不能太次了,而且太次的酒也勾兑不出好酒来。武植需要降低生产成本,所以他需要有自己的酒坊,酿造出合格的低度白酒,这样才能既保证蒸馏酒精所用原料的来源和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
武植花了五十贯碎银接手桂花酒坊,同时看到夫妻俩转租后无地可去,他也正需要人手,于是反过来高薪聘请俩人在酒坊里专门帮他酿酒并给他看店。张贵和二娘本来正愁着该去往何处时,乍闻武植要高薪聘请他们并且让他们住在酒坊里,都不禁大喜过望,连连致谢。
解决了蒸馏酒的原料来源后,接着,武植开始实施第二步,那就是准备装瓶与包装。
翌日,武植早早地来到删定所签到后,就跟祥定官刘致请了个假,反正删定所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做,刘致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给他批了假。
请好假后,走出左掖门,武植雇了辆牛车,往东城外赶,他要到东城外的瓷器作坊去定制一批专用酒瓶。
东城外有好几家彩瓷作坊,也有官窑,武植找了一家规模较大的吴家彩瓷作坊(官窑他请不起),把自己设计绘制的两张图纸给坊主吴刚看。吴刚和众烧瓷师傅对他画的图纸很是好奇,细细看过,经众人推敲研究后表示能做出来,武植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下了定金,把活交给该作坊来做。他一口气定制了六百套,每套二百文,定制的价格比外面卖的贵了不少,吴刚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连连表示尽快给他做出来。
武植定制的酒瓶是参照后世酒瓶的样式来设计的,一种是按照伊力特柔雅系列酒的酒瓶样式设计,上宽下窄,中间收腰,平底,天蓝底色,上沿雕花,中间竖着绘上“状元醇”三个行草大字,“醇”字下角正中横着写上“三十八度 一斤装”的行楷字样,往下底脚处正中央又横着写上“桂花酒坊出品”六个行楷字样,“状元醇”三个字要求烧成红色,其他的字均烧成大白色。另一种是按照郎酒青花郎的酒瓶样式设计,但他改动了一点,把圆瓶改成六面玲珑青花瓶,五面雕花,一面留纯青色,纯色面上竖着在中间稍上部位绘上“状元郎”三个行草大字,接着往下正中间写上“五十度 一斤装”的行楷字样,再往下在底脚处正中间也写上“桂花酒坊出品”六个行楷字样,字体均要求烧成金黄色。两种酒瓶都配有盖帽,形成一套。
武植要把自己的高度酒打造成最高端的白酒,走高端路线,专门赚达官贵人的钱。
定制好酒瓶后,武植返回城中,来到桂花酒坊,问明酿制一批千斤低度白酒所需粮食和酒曲、燃料等的费用后,武植把所需资金连同两人一个月的薪酬一起交给张贵,由他照着以前的渠道去进货并负责酿制,张贵和胡二娘看到武植这个东家这么信任他们,心中颇为感动,不敢怠慢,立即着手准备去了。
武植需要保证用来蒸馏酒精的原料酒不能短缺,而且质量也要有保障,所以他要求张贵至少每七天酿造出一批千斤低度白酒来。到时如果人手不够,他会酌情增添人手,雇佣一些会酿酒的匠人,目前就先维持现状了。
五月初一,上朝会的时候,赵煦又派杨戬来召武植去参加早朝,参与商讨如何增加朝廷岁收。
众人对他这个另类的八品小官参与朝会还是有点异样的感觉,看着武植进入大殿,情绪莫名。
武植静静地站在队伍后面,冷眼旁观,赵煦不问话他就不吭声,看戏般看着听着。
散朝后,赵煦把武植留了下来。在垂拱殿御书房里,赵煦看起来心情不错,他向武植请教了一些打坐和练拳上的问题。
看得出来,经过二十多天的打坐练拳,赵煦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气力也回复了不少。赵煦通过锻炼,看到了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希望,所以他心头颇为高兴,就想起了武植,召他来参加早朝只是个借口,实际上是想跟武植进一步探讨健身强体的秘诀。
武植见到赵煦精气神有了些许改善,心头也是高兴,于是请他打坐了一轮,及时纠正了他打坐中的一些错误的动作,又给他演示了一些关键的动作。探讨完打坐养息后,武植又请赵煦演练了一遍拳路,及时纠正了他的一些动作,并告知正确的动作要领。赵煦不耻下问,照着武植的指点施展开来,觉得武艺又精进了几分。
待武植告辞时,赵煦龙颜大悦,赏赐了一套官袍、东晋王羲之亲笔书写的《黄庭经》楷书字帖和一百两银子给他。武植躬身谢过,双手捧着赐品,在郝随羡慕的目光下慢慢离开皇宫。
武植心中也高兴啊,要是天天有赏赐,那该多好!
