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 大米换杂粮
雨淅淅沥沥下小了,院子里来了人,是顾老太太。
老太太走进来,找了个干净的位置坐下,开口询问道:“我明儿去镇上卖点儿粮食,卿儿,你要一起去吗?”
顾卿不想卖粮食,不过入乡随俗,她也不想做太出挑,开口问道:“卖多少出去?”
顾老太太开口道:“交了税也没剩下多少,卖个一两百斤手上留点余钱应急,剩余的就换成便宜的陈米和小米,撑到春收问题不大。”
老太太说完粮食的事,又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小围兜:“这是梦儿那丫头用碎布缝成的围兜,你看看这绣工,咋样?”
顾卿看了一眼,有些惊叹,没想到顾梦那样一双粗糙的手,竟然能绣出这么精致的围兜。
她笑着道:“明天不是去镇上吗,正好拿去绣坊问一问,要是值几个铜板,以后梦儿可以专门做这个营生。”
得到顾卿的肯定,老太太这才放下了心,也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她老人家开始特别注重这个大孙女的意见,大孙女要是说没问题,那肯定没多大问题。
晚饭用餐之前。
顾卿让所有人都坐下。
“秋收结束了,现在,我来给大家发工钱。”
她的话音一落,屋子里的人都震惊了。
给自己家里干活,还有工钱?
“镇上开店,家里人人都出了力,这个工钱月结,现在不算。”顾卿看着面前的众人,缓声开口道,“秋收一共是6天,秋收累人,就按照一天两百文来计算,那每个人就是1200文钱!”
“小菡!”
顾卿将匣子里早就数好的铜板用粗布包着递到了朱菡手上。
朱菡楞在原地,也不去接,两只手在衣裳上擦来擦去,结结巴巴道:“家主,这钱我不要,这都是我们应该干的家务活,怎么能要钱呢?而且家主你动不动就给我们发银子,我们会变坏的……”
顾卿听完哈哈大笑,这就是所谓的男人有钱就变坏?
在大家都拒绝工钱后,顾卿只得做总结陈词:“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咱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家里正在建房子,房子很大,占地十亩,以后你们都有单独的院子,卧室书房全部都有,童婶你们一家每个人也都有单独的房间……
秋收也忙完了,朱菡你们四个明天把店里事跟童婶一家子交接好,然后你们全部去云山书院念书,我明天也去给顾钰顾诺两人找个私塾,好了,开饭吧。”
这顿饭,所有人都吃的特别香甜,因为新米好吃,还有一种希望在众人之间蔓延。
清晨。
天色还阴着。
因昨天下了一场大雨,顾家村田间的路面泥泞不堪,在外头干活的人少了许多。
不过主道被人脚畜生来来回回踩踏夯实,路况稍微好一点,至少牛车能走。
家里秋收忙完了,杨沛他们也该去镇上开店了,天还未亮杨沛十人就已经坐着马车走了。
此时顾江的牛车停在顾卿家门口,顾家老太太就在牛车上坐着,等顾卿扛米出来一道去镇上。
顾钰跟顾诺两人留在家里有个照应。
顾卿扛着一个大麻袋出来,放在了牛车上,顺势坐上去。
顾老太太眉头一皱:“卿儿,你不会就只带一百斤去镇上吧?”
