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落户
石氏也着急的过来:“源清,事情怎么说了?”
沈大成将情况跟众人简单说了一遍。
大多数人听后第一想法就是选地多的位置。
“足足十亩地呢,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
沈新月:“大家有没有想过以后?如果家里的孩子想要进学堂,或者农闲想要来镇上找个杂活,那么远的路,确定能行吗?”
提到孩子,有几户人家沉默了。
是啊,他们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尤其这次逃荒,更是让他们看清楚了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若是有一点可能,他们也不希望孩子再跟自己一样受苦。
“我们家之前就是开豆腐坊的,之后肯定也要靠这手艺为生,所以肯定要选柳树村。”
回来的路上胡松柏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所以此刻并没有什么犹豫。
沈老太将决定权给了沈新月:“家里新月做主吧,她说去哪儿我老婆子就跟着去哪儿。”
沈新月:“我们也选柳树村。”
沈老七抬头:“村长,你们家选择哪里?”
他之前在村里时是屠夫,这手艺虽然不能发家,可解决温饱不成问题。
所以内心更偏向离镇上近的柳树村。
沈大成目光落在两个儿子身上,想到沈新月的话,距离镇上近,机会自然多一些。
为了两个儿子,他也不再犹豫,开口道:“那就柳树村吧。”
见他选了柳树村,还在纠结的人也立马做出决定,选择柳树村。
“大家都是一个村里出来的,自然要报团在一起,不然被人欺负了都没地方说去。”
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登记户籍还有土地丈量和办理各种手续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
那名家丁见事情有了一定,便告辞离开了。
第二日,县丞派了两个官差,先带他们过去熟悉熟悉地方。
等到大家到了地方,之前还带着憧憬的众人,看着孤零零的一颗大柳树旁边的几间茅草屋,还有四周荒芜的杂草时,心情都有些低落。
但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大家也非常满足了。
两名官差临走时,沈大成又拿出半吊钱,交给大儿子沈福安,示意他给官差送过去。
“二位差爷辛苦跑一趟,请两位喝茶。”
其中一人接过钱颠了颠,觉得十分满意,笑着说:“我叫张鼎,以后有什么事去衙门里报我名就成。”
如此上道的人,他十分乐意结交。
沈福安忙道谢,然后送两人离开。
李桂兰无奈叹气:“还没如何呢,先就花去了这许多钱。”
“都是必要的打点,不能省,若不是有县主府上的小哥帮忙说话,咱们也不能分到这么好的地方。”
沈大成说罢,便开始在四周打量起来。
这时,不远处一户人家的院门推开,走出来一位四十几岁的妇人。
“你们这是?”
李桂兰见状忙上前,将她们即将在村里落户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那以后就是邻居了?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妇人十分和善,李桂兰也是个能说会道的,没聊多长时间,两人就好像已经认识了很长时间的邻居似的。
通过聊天李桂兰了解到,这六七户人家也是年初才安置过来的。
妇人的夫家姓祁,有个在镇上书院读书的儿子。
又寒暄几句,妇人才回了屋里。
这时沈大成已经选好了位置,组织大家将空地的石头和荒草全都清理出来,然后一把火将它们烧了个干净。
以后这里就是众人的家了,所以大家都干劲十足。
中间祁氏出来给大家送过一次水,另外两户人家也出来跟大家打了招呼。
一直忙到傍晚十分,终于才将大概两亩地的位置清理出来。
眼看天色不早了,大家坐上骡车回了客店。
沈大成将众人叫到一起开了个会。
要建房子肯定需要买材料,这部分钱要如何出,还需要大家来定夺。
“依照我的意思,这两匹骡子还有粮食算是大家的,离明年开春还有几个月,粮食暂时不能动。”
“这两匹骡子看看谁家要是想留下,按照世面上的价格,如果有想要留下,就直接作价。”
两匹骡子算上套车,之前沈新月买的的时候一共是二十五贯钱。
山上有现成的木头和土,每户再添一些钱用来买砂石材料,应该是尽够了。
“这骡车我家留一辆。”胡松柏数出十三贯钱,放到桌子上。
明年开春要耕种,平时收豆子磨豆腐有一头骡子能省不少力。
胡松柏表态之后,再没有人开口。
不是他们不想留下骡子,而是没办法拿出这么多钱。
沈大成将目光落在沈新月身上。
骡子虽然耐力好,可耕种没有老牛有力气,平时进出也没有马车速度快,沈新月并不钟意。
见她没有要留下的意思,沈大成轻咳一声看向李桂兰:“既然没人表态,那我做主把剩下的这头留下吧。”
李桂兰会意,也数出十三贯钱。
见事情定下,胡松柏主动说:“大家现在正是困难的时候,这骡车不妨就还继续留下,等大家买完材料盖完房子再分。”
沈大成也正有此意。
其他人家都非常感激。
接下来就是造房子的具体事项。
多数人家都选择了造两间或者三间房。
只有沈大成和沈新月两家选择盖五间。
“家里只有咱们娘几个,用不了那么大的房子,两间房就够用了。”
没两年孙女们就要一个一个嫁出去,省下的钱不如留做陪嫁。
想到这沈老太内心生出几分酸楚。
儿子媳妇没得早,不然给姐妹几个留个兄弟,往后到了婆家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沈新月:“奶,几个妹妹越来越大了,总要有自己的房间,况且还有王良这孩子,之前路上条件不好才没那么多避讳,如今要盖房子了,总要住的宽敞些。”
若是依照她的意思,东西厢房也要弄上的,只是怕太扎眼,五间房是她能接受的最低标准。
沈大成家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兄弟俩眼看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往后家里人口多,索性一步到位。
事情定下之后,为了尽量省一些钱,第二日大家便退了房。
沈大成将情况跟众人简单说了一遍。
大多数人听后第一想法就是选地多的位置。
“足足十亩地呢,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
沈新月:“大家有没有想过以后?如果家里的孩子想要进学堂,或者农闲想要来镇上找个杂活,那么远的路,确定能行吗?”
