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野心不小,初见孔融
“我曾听说过。”
“废史立牧是太常刘焉在去年提出的,建议陛下任命宗室、重臣为各州的州牧,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
“州牧在刺史、太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
“听说这样的州牧,在掌军政之后,差不多就是封国了。”
牵招首先回应。
废史立牧,朝廷准备落到实处,牵招曾听甄氏来拿货的甄安说过一遍,又把自己的见解,简单地说了说,正如他说的那样,州牧出来后,基本形成诸侯割据,加速东汉灭亡。
方锐惊讶地问:“县令长想当州牧?”
“州牧一职,应该不容易得到!”
田豫说道。
杨昭点头道:“州牧确实不容易得到,我不是宗室,又不是朝廷重臣,如果这次能回洛阳,我会朝着这个方向运作,大概计划我有了,可以争取,但计划不成熟,暂时不能告诉你们。”
田豫问道:“县令长想当哪个州的州牧?”
“青州!”
杨昭说出这两个字,目光在他们身上一扫而过,问:“你们是否觉得,我的野心很大?”
他的野心,的确很大。
只要当上州牧,就能独揽军政大权,成为军阀、诸侯,如果天下大乱了,往前一步就可以争霸天下。
方锐说道:“以县令长的能力,应该如此。”
田豫赞同道:“方锐兄弟说得对,既然天下要乱了,如果江山守不住,那么就换一个人来守。”
他们二人的反心不小,直接认同了杨昭的做法,也许是对东汉朝廷,看不到希望,想要一个全新的朝廷。
如果还有希望,就不会有人造反作乱。
更不可能,皇帝亲自上场卖官那么腐败。
“我们说过的话,一定不能传到外面。”
牵招提醒道:“这些事情,只能在私底下谋划,不能公开。”
他也表态,认同杨昭的做法。
既然要反,那么反到底,但真正反之前,还得藏着掖着。
杨昭道:“子经提醒得好,不能对我们四人之外,任何一人说起!如果我能当上州牧,我们的部曲、私兵,可以转变成正规的士兵,得到朝廷粮饷,也得到一块属于我们的领地,这是我接下来的计划,但是……”
他又看向他们,凝重道:“我信任你们,才把计划说出来,你们应该不会背叛我吧?如果真的有背叛,那我也认了,不怪你们。”
“绝对不会!”
他们三人齐声保证。
他们能不能对得起自己的信任,杨昭暂时还不确定。
选择在这个时候,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杨昭有过考虑,想把他们培养成为自己的第一批核心,算是用信任来拉拢他们的人心。
如果他们背叛了,杨昭只能自认倒霉,然后直接当反贼造反。
他们不会背叛的话,核心算是组建起来,能做很多事情。
可以这么说,牵招他们三人,就是杨昭的一场豪赌,输赢五五开,不过他相信自己能赢,对他们有信心。
“刚才我的话,说得有些重,你们不用放在心上。”
杨昭放下严肃和凝重,随意道:“如果我不信任你们,今天也不会和你们说那么多,时候不早了,明天还得赶路,回去休息吧!”
他们能明白杨昭的意思,也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大胆。
这几年来,杨昭的潜力如何,他们可以看到,也能判断,一起混下去不会吃亏,还能干一番大事,改变自己的人生。
等到他们离开帐篷,杨昭又简单地规划,回洛阳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天早上。
杨昭集合自己的部下,还有关张二人,在公孙瓒的带领之下,回去蓟县。
离开管子城之前,杨昭让人回去良乡,传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给刘备的,告诉刘备如果在良乡待不住,直接去蓟县见他们,反正叛乱被平息,良乡的防守交给田畴即可。
以刘备喜欢出风头,渴望功劳的个性,一定会去蓟县见孔融,还有他的师兄公孙瓒。
第二个消息,是给田畴的。
杨昭告诉田畴,先在良乡待下去。
他会帮田畴请功,担任良乡的县令,先留在良乡,以后对他大有用处,如果田畴不愿意留下也可以,另外再安排。
但是无论愿不愿意,田畴也要把制盐的那些东西,全部烧毁,再帮他告诉甄俨,暂时不会制盐,至于以后卖不卖盐,以后再说。
目送着传信的人,离开管子城去良乡,杨昭就跟上公孙瓒赶路,但是有一种预感,这次离开,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回生活了那么久的良乡。
那是他穿越之后,待过时间最长的地方。
跟随在公孙瓒身边,走了大概五天,他们终于来到蓟县。
蓟县是幽州的治所。
幽州刺史孔融,就在这里办公。
普通士兵只能在城外的军营驻扎,杨昭安排好了营地的事情,就和公孙瓒进城见孔融。
关于杨昭的事情,以及平定乱贼所做的一切,早就有人送回蓟县给孔融,他们刚走进刺史府,就看到孔融已经在等待了。
“见过刺史!”