一百两银子,又填补了他日渐枯竭的资金链,他又能维持一段时间了。
四月中下旬,朝廷的授官任命书也先后送抵恩州了。武植授给事郎、敕令所删定官,京官,正八品;潘伟则授承务郎、知郓州阳谷县,外任为官,从八品。
潘宅和武家分别得到喜讯,又是热热闹闹地庆祝了一番。
四月初二十二日,紫荆花开得正艳的季节,天气乍暖,通过恩州知州衙门转交,武植和凤娘终于收到了武植的来信,来信中说请俩人即刻搬回京城,小娥和武植需要他们等等,言真意切。两人看了又是高兴又是流眼泪,心里头还有点犯难。故土难离,毕竟武家那村是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如今要远离故土,他们肯定是难以割舍了。
翌日,潘为君和管家早早就来登门拜访。原来潘家也收到武植来信了,潘老员外于是快刀斩乱麻,赶紧吩咐小儿子和管家过来,跟武修和凤娘商量着该怎么办。潘家对武植和金莲的婚事很是看重,像武植这样的乘龙快婿,他们是万万不想错过的。
武植现在人在京城,回清河县成婚显然是不现实的,那只能事急从权一切从简了。经过商议,双方交换了生辰八字,由武修和凤娘亲自上潘宅下文定后,潘老员外就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宣布了武植与金莲的婚事,剩下的就等着金莲回到京城再说。
商定好回京城的日期后,武修和凤娘连忙赶回家中做准备。要收拾的东西太多,两人只能收拾一些常用的物品和衣物、细软金银,变卖了众多礼物,还有武家的先祖牌位也带上,剩下的各种物品只能一一分发给村里的众邻居们,村里乡邻感激之时也都带着不舍。
三天后,到了武修、凤娘和金莲回京城的日子。武修和凤娘把行李装上牛车,锁上房门和院门,在依依不舍中赶着牛车往黄金庄走。村里众人都站在路旁欢送他们,武修和凤娘也一一向他们挥手告别,心头很是不舍,真的是故土难离啊!
待驾车来到黄金庄潘宅前,只见潘宅门前是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潘宅管家指挥着众家丁进进出出,搬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往两辆牛车上装,很多都是陪嫁的嫁妆。金莲正陪着潘老员外和奶奶覃氏说话,身旁围着一群人,潘为民和潘为君夫妇俱在,潘阳、潘杰也乖巧地站在旁边,金莲母亲唐氏一边看着金莲,一边在悄悄地抹眼泪,她是真的舍不得女儿出远门啊!
