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虫洞技术!
“你运气好,被一位老前辈看重,指名道姓要你去参与实验!”,杨清河有些酸溜溜道。
“老前辈?”,方珏有些纳闷,不过很快脑海里浮现起一个身影。
“你想得没错,还能是谁?那位现存的太极泰斗。”,杨清河一眼就看出了方珏的想法,肯定了他的猜测。
“他为什么会让我参加实验啊?这个实验应该很重要吧?”,方珏疑惑道,按理说必须出地球进行的实验,都是些精细且重要的实验,需要排除地球上诸多因素的干扰。
“确实是个很重要的实验,如果能够将这个理论向前推进一步,并用实验证实,人类恐怕能在不远的将来迈入真正的星际时代!”,杨清河语气中带着憧憬道。
“难道是……”,方珏睁大了眼睛,虽然他具体的知识还未学习,但基本的知识体系框架还是熟悉的。
“没错,就是那项技术!”
……
被太空电梯托举着向环星轨道上升,方珏的心里是激情澎湃的。
他要参加的实验是名为《FTL技术的探索与研发》的超现实技术。
FTL技术其实就是超光速航行技术,是人类设想中实现第二阶段星际航行的必备前置技术。
第一阶段的星际航行人类如今已经可以实现了,有着核聚变引擎和生态自持系统的大型飞船对于如今的人类来说并不困难。
甚至如今的技术,模拟出来的模型中,人类最快的大型飞船甚至能够加速到百分之二十的光速,虽然加速距离很长,但是配合冬眠技术已经有了探索最近几个恒星系的前置条件。
不过人类如今对于位置的宇宙空间有着莫名的恐惧,或许是过去科幻经典《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的影响,也可能是观察者文明威胁在前,总之人类至今都没有进行过任何一次系外探索。
大部分人都有一种恐惧,害怕在宇宙尺度上跟地球近在咫尺的几个恒星系中有强大文明存在,如果现在去接触,或许会给人类提前招来灭顶之灾。
甚至为了将被其他文明发现的可能降到最低,人类在技术水平达到的之后,还将已经飞出太阳系的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给击毁了,它们早就已经失去了动力,所以人类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了有史以来最远距离的狙击,将危机的种子抹杀掉。
据说早期的研究员极其迷信《三体》中科幻想象的技术手段,甚至奢望能够还原当中的曲速航行技术,用人类所有的资源构建出“黑域”,完成宇宙文明都能理解的“安全申明”,以摆脱被观察者文明抹杀的命运。
不过这样疯狂的计划还是没能付诸实施,不是研究员们不支持,实际上当时超过七成的研究员都支持这个计划,他们在见识到与观察者文明之间的差距后,怕了,怕得要死。
他们比谁都清楚,这样的差距没有意外发生,那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挣扎,没有机会去对抗那个不知多少年前就如此强大的文明,那不如把自己锁死在太阳系中,起码文明还有延续下去的希望。
让这个计划破产的原因是它在技术层面上的难度,高到让人无法去相信它可以被实现,改变空间的属性,让光速减缓?这样的技术是对宇宙规律的颠覆!
到底需要多少能量,没人能计算地出来,总之即使把太阳拿来烧,最终可能也只能将米粒大的空间曲率改变,将一根火柴加速到近光速。
而现在人类正在探索的FTL技术方向则是爱因斯坦——罗森桥这个经典物理模型的延伸。
空间如果被折叠,那远在数光年,数万光年的两个地点就有可能在另一个尺度上近在咫尺,中间只隔了短短的一座虫洞桥,这就是爱因斯坦——罗森桥的简单模型。
穿过这座桥,就能从原处前往数光年、数万光年的位置,在宇宙空间的意义上就实现了超光速航行。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空间上形成一道褶皱,将平坦光滑的三维纸张折叠,让两个原本距离遥远的点近乎贴合在一起,再在两者之间打一个小小的洞,贯穿两者,便能使两者联通,来回其间再无阻碍,原本远在天边的两个位置就能瞬间到达。
比起曲速航行技术,这个技术的难度看起来似乎也很大,但两者的难度却天差地别。
前者相当于要将空间的基本属性改变,将之替换成另外的东西,后者便是简单的形变。
试想一下,是将一张纸变成一块布容易呢?还是将一张纸对折挖个洞容易呢?
显而易见,后者的难度下降了数个档次。
当然,虫洞技术本质上也是在改变空间,实际难度也相当的大,但起码有能够实现的可能。
而最让人类坚信这个方向正确性的,还要从百慕大说起。
百慕大三角,可以说是诸多科普向地摊文学最喜欢说道的地方了,飞行员失踪、雷达失灵、瞬移数万公里……
这样的传说一直伴随着百慕大,很多都是骗人的,但其中确实有真实的例子存在。
真的有人在百慕大进行了空间穿梭。
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海难,一艘油轮偏航进入了百慕大范围,几个小时后又出现在了远在上万公里外的好望角!
后续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不止一例,于是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最终只能确定了这个匪夷所思的可能——他们确实进行了空间穿梭。
后来对这个现象的深入了解、探索、分析之后,才解释了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百慕大范维内,有不止一条虫洞通往世界各地,甚至还有通向未知区域的虫洞存在!
这种自然产生的虫洞现象让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欣喜若狂,有自然产生的虫洞存在,那就有人工复刻的可能!
这是人类进入第二阶段星际航行的契机!
