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邪牲淫祀
官道上两道人并肩而行。一道人一身青衣手捧拂尘,一道人蓑衣外罩背负长剑。
薛振锷心中料定李玄感为人孤傲,不好打交道,干脆一路闭口不言。此举他是轻省了,倒是将李玄感憋闷了个够呛。
李玄感此人与唐时名相同名,实则是因其是上清玄字辈之故。此人本就是玄字辈开山大弟子,十年前入茅山,十余年修至炼精化炁巅峰,只差一步便要踏入炼炁化神之境。
这等修为放之修行界也是出类拔萃!此番得了师门之命,前往神京请真武道人上茅山,无意中听闻那道人竟天生神仙骨!
李玄感当即心生嗔念,憋着劲想要落一落薛振锷的威风。哪里想到,薛振锷此人滑不留手,除去最开始平澹招呼,一路上竟一言不发。
李玄感思忖着须得想一法子与薛振锷做过一遭,偷眼瞥去,却见薛振锷信步而行,四下好奇观量,悠悠哉哉好不自在。
李玄感顺着薛振锷的目光看去,就见田间青牛哞哞,农人呼喝,一点点的犁着水田;有牧童蹲坐田埂,吹着婉转笛声;又有布帕包头的妇人提了篮子,将青苗栽于水田之中。
「师弟在看甚?」
薛振锷回神,笑道:「好一派田园牧歌……道兄见谅,小道自幼染疾,或囿于家宅,或于深山苦修,这等田园景象倒是初次见闻。」
「原来如此。」
薛振锷来了兴致,问道:「道兄乃茅山高道,想来时常下山打醮,于这江南风物颇为熟稔罢?」
「师弟过奖,贫道倒是略知一二。」
薛振锷问道:「不知江南小农之家,每岁收成如何啊?」
「嗯?」李玄感开始挠头。他平素一心修行,哪里有心思关心民间疾苦?便是平素打醮,也多在大户人家中行走。小民小户求上茅山,大抵会赐下灵符一道。
即便小民小户家须做法事,也大多由下茅山弟子行之,又哪里用得着他这等高道出手?
李玄感好歹痴长几岁,略略回想,说道:「这却不好笼统说之……家中有五亩水田,每岁可得粮十三、四石,妇人事桑麻,每岁大抵可得十一、二石粮。」
薛振锷开始皱眉。五亩地的自耕农,两口子忙碌一年能得二十五石粮,糙米每石四钱银子,这一年到头收入还不到十两银子!
这还是自耕农,那佃户与雇工岂不是过的更差?
他脱口道:「这般收入只够温饱,如何过得下去?」
李玄感道:「世道如此,如之奈何?贫道听闻,乡民食于田者,春月纺织,以布易米,家无余粒;至五月间田事迫,则以冬衣易米;至秋,稍有雨泽,机杼声遍村落,抱布易米而食;至冬三月,及还租已毕,则以所余米春白而置于囷,归典库以易质衣。
如此往复,若家中遭灾患病,只怕家破人亡,不得不典儿卖女啊。」
五月卖冬衣,冬天赎回来……这也太惨了!都说江南富庶,可自耕农都这般苟活,那佃户、雇工岂不是过得更惨?
