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烟四起
接下来的几日,大汉十三州彻底打破平静。
当张角的信件送达各个黄巾渠帅手中后,轰轰烈烈的黄巾大业便开始了,荆州、扬州、幽州、冀州都被黄巾席卷。
官府大多是无能之人,内地州郡防卫力量薄弱,见黄巾来势汹汹直接启用不抵抗政策,携家眷逃命去了。
可乡绅豪族们世代经营在当地,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庙啊,大部分豪族被黄巾抢掠杀戮。小部分武装力量不弱的豪族奋起反抗,可在黄巾动辄数万的兵力面前,还是不够看。
消息传到洛阳,刘宏顿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吃不香,睡不着,硬是熬过一晚上,等到朝会。
“想不到我大汉竟如此不堪一击!州郡官员连一帮农民都挡不住?!”刘宏愤愤的质问着下方百官。
朝堂上一片寂静,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说话,很多外地官员和他们之间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时说话万一受到牵连责任就惨了。
刘宏见状更气了,开始点名:“太尉!这么大的事情,你一句想说的话也没有吗?”
此时担任太尉的是杨赐,杨家是能与袁家比肩的大族,袁家是整个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满天下。而杨家是祖传三代太尉,代代忠正,同样门生满天下。
杨赐此时并不是沉默,内心中的真实状态是无奈。起初太平道传道之时,他就上疏阐述太平道的危害以及具体应对解决方案。
结果呢?刘宏是只字未提啊!杨赐也基本可以肯定这位陛下是压根儿没看这奏折。
现在又来责问自己出了这么大的变故,可是领导点名了,不说话也得说了。“臣以为点将速发精兵平叛为上策。”
司徒袁隗此时也是出列附和道:“臣亦认为此为上策,若放任反贼日久,国不将国,民心不附!”
刘宏听了也点点头,只有天下安定,他才能够无止境的享乐:“诸位以为此策如何?”
下方百官见有人出头,俱高呼:“臣等附议!”
刘宏不由得有些火大,这一帮子官员大多都是废人,吃着皇粮摸鱼。可是又无可奈何,世家门阀、文人浑然一体,自己虽是皇帝可并非是想象中的随心所欲。
今天整治一个儒生,明天就可能一群人上疏劝谏,若是整治了一个小团体头头,还可能受到罢官等一系列的软威胁。
“杨太尉可有将领之人选?”这时间段刘宏手里可用之才是非常有限的,长期用宦官做事,长期享乐导致他对官员的了解、掌控力度不足。
杨赐略一思索后,道: “卢植卢尚书曾于九江、庐江平定叛乱,皆是大胜而归,此番若点卢尚书为将,平叛一事则无需再忧。”
听了杨赐的举荐,刘宏眼睛逐渐亮了起来,心头暗道:”我怎么没想到呢!卢植领兵可不比他的经学差啊!“于是急忙看向殿下的卢植,道:“卢尚书可愿领兵前往平叛?”
只见下方一个八尺高的中年男人出列,体型略显清瘦,剑眉矗立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他语调不高,声音却异常坚定的说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甚好!甚好!”刘宏虽是心思极深的帝王,此刻也不免挂上了笑容,随即又变幻冷眼扫视殿下官员道:”若我大汉官员皆如卢尚书这般,我便高枕无忧了!“
场下暗波涌动,看似没人出头,实则心中都在盘算。卢植成名极早,为人刚正,基本是不可能拉拢的,朝堂之上世家门阀、宦官常侍、外戚几大势力已经开始角力。
平叛一事虽有战场风险,但也有利益,兵权在握无疑是三方势力都非常想要的结果,大将军何进出列:“陛下,此次叛乱牵连之地甚广,卢尚书一人也分身乏术,应分兵数路逐个击破。”
“大将军此言不无道理。”刘宏略一思索,如今黄巾席卷数州,若只派卢植一人前往显然杯水车薪。“大将军可是有平叛将领的人选?”
刘宏这一问正好是何进想听到的,急忙回答道:“我知北地郡太守皇甫嵩乃将门之后,带兵作战颇有本领,可为陛下分忧!”
皇甫家族常年驻守边疆,名气不小,刘宏也是知道的。与皇甫家有些关系的官员也是纷纷附和出声。
“速召皇甫嵩进京,与卢尚书一同前往平叛。”刘宏最终下了指令。
“陛下,臣也举荐一人!”刘宏话音刚落,司徒袁隗便出列道,“谏议大夫朱儁曾以五千家兵大破交州叛军,实乃良将!”