才卖一百斤,剩下的留家里吃掉吗,镇上的员外怕是都不会顿顿吃大白米饭,这也太糟蹋粮食了。
顾卿解释道:“我跟钰儿的身体不是不好嘛,大夫都说了要静养,总得吃好一点,再一个,赋税重,还有流民,谁知道会不会出啥子事,粮食放在手上比银子安心。”
顾老太太立马就顿住了。
她看向自己扛上牛车的五百斤大米,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做错了。
到处都缺粮食,以后粮食肯定会涨价,这会儿去镇上卖大米,说不定会吃大亏。
他们家二十多亩水田,收上来两千多斤大白米,听着挺多的,但是他们家人多,十二口人,一人一张嘴天天等着吃,她必须精打细算。
顾老太太从牛车上跳下去,扛起一麻袋大米,开口道:“这一百斤米我先扛回去,马上就来。”
老太太健步如飞的跑掉了。
顾卿:“……”
五六十岁的年龄了,还能扛着一百斤大米健步如飞,真是太牛了。
牛车晃晃悠悠到了幽水镇,一行人从牛车上下来,各自去办事。
顾卿和顾老太太还有顾江一起去粮食铺。
到了粮铺才知道,原来县令大人秋收之时发了一些关于粮食的政令,各大商行不许私下收农民的粮食,农民若是要卖粮,送到幽水镇的粮仓去,整个南洲的大米是统一十文钱一斤。
粮铺的粮价也被限制了,最高不允许超过十二文钱,且还限售,不允许商行大量囤积粮食。
往年的大米是六文钱左右一斤,十二文这价格虽然比往年也高了不少,但是在粮食短缺的年成里,这个价格算是很公道了,要是没有政令干预,粮商囤粮一个月后再放粮食出来卖,大米的价格怕是得到五十文。
到了那时,钱就不值钱了,粮食才是硬通货。
而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也会很严重,百姓有钱也买不起粮食,就成了流民,流民聚集容易起义造反……
顾卿暗暗给当今的朝廷点赞,粮食限价,能大幅度减少流民的产生,杜绝了不少后患。
顾江带了三百斤粮食来镇上,全部换成了银钱,他家中有病人,需要银钱治病,钱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顾老太太带来的四百斤粮食,一半换成铜板,另一半换成了小米和黑面荞麦粉豆子等主食。
顾卿照着做,一百斤大米最后变成了五十斤小米、二十斤黑面、二十斤荞麦粉、二十斤豆子、二十斤藜子、二十斤陈米……
粮食换好之后,堆在了牛车上,顾江负责守着牛车。
顾卿和顾老太太前往绣坊。
幽水镇最繁荣的产业怕就是布庄了,大大小小的绣坊布庄有上十家,镇上许多小门户的妇人都在绣坊当绣娘。
随便进了一家不算高档的绣坊,这家铺子里的客人还挺多,大多是村子里的庄稼人秋收后卖粮食得了钱,然后买布匹回去做秋衫冬衣。
顾老太太和顾卿走进去,直接去找站在柜台后的掌柜。
这掌柜也是个会看人的,面前一个老太太一个妇人,这两人瞧着精明能干,一看就是当家人,这会子来布庄,那肯定是给全家人置布。
年成不好,人人都吃不饱的时候,布庄的生意极其惨淡,也就靠换季的时候挣点儿银子。
掌柜的迎上去:“这位老太太、这位小娘子,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老太太走进来,找了个干净的位置坐下,开口询问道:“我明儿去镇上卖点儿粮食,卿儿,你要一起去吗?”
顾卿不想卖粮食,不过入乡随俗,她也不想做太出挑,开口问道:“卖多少出去?”
顾老太太开口道:“交了税也没剩下多少,卖个一两百斤手上留点余钱应急,剩余的就换成便宜的陈米和小米,撑到春收问题不大。”
老太太说完粮食的事,又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小围兜:“这是梦儿那丫头用碎布缝成的围兜,你看看这绣工,咋样?”
顾卿看了一眼,有些惊叹,没想到顾梦那样一双粗糙的手,竟然能绣出这么精致的围兜。
她笑着道:“明天不是去镇上吗,正好拿去绣坊问一问,要是值几个铜板,以后梦儿可以专门做这个营生。”
得到顾卿的肯定,老太太这才放下了心,也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她老人家开始特别注重这个大孙女的意见,大孙女要是说没问题,那肯定没多大问题。
晚饭用餐之前。
顾卿让所有人都坐下。
“秋收结束了,现在,我来给大家发工钱。”
她的话音一落,屋子里的人都震惊了。
给自己家里干活,还有工钱?
“镇上开店,家里人人都出了力,这个工钱月结,现在不算。”顾卿看着面前的众人,缓声开口道,“秋收一共是6天,秋收累人,就按照一天两百文来计算,那每个人就是1200文钱!”
“小菡!”
顾卿将匣子里早就数好的铜板用粗布包着递到了朱菡手上。
朱菡楞在原地,也不去接,两只手在衣裳上擦来擦去,结结巴巴道:“家主,这钱我不要,这都是我们应该干的家务活,怎么能要钱呢?而且家主你动不动就给我们发银子,我们会变坏的……”
顾卿听完哈哈大笑,这就是所谓的男人有钱就变坏?