李玄感说罢,见薛振锷皱眉思忖,便劝说道:「师弟既为修行中人,这等凡尘俗世还是要少沾染,免得乱了道心。」
薛振锷略略稽首,沉默以对。二人又行一阵,便见远处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只见乡民穿红挂绿,抬着一尊女子纸人朝着山间行去。
「道兄,那是何故啊?可是阴婚?」
李玄感看将过去,顿时脸色铁青,咬牙道:「邪牲Yin祀!乡野小民,当真愚昧无知。」
「Yin祀?」
「五通神!」李玄感道:「此必为借阴债之举!」
五通神薛振锷翻阅道藏的时候看到过,可这借阴债倒是
初次听闻。
薛振锷心中好奇的紧,便说道:「道兄,左右茅山距此不远,不若你我二人远远看上一眼,如何?」
「这……真人催得紧……」
「道兄,小道又不是不去,不过看一眼Yin祀,想来万真人通情达理,必会理解小道。」
「也罢,那就看上一眼。」
二人当即调转方向,追着那队乡民而去。
李玄感心中不耐,可薛振锷却一直客气有加,李玄感愣是找不到发飙的由子。薛振锷又不停追问,李玄感说上两句,倒是显露了好为人师的本性。
据李玄感所言,这五通神Yin祀早已有之。茅山道藏记载,五通神隋唐之时便有。
唐光启二年,天降五位神人于婺源城北。这五位说的就是五通神。
五通神名号颇多,五显、五郎、五圣、五猖、五哥等等,说的全都是五通神。
及至宋宣和年间,赵宋眼见五通神势大,干脆来了个官方背书,敕封五通神为通贶候、通佑候、通泽候、通惠候、通济候;后又封「显应公、显济公、显灵公、显宁公、显佑公」。
赵宋官家是背书了,可当时的道门对此嗤之以鼻,只当五通神不过是山精野怪,根本不曾敕封。于是论将起来,这五通神依旧是Yin祀。
每岁正月初五迎财神,迎的就是这五位。
薛振锷暗道好家伙,敢情自己前世那帮迎财神的,迎的根本就不是正神啊。
这五通神并非道门敕封,只因百姓香火愿力催生,刚开始倒是规规矩矩有求必应。有人家闹饥荒,求了五通神,家中米缸顿时堆满米粮,且连吃数日不见少。
后来大和尚们开始使坏,说这五通神本就是佛门家奴。宋时佛门典籍《五灯会元》记载:僧问:如何是古佛道场?师曰:五通庙里没香炉。」自此以后,五通神便与佛教五通仙画上了等号。
《华严经》记载,五通仙是「Yin欲」的象征,「五通仙人大威德,退失神通因女人」「女呼共澡洗。女手柔软触之,心动遂成Yin欲,即失神通」。
如此断章取义,五通神就成了邪牲Yin祀。于是而今就有了借阴债之说。
所谓借阴债,乃是其人求五通神,损阳寿而得横财之举。
薛振锷听得啧啧称奇:「稀奇,五通神要阳寿作甚?」
「山精野怪,所思所想贫道如何得知?」
薛振锷皱眉道:「此地距茅山颇近,万真人怎地不管?」
李玄感气道:「如何管?乡民与那Yin祀你情我愿,我上清又如何管得了?」
说话间二人停下脚步,不远处山坡上立着一庙,乡民吹吹打打,将纸人供入其中,其后不少乡民上前上香叩头,口中念念有词,颇为虔诚。
忽有一人一声发喊,原地跳起老高:「意!我借到了,借到了!五通神老爷说了,明日必有横财临门!」
乡民齐齐赞叹。
有乡民道:「苏二,你舍了几年阳寿?」
那苏二混不吝道:「不过区区十年!」
又是一番赞叹,众人纷纷说这苏二命好。
那苏二左右拱拱手,喜气洋洋扭头便奔下山坡。薛振锷见那苏二三十左右年纪,面皮黢黑,想来是乡中农人。当即横出一步拦住去路,稽首道:「慈悲,这位老兄请了,贫道有一事不解,不知老兄可为贫道解惑?」
那乡民倒退一步,极为警惕道:「你这道士要作甚?」
薛振锷眨眨眼,翻手摸出一块碎银,丢将过去说道:「不让老兄白忙,只消回答贫道几个问题,这银子便是老兄的。」
那乡民略略掂量,当即放进嘴里咬出牙印,旋即喜道
「五通神老爷显灵,果然有横财!兀那道士,有话快说,我还要还家呢。」
薛振锷和气道:「贫道观老兄方才借了阴债……不知老兄可曾见过那五通神模样?」
