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拿下
县衙的大门打开,县令艾友芝年仅30多岁,笑着脸迎了出来。
两人彼此快速打量了一眼。
艾友芝面不改色想道:好年轻,好英俊......就是没胡子,也根本不知道他是谁......艾友芝面不改色。
没穿官服,而是一身月白绉纱的道服,踩着颇为合身的云履,头戴书生方巾,腰间配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玉佩,手中拿一个题过字的折扇。这哪是官员的样子,分明是一位热衷道家的士子......王宏宇想了想,这位艾友芝果然在官场混得不如意。
两人有说有笑,嘘寒问暖,其实是在看乡音对不对得上,对当地官员百姓的见闻是否真实。
王宏宇做好了准备,自然没有差错。两人越聊越开心,如果说遵义是在贵州以北,那艾友芝出自都匀府,则是在贵阳以东相当的距离。虽然两人不是同出一地,但远在他乡却已是非常难得了。
进了二堂,也就是知县真正的办公场所,刚才跟着的吏员不再跟随,反而是一个操着贵州口音的门吏换了过来。
王宏宇知道这才是艾友芝的真正心腹,见无旁人便开口道:“艾县尊,某这回拜访,带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哦?”艾友芝眼睛一亮,立马引入二堂的座位,命门吏去沏茶。
似乎比我还要着急,不过这样最好,你越着急我的事才能办得成。
继续闲聊的时候,耐心准备怎么把对方胃口吊起来,让对方忽视自己是文举还是武举,再让他一定要帮川军置备好粮食。
还是艾友芝先没了耐心,压低声音问道:“敢问王公子,有什么好消息啊?”
“先说好消息吧。
尊师南皋先生(邹元标号南皋)乃东林大儒,却30年来白身在野。不过,某提前恭贺艾兄,尊师不久定将北上京城,在朝中主导局面,艾兄也会有机会施展拳脚。”
“恩师他终于要被重用了吗!?”
艾友芝果然大喜,但转念一想不对啊。
当今圣上万历皇帝很不喜欢恩师啊。
当年邹元标被张居正打了80挺杖发配贵州,万历清算张居正后,提拔任用想让他狠狠地抨击张居正,没想到他完全不发声,还专门正直地劝谏,结果被贬。朝廷内外上疏推荐邹元标不下百十起,却一直不被任用。
“无须担心,此乃大势所趋,我有别人得不到的消息。”王宏宇说的恰到好处,不多不少留给对方想象。
难道说.......艾友芝眼神微变,想到了好几种可能性。
万历皇帝改主意了?此人在宫里面有人?此人与皇太子伴读王安有何关系?东宫目前准备结好恩师?这些都有可能性......
不是他脑补过多,而是这些东林相关的士大夫,最关注这些相关内容。
“这是第一件事,是好消息。还有第二件事,是一个坏消息。”不给对方太多时间思考,王宏宇放出第二个大消息。
“什么坏消息?”
“四川永宁的奢家、贵州水西的安家,长期以来就在酝酿叛乱,萨尔浒之战以后重兵调离川黔,他们很可能在准备起兵作乱。”
“什么!”
一般的士大夫也许不觉得这是重大消息,但艾友芝是贵州人,家乡都匀就在贵阳以东,水西安家则在西边。奢安两个土司作乱,绝对会影响到他的故乡。
“这确实是比较坏的消息,其实恩师也多次注意过奢安两家的情况,如今朝廷已经知晓了吗?”艾友芝有些着急,被王宏宇两个消息调动情绪,彻底没有一开始云淡风轻的样子了。
东林党其他人不会过于关注西南,唯独邹元标、艾友芝他们这一拨例外。邹元标挨了张居正80挺杖后,接着就被贬贵州,在贵州都匀讲学,收了艾友芝等一批弟子,还开设了南皋书院。
“朝廷略有耳闻,然而证据还不够充足,更因为缺乏英明公正的官员处理和大军调离而不敢轻举妄动。”
王宏宇笑了笑,他其实是想分化东林党,此时引发关注奢安两家、把袁应泰调离辽东、离间邹元标与其他东林大佬......搅混水,就从此做起。
但话不急着说,后面多管齐下效果才好。
艾友芝往深入想了想,越看王宏宇越觉得亲切。
老乡、举人、宫内有人、王安是东林友军、西南故乡的大事......怎么想都觉得,结好此人对自己和恩师邹元标,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
双赢才是最好的合作,现在都是王兄弟来帮自己,自己能给王兄弟什么帮助呢?