于是针对这个方向技术的深入探索研发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科研领域,这次方珏破例参加的实验便是对之进行深入探索的缩影。
“老前辈?”,方珏有些纳闷,不过很快脑海里浮现起一个身影。
“你想得没错,还能是谁?那位现存的太极泰斗。”,杨清河一眼就看出了方珏的想法,肯定了他的猜测。
“他为什么会让我参加实验啊?这个实验应该很重要吧?”,方珏疑惑道,按理说必须出地球进行的实验,都是些精细且重要的实验,需要排除地球上诸多因素的干扰。
“确实是个很重要的实验,如果能够将这个理论向前推进一步,并用实验证实,人类恐怕能在不远的将来迈入真正的星际时代!”,杨清河语气中带着憧憬道。
“难道是……”,方珏睁大了眼睛,虽然他具体的知识还未学习,但基本的知识体系框架还是熟悉的。
“没错,就是那项技术!”
……
被太空电梯托举着向环星轨道上升,方珏的心里是激情澎湃的。
他要参加的实验是名为《FTL技术的探索与研发》的超现实技术。
FTL技术其实就是超光速航行技术,是人类设想中实现第二阶段星际航行的必备前置技术。
第一阶段的星际航行人类如今已经可以实现了,有着核聚变引擎和生态自持系统的大型飞船对于如今的人类来说并不困难。
甚至如今的技术,模拟出来的模型中,人类最快的大型飞船甚至能够加速到百分之二十的光速,虽然加速距离很长,但是配合冬眠技术已经有了探索最近几个恒星系的前置条件。
不过人类如今对于位置的宇宙空间有着莫名的恐惧,或许是过去科幻经典《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的影响,也可能是观察者文明威胁在前,总之人类至今都没有进行过任何一次系外探索。
大部分人都有一种恐惧,害怕在宇宙尺度上跟地球近在咫尺的几个恒星系中有强大文明存在,如果现在去接触,或许会给人类提前招来灭顶之灾。
甚至为了将被其他文明发现的可能降到最低,人类在技术水平达到的之后,还将已经飞出太阳系的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给击毁了,它们早就已经失去了动力,所以人类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了有史以来最远距离的狙击,将危机的种子抹杀掉。
据说早期的研究员极其迷信《三体》中科幻想象的技术手段,甚至奢望能够还原当中的曲速航行技术,用人类所有的资源构建出“黑域”,完成宇宙文明都能理解的“安全申明”,以摆脱被观察者文明抹杀的命运。
不过这样疯狂的计划还是没能付诸实施,不是研究员们不支持,实际上当时超过七成的研究员都支持这个计划,他们在见识到与观察者文明之间的差距后,怕了,怕得要死。
他们比谁都清楚,这样的差距没有意外发生,那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挣扎,没有机会去对抗那个不知多少年前就如此强大的文明,那不如把自己锁死在太阳系中,起码文明还有延续下去的希望。
让这个计划破产的原因是它在技术层面上的难度,高到让人无法去相信它可以被实现,改变空间的属性,让光速减缓?这样的技术是对宇宙规律的颠覆!
到底需要多少能量,没人能计算地出来,总之即使把太阳拿来烧,最终可能也只能将米粒大的空间曲率改变,将一根火柴加速到近光速。
而现在人类正在探索的FTL技术方向则是爱因斯坦——罗森桥这个经典物理模型的延伸。
空间如果被折叠,那远在数光年,数万光年的两个地点就有可能在另一个尺度上近在咫尺,中间只隔了短短的一座虫洞桥,这就是爱因斯坦——罗森桥的简单模型。
穿过这座桥,就能从原处前往数光年、数万光年的位置,在宇宙空间的意义上就实现了超光速航行。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空间上形成一道褶皱,将平坦光滑的三维纸张折叠,让两个原本距离遥远的点近乎贴合在一起,再在两者之间打一个小小的洞,贯穿两者,便能使两者联通,来回其间再无阻碍,原本远在天边的两个位置就能瞬间到达。
比起曲速航行技术,这个技术的难度看起来似乎也很大,但两者的难度却天差地别。
前者相当于要将空间的基本属性改变,将之替换成另外的东西,后者便是简单的形变。
试想一下,是将一张纸变成一块布容易呢?还是将一张纸对折挖个洞容易呢?
显而易见,后者的难度下降了数个档次。
当然,虫洞技术本质上也是在改变空间,实际难度也相当的大,但起码有能够实现的可能。
而最让人类坚信这个方向正确性的,还要从百慕大说起。
百慕大三角,可以说是诸多科普向地摊文学最喜欢说道的地方了,飞行员失踪、雷达失灵、瞬移数万公里……
这样的传说一直伴随着百慕大,很多都是骗人的,但其中确实有真实的例子存在。
真的有人在百慕大进行了空间穿梭。
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海难,一艘油轮偏航进入了百慕大范围,几个小时后又出现在了远在上万公里外的好望角!
后续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不止一例,于是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最终只能确定了这个匪夷所思的可能——他们确实进行了空间穿梭。
后来对这个现象的深入了解、探索、分析之后,才解释了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百慕大范维内,有不止一条虫洞通往世界各地,甚至还有通向未知区域的虫洞存在!
这种自然产生的虫洞现象让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欣喜若狂,有自然产生的虫洞存在,那就有人工复刻的可能!
这是人类进入第二阶段星际航行的契机!
于是针对这个方向技术的深入探索研发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科研领域,这次方珏破例参加的实验便是对之进行深入探索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