见到武修和凤娘下车走过来,除老员外和覃氏外,众人都热情地迎了上去,嘘寒问暖。这是状元公的长辈,还是金莲未来的公公婆婆,他们可不敢怠慢了。武修和凤娘一一见过潘老员外和奶奶覃氏,行过礼后,就跟潘为民和潘为君夫妇亲切地交谈了起来。
日过晌午,收拾妥当后,终于到了要分别的时刻。离别的愁绪顿时涌上了众人的心头。金莲紧咬着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哭出来,一一向众人揖身行礼,然后抱了抱奶奶覃氏和母亲唐氏,她强笑着安慰了一下泪流满面的母亲,才狠狠心走向牛车,坐上车后,在依依不舍中一行人慢慢离开了黄金庄,朝恩州卫河码头行去,他们打算坐船回京城。潘为民和潘宅管家等人也跟着去码头,有些事情还需要他们来打理。
五辆牛厢车,一行十四个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恩州码头,联系好的客船已经泊在码头等候多时了。恩州府一众衙役也来了。
见到车队到来,待知州大人和众人下车,众衙役连忙围了过来,七手八脚地帮忙把行李往客船上搬。
无巧不成书,他们联系的客船正好是上次送武植和潘伟上京的客船,熟门熟路了。为了安全,潘为民把整只船都给包了,船家也是乐意。
待行李全部装上船后,武修、凤娘和金莲带着小丫鬟柳月上船。待管家嘱咐后,一个老妈子和两个精壮汉子也跟着上船来。他们是母子一家人,老头子已经去世多年,两个汉子是亲兄弟,一个叫陈大虎,二十二岁,一个叫陈二虎,二十岁,两人都会点拳脚功夫,人也很老实,老妈子姓风。他们一家人在潘家生活了几十年,对潘家是忠心耿耿,所以潘老员外要派他们跟着金莲上京,路上好有个照应,同时到京后就跟着金莲,照顾金莲的生活起居。但潘为民还是不太放心,于是又派了两个得力的衙役,也跟着上船,护送着金莲他们上京。几辆牛车就由潘家众家人带回黄金庄潘家老宅了。
船只缓缓开动,扬帆起航,就这样,一行九人,在依依惜别中,踏上了回京城的行程。杵立船头,武修、凤娘和金莲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看着渐渐远离的恩州码头和人群,三人心中是既高兴又伤感。
话分两头。
武植第二天把两封家书一并交给邮驿代为寄送恩州后,就回删定所继续上班。他有官身牙牌,所以寄送书信很是方便,何况他还塞给了邮驿驿卒五钱碎银。驿卒拿到碎银后眉开眼笑,连连打包票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把武植的书信给送到恩州。
在等待武修和凤娘回京城的日子里,武植可没有闲着,他除了上班当值之外,在打坐练拳之余,还要考虑着如何经商赚钱。
以后,随着武修、凤娘和金莲搬来京城,他成家后人丁会越来越多,到时光靠租房住是不行了,他需要在京城汴梁买房,而且要买大房。如今京城的房价高得离谱,光靠他的俸禄是绝对买不了房的,所以他需要开辟财源,经商办实业。
到目前为止,武植已经生产出了六百多斤三十八度左右的烈酒和三百多斤五十度左右的高度烈酒,他觉得,酒水生意可以开始实施了!
首先,武植通过牙行打听和在京城中转悠,发现确实有一些经营不善或别的原因需要转租的酒坊,正在寻找下家。
于是,武植在贡院附近盘下了一间桂花酒坊,原坊主是一对年过五旬的夫妻,男的名叫张贵,女的姓胡名二娘,由于他们两个女儿外嫁,酒坊人手不够,夫妻俩照顾不过来,只好忍痛割爱,转租出去,十年的租期还有五年多。
武植看中的是该酒坊中的设备比较完备,有官方的酿酒贩酒许可证,手续齐全,而且夫妻俩酿的白酒口感还是很不错的。他用来蒸馏的酒也不能太次了,而且太次的酒也勾兑不出好酒来。武植需要降低生产成本,所以他需要有自己的酒坊,酿造出合格的低度白酒,这样才能既保证蒸馏酒精所用原料的来源和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
武植花了五十贯碎银接手桂花酒坊,同时看到夫妻俩转租后无地可去,他也正需要人手,于是反过来高薪聘请俩人在酒坊里专门帮他酿酒并给他看店。张贵和二娘本来正愁着该去往何处时,乍闻武植要高薪聘请他们并且让他们住在酒坊里,都不禁大喜过望,连连致谢。