“王兄,这两个消息可是久旱盼甘霖啊,对在下和恩师以及天下都是及时雨。不知王兄可有什么事,需要艾某协助?如今艾某也是县令之身,能帮上一定帮忙。”
就等你这个呢,既然是自己说的,那别怪我狠狠地撸羊毛。
“某进了良乡县,看到百姓生活尚好,河上船只往来很多。但感觉吏治有种无人在管的感觉?”王宏宇把这个抛出来,先不点名往主簿方向引,如果不成再直接说出来。
“唉!”
艾友芝一声叹息,脸上表情变得纠结犹豫。
“哦?艾县尊有何难处?”
“此事说来也不复杂,某来良乡已有数年,想靠着跟恩师学得的一身本领有所作为,结果很难改变现实。”
“哦?是因为咱们从川黔而来,不熟悉本地情况吗?”王宏宇猜出是本地张主簿架空了他,但引而不发,让他自己说出来。
“嗯,良乡就在京城脚下,本地大户大多在给京城官宦做生意,干净些的供给京城奢侈品,贪婪地替京城商家屯粮抬价,甚至还有贩私盐的,私盐比官盐质量还好。”
艾友芝说的这几个,都不是他一个外来举人县令能搞定的。而本地主簿,早就插手其中,赚得盆满笨满。
另外,本地主簿又听来消息,说是即将新来一位杨县令,搞得县中官吏不再听他的。其实那主簿就参与到囤积粮食,甚至掩护贩卖私盐。
“艾兄可有证据?”王宏宇冷不丁抛出这么一句。
“证据啊......”艾友芝心中想着,此人在京城有人,又能洞悉西南重要局势,不是东宫的,就是锦衣卫那边的人。
“有的!王兄可愿助某。”
两人彼此快速打量了一眼。
艾友芝面不改色想道:好年轻,好英俊......就是没胡子,也根本不知道他是谁......艾友芝面不改色。
没穿官服,而是一身月白绉纱的道服,踩着颇为合身的云履,头戴书生方巾,腰间配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玉佩,手中拿一个题过字的折扇。这哪是官员的样子,分明是一位热衷道家的士子......王宏宇想了想,这位艾友芝果然在官场混得不如意。
两人有说有笑,嘘寒问暖,其实是在看乡音对不对得上,对当地官员百姓的见闻是否真实。
王宏宇做好了准备,自然没有差错。两人越聊越开心,如果说遵义是在贵州以北,那艾友芝出自都匀府,则是在贵阳以东相当的距离。虽然两人不是同出一地,但远在他乡却已是非常难得了。
进了二堂,也就是知县真正的办公场所,刚才跟着的吏员不再跟随,反而是一个操着贵州口音的门吏换了过来。
王宏宇知道这才是艾友芝的真正心腹,见无旁人便开口道:“艾县尊,某这回拜访,带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哦?”艾友芝眼睛一亮,立马引入二堂的座位,命门吏去沏茶。
似乎比我还要着急,不过这样最好,你越着急我的事才能办得成。
继续闲聊的时候,耐心准备怎么把对方胃口吊起来,让对方忽视自己是文举还是武举,再让他一定要帮川军置备好粮食。
还是艾友芝先没了耐心,压低声音问道:“敢问王公子,有什么好消息啊?”
“先说好消息吧。
尊师南皋先生(邹元标号南皋)乃东林大儒,却30年来白身在野。不过,某提前恭贺艾兄,尊师不久定将北上京城,在朝中主导局面,艾兄也会有机会施展拳脚。”
“恩师他终于要被重用了吗!?”
