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瞬息之间,天翻地覆
这就罢了。
感觉今日氛围有点不对。
即便往日徐公公前来静宁宫选旨意,所带不过随从太监二三人。
可此时。
徐公公身边跟着的不是随从太监。
是皇宫禁卫,且是禁卫军统领郭英。
这可了不得。
郭英可是圣上最信任的卫士长之一。
急忙去叫醒小皇子。
已经不用她叫,徐公公冷漠而宏大的嗓音已经彻响在静宁宫之中。
“静妃接旨!”
这一声,便是将毫无准备的酣睡中的朱棖给吵了醒来。
朱棖酣睡,可睡觉轻,有点动静就会被吵醒。
“小殿下,是徐公公前来宣读旨意,来者不善。”阿秋迅速起身搀扶朱棖,并小声的说道。
对这种事情。
朱棖轻车熟路,朦胧的擦了擦眼睛,便从躺椅上一个翻滚跪下来接旨。
只是抬头看向宣旨阵仗的时候,也是心中一震。
禁卫军巡视守卫后宫,却从不敢僭越各嫔妃住所一步。
可此时,郭英带队,二十多名禁卫军入内不说,宫门口更是森严密布,很吓人。
“出大事了!”
朱棖心中一躁。
如此没有前因后果禁卫军封锁静宁宫,只有一种可能。
吕家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若不然,绝祸及不到静宁宫。
“外公啊外公,我说你什么好,早就给你说了,老朱绝对不可能停战的,你偏不听!”
见微知著,朱棖隐隐中已经倍感不妙。
前段时日他在去外公府邸时见到外公和一群文官,着重户部的官员商议要事。
隐隐听到天下太平,削减军费开支的言语,到激动处甚至有个官员称‘若再次大动兵戈,这么多年的努力必将付诸东流’之类的话。
事后他问及外公,并给外公明说议和是不可能的。
在洪武三年。
二哥朱慡被封为秦王,封地西安。
三哥朱棡被封为晋王,封地太原。
四哥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北平。
还有堂侄子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封地桂林。
……
十王并封。
主封北边。
可见老朱收复漠北,覆灭北元的决心。
尤其是。
徐达兵败虽痛失封王机会,却没有闲着,得老朱命令,还在北边练兵。
深知老朱建国后北伐十几次,号称皇子守国门的朱元璋,九大塞王可不是说着玩的。
朱棖当即劝说外公。
却被外公以他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给搪塞了过去。
他以为没事。
毕竟外公也是站在民生的基础上考虑,纵然违背老朱意愿,倒也不会有什么大过。
不应该出事才对。
可瞅着老朱身边的金吾卫亲临静宁宫。
事情大条了。
通常宣旨都是先行通告的,但今日来的突然,母妃吕静也在午睡,这时候也从午睡被吵醒,急匆匆出门迎了出来,带着一众宫女跪在院中。
“母妃!”
朱棖起身挪步,有点沉闷,只能期盼老朱别惩罚太凶,外戚犯错,总不至于祸及深宫,那老朱就太小家子气了。
吕静也是久居深宫,规规矩矩的接旨,还拉着朱棖避免冒失。
“哼!”
倒是传旨太监徐公公,冷哼一声,撑开圣旨,冰冷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户部尚书吕昶致使空印文书畅行,倒行逆施,贪赃枉法,欺上瞒下,吕氏一族其余人等发配西南,静妃幽禁静宁宫,不得圣命,不得踏出静宁宫一步。
九皇子朱棖,封蓝城王,封地兰县,接到圣旨之后,即刻启程前往封地,不得有误。
钦此!”
“不可能,阿棖才九岁,不可能封王,一定是陛下搞错了。”吕静身躯一震,最先考虑到朱棖,瞬间泪流满面,惊骇无比的抬头。
儿子被封王本是高兴事。
可封王即刻启程前往封地。
才九岁的朱棖前往封地,便是吕静内心强大,也承受不了。
“我靠,空印案,这怎么外公还跟空印案搅和在一起了!”