苏二开始皱眉,说道:「我也不知见没见过,方才我一心祈求,眼前突地腾起烟雾,俄尔便有幼童声响传来。说横财一笔可换十年阳寿,问我允不允。我应允下来,那烟雾便散了。」
李玄感在一旁冷哼道:「装神弄鬼!」
薛振锷思量一番,问道:「老兄喜气洋洋,怎地这般不吝惜阳寿?十年阳寿可不少。」
那乡民挑眉道:「十年阳寿算甚?不借阴债,全家便要被刘大户逼得典卖田土。没了家业,去给大户做佃户,舍了命一年到头也吃不得饱,哪里还活得了十年?」
此时又有乡民下山而来,一老农遥遥赞叹:「苏二运气真好,竟借到了阴债。」
一旁有人道:「定是苏二娘子有几分姿色之故。说不得这厮明日就做了王八!」
老农摇头道:「做王八总好过没了家产。哎,真是好运气。」
薛振锷问道:「老兄是借了刘大户家中银钱?」
「哪里是银钱?去岁家中无以为继,只好求了刘大户,借了两石粮食。刘大户颇为黑心,这一年收了我十余两银钱不算,如今本钱竟翻到了五两。」
一旁的李玄感道:「贫道听闻大报恩寺借贷颇为公道……」
苏二立刻道:「我又不认识大报恩寺的和尚,和尚凭甚借我银钱?且大和尚们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听说从大报恩寺借贷九出十三归,不比刘大户少多少。」
薛振锷心中哀叹,幸亏自己托生大户人家,若要托生在寻常百姓家,纵是有千般本事,只怕也无以为继。这尚且是延康盛世,小民求活尚且如此艰难。
待来日赶上水旱蝗灾,小民哪里还有活路?
「最后一问……那五通神可说了何时来取老兄十年阳寿?」
「这倒不曾说……不过我听闻,但凡借了阴债,三两日间必大病一场。这病却无需医治,几日便会转好。」
又问明了苏二家乡所在,薛振锷这才稽首将其送走。
薛振锷再看向山坡之上,聚精会神之下,隐约见一三尺绿衣小人蹲伏庙顶,贼头贼脑俯视祭拜乡民。
放松心神,那绿衣小人顿时不见了踪影。薛振锷暗忖,想来是神识去了大半,这才看不分明。
转身冲着李玄感略略颔首:「道兄,我等走罢。」
「哦……嗯?」李玄感极为诧异,本以为薛振锷要多管闲事,不想只问了三言两语便要继续上路。
二人一路动行,眼看句容县城在望,李玄感实在忍不住说道:「师弟,那苏家庄距此不远,师弟莫非想歇脚时以术法赶去?」
【讲真,最近一直用
会引得天翻地覆。
大郕承平日久,且皇权只到县,乡野是士绅、土豪的乡野,这帮家伙不但掌握话语权,还百般盘剥升斗小民。长此以往,小民再无立锥之地,如何不反?
只盼着于谦再入朝堂,能一举挽天倾。否则乱世之中,升斗小民不好过,他们这些修行之士日子也不好过。
李玄感沉默一阵说道:「不若还是走一遭苏家庄,斩了那邪神再走不迟。」
薛振锷停住脚步,笑道:「道兄,斩那邪神容易,只是来日苏二等人又如何借阴债?」
「没了邪神,自然不必借阴债。」
薛振锷叹息道:「借不成阴债,道兄以为苏二这般汉子能支撑几年?只怕刘大户眨眼之间便能将苏二全家吞得骨头都不剩。」
李玄感无言以对,总觉得不该如此,却又不知如何辩驳。
顿了顿,薛振锷道:「也是稀奇,我道门为何不学大报恩寺的和尚,也搞借贷?」
李玄感顿时厌恶道:「我道门怎能学那些腌臜和尚,食小民血肉?」
薛振锷停下脚步,极其诧异的瞥了李玄感一眼,随即掏出一块银子,一张银票,说道:「这是十两现银,这是大报恩寺的十两银票,道兄且看,都是十两,哪一个高尚?哪一个龌龊?」
薛振锷心中料定李玄感为人孤傲,不好打交道,干脆一路闭口不言。此举他是轻省了,倒是将李玄感憋闷了个够呛。
李玄感此人与唐时名相同名,实则是因其是上清玄字辈之故。此人本就是玄字辈开山大弟子,十年前入茅山,十余年修至炼精化炁巅峰,只差一步便要踏入炼炁化神之境。
这等修为放之修行界也是出类拔萃!此番得了师门之命,前往神京请真武道人上茅山,无意中听闻那道人竟天生神仙骨!
