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废除察举制?【求追读】
书房里。
曹操、荀彧、贾诩、许褚四人面面相觑。
一时之间,他们没弄明白曹斌到底是什么意思。
自东汉和帝永元之际,举孝廉、茂才改为以人口为标准,人口满二十万人,才拥有一个举孝廉的名额。
要知道,天下虽大,但经过连年的征战,全天下的总人口仅有一千四百多万。
而曹魏治下却仅有不到全天下的三分之一大小,人口数量仅有八百余万而已。
总名额也就四五十个罢了,可谓是寥寥无几。
这样的好事,别人盼都盼不来,你居然拒绝了?
“斌儿,你此话是何意思?”
曹操深吸一口气,沉声问道。
送上门来的好处不要,莫不是兴奋过度而痴傻了?
“承贾大夫举察茂才之情,斌必铭记于心,永不敢忘。”
曹斌向贾诩拱了拱手,略带歉意的说道。
“但察举、茂才的名额何等稀少,每年不过数十个罢了。”
说完,他看向曹操,郑重的说道:“大父求贤若渴,我却年幼无知、才疏学浅,岂敢占用宝贵的名额?”
听了他的话,荀彧微微颌首,对他好感大生。
知进退,晓事理,倒是不错。
“就凭你呈给大父的这张九州堪舆图,以及此曲辕神犁,举茂才足矣。”
曹操捋了捋胡须,意味深长的说道:“你莫辜负文和的一片好意。”
这个孙子太懂事了,不争不抢,连送上门来的好处也往外推。
但正因此,曹操才对他更为愧疚。
本来就没有将曹斌从小带在身边,二人也是第一次见面。
曹操就想多多补偿这个孙儿,缓和爷孙关系,贾诩恰到好处地送上门来,推举曹斌为茂才。
所以,老曹想都没想,直接就答应了。
“孙儿说句大不敬的话,我看不上这种凭亲情关系察举的茂才。”
曹斌摇了摇头,说出了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话来。
他的话音一落,众人齐齐皱眉不悦。
刚刚还夸你懂事,怎么立马说话就不中听了呢?
“看不上?你可知为了一个茂才的名额,士家大族弟子争得头破血流、手段齐出?”
曹操面无表情,冷冷盯着曹斌,道:“大父以为你推让名额是为吾分忧,却不曾想居然口出狂言,你太令大父失望了。”
说实话,老曹是有些失望的。
这个孙儿说话太冒失,太不懂事了。
竟然说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来。
只是一句话的功夫,就将天下士人都得罪了。
果然是黄口小儿,年幼无知。
荀彧、贾诩、许褚三人也都面露失望之色。
贾诩更是隐隐有些后悔,不该在没有明确曹斌的性格之前,就冒然对其下注。
这下麻烦大了。
此时贾诩甚至在思考着,如何挽回因之前冒失而犯下的错误决定。
“大父莫急,且听孙儿慢慢道来。”
看着众人的神情,曹斌哑然失笑,知道自己此前的话太过于超前,太过于大胆。
“大父还有诸位都是当世之英杰,敢问你们可看出察举制的弊端?”
“察举制起于高祖,兴于文帝,盛于武帝,初时虽得到很好的实施,为国选拔乡野之贤才。”
“但及至如今,选拔权皆被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下层上升的通道几乎被堵死。”
“所以,举孝廉制并不能充分挖掘出天下的英才,而任由民间英才流落在外,不能为朝廷所用。”
“孙儿听闻,大父求贤若渴,数次发布求贤令,广邀天下英才出仕,但收效甚微。”
“所以,孙儿认为,何不换一种更方便有效的方式,来筛选天下之才为朝廷出力呢?”
面对曹操四人的隐隐诘难,曹斌早就有计划,一点都不慌,侃侃而谈。
“更为方便有效的方式?说来听听。”
曹操皱了皱眉,问道。
荀彧、贾诩、许褚三人也都微微点头,赞同他的说法。
齐齐望向曹斌,等待着他的回答。
“废除察举制,实行科考制!”
