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声东击西
张溪的计划,就是这样的。
先让寇封出城吸引注意力。
第一次和第二次出城,就是调戏围着南门的敌军主将,同时也是为了让敌方放松警惕,或者索性激怒对方。
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凌统不仅仅被激怒了,还出乎张溪意料的,给寇封部队突进让出足够的道路。
说真的,如果不是人数只有五百人,而是五千人的话,寇封根本不会去攻击什么凌统本阵,而是会直接就杀向周瑜后军,策应魏延一起破敌了。
但可惜,寇封只有五百人,只能老实的按照张溪的计划行事。
首先需要搅乱凌统的阵型,不然不会引起周瑜的注意。
而搅乱凌统阵型的最好办法,就是冲击凌统的本阵。
当然,这么做的危险性很高,成功率也很低,因此张溪为了以防万一,把自己五个什的卫队全交给了寇封,让他用作尖刀。
也正是这五十人,靠着鸳鸯阵的配合,轻松破开了凌统亲兵的防卫,逼退了凌统的将旗,成功的制造了凌统军的混乱。
而凌统军一乱,寇封立刻杀向周瑜的后军。
凌统军一乱,周瑜肯定会察觉到,也肯定不会放着不管。
但周瑜肯定也不可能因为这点事情就变得会慌乱,更不会放弃进攻魏延的营寨,因此他最大的应对可能性,就是让后军变阵迎敌。
毕竟周瑜人多,进攻一个营寨用不了一万多人,剩下的人基本都是为了防止魏延突围而布置的包围阵。
张溪头疼的也就是这些包围阵,以鄂城的兵力,要突破这些包围阵,接应出魏延,确实非常的困难。
但现在因为寇封的突击,甘宁调整了后军的阵型,把士卒收拢起来准备攻击寇封,这就让这个包围阵出现了一个缺口。
这个时候,张溪亲自带三百人,沿着长江滩涂行军,顺着这个空隙切入,同时点燃狼烟让魏延向鄂城东门突围。
魏延一看到城墙上烧起的狼烟,当下就开始组织突围人手,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久整理好自己的队伍,然后留下一队人断后,自己则带头,冲向了东面城门。
周瑜当然也看到了城头的狼烟,但周瑜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城中向营寨守军下达了命令,让他们向寇封来援方向突围,所以周瑜加强对寇封那个方向的防御,结果却发现,魏延的突围方向不是鄂城南门,而是鄂城东门。
这么一耽搁,周瑜再调整兵力部署已经有点来不及了。
魏延也是勇猛,不愧是这个时代顶尖的名将。
他自己领兵在前,亲自开路,率众杀出重围。
汇合了张溪的三百人队伍后,魏延还嫌不够,又让张溪带领从营寨中逃出来的士卒先回城,自己则带着张溪带来接应的三百人,反身再次杀入敌阵,接应出先前安排的断后士卒,然后自己又亲自断后,且战且退,最后在城墙床弩和弓箭的掩护下,退回了鄂城。
至于寇封这货一路上带人就沿着城墙跑,在城墙上的床弩和弓兵的掩护下,也安然退回了南门。
这场救援其实很险,也相当幸运的。
第一是寇封到底能不能成功击退凌统,吸引周瑜的注意力。
如果这一点寇封做不到,一切就无从谈起。
第二是魏延能不能抓住周瑜军调动部队的空隙,从包围圈杀出来,如果杀不出来,那就算张溪去接应了,三百人也不够人家大军塞牙缝的。
第三这是张溪第一次亲自领兵出城作战,这要是一个不小心,小命就没了。
但好在,这次老天爷站在了张溪一边。
寇封不仅成功的激怒了凌统,甚至凌统“配合”到主动让出寇封的出击道路,这让寇封突击凌统本阵的行为变得容易的多。
再之后,甘宁调后军士卒聚拢列阵的时候,居然正好放开了对鄂城东门方向的包围圈,让张溪能够有惊无险的通过东门外的沿江滩涂,靠近魏延营寨方向,给接应魏延创造了好到不能再好的条件。
战争有时候就是这样,在战前可以布局很多,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反应,但等到战争真正爆发了,主将能做的就是随机应变,然后听天由命。
这次,老天爷眷顾了张溪,给张溪创造了太好的救援条件,这才让这次救援变得有惊无险。
因此,回城后的寇封和魏延倒没啥太大的反应,张溪可是花了好久才平复下来特么太危险,也太特么运气好了。
下次再有这种事,打死张溪都不会再来一次了稍微运气差点,今天就交代了。
张溪这边惊魂未定,周瑜那边.好好的帅哥,都被气的黑脸了。
好家伙,真心好家伙。
他周郎纵横江东这么久,今天居然在鄂县城下,被一个小小的守城官用声东击西之计给耍了!
