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不听老子的听孙子的
华夏之外,竟然还有那么多美丽富饶的地方?朱元璋听了心中震撼。开始悄悄惦记起来,“如果咱能把那些土地都纳入大明版图,那么我大明的天下……”
“咱作为开国之君,一定要为后世之君开创千秋伟业。把几代人吃的苦,都让这一代人吃了。那么将来留给后世子孙的,将是永久的幸福和和平。”
“反正现在大明刚刚建国,能征善战的将军很多。不世名将,都是实战打出来的。身经百战的老兵,在战场上能以一当十。现在让他们去征战四方,能够轻而易举的攻城略地。以后国家和平久了,将军士兵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反而不会打仗了。”
“所以现在,是大明开疆扩土最好的时机!”
“而且如果不打仗,那些骄兵悍将不好安置,安置不好还容易滋生反叛。与其伤脑筋考虑怎么安置他们,还不如让他们继续征战,为大明建立不世功勋。”
“古时候的封建王朝,其实也曾尝试过开疆扩土。不过那些负责远征的将军遇到了湄公河,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山脉,便觉得没有必要打过去,反正那边都是苦寒之地,那里的人也是不服教化的野蛮人。”然而秦宇却不知道他此刻的内心想法,继续说道。
“所以他们距离为王朝开创庞大的疆域,只差趟过一条大河,跨过一座高山。认为华夏最文明最富饶,地大物博的思想,阻碍了扩张。”
“不过也不能说是他们盲目自信,毕竟华夏的古文明源远流长,本身就值得自信。古华夏,领先世界。”
“秦先生分析的真是太深刻了,咱佩服之至。可是秦先生……”激动之后,朱元璋又冷静下来,“如果大明想对外发动战争,国内的读书人集体反对怎么办?因为就连老子都说了,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孔夫子也曾说过,要慎战!”
“老子的无为而治,不适合治国。”秦宇直言不讳,“在这一点上,要听孙子的,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既然是存亡之道,那么为了王朝的生存,百姓的温饱,即使主动发起战争也是可以的。就比如说匈奴,他们入侵中原,也是为了他们的牧民能够吃得饱饭,获得铁器丝绸让民族步入文明。如果让他们奉行无为而治,那么他们到现在还是原始部落。”
“朝廷应该发动对外征战开疆扩土,这一点咱也认为是对的。但那些迂腐的读书人根本不懂啊,他们会整天守着陈腐的儒家观念,反对征战,而且还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朱元璋道,“该如何让那些读书人闭嘴呢?总不能把他们一个个都杀了。”
“杀人肯定是不对的,不但阻止不了他们的口诛笔伐,还会适得其反。”秦宇道,“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堵不如疏。”
“怎么个疏法?”朱元璋虚心求教。
“给百姓允诺战后的利益,比如说朝廷打下某個地方,就给百姓发钱发粮,减免税负。让国民意识到,朝廷打了胜仗后他们会获得好处,朝廷征服了一个国家,他们的钱包就会鼓一点。把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绑在一起,才能让百姓支持朝廷。”
“空谈爱国,远不如给百姓分发钱粮,提高生活质量来的实在。所以无论是国家也好,百姓也好,既得利益永远要高于一切。”
“匈奴的百姓为何都支持匈奴贵族侵略中原?还不是因为匈奴的骑兵在打了胜仗,掠夺了财富之后,分了一些给牧民们?”
“百姓得到了实际好处,再加上朝廷的宣传,全国上下自然会万众一心。有了百姓的支持,还怕读书人反对?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就会被百姓的汪洋大海淹没。”
“好主意!”朱元璋道,“用天下百姓,去对付那些读书人!”
朱元璋此时,已经定下了开疆扩土的决心。
就在这时,徐达刚好扛着一袋米走了进来。看到朱元璋的眼神,就知道他的想法了。
心中一阵激动。
朱皇帝又想打仗了?太好了!
徐达乃知名悍将,最怕的就是没有仗打。因为他除了打仗什么也不会,看到满桌的案卷就头疼。更可怕的是赋闲在家还很危险,有兔死狗烹之虞。
因为太过激动,大米竟然掉了下来。
“徐大叔,怎么回事,一袋米都扛不动了?”秦宇笑了。
“没事没事,刚才肩膀滑了。”徐达道。
……
“秦先生,咱家里还有急事要处理,咱就先回去了。”朱元璋站起身来,“以后咱要是再遇到什么难题,再来恭听先生的教诲。”
他现在急于回去割沈万三的韭菜,用以充实朝廷国库。只有朝廷有了足够的钱,才有资本开疆扩土。朝廷没钱,啥事也办不成。
所以开疆扩土征伐四方,需要等大明富足之后。
不过也不能等太久,跟着咱一起打天下的那些成名悍将,都是经历过战争历练出来的,后生晚辈没人可替代,不能等他们老的打不动了。
“聆听教诲,咱们不是在闲聊着玩吗?”秦宇道,“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对,对,咱们就是在闲聊。”朱元璋连忙说道。
“咱的四个儿子都交给你了,还望先生好好教导。”朱元璋道,心想开疆扩土千秋霸业,如果自己完不成,还可以让秦先生教出来的太子朱标,继承父志。
“他们几个要是谁不听话,不认真学习,就请先生给咱狠狠的打。最好是打得他们几天起不了床,这样才能牢牢记住教训。”
“黄大叔,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搞体罚那一套?”秦宇笑道,“放心吧,我不会体罚任何学生的。就连冷暴力,都是禁止的。”
“总之,请秦先生好好教导他们。”朱元璋转头又对四位皇子冷声道,“你们几个如果谁敢忤逆先生,咱的家法可不是吃素的。”
“咱作为开国之君,一定要为后世之君开创千秋伟业。把几代人吃的苦,都让这一代人吃了。那么将来留给后世子孙的,将是永久的幸福和和平。”
“反正现在大明刚刚建国,能征善战的将军很多。不世名将,都是实战打出来的。身经百战的老兵,在战场上能以一当十。现在让他们去征战四方,能够轻而易举的攻城略地。以后国家和平久了,将军士兵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反而不会打仗了。”
“所以现在,是大明开疆扩土最好的时机!”