提到孩子,有几户人家沉默了。
是啊,他们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尤其这次逃荒,更是让他们看清楚了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若是有一点可能,他们也不希望孩子再跟自己一样受苦。
“我们家之前就是开豆腐坊的,之后肯定也要靠这手艺为生,所以肯定要选柳树村。”
回来的路上胡松柏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所以此刻并没有什么犹豫。
沈老太将决定权给了沈新月:“家里新月做主吧,她说去哪儿我老婆子就跟着去哪儿。”
沈新月:“我们也选柳树村。”
沈老七抬头:“村长,你们家选择哪里?”
他之前在村里时是屠夫,这手艺虽然不能发家,可解决温饱不成问题。
所以内心更偏向离镇上近的柳树村。
沈大成目光落在两个儿子身上,想到沈新月的话,距离镇上近,机会自然多一些。
为了两个儿子,他也不再犹豫,开口道:“那就柳树村吧。”
见他选了柳树村,还在纠结的人也立马做出决定,选择柳树村。
“大家都是一个村里出来的,自然要报团在一起,不然被人欺负了都没地方说去。”
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登记户籍还有土地丈量和办理各种手续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
那名家丁见事情有了一定,便告辞离开了。
第二日,县丞派了两个官差,先带他们过去熟悉熟悉地方。
等到大家到了地方,之前还带着憧憬的众人,看着孤零零的一颗大柳树旁边的几间茅草屋,还有四周荒芜的杂草时,心情都有些低落。
但能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大家也非常满足了。
两名官差临走时,沈大成又拿出半吊钱,交给大儿子沈福安,示意他给官差送过去。
“二位差爷辛苦跑一趟,请两位喝茶。”
其中一人接过钱颠了颠,觉得十分满意,笑着说:“我叫张鼎,以后有什么事去衙门里报我名就成。”
如此上道的人,他十分乐意结交。
沈福安忙道谢,然后送两人离开。
李桂兰无奈叹气:“还没如何呢,先就花去了这许多钱。”
“都是必要的打点,不能省,若不是有县主府上的小哥帮忙说话,咱们也不能分到这么好的地方。”
沈大成说罢,便开始在四周打量起来。
这时,不远处一户人家的院门推开,走出来一位四十几岁的妇人。
“你们这是?”
李桂兰见状忙上前,将她们即将在村里落户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那以后就是邻居了?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妇人十分和善,李桂兰也是个能说会道的,没聊多长时间,两人就好像已经认识了很长时间的邻居似的。
通过聊天李桂兰了解到,这六七户人家也是年初才安置过来的。
妇人的夫家姓祁,有个在镇上书院读书的儿子。
又寒暄几句,妇人才回了屋里。
这时沈大成已经选好了位置,组织大家将空地的石头和荒草全都清理出来,然后一把火将它们烧了个干净。
以后这里就是众人的家了,所以大家都干劲十足。
中间祁氏出来给大家送过一次水,另外两户人家也出来跟大家打了招呼。
一直忙到傍晚十分,终于才将大概两亩地的位置清理出来。
眼看天色不早了,大家坐上骡车回了客店。
沈大成将众人叫到一起开了个会。
要建房子肯定需要买材料,这部分钱要如何出,还需要大家来定夺。
“依照我的意思,这两匹骡子还有粮食算是大家的,离明年开春还有几个月,粮食暂时不能动。”
“这两匹骡子看看谁家要是想留下,按照世面上的价格,如果有想要留下,就直接作价。”
两匹骡子算上套车,之前沈新月买的的时候一共是二十五贯钱。
山上有现成的木头和土,每户再添一些钱用来买砂石材料,应该是尽够了。
“这骡车我家留一辆。”胡松柏数出十三贯钱,放到桌子上。
明年开春要耕种,平时收豆子磨豆腐有一头骡子能省不少力。
胡松柏表态之后,再没有人开口。
不是他们不想留下骡子,而是没办法拿出这么多钱。
沈大成将目光落在沈新月身上。
骡子虽然耐力好,可耕种没有老牛有力气,平时进出也没有马车速度快,沈新月并不钟意。
见她没有要留下的意思,沈大成轻咳一声看向李桂兰:“既然没人表态,那我做主把剩下的这头留下吧。”
李桂兰会意,也数出十三贯钱。
见事情定下,胡松柏主动说:“大家现在正是困难的时候,这骡车不妨就还继续留下,等大家买完材料盖完房子再分。”
沈大成也正有此意。
其他人家都非常感激。
接下来就是造房子的具体事项。
多数人家都选择了造两间或者三间房。
只有沈大成和沈新月两家选择盖五间。
“家里只有咱们娘几个,用不了那么大的房子,两间房就够用了。”
没两年孙女们就要一个一个嫁出去,省下的钱不如留做陪嫁。
想到这沈老太内心生出几分酸楚。
儿子媳妇没得早,不然给姐妹几个留个兄弟,往后到了婆家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沈新月:“奶,几个妹妹越来越大了,总要有自己的房间,况且还有王良这孩子,之前路上条件不好才没那么多避讳,如今要盖房子了,总要住的宽敞些。”
若是依照她的意思,东西厢房也要弄上的,只是怕太扎眼,五间房是她能接受的最低标准。
沈大成家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兄弟俩眼看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往后家里人口多,索性一步到位。
事情定下之后,为了尽量省一些钱,第二日大家便退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