当魏延向鄂城东门突破,并且那里居然还有人接应之后,周瑜就知道,南门出来的那个冲阵部队就是个幌子,自己完全被人算计了。
虽然事后想起来,周瑜也觉得这个计谋不算太精妙,只是各种运气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凑巧成功的.但这种感觉很不爽。
以前都是他用计谋让别人上当,现在倒好,自己被人用计谋戏耍了。
但好在,这次虽然被对手接应走了城外营寨中的士卒,但自己的目标已经达到了,鄂城外围的策应部队已经被拔除,江东军也没什么大的损失.周瑜这点冷静还是有的。
既然已经这样了,再懊恼也没用,更不能一怒之下直接攻城.这是匹夫所为。
周瑜传令收兵回营,然后又花了两天的时间,重新督造攻城器械,准备第二次攻城。
这次没有了城外营寨的策应,周瑜到要看看,这个守城官还有什么能耐,能阻止自己的攻城器械。
督造好攻城器械后,周瑜依然保持着冷静,开始指挥军队进行第二次攻城。
而现在的张溪,还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
他现在特别希望,自己身边能突然冒出来一个叫霍峻的人实在不行郝昭也可以啊。
说起郝昭张溪又开始怨念了,你说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带几桶豆油过来呢?!
但凡有几桶豆油在手,烧掉几辆云梯和冲车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现在好了,只能走常规的守城路线,在城墙上死战了。
虽然接应回了魏延的策应部队,但跟着魏延冲出包围,回到鄂城的士卒,也就只有那么五六百人,加上原本张溪城里的一千人不到,总共加起来也就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守城军。
而对面攻击的江东军,不仅有攻城器械,还有足足一万五千人左右。
十倍之敌,外无策应,内无援军.兵法上来说,简直就是必败的结局。
除非领兵的人叫霍峻或者郝昭。
反正张溪现在觉得,自己能坚守超过十天,已经算是泼天大功了。
张溪实在没法想象,霍峻是怎么凭借几百人,面对上万人的围攻,坚守上足足一年多的,最后还能反杀一波的。
一天,仅仅一天的守城战下来,张溪就急的开始嘴角起泡了。
守城战,虽然守城方有城墙的掩护,但并不代表守城方不会有伤亡。
这一天的防守下来,鄂城守军阵亡只有四十余人,受伤却高达二百多人.受伤人数居然比野战的时候比例还要高,达到了惊人的一比五。
虽然大多数士卒是以不致命的轻伤为主,但受伤的士卒你也不能继续驱赶他们上城墙去作战,好歹的要让人家修养几天,恢复一下才能继续作战。
带伤作战很容易引起士卒不满,进而可能引起哗变,那这个城也就别守了。
好在鄂城城小,魏延的策应部队又回城了,这也给了张溪轮换守卫的可能性.把伤员撤下来休整,四面城墙上重新安排防守兵力部署。
但这么做,是撑不了太久的。
如果按照每天伤二百余人的概率来算,大概只需要七八天时间,鄂城守军就得人人带伤。
张溪甚至担心,根本撑不到那个时候,只要受伤人数超过一半,整个鄂城守军的士气就会下降到零点到那时候,鄂城随时可能会失守。
张溪愁啊,拼了命的想办法。
一个是想想,还有什么可以用的守城手段,另一个,则是请教魏延,问问他有没有好办法。
可魏延也没有好办法,他直截了当的告诉张溪,现在就是一个死守拼伤亡的阶段,比的就是攻城方和防守方谁的意志力更坚强,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可想。
至于张溪担心的七八天全员带伤问题,魏延觉得是张溪想多了。
先不说战争不是算术,就说对面江东军真的能保持这么高强度的攻城频率,一直保持住七八天么?!
