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行踪代表寻宝行动轨迹
两人来到李教授办公室,宗镇磊一见到李教授,就赶忙为自己弄丢了信件的事再次道歉。
李教授很大度地摆了下手说:“你在电话里跟我说过了,并且你也见到要见的人,还带到了我的问候,所以可以翻篇了。你跟我讲讲去到那个小渔村寺院的情况吧。”
李教授待他们坐定,问:“最让我关心的问题是,通云和他师傅为什么会到永祚寺来找藏宝?”
宗镇磊简要汇报了与通云交谈的情况:通云听他师傅说过去许多地方找佛宝的事,比如,他师傅参与过拆除云居寺南塔找佛舍利子之事,并在同年还来山西赵城广胜寺参加过索要《赵城金藏》行动;之所以会到永祚寺来,是因为他师傅在广胜寺那里,听说广胜寺住持方丈力空是在本市永祚寺剃度的,便对永祚寺重视起来,专门来过一趟永祚寺却一无所获;解放战争时他师傅带着通云再次来到永祚寺,应该是奔着目标而来。
李教授认真听完,疾问道:“他们到永祚寺来是不是与‘金百合计划’有关?”
宗镇磊摇摇头道:“通云只知道他师傅以前去过一些地方,但去那些地方参加的行动,是不是与‘金百合计划’有关却说不清;他随师傅来永祚寺时年仅十六岁,当时跟了师傅才一年。他知道他的师傅对各地佛门宝物好像都有研究。”
李教授往椅背一靠,叹了口气道:“看来希望落空。我原想准确知道的是,在诸多的寺庙中,他们之所以选定到这座寺院来找藏宝,是否会与‘金百合计划’有关。”
宗镇磊翻看着手机上的记录说:“通云讲过这么一个细节,那军官开枪打他师傅前两人有过对话,军官似乎对通云的师傅很生气,质问他中日间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怎么还这样干,还问是为谁这么干;当时他师傅说,这是‘复兴皇国、恢弘天业’的最后机会。”
宗镇磊见李教授没有出声,又说:“1945年日本战败后,按理说‘金百合计划’应该已经停止,但日本一些社会势力和财团由于美国人的庇护,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所以,不排除通云的师傅带着通云到永祚寺,是受到了某些团体的背后支持;他师傅说的‘复兴皇国、恢弘天业’,据我掌握的资料看,与山西‘残余’日军作为奋斗目标提出的口号完全相同,所以,也有可能是‘残余’日军想利用他师傅知道的信息来获取珍贵的藏宝。这次通云还说到,他听他师傅逼守寺人时问了一句‘佛舍利子藏在哪里’,由此可以知道,他师傅找的藏宝就是佛舍利子。”
李教授望着窗外说:“是啊,真正的藏宝处总能引来研究者和窥探者,这正是我的忧虑。”
李如慧轻声问:“教授,我有个疑问,您是怎么知道通云在那里的?”
李教授回过眼,看看她:“我自从知道自己的家事后,就想找到通云,当时还费了一番功夫;由于我家与佛教界的联系,我在社会团体待过,跟宗教系统的人常在一起开会,后来就委托他们帮我找通云;我认为通云解放后肯定滞留在了大陆。”
李如慧又问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李教授摆弄着手里的笔说:“本城解放后没多久,全国陆续解放,海峡两岸进入相互对峙的状况;他是台湾人,要想在两岸封锁前出境,跟着哪一拨也不好走。他是日本僧人的徒弟,却不是日本人,如果当时无法作为日本人回日本,以他的僧人身份,又不能跟撤去台湾的军人走,或就滞留大陆了。”
李如慧端起热水壶给李教授的杯里续水,点头说:“有道理。”
李教授继续说着他的分析:“台湾人讲闽南话的多,所以我觉得他八成会滞留在闽南一带,因为那里的语言和他的相通,他去到那里比较容易融入当地。”李教授看着李如慧续完水,没有停下讲述:“后来我通过宗教部门查找,根据通云大致的年龄和他是台湾人的情况,最后在福建小渔村的寺院找到了他;我一开始并不想与他见面,后来我想认认他,但不告诉他我是谁的后代,因为我不想让他知道我的家史。”
李如慧直直地问:“是因为恨吗?”
李教授摇摇头:“纠结于家仇无助获得更大利益。五年前我去那里采风,本来是想去到那里慢慢让通云讲出当年情况,可是后来发生了一点小误会,再加上学校这边有事让回,走得匆忙,便没能听得通云讲他和他的师傅到永祚寺的这段经历,那以后再没机会过去。”
李如慧终于忍不住问出那个问过宗镇磊的问题:“教授,既然您费那么大劲找到了通云,为什么不跟他直说您的爷爷跟他之间发生过的事?”