朱棖也是听后也是脑瓜子嗡嗡的炸响。
终于知道郭英亲自带着金吾卫前来静宁宫的原因了。
怎么也想不到。
他竟然被席卷到了空印案之中。
这可是空印案啊,老朱时代四大惨案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
空印案波及近三万官员。
近乎大明皇朝大半的官员被波及。
甚至于有记载,因为此案波及官员太多,朝廷无官员可用,官位空缺严重,启用了在牢狱之中的官员。
很多官员都是带着脚镣当官。
而所谓的空印案,就是提前印好官员骑缝章的空白文书,到使用的时候拿出来用。
主要原因是老朱规定,地方百姓赋税官员上报记录的钱粮必须要跟押送入京和户部当面核实数据钱粮分毫不差。
但短则三四百公里,长则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地方官员想要将这些钱粮分毫不差的送至京城,根本不可能。
每每偏差,就必须要官员原路返回再次长途跋涉返回地方重新书写盖章赋税记录,再次前来户部核算交差。
一来一去,就是好几个月。
耗时耗力,劳累官员,这才有了空印文书。
地方官员提前盖好骑缝章。
到了户部核算检验之后直接填写地方缴纳赋税文书。
这大大加快了办事效率。
初心虽好,但祸端更大。
记载中空印案时间不详,但也在洪武十四五年,没想到洪武九年,空印案就爆发了。
而且还跟他搭边了。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朱棖有种庆幸的感觉。
外公只是被发配西南,而不是直接被老朱给人头滚滚。
而真正让他郁闷的是。
他被封王了。
封王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兰县。
他有种错觉,老朱今早看大明地图,随便在北元势力范围圈了一块地,就给他封王了。
兰县就是甘肃兰州,也叫金城。
丝绸之路的扼守之位。
西安到敦煌的河西走廊线。
包括武威,张掖,酒泉,凉州,金城,嘉峪关这一带。
这其中,兰县就是河西走廊内门户,地处黄河要道,西安西北方,风吹从草地见黄沙的山川之地。
抛开这些。
他可以记得清清楚楚。
洪武三年。
徐达率领十万大军自潼关出西安,直捣定西,覆灭了残元势力王保保,王保保先后反抗无效后北逃和林。
和林,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建都于和林,也被称为哈拉和林,在外蒙浑河上游东岸。
李文忠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居庸关入漠北追击元主元顺帝,元顺帝仓皇北逃同样逃至和林。
至此,北元重新开始了游牧时代。
洪武五年。
老朱命雄兵三十万,分中、东、西三路大军,想要彻底覆灭元庭。
徐达率主力进攻北元新都和林。
李文忠在东路策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冯胜为西路,在甘肃兰县一带作为疑兵,并扫清河西走廊。
原本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相互配合,逐步扫清残元势力。
可重掌元庭的王保保,获得元顺帝支持,引诱贪功冒进的中路先锋蓝玉,致使徐达率领的中路大军整体冒进,与东西两路脱节。
十五万大军损失惨重。
随后战场态势急剧转下,李文忠的东路虽未惨败却也损失过半。
西路冯胜虽七战七捷,一路兵进敦煌,可中、东两路失守,不敢再冒进只能匆匆撤退。
三十万大军折损大半,自此皇朝再无北伐的兵力,甚至只能退守北线。
而这。
助长了元庭的嚣张气焰。
王保保多线反击,从漠北而出,占领了河西走廊。
敦煌,嘉峪关,酒泉这些地方,现如今处于失守状态,被北元占领。
而兰县因为有黄河天险,冯胜这才堪堪守住。
天老爷啊。
他想着封地最好往南封,南边气候温和,适合颐养天年,混吃等死。
可这封到兰县。
哪里已经成了四战之地。
北元退可守,打不过就回到漠北,进可攻,以敦煌、嘉峪关为战略要地,试图突破兰县。
过了兰县,就是西安,威胁到洛阳,那就离南京不远了。
所以说。
兰县的争夺,非常凶残。
他要是被封到那个地方。
那纯粹就是给秦王朱慡挡灾的地方。
‘老朱这是疯了吗,让我一个九岁的皇子去兰县当藩王?’