对方也是人,也会有伤亡,而且作为进攻方,伤亡的数据只会比守城方更大。
连续进攻七八天,固然可以让鄂城守军伤亡巨大,但江东军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也至少得是鄂城守军的三倍,甚至更多。
这就要看,江东军愿不愿意在鄂城这个小城下面,折损上数千人马了。
要知道鄂城身后还有邾县,西陵援军也随时可能到来,而江夏水军也不是完全没有了一战之力.江东军到底愿不愿意在鄂城下耽搁这么久。
(本章完)
先让寇封出城吸引注意力。
第一次和第二次出城,就是调戏围着南门的敌军主将,同时也是为了让敌方放松警惕,或者索性激怒对方。
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凌统不仅仅被激怒了,还出乎张溪意料的,给寇封部队突进让出足够的道路。
说真的,如果不是人数只有五百人,而是五千人的话,寇封根本不会去攻击什么凌统本阵,而是会直接就杀向周瑜后军,策应魏延一起破敌了。
但可惜,寇封只有五百人,只能老实的按照张溪的计划行事。
首先需要搅乱凌统的阵型,不然不会引起周瑜的注意。
而搅乱凌统阵型的最好办法,就是冲击凌统的本阵。
当然,这么做的危险性很高,成功率也很低,因此张溪为了以防万一,把自己五个什的卫队全交给了寇封,让他用作尖刀。
也正是这五十人,靠着鸳鸯阵的配合,轻松破开了凌统亲兵的防卫,逼退了凌统的将旗,成功的制造了凌统军的混乱。
而凌统军一乱,寇封立刻杀向周瑜的后军。
凌统军一乱,周瑜肯定会察觉到,也肯定不会放着不管。
但周瑜肯定也不可能因为这点事情就变得会慌乱,更不会放弃进攻魏延的营寨,因此他最大的应对可能性,就是让后军变阵迎敌。
毕竟周瑜人多,进攻一个营寨用不了一万多人,剩下的人基本都是为了防止魏延突围而布置的包围阵。
张溪头疼的也就是这些包围阵,以鄂城的兵力,要突破这些包围阵,接应出魏延,确实非常的困难。
但现在因为寇封的突击,甘宁调整了后军的阵型,把士卒收拢起来准备攻击寇封,这就让这个包围阵出现了一个缺口。
这个时候,张溪亲自带三百人,沿着长江滩涂行军,顺着这个空隙切入,同时点燃狼烟让魏延向鄂城东门突围。
魏延一看到城墙上烧起的狼烟,当下就开始组织突围人手,只用了一炷香的时间久整理好自己的队伍,然后留下一队人断后,自己则带头,冲向了东面城门。
周瑜当然也看到了城头的狼烟,但周瑜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城中向营寨守军下达了命令,让他们向寇封来援方向突围,所以周瑜加强对寇封那个方向的防御,结果却发现,魏延的突围方向不是鄂城南门,而是鄂城东门。
这么一耽搁,周瑜再调整兵力部署已经有点来不及了。
魏延也是勇猛,不愧是这个时代顶尖的名将。
他自己领兵在前,亲自开路,率众杀出重围。
汇合了张溪的三百人队伍后,魏延还嫌不够,又让张溪带领从营寨中逃出来的士卒先回城,自己则带着张溪带来接应的三百人,反身再次杀入敌阵,接应出先前安排的断后士卒,然后自己又亲自断后,且战且退,最后在城墙床弩和弓箭的掩护下,退回了鄂城。
至于寇封这货一路上带人就沿着城墙跑,在城墙上的床弩和弓兵的掩护下,也安然退回了南门。
这场救援其实很险,也相当幸运的。
第一是寇封到底能不能成功击退凌统,吸引周瑜的注意力。
如果这一点寇封做不到,一切就无从谈起。
第二是魏延能不能抓住周瑜军调动部队的空隙,从包围圈杀出来,如果杀不出来,那就算张溪去接应了,三百人也不够人家大军塞牙缝的。
第三这是张溪第一次亲自领兵出城作战,这要是一个不小心,小命就没了。
但好在,这次老天爷站在了张溪一边。
寇封不仅成功的激怒了凌统,甚至凌统“配合”到主动让出寇封的出击道路,这让寇封突击凌统本阵的行为变得容易的多。
再之后,甘宁调后军士卒聚拢列阵的时候,居然正好放开了对鄂城东门方向的包围圈,让张溪能够有惊无险的通过东门外的沿江滩涂,靠近魏延营寨方向,给接应魏延创造了好到不能再好的条件。
战争有时候就是这样,在战前可以布局很多,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反应,但等到战争真正爆发了,主将能做的就是随机应变,然后听天由命。
这次,老天爷眷顾了张溪,给张溪创造了太好的救援条件,这才让这次救援变得有惊无险。
因此,回城后的寇封和魏延倒没啥太大的反应,张溪可是花了好久才平复下来特么太危险,也太特么运气好了。
下次再有这种事,打死张溪都不会再来一次了稍微运气差点,今天就交代了。
张溪这边惊魂未定,周瑜那边.好好的帅哥,都被气的黑脸了。
好家伙,真心好家伙。
他周郎纵横江东这么久,今天居然在鄂县城下,被一个小小的守城官用声东击西之计给耍了!