在大家都拒绝工钱后,顾卿只得做总结陈词:“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咱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家里正在建房子,房子很大,占地十亩,以后你们都有单独的院子,卧室书房全部都有,童婶你们一家每个人也都有单独的房间……
秋收也忙完了,朱菡你们四个明天把店里事跟童婶一家子交接好,然后你们全部去云山书院念书,我明天也去给顾钰顾诺两人找个私塾,好了,开饭吧。”
这顿饭,所有人都吃的特别香甜,因为新米好吃,还有一种希望在众人之间蔓延。
清晨。
天色还阴着。
因昨天下了一场大雨,顾家村田间的路面泥泞不堪,在外头干活的人少了许多。
不过主道被人脚畜生来来回回踩踏夯实,路况稍微好一点,至少牛车能走。
家里秋收忙完了,杨沛他们也该去镇上开店了,天还未亮杨沛十人就已经坐着马车走了。
此时顾江的牛车停在顾卿家门口,顾家老太太就在牛车上坐着,等顾卿扛米出来一道去镇上。
顾钰跟顾诺两人留在家里有个照应。
顾卿扛着一个大麻袋出来,放在了牛车上,顺势坐上去。
顾老太太眉头一皱:“卿儿,你不会就只带一百斤去镇上吧?”
才卖一百斤,剩下的留家里吃掉吗,镇上的员外怕是都不会顿顿吃大白米饭,这也太糟蹋粮食了。
顾卿解释道:“我跟钰儿的身体不是不好嘛,大夫都说了要静养,总得吃好一点,再一个,赋税重,还有流民,谁知道会不会出啥子事,粮食放在手上比银子安心。”
顾老太太立马就顿住了。
她看向自己扛上牛车的五百斤大米,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做错了。
到处都缺粮食,以后粮食肯定会涨价,这会儿去镇上卖大米,说不定会吃大亏。
他们家二十多亩水田,收上来两千多斤大白米,听着挺多的,但是他们家人多,十二口人,一人一张嘴天天等着吃,她必须精打细算。
顾老太太从牛车上跳下去,扛起一麻袋大米,开口道:“这一百斤米我先扛回去,马上就来。”
老太太健步如飞的跑掉了。
顾卿:“……”
五六十岁的年龄了,还能扛着一百斤大米健步如飞,真是太牛了。
牛车晃晃悠悠到了幽水镇,一行人从牛车上下来,各自去办事。
顾卿和顾老太太还有顾江一起去粮食铺。
到了粮铺才知道,原来县令大人秋收之时发了一些关于粮食的政令,各大商行不许私下收农民的粮食,农民若是要卖粮,送到幽水镇的粮仓去,整个南洲的大米是统一十文钱一斤。
粮铺的粮价也被限制了,最高不允许超过十二文钱,且还限售,不允许商行大量囤积粮食。
往年的大米是六文钱左右一斤,十二文这价格虽然比往年也高了不少,但是在粮食短缺的年成里,这个价格算是很公道了,要是没有政令干预,粮商囤粮一个月后再放粮食出来卖,大米的价格怕是得到五十文。
到了那时,钱就不值钱了,粮食才是硬通货。
而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也会很严重,百姓有钱也买不起粮食,就成了流民,流民聚集容易起义造反……
顾卿暗暗给当今的朝廷点赞,粮食限价,能大幅度减少流民的产生,杜绝了不少后患。
顾江带了三百斤粮食来镇上,全部换成了银钱,他家中有病人,需要银钱治病,钱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顾老太太带来的四百斤粮食,一半换成铜板,另一半换成了小米和黑面荞麦粉豆子等主食。
顾卿照着做,一百斤大米最后变成了五十斤小米、二十斤黑面、二十斤荞麦粉、二十斤豆子、二十斤藜子、二十斤陈米……
粮食换好之后,堆在了牛车上,顾江负责守着牛车。
顾卿和顾老太太前往绣坊。
幽水镇最繁荣的产业怕就是布庄了,大大小小的绣坊布庄有上十家,镇上许多小门户的妇人都在绣坊当绣娘。
随便进了一家不算高档的绣坊,这家铺子里的客人还挺多,大多是村子里的庄稼人秋收后卖粮食得了钱,然后买布匹回去做秋衫冬衣。
顾老太太和顾卿走进去,直接去找站在柜台后的掌柜。
这掌柜也是个会看人的,面前一个老太太一个妇人,这两人瞧着精明能干,一看就是当家人,这会子来布庄,那肯定是给全家人置布。
年成不好,人人都吃不饱的时候,布庄的生意极其惨淡,也就靠换季的时候挣点儿银子。
掌柜的迎上去:“这位老太太、这位小娘子,需要什么尽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