解决了蒸馏酒的原料来源后,接着,武植开始实施第二步,那就是准备装瓶与包装。
翌日,武植早早地来到删定所签到后,就跟祥定官刘致请了个假,反正删定所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做,刘致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给他批了假。
请好假后,走出左掖门,武植雇了辆牛车,往东城外赶,他要到东城外的瓷器作坊去定制一批专用酒瓶。
东城外有好几家彩瓷作坊,也有官窑,武植找了一家规模较大的吴家彩瓷作坊(官窑他请不起),把自己设计绘制的两张图纸给坊主吴刚看。吴刚和众烧瓷师傅对他画的图纸很是好奇,细细看过,经众人推敲研究后表示能做出来,武植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下了定金,把活交给该作坊来做。他一口气定制了六百套,每套二百文,定制的价格比外面卖的贵了不少,吴刚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连连表示尽快给他做出来。
武植定制的酒瓶是参照后世酒瓶的样式来设计的,一种是按照伊力特柔雅系列酒的酒瓶样式设计,上宽下窄,中间收腰,平底,天蓝底色,上沿雕花,中间竖着绘上“状元醇”三个行草大字,“醇”字下角正中横着写上“三十八度 一斤装”的行楷字样,往下底脚处正中央又横着写上“桂花酒坊出品”六个行楷字样,“状元醇”三个字要求烧成红色,其他的字均烧成大白色。另一种是按照郎酒青花郎的酒瓶样式设计,但他改动了一点,把圆瓶改成六面玲珑青花瓶,五面雕花,一面留纯青色,纯色面上竖着在中间稍上部位绘上“状元郎”三个行草大字,接着往下正中间写上“五十度 一斤装”的行楷字样,再往下在底脚处正中间也写上“桂花酒坊出品”六个行楷字样,字体均要求烧成金黄色。两种酒瓶都配有盖帽,形成一套。
武植要把自己的高度酒打造成最高端的白酒,走高端路线,专门赚达官贵人的钱。
定制好酒瓶后,武植返回城中,来到桂花酒坊,问明酿制一批千斤低度白酒所需粮食和酒曲、燃料等的费用后,武植把所需资金连同两人一个月的薪酬一起交给张贵,由他照着以前的渠道去进货并负责酿制,张贵和胡二娘看到武植这个东家这么信任他们,心中颇为感动,不敢怠慢,立即着手准备去了。
武植需要保证用来蒸馏酒精的原料酒不能短缺,而且质量也要有保障,所以他要求张贵至少每七天酿造出一批千斤低度白酒来。到时如果人手不够,他会酌情增添人手,雇佣一些会酿酒的匠人,目前就先维持现状了。
五月初一,上朝会的时候,赵煦又派杨戬来召武植去参加早朝,参与商讨如何增加朝廷岁收。
众人对他这个另类的八品小官参与朝会还是有点异样的感觉,看着武植进入大殿,情绪莫名。
武植静静地站在队伍后面,冷眼旁观,赵煦不问话他就不吭声,看戏般看着听着。
散朝后,赵煦把武植留了下来。在垂拱殿御书房里,赵煦看起来心情不错,他向武植请教了一些打坐和练拳上的问题。
看得出来,经过二十多天的打坐练拳,赵煦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气力也回复了不少。赵煦通过锻炼,看到了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希望,所以他心头颇为高兴,就想起了武植,召他来参加早朝只是个借口,实际上是想跟武植进一步探讨健身强体的秘诀。
武植见到赵煦精气神有了些许改善,心头也是高兴,于是请他打坐了一轮,及时纠正了他打坐中的一些错误的动作,又给他演示了一些关键的动作。探讨完打坐养息后,武植又请赵煦演练了一遍拳路,及时纠正了他的一些动作,并告知正确的动作要领。赵煦不耻下问,照着武植的指点施展开来,觉得武艺又精进了几分。
待武植告辞时,赵煦龙颜大悦,赏赐了一套官袍、东晋王羲之亲笔书写的《黄庭经》楷书字帖和一百两银子给他。武植躬身谢过,双手捧着赐品,在郝随羡慕的目光下慢慢离开皇宫。
武植心中也高兴啊,要是天天有赏赐,那该多好!
一百两银子,又填补了他日渐枯竭的资金链,他又能维持一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