当魏延向鄂城东门突破,并且那里居然还有人接应之后,周瑜就知道,南门出来的那个冲阵部队就是个幌子,自己完全被人算计了。
虽然事后想起来,周瑜也觉得这个计谋不算太精妙,只是各种运气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凑巧成功的.但这种感觉很不爽。
以前都是他用计谋让别人上当,现在倒好,自己被人用计谋戏耍了。
但好在,这次虽然被对手接应走了城外营寨中的士卒,但自己的目标已经达到了,鄂城外围的策应部队已经被拔除,江东军也没什么大的损失.周瑜这点冷静还是有的。
既然已经这样了,再懊恼也没用,更不能一怒之下直接攻城.这是匹夫所为。
周瑜传令收兵回营,然后又花了两天的时间,重新督造攻城器械,准备第二次攻城。
这次没有了城外营寨的策应,周瑜到要看看,这个守城官还有什么能耐,能阻止自己的攻城器械。
督造好攻城器械后,周瑜依然保持着冷静,开始指挥军队进行第二次攻城。
而现在的张溪,还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
他现在特别希望,自己身边能突然冒出来一个叫霍峻的人实在不行郝昭也可以啊。
说起郝昭张溪又开始怨念了,你说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带几桶豆油过来呢?!
但凡有几桶豆油在手,烧掉几辆云梯和冲车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现在好了,只能走常规的守城路线,在城墙上死战了。
虽然接应回了魏延的策应部队,但跟着魏延冲出包围,回到鄂城的士卒,也就只有那么五六百人,加上原本张溪城里的一千人不到,总共加起来也就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守城军。
而对面攻击的江东军,不仅有攻城器械,还有足足一万五千人左右。
十倍之敌,外无策应,内无援军.兵法上来说,简直就是必败的结局。
除非领兵的人叫霍峻或者郝昭。
反正张溪现在觉得,自己能坚守超过十天,已经算是泼天大功了。
张溪实在没法想象,霍峻是怎么凭借几百人,面对上万人的围攻,坚守上足足一年多的,最后还能反杀一波的。
一天,仅仅一天的守城战下来,张溪就急的开始嘴角起泡了。
守城战,虽然守城方有城墙的掩护,但并不代表守城方不会有伤亡。
这一天的防守下来,鄂城守军阵亡只有四十余人,受伤却高达二百多人.受伤人数居然比野战的时候比例还要高,达到了惊人的一比五。
虽然大多数士卒是以不致命的轻伤为主,但受伤的士卒你也不能继续驱赶他们上城墙去作战,好歹的要让人家修养几天,恢复一下才能继续作战。
带伤作战很容易引起士卒不满,进而可能引起哗变,那这个城也就别守了。
好在鄂城城小,魏延的策应部队又回城了,这也给了张溪轮换守卫的可能性.把伤员撤下来休整,四面城墙上重新安排防守兵力部署。
但这么做,是撑不了太久的。
如果按照每天伤二百余人的概率来算,大概只需要七八天时间,鄂城守军就得人人带伤。
张溪甚至担心,根本撑不到那个时候,只要受伤人数超过一半,整个鄂城守军的士气就会下降到零点到那时候,鄂城随时可能会失守。
张溪愁啊,拼了命的想办法。
一个是想想,还有什么可以用的守城手段,另一个,则是请教魏延,问问他有没有好办法。
可魏延也没有好办法,他直截了当的告诉张溪,现在就是一个死守拼伤亡的阶段,比的就是攻城方和防守方谁的意志力更坚强,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可想。
至于张溪担心的七八天全员带伤问题,魏延觉得是张溪想多了。
先不说战争不是算术,就说对面江东军真的能保持这么高强度的攻城频率,一直保持住七八天么?!
对方也是人,也会有伤亡,而且作为进攻方,伤亡的数据只会比守城方更大。
连续进攻七八天,固然可以让鄂城守军伤亡巨大,但江东军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也至少得是鄂城守军的三倍,甚至更多。
这就要看,江东军愿不愿意在鄂城这个小城下面,折损上数千人马了。
要知道鄂城身后还有邾县,西陵援军也随时可能到来,而江夏水军也不是完全没有了一战之力.江东军到底愿不愿意在鄂城下耽搁这么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