“我不愿意向通云透露我家史的原因,是担心他一旦知道我的家史,会使他对说出与‘金百合计划’有关的实情受到影响;有些人是不愿意别人知道他的历史的,特别是有历史的人。”李教授用双手向上梳了梳头发,继续解释道:“我因为与通云发生的误会不便再去了解,即便硬着头皮去了他肯定不会跟我讲历史,而我知道通云年事已高,必须去抢救资料,正好这个课题来了,也正好宗镇磊对‘金百合计划’有研究,所以这趟福建之行就非他莫属。”
李教授转向默声听着的宗镇磊:“我一直希望,通云的师傅参与过‘金百合计划’对永祚寺的行动。”见宗镇磊点头,李教授继续说道:“如果永祚寺列入过‘金百合计划’的调查,不管计划实施结果如何,都可以从被列入计划和他们开展行动的这些行为上,来证明永祚寺藏有重要的佛门宝物。”
宗镇磊听了,认真地说:“教授,您的这个思路对我很有启发。”
李如慧看了看宗镇磊,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咱们的任务是找到永祚寺佛舍利子的来源,这与日本人寻宝的事好像不搭界?”
宗镇磊觉得李如慧没有理解李教授说的重点,说道:“要了解宝物的来源,首先必需确定此处有宝。教授刚才讲的,给了我一条新的思路,就是将通云的师傅走的路线结合执行‘金百合计划’一起看。”宗镇磊刚才听了教授的那番话后,明白了李教授的想法。“也就是说,既然‘金百合计划’是要收集最为珍贵的藏宝,对于担任行动执行者的人员来说,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他们的研究,找出结论所指向的顶级宝物,而通云的师傅就像是一只嗅物的猎犬,他走过的路就代表寻宝行动轨迹;从他到永祚寺前所参与行动的地方来看,确实一路有宝,因此推断他来到的永祚寺也应该有宝。”
“是这样的。”李教授起身,边踱步边说:“咱们课题研究实际上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永祚寺里藏的舍利子,是特别珍贵的佛舍利子,而不是其他高僧的舍利子;二是确定其来源,并保证是来路正宗的佛门圣物;通云的师傅寻宝路线不会是凭空想象,他肯定做过研究;如果得知了他来此地的目的,就有可能找到通向课题答案的捷径。”
李如慧点点头:“这下我清楚了。”
宗镇磊想到了刚才在马贞家看《房山云居寺研究》那本书时,与李如慧的讨论,以及对通云的师傅选择南塔的推测,便对李教授说:“刚才我俩没来您这里前,我们还对通云的师傅从云居寺到永祚寺的行动做了种种推测,不过是主观推论较多;所以我想,我们能否近期去趟京城,做一些实地调查。”
李教授低头思考了一下,说:“通云的师傅寻宝行为只能证实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还是应该在永祚寺下功夫;你们去了京城不见资助人洪先生不好,但你们两人又不必这么早见到资助人,因为洪先生如果现在向你们提问,尤其是永祚寺部分的考察,你们肯定不好回答,所以我觉得你们还是先把主要的时间放在本市这边,研究出一定眉目后再去京城并见洪先生也不晚。”
李如慧大约是听出李教授话里意思了,明显是对两人去京城有机会与资助人见面并不赞同,便对宗镇磊说:“关于研究的步骤,咱们应该听教授的安排。”
宗镇磊虽然心里对李教授这种安排有抵触,但听见李如慧表态了,也不便再说什么,只是说:“好吧,请教授讲讲下一步的计划。”
见到两人都表示服从自己的安排,李教授又说:“上次视频汇报会时,洪先生提出想参与调研,我没同意,甚至都没有同意他来旁观,看出来了没有?我一直没跟你们细说这件事,你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涉及著作权的问题。比如,他参与调研后,调研结果是不是应该有他署名?调研的第一手资料是不是他可以分享?还有,这些文史、地理资料搞不好还涉及国家机密的问题,所以这就是我不同意他进入的原因。他可以知道结果,这是学校准许的,但他要参与调研最好经过有关部门批准。”
李如慧看看宗镇磊说:“原来还有这些因素,我想简单了。”
宗镇磊默默听着,点了下头。他心里对自己说,这并不是他在表示完全赞同李教授的说法,这只是表明他收到了这段信息;因为他非常明白,有时一个人说的话并不代表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真正的意思要以他的行动来解读。
宗镇磊觉得,李教授说的话并不全都对,比如课题所涉资料都是来自公开文献,哪会有国家机密,所以他认为李教授另有其他担心;是为了对调研资料形成绝对控制?或是李教授不愿意让他俩与洪先生单独见面?不过,有一点李教授倒是说清楚了,即:洪先生只可以得到研究结果而不能得到资料。
李教授的话让宗镇磊意识到,正如自己所猜测,李教授视把控资料为重,然而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李教授很大度地摆了下手说:“你在电话里跟我说过了,并且你也见到要见的人,还带到了我的问候,所以可以翻篇了。你跟我讲讲去到那个小渔村寺院的情况吧。”
李教授待他们坐定,问:“最让我关心的问题是,通云和他师傅为什么会到永祚寺来找藏宝?”