朱棖心中忍不住的嘀咕。
更何况,他虚岁九岁,实岁才八岁。
朱棖焦躁思虑着。
却是传旨太监徐公公令他烦躁的声音再次响起。
“静妃,接旨吧。”
“从现在起,静宁宫内所有宫女全部充入掖庭宫。”
“来人啊,将静宁宫内的一应摆件都搬走,所有宫女都押走。”
感觉今日氛围有点不对。
即便往日徐公公前来静宁宫选旨意,所带不过随从太监二三人。
可此时。
徐公公身边跟着的不是随从太监。
是皇宫禁卫,且是禁卫军统领郭英。
这可了不得。
郭英可是圣上最信任的卫士长之一。
急忙去叫醒小皇子。
已经不用她叫,徐公公冷漠而宏大的嗓音已经彻响在静宁宫之中。
“静妃接旨!”
这一声,便是将毫无准备的酣睡中的朱棖给吵了醒来。
朱棖酣睡,可睡觉轻,有点动静就会被吵醒。
“小殿下,是徐公公前来宣读旨意,来者不善。”阿秋迅速起身搀扶朱棖,并小声的说道。
对这种事情。
朱棖轻车熟路,朦胧的擦了擦眼睛,便从躺椅上一个翻滚跪下来接旨。
只是抬头看向宣旨阵仗的时候,也是心中一震。
禁卫军巡视守卫后宫,却从不敢僭越各嫔妃住所一步。
可此时,郭英带队,二十多名禁卫军入内不说,宫门口更是森严密布,很吓人。
“出大事了!”
朱棖心中一躁。
如此没有前因后果禁卫军封锁静宁宫,只有一种可能。
吕家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若不然,绝祸及不到静宁宫。
“外公啊外公,我说你什么好,早就给你说了,老朱绝对不可能停战的,你偏不听!”
见微知著,朱棖隐隐中已经倍感不妙。
前段时日他在去外公府邸时见到外公和一群文官,着重户部的官员商议要事。
隐隐听到天下太平,削减军费开支的言语,到激动处甚至有个官员称‘若再次大动兵戈,这么多年的努力必将付诸东流’之类的话。
事后他问及外公,并给外公明说议和是不可能的。
在洪武三年。
二哥朱慡被封为秦王,封地西安。
三哥朱棡被封为晋王,封地太原。
四哥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北平。
还有堂侄子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封地桂林。
……
十王并封。
主封北边。
可见老朱收复漠北,覆灭北元的决心。
尤其是。
徐达兵败虽痛失封王机会,却没有闲着,得老朱命令,还在北边练兵。
深知老朱建国后北伐十几次,号称皇子守国门的朱元璋,九大塞王可不是说着玩的。
朱棖当即劝说外公。
却被外公以他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给搪塞了过去。
他以为没事。
毕竟外公也是站在民生的基础上考虑,纵然违背老朱意愿,倒也不会有什么大过。
不应该出事才对。
可瞅着老朱身边的金吾卫亲临静宁宫。
事情大条了。
通常宣旨都是先行通告的,但今日来的突然,母妃吕静也在午睡,这时候也从午睡被吵醒,急匆匆出门迎了出来,带着一众宫女跪在院中。
“母妃!”
朱棖起身挪步,有点沉闷,只能期盼老朱别惩罚太凶,外戚犯错,总不至于祸及深宫,那老朱就太小家子气了。
吕静也是久居深宫,规规矩矩的接旨,还拉着朱棖避免冒失。
“哼!”
倒是传旨太监徐公公,冷哼一声,撑开圣旨,冰冷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户部尚书吕昶致使空印文书畅行,倒行逆施,贪赃枉法,欺上瞒下,吕氏一族其余人等发配西南,静妃幽禁静宁宫,不得圣命,不得踏出静宁宫一步。
九皇子朱棖,封蓝城王,封地兰县,接到圣旨之后,即刻启程前往封地,不得有误。
钦此!”
“不可能,阿棖才九岁,不可能封王,一定是陛下搞错了。”吕静身躯一震,最先考虑到朱棖,瞬间泪流满面,惊骇无比的抬头。
儿子被封王本是高兴事。
可封王即刻启程前往封地。
才九岁的朱棖前往封地,便是吕静内心强大,也承受不了。
“我靠,空印案,这怎么外公还跟空印案搅和在一起了!”