李玄感当即心生嗔念,憋着劲想要落一落薛振锷的威风。哪里想到,薛振锷此人滑不留手,除去最开始平澹招呼,一路上竟一言不发。
李玄感思忖着须得想一法子与薛振锷做过一遭,偷眼瞥去,却见薛振锷信步而行,四下好奇观量,悠悠哉哉好不自在。
李玄感顺着薛振锷的目光看去,就见田间青牛哞哞,农人呼喝,一点点的犁着水田;有牧童蹲坐田埂,吹着婉转笛声;又有布帕包头的妇人提了篮子,将青苗栽于水田之中。
「师弟在看甚?」
薛振锷回神,笑道:「好一派田园牧歌……道兄见谅,小道自幼染疾,或囿于家宅,或于深山苦修,这等田园景象倒是初次见闻。」
「原来如此。」
薛振锷来了兴致,问道:「道兄乃茅山高道,想来时常下山打醮,于这江南风物颇为熟稔罢?」
「师弟过奖,贫道倒是略知一二。」
薛振锷问道:「不知江南小农之家,每岁收成如何啊?」
「嗯?」李玄感开始挠头。他平素一心修行,哪里有心思关心民间疾苦?便是平素打醮,也多在大户人家中行走。小民小户求上茅山,大抵会赐下灵符一道。
即便小民小户家须做法事,也大多由下茅山弟子行之,又哪里用得着他这等高道出手?
李玄感好歹痴长几岁,略略回想,说道:「这却不好笼统说之……家中有五亩水田,每岁可得粮十三、四石,妇人事桑麻,每岁大抵可得十一、二石粮。」
薛振锷开始皱眉。五亩地的自耕农,两口子忙碌一年能得二十五石粮,糙米每石四钱银子,这一年到头收入还不到十两银子!
这还是自耕农,那佃户与雇工岂不是过的更差?
他脱口道:「这般收入只够温饱,如何过得下去?」
李玄感道:「世道如此,如之奈何?贫道听闻,乡民食于田者,春月纺织,以布易米,家无余粒;至五月间田事迫,则以冬衣易米;至秋,稍有雨泽,机杼声遍村落,抱布易米而食;至冬三月,及还租已毕,则以所余米春白而置于囷,归典库以易质衣。
如此往复,若家中遭灾患病,只怕家破人亡,不得不典儿卖女啊。」
五月卖冬衣,冬天赎回来……这也太惨了!都说江南富庶,可自耕农都这般苟活,那佃户、雇工岂不是过得更惨?
