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查下去
李宜欢一改之前劝说陈寻回京的说辞,开始想方设法地保护陈寻的身份:“老大,要么给寻儿弄个退役的军户,这样就能安全一点了。”
兴国对于退役兵士,有着特别的尊重。无论是因为受伤还是上了年纪,每一名从行伍里退出来的士兵,兴国都会在他们原来的户籍上增加“军户”的印戳。而作为军户,每年不仅可以免除一定的赋税,甚至还有少量津贴,就连军户的家人,也可享受一二。况且,兴军袍泽多讲义气,于是,在正常情况下,乡里有军户,便是一般的里长也会善待一二。
李宜欢建议帮陈寻弄来军户的身份,显然不是为了那点小钱,而是陈寻虽入营不久,但在有心人眼里,一眼便能看出曾经行伍的身份,故而用军户,可以掩盖一二。
白甲书生显然不太赞同这个说法,陈寻尚未弱冠,如此年轻的军户,便是傻子也能看出有问题。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按照之前陈寻所说,重新换个身份入伍,在军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二,便能省去很多麻烦。
不过此时的陈寻还深陷在整个事件的复盘之中,心中疑惑太多,一时难以理清头绪。于是他只能问出那个早就想问的问题:“大师傅,你们是怎么来的朝天关?”
“当然是骑快马,日夜兼程赶来的”廖重海本想打个哈哈,缓和一下刚刚的凝重气氛,但话刚出口就被李宜欢狠狠白了一眼。
其实陈寻的问题,也是燕山八骑其他几人共同的疑问。月前他们在京城待得好好的,突然就被老大白甲书生叫上,快马加鞭地赶往朝天关。当时老大白甲书生脸色凝重,一路沉默赶路,他们也就不太敢问。
“这个问题如果有合理的解释,说不定对找出西北军灭亡的真相,也有莫大的帮助”李宜欢心中如是想。但显然,世事总是不尽如人意。
白甲书生沉默不语,本就严肃的脸庞沉静地更加生人勿进。他一动不动地看着陈寻,似乎想从他身上确认什么事情,但最终好像也没成功。屋内的气氛再一次凝滞,这一次连廖重海都不敢大声出气。直到他快要绷不住了的时候,白甲书生从怀中掏出一节竹管递给了陈寻。
陈寻双手接过,从中倒出了一张卷好的纸条。李宜欢挪动屁股下的木凳,身子歪斜凑过去仔细瞧了瞧,纸条上只有干净利落的八个大字“北方草原,陈寻有难。”
“这...”陈寻和李宜欢同时倒吸一口凉气。这八个字,对李宜欢的冲击,最多使他觉得不可思议,让本就纷乱的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但对陈寻来说,却是犹如晴天霹雳。
两年前他从京城辗转一路去往西北边境,最后隐姓埋名入了西北军,这一趟走的极其隐秘。当年燕山八骑都没能顺利找着他,足可见他的行踪隐藏的是足够好的。至于当时入军时候的户籍,他是在未阳郡下面的临阳县找了家农户,又向县衙的主簿使了些银两,谎称是那家农户流落在外的侄儿,如此才得了个正式身份。而这两年里,他的身份也确实从来都没有暴露过。
所以此时的这张字条,虽短短八字,但如何不让他震惊。送这张纸条的人不仅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更重要的是,大师傅白甲书生他收到这张纸条的时候人还在京城,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纸条背后的人,对北方的情况了如指掌。
陈寻心中惊骇,连带着说话的嗓音都有些颤抖:“大师傅...这纸条,是何人所送?”