杨昭和公孙瓒他们,齐声说道。
再作揖一礼。
“诸位不用多礼!”
孔融的目光一转,落在杨昭身上,笑道:“这位一定是杨明光,子干在书信里就把明光的事情都告诉我,此次能平乱,全靠明光。”
杨昭客气道:“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能平乱逆贼,是全部将士的功劳,非我一人。”
“说得好!”
孔融很欣赏,杨昭在这个时候,还能不居功,又道:“明光的事情,我已写成奏章,让人送去洛阳,再过段时间,等陛下的诏令下来,我们大概能一起回洛阳。”
“使君也要回洛阳?”
公孙瓒好奇地问。
孔融点头道:“张举和张纯造反,我未能提前察觉,导致公綦稠校尉战败,是我的失职,陛下已经决定,再调任大宗正刘虞为幽州刺史,我也要回洛阳,另外有任命,所幸有明光,否则我还有可能被问罪。”
杨昭记得,张举的叛乱后,刘虞再任幽州刺史。
至于孔融,应该是先回洛阳,然后被董卓弄去北海,为北海相。
这些还在原本的轨迹上,没有被杨昭改变太多,那么接下来的历史事件,还是可控的。
杨昭还能按照未来的事件,进行某些改变,控制自己的人生进程,走在想要的轨道上。
“废史立牧是太常刘焉在去年提出的,建议陛下任命宗室、重臣为各州的州牧,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
“州牧在刺史、太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
“听说这样的州牧,在掌军政之后,差不多就是封国了。”
牵招首先回应。
废史立牧,朝廷准备落到实处,牵招曾听甄氏来拿货的甄安说过一遍,又把自己的见解,简单地说了说,正如他说的那样,州牧出来后,基本形成诸侯割据,加速东汉灭亡。
方锐惊讶地问:“县令长想当州牧?”
“州牧一职,应该不容易得到!”
田豫说道。
杨昭点头道:“州牧确实不容易得到,我不是宗室,又不是朝廷重臣,如果这次能回洛阳,我会朝着这个方向运作,大概计划我有了,可以争取,但计划不成熟,暂时不能告诉你们。”
田豫问道:“县令长想当哪个州的州牧?”
“青州!”
杨昭说出这两个字,目光在他们身上一扫而过,问:“你们是否觉得,我的野心很大?”
他的野心,的确很大。
只要当上州牧,就能独揽军政大权,成为军阀、诸侯,如果天下大乱了,往前一步就可以争霸天下。
方锐说道:“以县令长的能力,应该如此。”
田豫赞同道:“方锐兄弟说得对,既然天下要乱了,如果江山守不住,那么就换一个人来守。”
他们二人的反心不小,直接认同了杨昭的做法,也许是对东汉朝廷,看不到希望,想要一个全新的朝廷。
如果还有希望,就不会有人造反作乱。
更不可能,皇帝亲自上场卖官那么腐败。
“我们说过的话,一定不能传到外面。”
牵招提醒道:“这些事情,只能在私底下谋划,不能公开。”
他也表态,认同杨昭的做法。
既然要反,那么反到底,但真正反之前,还得藏着掖着。
杨昭道:“子经提醒得好,不能对我们四人之外,任何一人说起!如果我能当上州牧,我们的部曲、私兵,可以转变成正规的士兵,得到朝廷粮饷,也得到一块属于我们的领地,这是我接下来的计划,但是……”
他又看向他们,凝重道:“我信任你们,才把计划说出来,你们应该不会背叛我吧?如果真的有背叛,那我也认了,不怪你们。”
“绝对不会!”