“而且如果不打仗,那些骄兵悍将不好安置,安置不好还容易滋生反叛。与其伤脑筋考虑怎么安置他们,还不如让他们继续征战,为大明建立不世功勋。”
“古时候的封建王朝,其实也曾尝试过开疆扩土。不过那些负责远征的将军遇到了湄公河,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山脉,便觉得没有必要打过去,反正那边都是苦寒之地,那里的人也是不服教化的野蛮人。”然而秦宇却不知道他此刻的内心想法,继续说道。
“所以他们距离为王朝开创庞大的疆域,只差趟过一条大河,跨过一座高山。认为华夏最文明最富饶,地大物博的思想,阻碍了扩张。”
“不过也不能说是他们盲目自信,毕竟华夏的古文明源远流长,本身就值得自信。古华夏,领先世界。”
“秦先生分析的真是太深刻了,咱佩服之至。可是秦先生……”激动之后,朱元璋又冷静下来,“如果大明想对外发动战争,国内的读书人集体反对怎么办?因为就连老子都说了,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孔夫子也曾说过,要慎战!”
“老子的无为而治,不适合治国。”秦宇直言不讳,“在这一点上,要听孙子的,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既然是存亡之道,那么为了王朝的生存,百姓的温饱,即使主动发起战争也是可以的。就比如说匈奴,他们入侵中原,也是为了他们的牧民能够吃得饱饭,获得铁器丝绸让民族步入文明。如果让他们奉行无为而治,那么他们到现在还是原始部落。”
“朝廷应该发动对外征战开疆扩土,这一点咱也认为是对的。但那些迂腐的读书人根本不懂啊,他们会整天守着陈腐的儒家观念,反对征战,而且还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朱元璋道,“该如何让那些读书人闭嘴呢?总不能把他们一个个都杀了。”
“杀人肯定是不对的,不但阻止不了他们的口诛笔伐,还会适得其反。”秦宇道,“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堵不如疏。”
“怎么个疏法?”朱元璋虚心求教。
“给百姓允诺战后的利益,比如说朝廷打下某個地方,就给百姓发钱发粮,减免税负。让国民意识到,朝廷打了胜仗后他们会获得好处,朝廷征服了一个国家,他们的钱包就会鼓一点。把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绑在一起,才能让百姓支持朝廷。”
“空谈爱国,远不如给百姓分发钱粮,提高生活质量来的实在。所以无论是国家也好,百姓也好,既得利益永远要高于一切。”
“匈奴的百姓为何都支持匈奴贵族侵略中原?还不是因为匈奴的骑兵在打了胜仗,掠夺了财富之后,分了一些给牧民们?”
“百姓得到了实际好处,再加上朝廷的宣传,全国上下自然会万众一心。有了百姓的支持,还怕读书人反对?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就会被百姓的汪洋大海淹没。”
“好主意!”朱元璋道,“用天下百姓,去对付那些读书人!”
朱元璋此时,已经定下了开疆扩土的决心。
就在这时,徐达刚好扛着一袋米走了进来。看到朱元璋的眼神,就知道他的想法了。
心中一阵激动。
朱皇帝又想打仗了?太好了!
徐达乃知名悍将,最怕的就是没有仗打。因为他除了打仗什么也不会,看到满桌的案卷就头疼。更可怕的是赋闲在家还很危险,有兔死狗烹之虞。
因为太过激动,大米竟然掉了下来。
“徐大叔,怎么回事,一袋米都扛不动了?”秦宇笑了。
“没事没事,刚才肩膀滑了。”徐达道。
……
“秦先生,咱家里还有急事要处理,咱就先回去了。”朱元璋站起身来,“以后咱要是再遇到什么难题,再来恭听先生的教诲。”
他现在急于回去割沈万三的韭菜,用以充实朝廷国库。只有朝廷有了足够的钱,才有资本开疆扩土。朝廷没钱,啥事也办不成。
所以开疆扩土征伐四方,需要等大明富足之后。
不过也不能等太久,跟着咱一起打天下的那些成名悍将,都是经历过战争历练出来的,后生晚辈没人可替代,不能等他们老的打不动了。
“聆听教诲,咱们不是在闲聊着玩吗?”秦宇道,“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对,对,咱们就是在闲聊。”朱元璋连忙说道。
“咱的四个儿子都交给你了,还望先生好好教导。”朱元璋道,心想开疆扩土千秋霸业,如果自己完不成,还可以让秦先生教出来的太子朱标,继承父志。
“他们几个要是谁不听话,不认真学习,就请先生给咱狠狠的打。最好是打得他们几天起不了床,这样才能牢牢记住教训。”
“黄大叔,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搞体罚那一套?”秦宇笑道,“放心吧,我不会体罚任何学生的。就连冷暴力,都是禁止的。”
“总之,请秦先生好好教导他们。”朱元璋转头又对四位皇子冷声道,“你们几个如果谁敢忤逆先生,咱的家法可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