语罢,袁隗看向朱儁的方向,两人的目光正接洽到一起。朱儁也很诧异,他自从平叛后入朝担任谏议大夫数年,好似被大家遗忘了,完全没想到袁家会保举他前往平叛。
接收到袁隗目光信号的朱儁此时也来不及思考袁隗的用意,他只想抓住面前这个机会!出列高声答:“臣愿为陛下扫平叛军!”
朱儁目光灼灼,语言中透露着十足的信心!
“好!朕倒是忘了你也是个带兵打仗的良将!朱儁,卢植上前!”此时的刘宏无心外戚、世家的角力,对于他来说早日平叛才是大事,至于这些“聪明人”,只要他手中依旧握有十常侍,那就不足为惧。
朱儁与卢植两人俱走上前,等候刘宏的旨意。
“朕今日拜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调配北军五校及三河骑兵,自行征募青壮,速速前往平叛!”
“喏!”
卢植、朱儁回到原位后,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刘宽走了出来,正是刘靖曾经的老师,前两日刘靖已星夜兼程赶到了洛阳,第一时间就奔赴刘宽府上说明了来意,想要寻求老师帮帮忙。
刘宽也是宗室之人,如今见自己弟子,同样也是汉室宗亲的刘靖如此心系国家,非常的欣慰,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
“光禄勋还有何事禀告?”刘宏看到刘宽出列了询问道。刘宽也算是刘宏的老师,而且是宗室的老长辈了,曾经也担任过一段时间宗正,所以一直以为刘宏都很尊敬他。
“老夫也想举荐一人。”刘宽说话的语速很慢,倒不是他故意端架子,这个年代六十四岁的人已经算是老人了,身体的退化让他感到有些吃力。
“哦?不知是哪位能得到光禄勋的举荐?”这一下也勾起了刘宏的好奇心,刘宽的名声是非常大的,文武皆是上乘,曾经两度担任太尉一职,士人们都很尊崇。
“说起来此人也是陛下的旧识了,老夫想举荐陈王世子刘靖。”刘宽脸上带着祥和的笑容,之前刘靖于洛阳求学时就居住于他家中,偶有入宫为刘宏讲学,得到刘宏准许后也是常把刘靖带在身边,两人早就见过多次了。
闻言刘宏的脑海中也浮现出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模样,当年在宫内便看出这小孩不是池中之物,时间一晃倒是自己忘却了。
何进、袁隗、张让在听闻这个名字之后面色数变,几人所代表的势力本就在朝中争得不可开交,若是宗室之人进了朝堂有了话语权,那可就不妙了。
何进所代表的外戚势力是最反感刘靖的,外戚与宗室必不能共存。刘宏还未回应,何进已经出声道:“据我所知,陈王世子还未到弱冠之年吧!”这一声打断了大殿之上回忆往事的刘宏。
刘宏并未感到不悦,反而觉得何进说得有几分道理,打仗不比儿戏,前两年看到刘靖还是个小孩,让一个小孩统军上战场,怎么想都觉得不妥当。
“大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打仗可不是经学文章,战场之上生死一线,让小孩领军上阵未免太过儿戏。”刘宏随即开口道。
“哈哈哈!”刘宽抚着胡须大笑道,“陛下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啊,如今的刘靖可是七尺有余,弓马娴熟,颇有其父陈王之风!”
“算起来倒是有两年未见了,但毕竟年少,若为统军主将,其下兵士怕是不会服从于他啊。”刘宏微微皱眉道。
就算他今日点了刘靖做主将,到了战场多半也是名存实亡,兵士们只会服从于强者,服从于有声望的将领,到时军令没人听从,必然落得大败,甚至有性命之忧。
少顷,刘宏想出了一个折中之法,“刘靖年龄尚小,作为一军主将实难服众,让他到皇甫嵩麾下,跟着皇甫嵩学习行军打仗!”
刘宽闻言后嘴角挂上笑意,“臣代刘靖谢过陛下!”