他们三人齐声保证。
他们能不能对得起自己的信任,杨昭暂时还不确定。
选择在这个时候,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杨昭有过考虑,想把他们培养成为自己的第一批核心,算是用信任来拉拢他们的人心。
如果他们背叛了,杨昭只能自认倒霉,然后直接当反贼造反。
他们不会背叛的话,核心算是组建起来,能做很多事情。
可以这么说,牵招他们三人,就是杨昭的一场豪赌,输赢五五开,不过他相信自己能赢,对他们有信心。
“刚才我的话,说得有些重,你们不用放在心上。”
杨昭放下严肃和凝重,随意道:“如果我不信任你们,今天也不会和你们说那么多,时候不早了,明天还得赶路,回去休息吧!”
他们能明白杨昭的意思,也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大胆。
这几年来,杨昭的潜力如何,他们可以看到,也能判断,一起混下去不会吃亏,还能干一番大事,改变自己的人生。
等到他们离开帐篷,杨昭又简单地规划,回洛阳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天早上。
杨昭集合自己的部下,还有关张二人,在公孙瓒的带领之下,回去蓟县。
离开管子城之前,杨昭让人回去良乡,传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给刘备的,告诉刘备如果在良乡待不住,直接去蓟县见他们,反正叛乱被平息,良乡的防守交给田畴即可。
以刘备喜欢出风头,渴望功劳的个性,一定会去蓟县见孔融,还有他的师兄公孙瓒。
第二个消息,是给田畴的。
杨昭告诉田畴,先在良乡待下去。
他会帮田畴请功,担任良乡的县令,先留在良乡,以后对他大有用处,如果田畴不愿意留下也可以,另外再安排。
但是无论愿不愿意,田畴也要把制盐的那些东西,全部烧毁,再帮他告诉甄俨,暂时不会制盐,至于以后卖不卖盐,以后再说。
目送着传信的人,离开管子城去良乡,杨昭就跟上公孙瓒赶路,但是有一种预感,这次离开,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回生活了那么久的良乡。
那是他穿越之后,待过时间最长的地方。
跟随在公孙瓒身边,走了大概五天,他们终于来到蓟县。
蓟县是幽州的治所。
幽州刺史孔融,就在这里办公。
普通士兵只能在城外的军营驻扎,杨昭安排好了营地的事情,就和公孙瓒进城见孔融。
关于杨昭的事情,以及平定乱贼所做的一切,早就有人送回蓟县给孔融,他们刚走进刺史府,就看到孔融已经在等待了。
“见过刺史!”
杨昭和公孙瓒他们,齐声说道。
再作揖一礼。
“诸位不用多礼!”
孔融的目光一转,落在杨昭身上,笑道:“这位一定是杨明光,子干在书信里就把明光的事情都告诉我,此次能平乱,全靠明光。”
杨昭客气道:“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能平乱逆贼,是全部将士的功劳,非我一人。”
“说得好!”
孔融很欣赏,杨昭在这个时候,还能不居功,又道:“明光的事情,我已写成奏章,让人送去洛阳,再过段时间,等陛下的诏令下来,我们大概能一起回洛阳。”
“使君也要回洛阳?”
公孙瓒好奇地问。
孔融点头道:“张举和张纯造反,我未能提前察觉,导致公綦稠校尉战败,是我的失职,陛下已经决定,再调任大宗正刘虞为幽州刺史,我也要回洛阳,另外有任命,所幸有明光,否则我还有可能被问罪。”
杨昭记得,张举的叛乱后,刘虞再任幽州刺史。
至于孔融,应该是先回洛阳,然后被董卓弄去北海,为北海相。
这些还在原本的轨迹上,没有被杨昭改变太多,那么接下来的历史事件,还是可控的。
杨昭还能按照未来的事件,进行某些改变,控制自己的人生进程,走在想要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