艾友芝果然大喜,但转念一想不对啊。
当今圣上万历皇帝很不喜欢恩师啊。
当年邹元标被张居正打了80挺杖发配贵州,万历清算张居正后,提拔任用想让他狠狠地抨击张居正,没想到他完全不发声,还专门正直地劝谏,结果被贬。朝廷内外上疏推荐邹元标不下百十起,却一直不被任用。
“无须担心,此乃大势所趋,我有别人得不到的消息。”王宏宇说的恰到好处,不多不少留给对方想象。
难道说.......艾友芝眼神微变,想到了好几种可能性。
万历皇帝改主意了?此人在宫里面有人?此人与皇太子伴读王安有何关系?东宫目前准备结好恩师?这些都有可能性......
不是他脑补过多,而是这些东林相关的士大夫,最关注这些相关内容。
“这是第一件事,是好消息。还有第二件事,是一个坏消息。”不给对方太多时间思考,王宏宇放出第二个大消息。
“什么坏消息?”
“四川永宁的奢家、贵州水西的安家,长期以来就在酝酿叛乱,萨尔浒之战以后重兵调离川黔,他们很可能在准备起兵作乱。”
“什么!”
一般的士大夫也许不觉得这是重大消息,但艾友芝是贵州人,家乡都匀就在贵阳以东,水西安家则在西边。奢安两个土司作乱,绝对会影响到他的故乡。
“这确实是比较坏的消息,其实恩师也多次注意过奢安两家的情况,如今朝廷已经知晓了吗?”艾友芝有些着急,被王宏宇两个消息调动情绪,彻底没有一开始云淡风轻的样子了。
东林党其他人不会过于关注西南,唯独邹元标、艾友芝他们这一拨例外。邹元标挨了张居正80挺杖后,接着就被贬贵州,在贵州都匀讲学,收了艾友芝等一批弟子,还开设了南皋书院。
“朝廷略有耳闻,然而证据还不够充足,更因为缺乏英明公正的官员处理和大军调离而不敢轻举妄动。”
王宏宇笑了笑,他其实是想分化东林党,此时引发关注奢安两家、把袁应泰调离辽东、离间邹元标与其他东林大佬......搅混水,就从此做起。
但话不急着说,后面多管齐下效果才好。
艾友芝往深入想了想,越看王宏宇越觉得亲切。
老乡、举人、宫内有人、王安是东林友军、西南故乡的大事......怎么想都觉得,结好此人对自己和恩师邹元标,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
双赢才是最好的合作,现在都是王兄弟来帮自己,自己能给王兄弟什么帮助呢?
“王兄,这两个消息可是久旱盼甘霖啊,对在下和恩师以及天下都是及时雨。不知王兄可有什么事,需要艾某协助?如今艾某也是县令之身,能帮上一定帮忙。”
就等你这个呢,既然是自己说的,那别怪我狠狠地撸羊毛。
“某进了良乡县,看到百姓生活尚好,河上船只往来很多。但感觉吏治有种无人在管的感觉?”王宏宇把这个抛出来,先不点名往主簿方向引,如果不成再直接说出来。
“唉!”
艾友芝一声叹息,脸上表情变得纠结犹豫。
“哦?艾县尊有何难处?”
“此事说来也不复杂,某来良乡已有数年,想靠着跟恩师学得的一身本领有所作为,结果很难改变现实。”
“哦?是因为咱们从川黔而来,不熟悉本地情况吗?”王宏宇猜出是本地张主簿架空了他,但引而不发,让他自己说出来。
“嗯,良乡就在京城脚下,本地大户大多在给京城官宦做生意,干净些的供给京城奢侈品,贪婪地替京城商家屯粮抬价,甚至还有贩私盐的,私盐比官盐质量还好。”
艾友芝说的这几个,都不是他一个外来举人县令能搞定的。而本地主簿,早就插手其中,赚得盆满笨满。
另外,本地主簿又听来消息,说是即将新来一位杨县令,搞得县中官吏不再听他的。其实那主簿就参与到囤积粮食,甚至掩护贩卖私盐。
“艾兄可有证据?”王宏宇冷不丁抛出这么一句。
“证据啊......”艾友芝心中想着,此人在京城有人,又能洞悉西南重要局势,不是东宫的,就是锦衣卫那边的人。
“有的!王兄可愿助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