李玄感说罢,见薛振锷皱眉思忖,便劝说道:「师弟既为修行中人,这等凡尘俗世还是要少沾染,免得乱了道心。」
薛振锷略略稽首,沉默以对。二人又行一阵,便见远处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只见乡民穿红挂绿,抬着一尊女子纸人朝着山间行去。
「道兄,那是何故啊?可是阴婚?」
李玄感看将过去,顿时脸色铁青,咬牙道:「邪牲Yin祀!乡野小民,当真愚昧无知。」
「Yin祀?」
「五通神!」李玄感道:「此必为借阴债之举!」
五通神薛振锷翻阅道藏的时候看到过,可这借阴债倒是
初次听闻。
薛振锷心中好奇的紧,便说道:「道兄,左右茅山距此不远,不若你我二人远远看上一眼,如何?」
「这……真人催得紧……」
「道兄,小道又不是不去,不过看一眼Yin祀,想来万真人通情达理,必会理解小道。」
「也罢,那就看上一眼。」
二人当即调转方向,追着那队乡民而去。
李玄感心中不耐,可薛振锷却一直客气有加,李玄感愣是找不到发飙的由子。薛振锷又不停追问,李玄感说上两句,倒是显露了好为人师的本性。
据李玄感所言,这五通神Yin祀早已有之。茅山道藏记载,五通神隋唐之时便有。
唐光启二年,天降五位神人于婺源城北。这五位说的就是五通神。
五通神名号颇多,五显、五郎、五圣、五猖、五哥等等,说的全都是五通神。
及至宋宣和年间,赵宋眼见五通神势大,干脆来了个官方背书,敕封五通神为通贶候、通佑候、通泽候、通惠候、通济候;后又封「显应公、显济公、显灵公、显宁公、显佑公」。
赵宋官家是背书了,可当时的道门对此嗤之以鼻,只当五通神不过是山精野怪,根本不曾敕封。于是论将起来,这五通神依旧是Yin祀。
每岁正月初五迎财神,迎的就是这五位。
薛振锷暗道好家伙,敢情自己前世那帮迎财神的,迎的根本就不是正神啊。
这五通神并非道门敕封,只因百姓香火愿力催生,刚开始倒是规规矩矩有求必应。有人家闹饥荒,求了五通神,家中米缸顿时堆满米粮,且连吃数日不见少。
后来大和尚们开始使坏,说这五通神本就是佛门家奴。宋时佛门典籍《五灯会元》记载:僧问:如何是古佛道场?师曰:五通庙里没香炉。」自此以后,五通神便与佛教五通仙画上了等号。
《华严经》记载,五通仙是「Yin欲」的象征,「五通仙人大威德,退失神通因女人」「女呼共澡洗。女手柔软触之,心动遂成Yin欲,即失神通」。
如此断章取义,五通神就成了邪牲Yin祀。于是而今就有了借阴债之说。
所谓借阴债,乃是其人求五通神,损阳寿而得横财之举。
薛振锷听得啧啧称奇:「稀奇,五通神要阳寿作甚?」
「山精野怪,所思所想贫道如何得知?」
薛振锷皱眉道:「此地距茅山颇近,万真人怎地不管?」
李玄感气道:「如何管?乡民与那Yin祀你情我愿,我上清又如何管得了?」
说话间二人停下脚步,不远处山坡上立着一庙,乡民吹吹打打,将纸人供入其中,其后不少乡民上前上香叩头,口中念念有词,颇为虔诚。
忽有一人一声发喊,原地跳起老高:「意!我借到了,借到了!五通神老爷说了,明日必有横财临门!」
乡民齐齐赞叹。
有乡民道:「苏二,你舍了几年阳寿?」
那苏二混不吝道:「不过区区十年!」
又是一番赞叹,众人纷纷说这苏二命好。
那苏二左右拱拱手,喜气洋洋扭头便奔下山坡。薛振锷见那苏二三十左右年纪,面皮黢黑,想来是乡中农人。当即横出一步拦住去路,稽首道:「慈悲,这位老兄请了,贫道有一事不解,不知老兄可为贫道解惑?」
那乡民倒退一步,极为警惕道:「你这道士要作甚?」
薛振锷眨眨眼,翻手摸出一块碎银,丢将过去说道:「不让老兄白忙,只消回答贫道几个问题,这银子便是老兄的。」
那乡民略略掂量,当即放进嘴里咬出牙印,旋即喜道