朱棖也是听后也是脑瓜子嗡嗡的炸响。
终于知道郭英亲自带着金吾卫前来静宁宫的原因了。
怎么也想不到。
他竟然被席卷到了空印案之中。
这可是空印案啊,老朱时代四大惨案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
空印案波及近三万官员。
近乎大明皇朝大半的官员被波及。
甚至于有记载,因为此案波及官员太多,朝廷无官员可用,官位空缺严重,启用了在牢狱之中的官员。
很多官员都是带着脚镣当官。
而所谓的空印案,就是提前印好官员骑缝章的空白文书,到使用的时候拿出来用。
主要原因是老朱规定,地方百姓赋税官员上报记录的钱粮必须要跟押送入京和户部当面核实数据钱粮分毫不差。
但短则三四百公里,长则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地方官员想要将这些钱粮分毫不差的送至京城,根本不可能。
每每偏差,就必须要官员原路返回再次长途跋涉返回地方重新书写盖章赋税记录,再次前来户部核算交差。
一来一去,就是好几个月。
耗时耗力,劳累官员,这才有了空印文书。
地方官员提前盖好骑缝章。
到了户部核算检验之后直接填写地方缴纳赋税文书。
这大大加快了办事效率。
初心虽好,但祸端更大。
记载中空印案时间不详,但也在洪武十四五年,没想到洪武九年,空印案就爆发了。
而且还跟他搭边了。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朱棖有种庆幸的感觉。
外公只是被发配西南,而不是直接被老朱给人头滚滚。
而真正让他郁闷的是。
他被封王了。
封王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兰县。
他有种错觉,老朱今早看大明地图,随便在北元势力范围圈了一块地,就给他封王了。
兰县就是甘肃兰州,也叫金城。
丝绸之路的扼守之位。
西安到敦煌的河西走廊线。
包括武威,张掖,酒泉,凉州,金城,嘉峪关这一带。
这其中,兰县就是河西走廊内门户,地处黄河要道,西安西北方,风吹从草地见黄沙的山川之地。
抛开这些。
他可以记得清清楚楚。
洪武三年。
徐达率领十万大军自潼关出西安,直捣定西,覆灭了残元势力王保保,王保保先后反抗无效后北逃和林。
和林,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建都于和林,也被称为哈拉和林,在外蒙浑河上游东岸。
李文忠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居庸关入漠北追击元主元顺帝,元顺帝仓皇北逃同样逃至和林。
至此,北元重新开始了游牧时代。
洪武五年。
老朱命雄兵三十万,分中、东、西三路大军,想要彻底覆灭元庭。
徐达率主力进攻北元新都和林。
李文忠在东路策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冯胜为西路,在甘肃兰县一带作为疑兵,并扫清河西走廊。
原本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相互配合,逐步扫清残元势力。
可重掌元庭的王保保,获得元顺帝支持,引诱贪功冒进的中路先锋蓝玉,致使徐达率领的中路大军整体冒进,与东西两路脱节。
十五万大军损失惨重。
随后战场态势急剧转下,李文忠的东路虽未惨败却也损失过半。
西路冯胜虽七战七捷,一路兵进敦煌,可中、东两路失守,不敢再冒进只能匆匆撤退。
三十万大军折损大半,自此皇朝再无北伐的兵力,甚至只能退守北线。
而这。
助长了元庭的嚣张气焰。
王保保多线反击,从漠北而出,占领了河西走廊。
敦煌,嘉峪关,酒泉这些地方,现如今处于失守状态,被北元占领。
而兰县因为有黄河天险,冯胜这才堪堪守住。
天老爷啊。
他想着封地最好往南封,南边气候温和,适合颐养天年,混吃等死。
可这封到兰县。
哪里已经成了四战之地。
北元退可守,打不过就回到漠北,进可攻,以敦煌、嘉峪关为战略要地,试图突破兰县。
过了兰县,就是西安,威胁到洛阳,那就离南京不远了。
所以说。
兰县的争夺,非常凶残。
他要是被封到那个地方。
那纯粹就是给秦王朱慡挡灾的地方。
‘老朱这是疯了吗,让我一个九岁的皇子去兰县当藩王?’
朱棖心中忍不住的嘀咕。
更何况,他虚岁九岁,实岁才八岁。
朱棖焦躁思虑着。
却是传旨太监徐公公令他烦躁的声音再次响起。
“静妃,接旨吧。”
“从现在起,静宁宫内所有宫女全部充入掖庭宫。”
“来人啊,将静宁宫内的一应摆件都搬走,所有宫女都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