宗镇磊简要汇报了与通云交谈的情况:通云听他师傅说过去许多地方找佛宝的事,比如,他师傅参与过拆除云居寺南塔找佛舍利子之事,并在同年还来山西赵城广胜寺参加过索要《赵城金藏》行动;之所以会到永祚寺来,是因为他师傅在广胜寺那里,听说广胜寺住持方丈力空是在本市永祚寺剃度的,便对永祚寺重视起来,专门来过一趟永祚寺却一无所获;解放战争时他师傅带着通云再次来到永祚寺,应该是奔着目标而来。
李教授认真听完,疾问道:“他们到永祚寺来是不是与‘金百合计划’有关?”
宗镇磊摇摇头道:“通云只知道他师傅以前去过一些地方,但去那些地方参加的行动,是不是与‘金百合计划’有关却说不清;他随师傅来永祚寺时年仅十六岁,当时跟了师傅才一年。他知道他的师傅对各地佛门宝物好像都有研究。”
李教授往椅背一靠,叹了口气道:“看来希望落空。我原想准确知道的是,在诸多的寺庙中,他们之所以选定到这座寺院来找藏宝,是否会与‘金百合计划’有关。”
宗镇磊翻看着手机上的记录说:“通云讲过这么一个细节,那军官开枪打他师傅前两人有过对话,军官似乎对通云的师傅很生气,质问他中日间的战争已经结束了,怎么还这样干,还问是为谁这么干;当时他师傅说,这是‘复兴皇国、恢弘天业’的最后机会。”
宗镇磊见李教授没有出声,又说:“1945年日本战败后,按理说‘金百合计划’应该已经停止,但日本一些社会势力和财团由于美国人的庇护,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所以,不排除通云的师傅带着通云到永祚寺,是受到了某些团体的背后支持;他师傅说的‘复兴皇国、恢弘天业’,据我掌握的资料看,与山西‘残余’日军作为奋斗目标提出的口号完全相同,所以,也有可能是‘残余’日军想利用他师傅知道的信息来获取珍贵的藏宝。这次通云还说到,他听他师傅逼守寺人时问了一句‘佛舍利子藏在哪里’,由此可以知道,他师傅找的藏宝就是佛舍利子。”
李教授望着窗外说:“是啊,真正的藏宝处总能引来研究者和窥探者,这正是我的忧虑。”
李如慧轻声问:“教授,我有个疑问,您是怎么知道通云在那里的?”
李教授回过眼,看看她:“我自从知道自己的家事后,就想找到通云,当时还费了一番功夫;由于我家与佛教界的联系,我在社会团体待过,跟宗教系统的人常在一起开会,后来就委托他们帮我找通云;我认为通云解放后肯定滞留在了大陆。”
李如慧又问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李教授摆弄着手里的笔说:“本城解放后没多久,全国陆续解放,海峡两岸进入相互对峙的状况;他是台湾人,要想在两岸封锁前出境,跟着哪一拨也不好走。他是日本僧人的徒弟,却不是日本人,如果当时无法作为日本人回日本,以他的僧人身份,又不能跟撤去台湾的军人走,或就滞留大陆了。”
李如慧端起热水壶给李教授的杯里续水,点头说:“有道理。”
李教授继续说着他的分析:“台湾人讲闽南话的多,所以我觉得他八成会滞留在闽南一带,因为那里的语言和他的相通,他去到那里比较容易融入当地。”李教授看着李如慧续完水,没有停下讲述:“后来我通过宗教部门查找,根据通云大致的年龄和他是台湾人的情况,最后在福建小渔村的寺院找到了他;我一开始并不想与他见面,后来我想认认他,但不告诉他我是谁的后代,因为我不想让他知道我的家史。”
李如慧直直地问:“是因为恨吗?”
李教授摇摇头:“纠结于家仇无助获得更大利益。五年前我去那里采风,本来是想去到那里慢慢让通云讲出当年情况,可是后来发生了一点小误会,再加上学校这边有事让回,走得匆忙,便没能听得通云讲他和他的师傅到永祚寺的这段经历,那以后再没机会过去。”
李如慧终于忍不住问出那个问过宗镇磊的问题:“教授,既然您费那么大劲找到了通云,为什么不跟他直说您的爷爷跟他之间发生过的事?”