「五通神老爷显灵,果然有横财!兀那道士,有话快说,我还要还家呢。」
薛振锷和气道:「贫道观老兄方才借了阴债……不知老兄可曾见过那五通神模样?」
苏二开始皱眉,说道:「我也不知见没见过,方才我一心祈求,眼前突地腾起烟雾,俄尔便有幼童声响传来。说横财一笔可换十年阳寿,问我允不允。我应允下来,那烟雾便散了。」
李玄感在一旁冷哼道:「装神弄鬼!」
薛振锷思量一番,问道:「老兄喜气洋洋,怎地这般不吝惜阳寿?十年阳寿可不少。」
那乡民挑眉道:「十年阳寿算甚?不借阴债,全家便要被刘大户逼得典卖田土。没了家业,去给大户做佃户,舍了命一年到头也吃不得饱,哪里还活得了十年?」
此时又有乡民下山而来,一老农遥遥赞叹:「苏二运气真好,竟借到了阴债。」
一旁有人道:「定是苏二娘子有几分姿色之故。说不得这厮明日就做了王八!」
老农摇头道:「做王八总好过没了家产。哎,真是好运气。」
薛振锷问道:「老兄是借了刘大户家中银钱?」
「哪里是银钱?去岁家中无以为继,只好求了刘大户,借了两石粮食。刘大户颇为黑心,这一年收了我十余两银钱不算,如今本钱竟翻到了五两。」
一旁的李玄感道:「贫道听闻大报恩寺借贷颇为公道……」
苏二立刻道:「我又不认识大报恩寺的和尚,和尚凭甚借我银钱?且大和尚们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听说从大报恩寺借贷九出十三归,不比刘大户少多少。」
薛振锷心中哀叹,幸亏自己托生大户人家,若要托生在寻常百姓家,纵是有千般本事,只怕也无以为继。这尚且是延康盛世,小民求活尚且如此艰难。
待来日赶上水旱蝗灾,小民哪里还有活路?
「最后一问……那五通神可说了何时来取老兄十年阳寿?」
「这倒不曾说……不过我听闻,但凡借了阴债,三两日间必大病一场。这病却无需医治,几日便会转好。」
又问明了苏二家乡所在,薛振锷这才稽首将其送走。
薛振锷再看向山坡之上,聚精会神之下,隐约见一三尺绿衣小人蹲伏庙顶,贼头贼脑俯视祭拜乡民。
放松心神,那绿衣小人顿时不见了踪影。薛振锷暗忖,想来是神识去了大半,这才看不分明。
转身冲着李玄感略略颔首:「道兄,我等走罢。」
「哦……嗯?」李玄感极为诧异,本以为薛振锷要多管闲事,不想只问了三言两语便要继续上路。
二人一路动行,眼看句容县城在望,李玄感实在忍不住说道:「师弟,那苏家庄距此不远,师弟莫非想歇脚时以术法赶去?」
【讲真,最近一直用
会引得天翻地覆。
大郕承平日久,且皇权只到县,乡野是士绅、土豪的乡野,这帮家伙不但掌握话语权,还百般盘剥升斗小民。长此以往,小民再无立锥之地,如何不反?
只盼着于谦再入朝堂,能一举挽天倾。否则乱世之中,升斗小民不好过,他们这些修行之士日子也不好过。
李玄感沉默一阵说道:「不若还是走一遭苏家庄,斩了那邪神再走不迟。」
薛振锷停住脚步,笑道:「道兄,斩那邪神容易,只是来日苏二等人又如何借阴债?」
「没了邪神,自然不必借阴债。」
薛振锷叹息道:「借不成阴债,道兄以为苏二这般汉子能支撑几年?只怕刘大户眨眼之间便能将苏二全家吞得骨头都不剩。」
李玄感无言以对,总觉得不该如此,却又不知如何辩驳。
顿了顿,薛振锷道:「也是稀奇,我道门为何不学大报恩寺的和尚,也搞借贷?」
李玄感顿时厌恶道:「我道门怎能学那些腌臜和尚,食小民血肉?」
薛振锷停下脚步,极其诧异的瞥了李玄感一眼,随即掏出一块银子,一张银票,说道:「这是十两现银,这是大报恩寺的十两银票,道兄且看,都是十两,哪一个高尚?哪一个龌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