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总结对比
香山县这边,收到了朝廷快马通报,知道了韩国公领着一大堆官员南下考察全民教化之事。
对此,民间多有议论,但是,张一凡却是没操心,爱来不来,来了再说。
就算是韩国公带队又如何,他是驸马都尉,级别和公侯相同,要怎么个接待法,还是要看他心情如何的!
此时的他,正在按照他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忙着。
这不,他召开了县衙官吏全体会议。
在他们见礼之后,张一凡便对张三说道:“来,你把你的总结拿回去,给其他人都读一遍。”
以前张三是不识字的,但是在香山县的文化氛围内,他也是发愤图强,好歹能识得很多字,也能自己写一些字。
不过,他的字有点惨不忍睹,让张一凡都找到了优越感。
这不,张一凡说完,便把案头上的那张纸,往前送了送,然后一拍,示意张三自己拿去。
其他人听着驸马爷这话,不知道张三写了啥总结,一时之间都有点好奇。
基于张三刚被驸马爷罚过,他们大概猜测,估计是检讨保证之类的。
于是,他们一个個都是心情愉悦地竖起耳朵,准备听笑话。
这倒不是说张三人缘不好,而是大家都是起于微末,互相之间熟悉,这就是个乐子,回头有可以调侃的了。
张三这边有点苦逼,过去拿了他的那张纸之后,便开始念了起来。
“树下(属下)……回去想了后,觉得外乡人的好处是,香山县粪肥变多了,庄家(庄稼)……的收成好多了。还有,我们店里的生意也好多了,赚得钱更多了……”
他的这个总结中有好些个别字,被张一凡圈出来写了正确的。因此,张三每读到圈字的地方,都不得不停顿了下,要重新认下字。
其他官吏听到他的总结,顿时都有点傻眼,怎么听着好像是外乡人的好处,这是什么意思?
张三读了好长一会,才把他的几百个字艰难地读完了。
张一凡发现,他额头是一头的汗。
也是,如今香山县的天气还是很热的。但是,大堂内不是有冰块放着降温的么?
“驸马,属下念完了。”张三顺手抹了下汗说道。
张一凡听了,便看着堂下这些官吏说道:“你们也都讨论下吧,我们香山县的外乡人越来越多,是好事还是坏事,理由是什么?”
本地人和外乡人之间的矛盾,虽然没有爆发,却是有的。并且基于人性之自私,总觉得外乡人是来抢钱,占香山人的便宜。
对于这种认识,张一凡觉得,有必要先在官吏层面达成统一认识,然后再去社会上宣传。
当然了,任何会议,都不能自由发挥,那样开会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没结果。
因此,张一凡就先让典史张三读了他总结出来的外乡人好处,就等于是给本次会议定下了一个基调,就是外乡人带来的好处。
意思就是说,畅所欲言,可以谈外乡人的好处和坏处,但是,总归来说,还是要以好处为重,这便是会议的主题。
这不,这些官吏虽然是普通百姓提拔而来,可毕竟当了一年多,快两年的基层官吏,看上官眼色已经是不用教,自己都会了的。
于是,在张一凡的示意下,这些人便开始补充起来了。
“我们坊都钱老二他们开的客栈,就因为外乡人来得多,都赚大钱了。如果没有外乡人,哪还能娶小妾,连媳妇都娶不起!”
“可不就是,我们村的王二,雇佣外乡人干活,便宜,还能干,去年卖甘蔗也发大财了!”
“那个卖咸鱼煲的老赵,以前谁稀罕吃他那玩意。但是外乡人来了,都要尝尝香山本地美食,结果他都开了两间门面了,不知道多赚钱!”
“……”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这些官吏的内心深处,一样是觉得外乡人来抢他们本地人的资源,可说着说着,他们忽然发现,身边好多人都是因为外乡人来得多了,让他们有了赚钱的机会。
他们一下就觉得,似乎外乡人多起来,好像也不是坏事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官吏,还是说外乡人的不好。
“这外乡人多了,原本宽敞的官道都拥挤了。”
“没错,亏了我住得近,可以走路来衙门,要不然,一大早经过美食街那边,绝对会被堵住,路上的人太多了!”
“是啊,就连下馆子用个餐,只要好一点的,有名气一点的,那都要等了。”
“对了,可不止是下馆子了,我去钱庄办事,以前去了就能办,可如今排老长队了。”
“你们说这些干嘛,就我们自己手头的事情,外乡人多了之后,都忙成啥了?”