何进与袁隗则面色稍显难看,此刻刘宏已然做了决定,若再反驳无疑是落了刘宏的面子,到时大家都不好看。两人只得认下这个结果,只是脑子里仍在思索如何给刘宏使点绊子。
张让等人就更别说了,几个宦官贪生怕死,既想掌握兵权又怕上前线,想举荐人吧,人家能带兵的基本都想把他们宦官集团除之而后快。
整个朝会下来宦官团体基本上等同于摆设,但他们并不着急,平叛非一朝一夕之事,早晚有他们发力的机会,更别说他们与黄巾之间本就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当张角的信件送达各个黄巾渠帅手中后,轰轰烈烈的黄巾大业便开始了,荆州、扬州、幽州、冀州都被黄巾席卷。
官府大多是无能之人,内地州郡防卫力量薄弱,见黄巾来势汹汹直接启用不抵抗政策,携家眷逃命去了。
可乡绅豪族们世代经营在当地,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庙啊,大部分豪族被黄巾抢掠杀戮。小部分武装力量不弱的豪族奋起反抗,可在黄巾动辄数万的兵力面前,还是不够看。
消息传到洛阳,刘宏顿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吃不香,睡不着,硬是熬过一晚上,等到朝会。
“想不到我大汉竟如此不堪一击!州郡官员连一帮农民都挡不住?!”刘宏愤愤的质问着下方百官。
朝堂上一片寂静,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说话,很多外地官员和他们之间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时说话万一受到牵连责任就惨了。
刘宏见状更气了,开始点名:“太尉!这么大的事情,你一句想说的话也没有吗?”
此时担任太尉的是杨赐,杨家是能与袁家比肩的大族,袁家是整个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满天下。而杨家是祖传三代太尉,代代忠正,同样门生满天下。
杨赐此时并不是沉默,内心中的真实状态是无奈。起初太平道传道之时,他就上疏阐述太平道的危害以及具体应对解决方案。
结果呢?刘宏是只字未提啊!杨赐也基本可以肯定这位陛下是压根儿没看这奏折。
现在又来责问自己出了这么大的变故,可是领导点名了,不说话也得说了。“臣以为点将速发精兵平叛为上策。”
司徒袁隗此时也是出列附和道:“臣亦认为此为上策,若放任反贼日久,国不将国,民心不附!”
刘宏听了也点点头,只有天下安定,他才能够无止境的享乐:“诸位以为此策如何?”
下方百官见有人出头,俱高呼:“臣等附议!”
刘宏不由得有些火大,这一帮子官员大多都是废人,吃着皇粮摸鱼。可是又无可奈何,世家门阀、文人浑然一体,自己虽是皇帝可并非是想象中的随心所欲。
今天整治一个儒生,明天就可能一群人上疏劝谏,若是整治了一个小团体头头,还可能受到罢官等一系列的软威胁。
“杨太尉可有将领之人选?”这时间段刘宏手里可用之才是非常有限的,长期用宦官做事,长期享乐导致他对官员的了解、掌控力度不足。
杨赐略一思索后,道: “卢植卢尚书曾于九江、庐江平定叛乱,皆是大胜而归,此番若点卢尚书为将,平叛一事则无需再忧。”
听了杨赐的举荐,刘宏眼睛逐渐亮了起来,心头暗道:”我怎么没想到呢!卢植领兵可不比他的经学差啊!“于是急忙看向殿下的卢植,道:“卢尚书可愿领兵前往平叛?”
只见下方一个八尺高的中年男人出列,体型略显清瘦,剑眉矗立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他语调不高,声音却异常坚定的说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甚好!甚好!”刘宏虽是心思极深的帝王,此刻也不免挂上了笑容,随即又变幻冷眼扫视殿下官员道:”若我大汉官员皆如卢尚书这般,我便高枕无忧了!“
场下暗波涌动,看似没人出头,实则心中都在盘算。卢植成名极早,为人刚正,基本是不可能拉拢的,朝堂之上世家门阀、宦官常侍、外戚几大势力已经开始角力。
平叛一事虽有战场风险,但也有利益,兵权在握无疑是三方势力都非常想要的结果,大将军何进出列:“陛下,此次叛乱牵连之地甚广,卢尚书一人也分身乏术,应分兵数路逐个击破。”
“大将军此言不无道理。”刘宏略一思索,如今黄巾席卷数州,若只派卢植一人前往显然杯水车薪。“大将军可是有平叛将领的人选?”
刘宏这一问正好是何进想听到的,急忙回答道:“我知北地郡太守皇甫嵩乃将门之后,带兵作战颇有本领,可为陛下分忧!”
皇甫家族常年驻守边疆,名气不小,刘宏也是知道的。与皇甫家有些关系的官员也是纷纷附和出声。
“速召皇甫嵩进京,与卢尚书一同前往平叛。”刘宏最终下了指令。
“陛下,臣也举荐一人!”刘宏话音刚落,司徒袁隗便出列道,“谏议大夫朱儁曾以五千家兵大破交州叛军,实乃良将!”