白甲书生双指勾起酒杯,再次轻抿了一口:“清晏街上一个寻常稚子。当时我便简单查了一下,但着急来这边,所以未曾发现其他线索。”说完,白甲书生难见地叹了口气:“可惜了”。
陈寻知道大师傅可惜什么,当时若是知道字条如此事关重大,顺着这条线索找下去,或许会有所收获,但如今再想去查,恐怕难如登天了。
白甲书生轻轻咳嗽一声,手指敲了敲已经被陈寻放在桌上的纸条:“无论这背后之人想做什么,但现在看来应该对你不曾怀有恶意,不然在他早知你身份的情况下,定然可以给老爷或者你带来些麻烦。”
陈寻稍微细想便当然能明白这些,但此刻疑惑、茫然、惶恐等各种情绪,他们情不自禁的从心底翻涌上来,阻碍了他大部分的思考能力。试想,自以为隐藏了两年的秘密,早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人看穿了,而自己却一无所知。那些使银子造身份的动作,背后之人知晓了,定然好似看过家家一般看他表演。且更为可怕的是,那个人定然位高权重,手眼通天。想到这,已经一身冷汗的陈寻脸色苍白的更加难看。
“所以这一次,若你执意留在北边,我会帮你处理好身份问题”白甲书生站起来轻轻拍了拍陈寻的肩膀,“我知你不甘心就这般糊里糊涂地放下西北军之事,所以,若是想去查便放手去做就是了。”
李宜欢哎了一声,满眼心疼,抓起陈寻的放在自己的手里轻轻拍了两下。老大都鼓励陈寻将事情查下去,他就断无阻止的可能了,只是心疼眼前的少年偷摸离京时才束发不久,仅仅两年过去,如今却要卷入如此的天下大事之中,这如何不让他心疼。
“但你也知晓此事非同小可,甚至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白甲书生是想言明个中厉害,但却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这些人给不了你太多的帮助,一切还得靠你自己,去还西北军一个真相大白。”
听闻大师傅白甲书生的话,陈寻已经从刚才的失态中缓了过来。他知道大师傅白甲书生没有用言语唬他。这件事确实已经关乎了帝国兴衰,若是一个不慎,自己身死不说,还会牵动整个大兴陷入风雨飘摇的地步。但他,绝不会退缩,也不能退缩。不为其他,只为那还在草原上的十万西北军亡魂,为了让他们能死得瞑目。
兴国对于退役兵士,有着特别的尊重。无论是因为受伤还是上了年纪,每一名从行伍里退出来的士兵,兴国都会在他们原来的户籍上增加“军户”的印戳。而作为军户,每年不仅可以免除一定的赋税,甚至还有少量津贴,就连军户的家人,也可享受一二。况且,兴军袍泽多讲义气,于是,在正常情况下,乡里有军户,便是一般的里长也会善待一二。
李宜欢建议帮陈寻弄来军户的身份,显然不是为了那点小钱,而是陈寻虽入营不久,但在有心人眼里,一眼便能看出曾经行伍的身份,故而用军户,可以掩盖一二。
白甲书生显然不太赞同这个说法,陈寻尚未弱冠,如此年轻的军户,便是傻子也能看出有问题。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按照之前陈寻所说,重新换个身份入伍,在军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二,便能省去很多麻烦。
不过此时的陈寻还深陷在整个事件的复盘之中,心中疑惑太多,一时难以理清头绪。于是他只能问出那个早就想问的问题:“大师傅,你们是怎么来的朝天关?”