“……”
张一凡不说话,就听着他们在说,等他们说着说着,不再说话之后,才开口问道:“所以说,对于我们香山县来说,到底是外来人口多了,香山百姓才过得好呢,还是说,外来人口少了,香山百姓才过得好?”
把事情一件件罗列出来,答案就显而易见的了。
对于这些在县衙做事的官吏来说,肯定都是有脑子的人,他们的家人会受益于人口的红利。
当然,肯定也有一些人,比如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开店做生意的,本来就是靠体力活赚钱,结果外地人的拥入,就抢了他们干活机会,他们的利益就受损了。
可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话语权,私下能唠叨,在制定政策层面,他们压根就无法发声。
此时,在张一凡的问话下,县衙大堂内,这些官吏异口同声地回答人多的好!
张一凡听了,便严肃地说道:“这便是人口红利,什么意思呢?有人了,才能创造财富,人多了,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没有外乡人,我们香山县就还是以前那个香山县,绝对不是如今这样的香山县!”
“他们确实是来香山县赚钱的,但是,商人们来香山县,是给香山县带来了钱财,把我们香山县的特产贩卖到了其他地方去卖,带动了香山县生产特产的活变多,给了更多人有赚钱的机会!”
“那些青壮来香山县,是给香山县带来了劳力,那么多的房子修建,山上种经济作物,地里种田,都有他们的身影。没有他们,香山县如今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规模。他们用他们的劳动,是从香山县赚到钱了,但是他们的劳动,同样给香山县创造了财富!”
“……”
张一凡在他们总结之后的基础上,再根据后世的经验给他们普及人口红利的例子,很多都是这些古代人压根没有想到的,说得这些官吏一个个都是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好处!
也亏了张一凡是在严打之后才来做这个总结,要不然,人口的迅速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当然了,真要说得话,不也是有本地人干坏事,一样是能说的!
还有这些官吏反应的一个问题,也确实存在,那就是交通拥挤。
这个事情,张一凡其实是有点责任的。
原来的老城区不说,城外的新城区,是张一凡规划的。
当时,他其实已经留了宽的马路,结果,人口的暴增,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于马路变得拥挤。
于是,趁着这个会,张一凡提出了衙役中分出一部分交通衙役的概念,在繁忙路段指挥交通。
总之,人口带来的问题,该解决的就要解决掉,不能妨碍人口都进一步增加。
有关外乡人这个话题,开了大概一个时辰之后,张一凡觉得差不多了,便对他们说道:“如今,我们算是达成共识,外乡人来我们香山县,那是好处远大于带来的不便。因此,你们随后,向各自负责的坊都宣传这种观点。不管是标语,或者开会,都给底下人传达。都是大明人,都是同胞,不得有歧视,更不允许有欺凌外乡人的事情发生!”
说完这个事情之后,他又宣布道:“另外,各坊都,或着以村为单位,可以考虑利用坊都或着村的资源,开设作坊、商铺之类买卖,每年所得,用于坊都、村人口为单位的分红。有什么计划,回头报上来,本官给你们把关!”
就目前来说,这是相当于香山县本地人的社保了。只要有分红,哪怕没本事的人,都不至于挨饿受冻。当然了,前提是有分红。
不过张一凡相信,以如今香山县发展的势头,不可能没有赚钱的生意可以做。
至于真正的社保,张一凡觉得,以目前的经济基础来说,香山县或许已经具备了条件,但是其他地方肯定没这个条件,那些衙门都是穷得叮当响,没钱了还要找理由增发收税,怎么可能反而给钱给百姓以保证百姓的生活。
当张一凡宣布了这个决定之后,大堂内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不由自主的那种。
因为张一凡这个驸马,在民间,包括在场的这些人眼中,那是货真价实的财神,做什么赚什么。
各坊都上报的赚钱计划,如果能通过驸马这一关,那是绝对赚钱,这可是大好事来的,他们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家里又能多一份收入了!
张一凡听到嘈杂声,反而一拍惊堂木,喝道:“肃静!”