语罢,袁隗看向朱儁的方向,两人的目光正接洽到一起。朱儁也很诧异,他自从平叛后入朝担任谏议大夫数年,好似被大家遗忘了,完全没想到袁家会保举他前往平叛。
接收到袁隗目光信号的朱儁此时也来不及思考袁隗的用意,他只想抓住面前这个机会!出列高声答:“臣愿为陛下扫平叛军!”
朱儁目光灼灼,语言中透露着十足的信心!
“好!朕倒是忘了你也是个带兵打仗的良将!朱儁,卢植上前!”此时的刘宏无心外戚、世家的角力,对于他来说早日平叛才是大事,至于这些“聪明人”,只要他手中依旧握有十常侍,那就不足为惧。
朱儁与卢植两人俱走上前,等候刘宏的旨意。
“朕今日拜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调配北军五校及三河骑兵,自行征募青壮,速速前往平叛!”
“喏!”
卢植、朱儁回到原位后,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刘宽走了出来,正是刘靖曾经的老师,前两日刘靖已星夜兼程赶到了洛阳,第一时间就奔赴刘宽府上说明了来意,想要寻求老师帮帮忙。
刘宽也是宗室之人,如今见自己弟子,同样也是汉室宗亲的刘靖如此心系国家,非常的欣慰,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
“光禄勋还有何事禀告?”刘宏看到刘宽出列了询问道。刘宽也算是刘宏的老师,而且是宗室的老长辈了,曾经也担任过一段时间宗正,所以一直以为刘宏都很尊敬他。
“老夫也想举荐一人。”刘宽说话的语速很慢,倒不是他故意端架子,这个年代六十四岁的人已经算是老人了,身体的退化让他感到有些吃力。
“哦?不知是哪位能得到光禄勋的举荐?”这一下也勾起了刘宏的好奇心,刘宽的名声是非常大的,文武皆是上乘,曾经两度担任太尉一职,士人们都很尊崇。
“说起来此人也是陛下的旧识了,老夫想举荐陈王世子刘靖。”刘宽脸上带着祥和的笑容,之前刘靖于洛阳求学时就居住于他家中,偶有入宫为刘宏讲学,得到刘宏准许后也是常把刘靖带在身边,两人早就见过多次了。
闻言刘宏的脑海中也浮现出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模样,当年在宫内便看出这小孩不是池中之物,时间一晃倒是自己忘却了。
何进、袁隗、张让在听闻这个名字之后面色数变,几人所代表的势力本就在朝中争得不可开交,若是宗室之人进了朝堂有了话语权,那可就不妙了。
何进所代表的外戚势力是最反感刘靖的,外戚与宗室必不能共存。刘宏还未回应,何进已经出声道:“据我所知,陈王世子还未到弱冠之年吧!”这一声打断了大殿之上回忆往事的刘宏。
刘宏并未感到不悦,反而觉得何进说得有几分道理,打仗不比儿戏,前两年看到刘靖还是个小孩,让一个小孩统军上战场,怎么想都觉得不妥当。
“大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打仗可不是经学文章,战场之上生死一线,让小孩领军上阵未免太过儿戏。”刘宏随即开口道。
“哈哈哈!”刘宽抚着胡须大笑道,“陛下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啊,如今的刘靖可是七尺有余,弓马娴熟,颇有其父陈王之风!”
“算起来倒是有两年未见了,但毕竟年少,若为统军主将,其下兵士怕是不会服从于他啊。”刘宏微微皱眉道。
就算他今日点了刘靖做主将,到了战场多半也是名存实亡,兵士们只会服从于强者,服从于有声望的将领,到时军令没人听从,必然落得大败,甚至有性命之忧。
少顷,刘宏想出了一个折中之法,“刘靖年龄尚小,作为一军主将实难服众,让他到皇甫嵩麾下,跟着皇甫嵩学习行军打仗!”
刘宽闻言后嘴角挂上笑意,“臣代刘靖谢过陛下!”
何进与袁隗则面色稍显难看,此刻刘宏已然做了决定,若再反驳无疑是落了刘宏的面子,到时大家都不好看。两人只得认下这个结果,只是脑子里仍在思索如何给刘宏使点绊子。
张让等人就更别说了,几个宦官贪生怕死,既想掌握兵权又怕上前线,想举荐人吧,人家能带兵的基本都想把他们宦官集团除之而后快。
整个朝会下来宦官团体基本上等同于摆设,但他们并不着急,平叛非一朝一夕之事,早晚有他们发力的机会,更别说他们与黄巾之间本就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