“我不愿意向通云透露我家史的原因,是担心他一旦知道我的家史,会使他对说出与‘金百合计划’有关的实情受到影响;有些人是不愿意别人知道他的历史的,特别是有历史的人。”李教授用双手向上梳了梳头发,继续解释道:“我因为与通云发生的误会不便再去了解,即便硬着头皮去了他肯定不会跟我讲历史,而我知道通云年事已高,必须去抢救资料,正好这个课题来了,也正好宗镇磊对‘金百合计划’有研究,所以这趟福建之行就非他莫属。”
李教授转向默声听着的宗镇磊:“我一直希望,通云的师傅参与过‘金百合计划’对永祚寺的行动。”见宗镇磊点头,李教授继续说道:“如果永祚寺列入过‘金百合计划’的调查,不管计划实施结果如何,都可以从被列入计划和他们开展行动的这些行为上,来证明永祚寺藏有重要的佛门宝物。”
宗镇磊听了,认真地说:“教授,您的这个思路对我很有启发。”
李如慧看了看宗镇磊,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咱们的任务是找到永祚寺佛舍利子的来源,这与日本人寻宝的事好像不搭界?”
宗镇磊觉得李如慧没有理解李教授说的重点,说道:“要了解宝物的来源,首先必需确定此处有宝。教授刚才讲的,给了我一条新的思路,就是将通云的师傅走的路线结合执行‘金百合计划’一起看。”宗镇磊刚才听了教授的那番话后,明白了李教授的想法。“也就是说,既然‘金百合计划’是要收集最为珍贵的藏宝,对于担任行动执行者的人员来说,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他们的研究,找出结论所指向的顶级宝物,而通云的师傅就像是一只嗅物的猎犬,他走过的路就代表寻宝行动轨迹;从他到永祚寺前所参与行动的地方来看,确实一路有宝,因此推断他来到的永祚寺也应该有宝。”
“是这样的。”李教授起身,边踱步边说:“咱们课题研究实际上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永祚寺里藏的舍利子,是特别珍贵的佛舍利子,而不是其他高僧的舍利子;二是确定其来源,并保证是来路正宗的佛门圣物;通云的师傅寻宝路线不会是凭空想象,他肯定做过研究;如果得知了他来此地的目的,就有可能找到通向课题答案的捷径。”
李如慧点点头:“这下我清楚了。”
宗镇磊想到了刚才在马贞家看《房山云居寺研究》那本书时,与李如慧的讨论,以及对通云的师傅选择南塔的推测,便对李教授说:“刚才我俩没来您这里前,我们还对通云的师傅从云居寺到永祚寺的行动做了种种推测,不过是主观推论较多;所以我想,我们能否近期去趟京城,做一些实地调查。”
李教授低头思考了一下,说:“通云的师傅寻宝行为只能证实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还是应该在永祚寺下功夫;你们去了京城不见资助人洪先生不好,但你们两人又不必这么早见到资助人,因为洪先生如果现在向你们提问,尤其是永祚寺部分的考察,你们肯定不好回答,所以我觉得你们还是先把主要的时间放在本市这边,研究出一定眉目后再去京城并见洪先生也不晚。”
李如慧大约是听出李教授话里意思了,明显是对两人去京城有机会与资助人见面并不赞同,便对宗镇磊说:“关于研究的步骤,咱们应该听教授的安排。”
宗镇磊虽然心里对李教授这种安排有抵触,但听见李如慧表态了,也不便再说什么,只是说:“好吧,请教授讲讲下一步的计划。”
见到两人都表示服从自己的安排,李教授又说:“上次视频汇报会时,洪先生提出想参与调研,我没同意,甚至都没有同意他来旁观,看出来了没有?我一直没跟你们细说这件事,你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涉及著作权的问题。比如,他参与调研后,调研结果是不是应该有他署名?调研的第一手资料是不是他可以分享?还有,这些文史、地理资料搞不好还涉及国家机密的问题,所以这就是我不同意他进入的原因。他可以知道结果,这是学校准许的,但他要参与调研最好经过有关部门批准。”
李如慧看看宗镇磊说:“原来还有这些因素,我想简单了。”
宗镇磊默默听着,点了下头。他心里对自己说,这并不是他在表示完全赞同李教授的说法,这只是表明他收到了这段信息;因为他非常明白,有时一个人说的话并不代表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真正的意思要以他的行动来解读。
宗镇磊觉得,李教授说的话并不全都对,比如课题所涉资料都是来自公开文献,哪会有国家机密,所以他认为李教授另有其他担心;是为了对调研资料形成绝对控制?或是李教授不愿意让他俩与洪先生单独见面?不过,有一点李教授倒是说清楚了,即:洪先生只可以得到研究结果而不能得到资料。
李教授的话让宗镇磊意识到,正如自己所猜测,李教授视把控资料为重,然而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