于是,这些官吏一个个脸上都是带着笑容,赶紧闭嘴。
张一凡看着他们,严肃了脸说道:“本官发现,你们中的一些人,对于本职的活,还不够精通,有些事情,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做到有效率,干得好……”
一听这话,所有人在第一时间,都转头看向典史张三。
张三刚因为这个被驸马处罚过,不但打了板子,今年的年终奖金也没有了,这可是好大一笔钱的。
张一凡在上面看到他们的目光,自然是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便立刻点名其他人,又说了几个典型。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敢抬头了。
因为按照驸马的这种说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信心说自己做得够好了。
张一凡看着他们,便最终说出他的目的道:“你们每个人都给本官写一份总结,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另外,本官也会向其他地方衙门求教,而后,将会进行各职业的培训……”
职业培训计划,他早就想搞了,但是要么没时间,要么时机不成熟。
如今,他觉得差不多了,便宣布了这个决定。甚至他还划了一块地,已经出了设计图,要修建职业培训学校,用于香山县各种职业的培训。如果将来有可能,就成为正式的职业学校。
为此,他已经写信,发给了东莞何家,广州府知府方克勤甚至还快马发去了京师,向太子朱标和皇帝朱元璋都求助。
另外,他还准备贴出告示,在职业学校建好之后,以悬赏吸引人去讲学。
这种方式,对于香山县来说,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之前的时候,就悬赏过农、渔两方面。
会议一结束,香山县便又开始了新一轮轰轰烈烈的基建,主要是职业学校以及相关配套的基建。
就在这档口,韩国公李善长带着一大堆官员终于到了广东。但是,同样好巧不巧的是,当他们到了广州府之后,遭遇到了几年来最大的一次飓风。
这些人,住在广州府驿站内,狂风呼啸,暴雨雷鸣,一如天崩地裂一般,一个个都是第一次见识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李善长住在最好的房子内,都有一处地方漏雨,驿卒给他搞好下来时,比落汤鸡还落汤鸡,人都差点被吹得摔下来的那种,这还是用绳子绑着的。
面对这一切,李善长很是坦然,甚至面露微笑,这让其他人看了,不由得都是非常敬佩:韩国公不亏是开国第一功臣,面对这么厉害的风灾,都是面不改色,胸有成竹,厉害了!
可他们却不知道,其实李善长心中想着的是香山县,他是在幸灾乐祸,这么大的风灾,刚好给他碰上了,正好瞧一瞧,看一看了!
对此,民间多有议论,但是,张一凡却是没操心,爱来不来,来了再说。
就算是韩国公带队又如何,他是驸马都尉,级别和公侯相同,要怎么个接待法,还是要看他心情如何的!
此时的他,正在按照他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忙着。
这不,他召开了县衙官吏全体会议。
在他们见礼之后,张一凡便对张三说道:“来,你把你的总结拿回去,给其他人都读一遍。”
以前张三是不识字的,但是在香山县的文化氛围内,他也是发愤图强,好歹能识得很多字,也能自己写一些字。
不过,他的字有点惨不忍睹,让张一凡都找到了优越感。
这不,张一凡说完,便把案头上的那张纸,往前送了送,然后一拍,示意张三自己拿去。
其他人听着驸马爷这话,不知道张三写了啥总结,一时之间都有点好奇。
基于张三刚被驸马爷罚过,他们大概猜测,估计是检讨保证之类的。
于是,他们一个個都是心情愉悦地竖起耳朵,准备听笑话。
这倒不是说张三人缘不好,而是大家都是起于微末,互相之间熟悉,这就是个乐子,回头有可以调侃的了。
张三这边有点苦逼,过去拿了他的那张纸之后,便开始念了起来。
“树下(属下)……回去想了后,觉得外乡人的好处是,香山县粪肥变多了,庄家(庄稼)……的收成好多了。还有,我们店里的生意也好多了,赚得钱更多了……”
他的这个总结中有好些个别字,被张一凡圈出来写了正确的。因此,张三每读到圈字的地方,都不得不停顿了下,要重新认下字。
其他官吏听到他的总结,顿时都有点傻眼,怎么听着好像是外乡人的好处,这是什么意思?
张三读了好长一会,才把他的几百个字艰难地读完了。
张一凡发现,他额头是一头的汗。
也是,如今香山县的天气还是很热的。但是,大堂内不是有冰块放着降温的么?
“驸马,属下念完了。”张三顺手抹了下汗说道。
张一凡听了,便看着堂下这些官吏说道:“你们也都讨论下吧,我们香山县的外乡人越来越多,是好事还是坏事,理由是什么?”