曹斌环视一周,掷地有声道。
“轰!”
有如晴天霹雳般,将众人炸了个人扬马翻。
他们听到了什么,废除察举制?
曹操等人一个个都是当世之英杰,又岂会不知察举制的弊端。
先秦之前,周王室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也就是世袭制,老子是王爷,儿子也是王爷,老子是农民,儿子也是农民,农民想当王爷,想都不要想。
而商鞅变法,便是打破世袭制,秦国正式启用【二十等爵制】。
【二十等爵制】也可以称为军功授爵制,按功劳大小授予爵位。
相比于世卿世禄制,二十等爵制相对来说更为公平,也给了社会下层一个上升通道。
靠着【二十等爵制】,秦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
但随着秦灭汉兴,二十等爵制也消亡于历史长河之中。
高祖刘邦建立大汉之后,首次发下求贤令,要求各地于乡野民间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
到文帝朝时,初次设立【察举制】,设置了相应的考试制度和办法。
武帝朝时,随着‘独尊儒术’的政治理念确立,察举制正式开始实施,通行天下。
随着时光的消逝,大汉已经度过了近四百年的时光,察举制在经过昔日的辉煌之后,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末路。
经历了多年的天下战乱之后,因门阀割据、外戚专政之故,导致寒门士子仕途受阻,世间阶级已渐渐固化,上升通道被堵死,底层永世难以改变被剥削的命运。
察举的名额被世家大族所垄断,甚至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奇葩现象。
然而,就算察举制再不行,也不是说废就能废的。
首先,受益于察举制的官员就不可能同意,这相当于在掘他们的根。
其次,曹操虽说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但他只要一日未曾篡汉改魏称帝,一日还是大汉之臣,他就得按祖制规矩办事。
察举制历经高祖刘邦、文武二帝等多位先帝所设立,又岂是曹操一句话就能废除的?
废除察举制,相当于挑衅全天下世家大族的权威,相当于刨他们的祖坟,相当于掘他们的根,他们岂能善罢甘休?
曹操、荀彧、贾诩、许褚四人面面相觑。
一时之间,他们没弄明白曹斌到底是什么意思。
自东汉和帝永元之际,举孝廉、茂才改为以人口为标准,人口满二十万人,才拥有一个举孝廉的名额。
要知道,天下虽大,但经过连年的征战,全天下的总人口仅有一千四百多万。
而曹魏治下却仅有不到全天下的三分之一大小,人口数量仅有八百余万而已。
总名额也就四五十个罢了,可谓是寥寥无几。
这样的好事,别人盼都盼不来,你居然拒绝了?
“斌儿,你此话是何意思?”
曹操深吸一口气,沉声问道。
送上门来的好处不要,莫不是兴奋过度而痴傻了?
“承贾大夫举察茂才之情,斌必铭记于心,永不敢忘。”
曹斌向贾诩拱了拱手,略带歉意的说道。
“但察举、茂才的名额何等稀少,每年不过数十个罢了。”
说完,他看向曹操,郑重的说道:“大父求贤若渴,我却年幼无知、才疏学浅,岂敢占用宝贵的名额?”
听了他的话,荀彧微微颌首,对他好感大生。
知进退,晓事理,倒是不错。
“就凭你呈给大父的这张九州堪舆图,以及此曲辕神犁,举茂才足矣。”
曹操捋了捋胡须,意味深长的说道:“你莫辜负文和的一片好意。”
这个孙子太懂事了,不争不抢,连送上门来的好处也往外推。
但正因此,曹操才对他更为愧疚。
本来就没有将曹斌从小带在身边,二人也是第一次见面。
曹操就想多多补偿这个孙儿,缓和爷孙关系,贾诩恰到好处地送上门来,推举曹斌为茂才。
所以,老曹想都没想,直接就答应了。
“孙儿说句大不敬的话,我看不上这种凭亲情关系察举的茂才。”
曹斌摇了摇头,说出了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话来。
他的话音一落,众人齐齐皱眉不悦。
刚刚还夸你懂事,怎么立马说话就不中听了呢?