“当然是骑快马,日夜兼程赶来的”廖重海本想打个哈哈,缓和一下刚刚的凝重气氛,但话刚出口就被李宜欢狠狠白了一眼。
其实陈寻的问题,也是燕山八骑其他几人共同的疑问。月前他们在京城待得好好的,突然就被老大白甲书生叫上,快马加鞭地赶往朝天关。当时老大白甲书生脸色凝重,一路沉默赶路,他们也就不太敢问。
“这个问题如果有合理的解释,说不定对找出西北军灭亡的真相,也有莫大的帮助”李宜欢心中如是想。但显然,世事总是不尽如人意。
白甲书生沉默不语,本就严肃的脸庞沉静地更加生人勿进。他一动不动地看着陈寻,似乎想从他身上确认什么事情,但最终好像也没成功。屋内的气氛再一次凝滞,这一次连廖重海都不敢大声出气。直到他快要绷不住了的时候,白甲书生从怀中掏出一节竹管递给了陈寻。
陈寻双手接过,从中倒出了一张卷好的纸条。李宜欢挪动屁股下的木凳,身子歪斜凑过去仔细瞧了瞧,纸条上只有干净利落的八个大字“北方草原,陈寻有难。”
“这...”陈寻和李宜欢同时倒吸一口凉气。这八个字,对李宜欢的冲击,最多使他觉得不可思议,让本就纷乱的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但对陈寻来说,却是犹如晴天霹雳。
两年前他从京城辗转一路去往西北边境,最后隐姓埋名入了西北军,这一趟走的极其隐秘。当年燕山八骑都没能顺利找着他,足可见他的行踪隐藏的是足够好的。至于当时入军时候的户籍,他是在未阳郡下面的临阳县找了家农户,又向县衙的主簿使了些银两,谎称是那家农户流落在外的侄儿,如此才得了个正式身份。而这两年里,他的身份也确实从来都没有暴露过。
所以此时的这张字条,虽短短八字,但如何不让他震惊。送这张纸条的人不仅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更重要的是,大师傅白甲书生他收到这张纸条的时候人还在京城,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纸条背后的人,对北方的情况了如指掌。
陈寻心中惊骇,连带着说话的嗓音都有些颤抖:“大师傅...这纸条,是何人所送?”
白甲书生双指勾起酒杯,再次轻抿了一口:“清晏街上一个寻常稚子。当时我便简单查了一下,但着急来这边,所以未曾发现其他线索。”说完,白甲书生难见地叹了口气:“可惜了”。
陈寻知道大师傅可惜什么,当时若是知道字条如此事关重大,顺着这条线索找下去,或许会有所收获,但如今再想去查,恐怕难如登天了。
白甲书生轻轻咳嗽一声,手指敲了敲已经被陈寻放在桌上的纸条:“无论这背后之人想做什么,但现在看来应该对你不曾怀有恶意,不然在他早知你身份的情况下,定然可以给老爷或者你带来些麻烦。”
陈寻稍微细想便当然能明白这些,但此刻疑惑、茫然、惶恐等各种情绪,他们情不自禁的从心底翻涌上来,阻碍了他大部分的思考能力。试想,自以为隐藏了两年的秘密,早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人看穿了,而自己却一无所知。那些使银子造身份的动作,背后之人知晓了,定然好似看过家家一般看他表演。且更为可怕的是,那个人定然位高权重,手眼通天。想到这,已经一身冷汗的陈寻脸色苍白的更加难看。
“所以这一次,若你执意留在北边,我会帮你处理好身份问题”白甲书生站起来轻轻拍了拍陈寻的肩膀,“我知你不甘心就这般糊里糊涂地放下西北军之事,所以,若是想去查便放手去做就是了。”
李宜欢哎了一声,满眼心疼,抓起陈寻的放在自己的手里轻轻拍了两下。老大都鼓励陈寻将事情查下去,他就断无阻止的可能了,只是心疼眼前的少年偷摸离京时才束发不久,仅仅两年过去,如今却要卷入如此的天下大事之中,这如何不让他心疼。
“但你也知晓此事非同小可,甚至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白甲书生是想言明个中厉害,但却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这些人给不了你太多的帮助,一切还得靠你自己,去还西北军一个真相大白。”
听闻大师傅白甲书生的话,陈寻已经从刚才的失态中缓了过来。他知道大师傅白甲书生没有用言语唬他。这件事确实已经关乎了帝国兴衰,若是一个不慎,自己身死不说,还会牵动整个大兴陷入风雨飘摇的地步。但他,绝不会退缩,也不能退缩。不为其他,只为那还在草原上的十万西北军亡魂,为了让他们能死得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