本地人和外乡人之间的矛盾,虽然没有爆发,却是有的。并且基于人性之自私,总觉得外乡人是来抢钱,占香山人的便宜。
对于这种认识,张一凡觉得,有必要先在官吏层面达成统一认识,然后再去社会上宣传。
当然了,任何会议,都不能自由发挥,那样开会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没结果。
因此,张一凡就先让典史张三读了他总结出来的外乡人好处,就等于是给本次会议定下了一个基调,就是外乡人带来的好处。
意思就是说,畅所欲言,可以谈外乡人的好处和坏处,但是,总归来说,还是要以好处为重,这便是会议的主题。
这不,这些官吏虽然是普通百姓提拔而来,可毕竟当了一年多,快两年的基层官吏,看上官眼色已经是不用教,自己都会了的。
于是,在张一凡的示意下,这些人便开始补充起来了。
“我们坊都钱老二他们开的客栈,就因为外乡人来得多,都赚大钱了。如果没有外乡人,哪还能娶小妾,连媳妇都娶不起!”
“可不就是,我们村的王二,雇佣外乡人干活,便宜,还能干,去年卖甘蔗也发大财了!”
“那个卖咸鱼煲的老赵,以前谁稀罕吃他那玩意。但是外乡人来了,都要尝尝香山本地美食,结果他都开了两间门面了,不知道多赚钱!”
“……”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这些官吏的内心深处,一样是觉得外乡人来抢他们本地人的资源,可说着说着,他们忽然发现,身边好多人都是因为外乡人来得多了,让他们有了赚钱的机会。
他们一下就觉得,似乎外乡人多起来,好像也不是坏事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官吏,还是说外乡人的不好。
“这外乡人多了,原本宽敞的官道都拥挤了。”
“没错,亏了我住得近,可以走路来衙门,要不然,一大早经过美食街那边,绝对会被堵住,路上的人太多了!”
“是啊,就连下馆子用个餐,只要好一点的,有名气一点的,那都要等了。”
“对了,可不止是下馆子了,我去钱庄办事,以前去了就能办,可如今排老长队了。”
“你们说这些干嘛,就我们自己手头的事情,外乡人多了之后,都忙成啥了?”
“……”
张一凡不说话,就听着他们在说,等他们说着说着,不再说话之后,才开口问道:“所以说,对于我们香山县来说,到底是外来人口多了,香山百姓才过得好呢,还是说,外来人口少了,香山百姓才过得好?”
把事情一件件罗列出来,答案就显而易见的了。
对于这些在县衙做事的官吏来说,肯定都是有脑子的人,他们的家人会受益于人口的红利。
当然,肯定也有一些人,比如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开店做生意的,本来就是靠体力活赚钱,结果外地人的拥入,就抢了他们干活机会,他们的利益就受损了。
可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话语权,私下能唠叨,在制定政策层面,他们压根就无法发声。
此时,在张一凡的问话下,县衙大堂内,这些官吏异口同声地回答人多的好!
张一凡听了,便严肃地说道:“这便是人口红利,什么意思呢?有人了,才能创造财富,人多了,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没有外乡人,我们香山县就还是以前那个香山县,绝对不是如今这样的香山县!”
“他们确实是来香山县赚钱的,但是,商人们来香山县,是给香山县带来了钱财,把我们香山县的特产贩卖到了其他地方去卖,带动了香山县生产特产的活变多,给了更多人有赚钱的机会!”
“那些青壮来香山县,是给香山县带来了劳力,那么多的房子修建,山上种经济作物,地里种田,都有他们的身影。没有他们,香山县如今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规模。他们用他们的劳动,是从香山县赚到钱了,但是他们的劳动,同样给香山县创造了财富!”
“……”
张一凡在他们总结之后的基础上,再根据后世的经验给他们普及人口红利的例子,很多都是这些古代人压根没有想到的,说得这些官吏一个个都是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好处!
也亏了张一凡是在严打之后才来做这个总结,要不然,人口的迅速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当然了,真要说得话,不也是有本地人干坏事,一样是能说的!