“看不上?你可知为了一个茂才的名额,士家大族弟子争得头破血流、手段齐出?”
曹操面无表情,冷冷盯着曹斌,道:“大父以为你推让名额是为吾分忧,却不曾想居然口出狂言,你太令大父失望了。”
说实话,老曹是有些失望的。
这个孙儿说话太冒失,太不懂事了。
竟然说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来。
只是一句话的功夫,就将天下士人都得罪了。
果然是黄口小儿,年幼无知。
荀彧、贾诩、许褚三人也都面露失望之色。
贾诩更是隐隐有些后悔,不该在没有明确曹斌的性格之前,就冒然对其下注。
这下麻烦大了。
此时贾诩甚至在思考着,如何挽回因之前冒失而犯下的错误决定。
“大父莫急,且听孙儿慢慢道来。”
看着众人的神情,曹斌哑然失笑,知道自己此前的话太过于超前,太过于大胆。
“大父还有诸位都是当世之英杰,敢问你们可看出察举制的弊端?”
“察举制起于高祖,兴于文帝,盛于武帝,初时虽得到很好的实施,为国选拔乡野之贤才。”
“但及至如今,选拔权皆被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下层上升的通道几乎被堵死。”
“所以,举孝廉制并不能充分挖掘出天下的英才,而任由民间英才流落在外,不能为朝廷所用。”
“孙儿听闻,大父求贤若渴,数次发布求贤令,广邀天下英才出仕,但收效甚微。”
“所以,孙儿认为,何不换一种更方便有效的方式,来筛选天下之才为朝廷出力呢?”
面对曹操四人的隐隐诘难,曹斌早就有计划,一点都不慌,侃侃而谈。
“更为方便有效的方式?说来听听。”
曹操皱了皱眉,问道。
荀彧、贾诩、许褚三人也都微微点头,赞同他的说法。
齐齐望向曹斌,等待着他的回答。
“废除察举制,实行科考制!”
曹斌环视一周,掷地有声道。
“轰!”
有如晴天霹雳般,将众人炸了个人扬马翻。
他们听到了什么,废除察举制?
曹操等人一个个都是当世之英杰,又岂会不知察举制的弊端。
先秦之前,周王室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也就是世袭制,老子是王爷,儿子也是王爷,老子是农民,儿子也是农民,农民想当王爷,想都不要想。
而商鞅变法,便是打破世袭制,秦国正式启用【二十等爵制】。
【二十等爵制】也可以称为军功授爵制,按功劳大小授予爵位。
相比于世卿世禄制,二十等爵制相对来说更为公平,也给了社会下层一个上升通道。
靠着【二十等爵制】,秦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
但随着秦灭汉兴,二十等爵制也消亡于历史长河之中。
高祖刘邦建立大汉之后,首次发下求贤令,要求各地于乡野民间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
到文帝朝时,初次设立【察举制】,设置了相应的考试制度和办法。
武帝朝时,随着‘独尊儒术’的政治理念确立,察举制正式开始实施,通行天下。
随着时光的消逝,大汉已经度过了近四百年的时光,察举制在经过昔日的辉煌之后,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末路。
经历了多年的天下战乱之后,因门阀割据、外戚专政之故,导致寒门士子仕途受阻,世间阶级已渐渐固化,上升通道被堵死,底层永世难以改变被剥削的命运。
察举的名额被世家大族所垄断,甚至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奇葩现象。
然而,就算察举制再不行,也不是说废就能废的。
首先,受益于察举制的官员就不可能同意,这相当于在掘他们的根。
其次,曹操虽说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但他只要一日未曾篡汉改魏称帝,一日还是大汉之臣,他就得按祖制规矩办事。
察举制历经高祖刘邦、文武二帝等多位先帝所设立,又岂是曹操一句话就能废除的?
废除察举制,相当于挑衅全天下世家大族的权威,相当于刨他们的祖坟,相当于掘他们的根,他们岂能善罢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