还有这些官吏反应的一个问题,也确实存在,那就是交通拥挤。
这个事情,张一凡其实是有点责任的。
原来的老城区不说,城外的新城区,是张一凡规划的。
当时,他其实已经留了宽的马路,结果,人口的暴增,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于马路变得拥挤。
于是,趁着这个会,张一凡提出了衙役中分出一部分交通衙役的概念,在繁忙路段指挥交通。
总之,人口带来的问题,该解决的就要解决掉,不能妨碍人口都进一步增加。
有关外乡人这个话题,开了大概一个时辰之后,张一凡觉得差不多了,便对他们说道:“如今,我们算是达成共识,外乡人来我们香山县,那是好处远大于带来的不便。因此,你们随后,向各自负责的坊都宣传这种观点。不管是标语,或者开会,都给底下人传达。都是大明人,都是同胞,不得有歧视,更不允许有欺凌外乡人的事情发生!”
说完这个事情之后,他又宣布道:“另外,各坊都,或着以村为单位,可以考虑利用坊都或着村的资源,开设作坊、商铺之类买卖,每年所得,用于坊都、村人口为单位的分红。有什么计划,回头报上来,本官给你们把关!”
就目前来说,这是相当于香山县本地人的社保了。只要有分红,哪怕没本事的人,都不至于挨饿受冻。当然了,前提是有分红。
不过张一凡相信,以如今香山县发展的势头,不可能没有赚钱的生意可以做。
至于真正的社保,张一凡觉得,以目前的经济基础来说,香山县或许已经具备了条件,但是其他地方肯定没这个条件,那些衙门都是穷得叮当响,没钱了还要找理由增发收税,怎么可能反而给钱给百姓以保证百姓的生活。
当张一凡宣布了这个决定之后,大堂内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不由自主的那种。
因为张一凡这个驸马,在民间,包括在场的这些人眼中,那是货真价实的财神,做什么赚什么。
各坊都上报的赚钱计划,如果能通过驸马这一关,那是绝对赚钱,这可是大好事来的,他们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家里又能多一份收入了!
张一凡听到嘈杂声,反而一拍惊堂木,喝道:“肃静!”
于是,这些官吏一个个脸上都是带着笑容,赶紧闭嘴。
张一凡看着他们,严肃了脸说道:“本官发现,你们中的一些人,对于本职的活,还不够精通,有些事情,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做到有效率,干得好……”
一听这话,所有人在第一时间,都转头看向典史张三。
张三刚因为这个被驸马处罚过,不但打了板子,今年的年终奖金也没有了,这可是好大一笔钱的。
张一凡在上面看到他们的目光,自然是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便立刻点名其他人,又说了几个典型。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敢抬头了。
因为按照驸马的这种说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信心说自己做得够好了。
张一凡看着他们,便最终说出他的目的道:“你们每个人都给本官写一份总结,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另外,本官也会向其他地方衙门求教,而后,将会进行各职业的培训……”
职业培训计划,他早就想搞了,但是要么没时间,要么时机不成熟。
如今,他觉得差不多了,便宣布了这个决定。甚至他还划了一块地,已经出了设计图,要修建职业培训学校,用于香山县各种职业的培训。如果将来有可能,就成为正式的职业学校。
为此,他已经写信,发给了东莞何家,广州府知府方克勤甚至还快马发去了京师,向太子朱标和皇帝朱元璋都求助。
另外,他还准备贴出告示,在职业学校建好之后,以悬赏吸引人去讲学。
这种方式,对于香山县来说,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之前的时候,就悬赏过农、渔两方面。
会议一结束,香山县便又开始了新一轮轰轰烈烈的基建,主要是职业学校以及相关配套的基建。
就在这档口,韩国公李善长带着一大堆官员终于到了广东。但是,同样好巧不巧的是,当他们到了广州府之后,遭遇到了几年来最大的一次飓风。
这些人,住在广州府驿站内,狂风呼啸,暴雨雷鸣,一如天崩地裂一般,一个个都是第一次见识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李善长住在最好的房子内,都有一处地方漏雨,驿卒给他搞好下来时,比落汤鸡还落汤鸡,人都差点被吹得摔下来的那种,这还是用绳子绑着的。
面对这一切,李善长很是坦然,甚至面露微笑,这让其他人看了,不由得都是非常敬佩:韩国公不亏是开国第一功臣,面对这么厉害的风灾,都是面不改色,胸有成竹,厉害了!
可他们却不知道,其实李善长心中想着的是香山县,他是在幸灾乐祸,这么大的风灾,刚好给他碰上了,正好瞧一瞧,看一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