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大开杀戒
金九龄哀求叶孤城道:「城主息怒,城主息怒!一切等皇上定夺。」
叶孤城却不为所动,看都没看金九龄一眼。
看着严阵以待的扶桑使节团,叶孤城轻蔑一笑,轻轻一抖手腕,抖落了剑上的鲜血,他人也动了。
第一个封喉,第二个穿心,跟着一剑刺向最开始被保护的倭人。
在这个倭人惊恐的目光中,身边一把刀劈中了叶孤城的剑,把剑劈向一边,出手的正是一直守在他身边的武士。
叶孤城神色一凛,开始杀的太顺利了,让他极为轻视这群倭人,以为只要自己出手就会如砍瓜切菜一般收割他们的性命,没想到还有人能击中自己的剑。
叶孤城停下了杀人的脚步,定睛看着这个能拦住自己的武士。其他人已经乱作一团,都往这名武士身后躲。
这名武士说实话看不出什么特异之处,身材矮小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毫无审美可言的发型,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他脸上没有一般倭人的那种狠厉、狰狞,遇险时也没有多少慌乱,只是充满警惕。
叶孤城道:「能挡住我一剑,必不是无名之辈,你叫什么名字?」
这名武士郑重答道:「服部信雄。」
叶孤城动容道:「伊贺派忍者!」
服部一族可谓大名鼎鼎,最著名的就是第二代服部半藏正成,服务于德川家康,为德川十六神将之一,号称「鬼半藏」。「翻越伊贺事件」就是伊贺派忍者的壮举,应该就发生在十年前。可以说没有伊贺派忍者,就没有「德川幕府」。
叶孤城又扫了一眼使节团,最后把目光落在他第三个要杀的那个人身上。
叶孤城问道:「你姓德川?」
叶孤城开始杀人时,这个服部信雄没有阻止,只是在叶孤城要杀这个人时才出手,那这个人的身份就耐人寻味了。
这个使节团的组成看来也很复杂,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但其实各大名也只是名义上臣服,像德川家康的势力,其实并不比他弱。
所以丰臣秀吉刚刚统一日本,还没站稳脚跟就出兵朝鲜,赢了可以占领朝鲜,输了也可以削弱各大名。
议和使团的组成也不都是丰臣秀吉的人,有德川家的人也合理。
这个人看着还不到二十岁,面对叶孤城的询问,嘴角瑟瑟发抖,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叶孤城蔑视地看了他一眼,就不再理他了。德川家的人多了,出个草包也正常。
叶孤城又把目光放到了服部信雄身上。
叶孤城道:「无论你们是谁,我说过的话依旧算数。你们的团长不切腹,你们都要死。凭你是护不住他的,就算是服部半藏正成在此,他也一样要死。」
既然有姓德康的,叶孤城就先杀了他。
叶孤城飘忽的身形,杀进了扶桑使节团,直奔这个德川青年。….
服部信雄大喝一声,挥刀斩向叶孤城,其他的武士也纷纷攻击叶孤城。
今天的事,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而他们身为使节,也不可能作鸟兽散,更不符合武士道精神,唯有死拼到底。
扶桑的刀法以狠辣著称,他们虽然身材矮小,但异常凶悍,战斗力极强,所以他们敢攻打朝鲜、攻打大明。其实直到近代,他们都是矮小的代表,老照片的日军都还没有枪高呢,但他们敢于作个侵略者。
叶孤城身陷重围却从容不迫,服部信雄刀法出众,但想阻挡叶孤城却是痴人说梦。
就在服部信雄艰难之际,有一把长刀伸了过来,为他挡住了叶孤城的剑锋。
叶孤城一凛,还隐藏着高手。
叶孤城倏地站定,看着这个人。
腰间插着两把刀,一把打刀、一把肋差(肋差应该是在江户时代才正式出现)。他没穿一般的武士服,反而胸前穿着锁子甲,带着头盔,高高的盔缨一定程度上弥补身高的不足,镔铁面具遮住了脸的下半部,只露出一双凌厉的眼睛。
叶孤城问道:「你是谁?」
这人答道:「柳生宗矩。」
叶孤城再次动容,柳生宗矩就是柳生旦马守。父亲叫柳生宗严,也是为武术家,而他的儿子最出名,就是柳生十兵卫,最被浪漫化的剑客,和服部半藏一样,经常出现在游戏里。
他们祖孙三人被称为「柳生三天狗」。
柳生家族侍奉德川家康,他也来了,再加上伊贺派的忍者,那看来这个姓德川的年轻人可就不一般了。
叶孤城再次把目光深深地锁在那个姓德川的年轻人身上,到底该怎么处置他呢?
目光在小西如安和其他倭人身上游走,最后落在到底的老汉和上边哭泣的女子身上。
叶孤城回过头道:「加上你也不够。」
叶孤城再次杀入了倭人堆。
在叶孤城手下走了几十招,柳生宗矩和服部信雄依然进退有据,可以称为高手了。可是,叶孤城在与他们交手的闲暇之余,依然杀了十多个倭人。
而小西如安即便是出现在叶孤城身前,叶孤城也绕着走,没有动他分毫,这就让他在这个团队里更加尴尬。
柳生宗矩和服部信雄想护送那个德川家的人先离开,叶孤城哪能如他所愿。
叶孤城一直围着他转,每当他遇到危险,柳生宗矩和服部信雄都要舍命相救。
一直杀了三十多人,小西如安大喝道:「住手,我切腹!」
叶孤城顿时停手,脚下已经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鲜血染红了地面。
叶孤城看着小西如安扬了扬下巴,示意他快动手,剩下的倭人武士也都看着小西如安。
只见小西如安满脸的愤怒,把刀放到嘴里咬住,跪在地上,伸手脱下自己的麻布上衣,露出腹部。
他拔出肋差,以白布擦拭,右手持刀狠狠地沿左肋弓下缘刺入,「一」字横拉至右腹。刀没有被拔出,缓缓抽回至中线,向下奔脐豁开,再反过来划向咽喉。
上演了一出标准的「十」字切腹,唯一美中不足就是脸上没有淡定的微笑。
.
一九八零年代
叶孤城却不为所动,看都没看金九龄一眼。
看着严阵以待的扶桑使节团,叶孤城轻蔑一笑,轻轻一抖手腕,抖落了剑上的鲜血,他人也动了。
第一个封喉,第二个穿心,跟着一剑刺向最开始被保护的倭人。
在这个倭人惊恐的目光中,身边一把刀劈中了叶孤城的剑,把剑劈向一边,出手的正是一直守在他身边的武士。
叶孤城神色一凛,开始杀的太顺利了,让他极为轻视这群倭人,以为只要自己出手就会如砍瓜切菜一般收割他们的性命,没想到还有人能击中自己的剑。
叶孤城停下了杀人的脚步,定睛看着这个能拦住自己的武士。其他人已经乱作一团,都往这名武士身后躲。
这名武士说实话看不出什么特异之处,身材矮小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毫无审美可言的发型,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他脸上没有一般倭人的那种狠厉、狰狞,遇险时也没有多少慌乱,只是充满警惕。
叶孤城道:「能挡住我一剑,必不是无名之辈,你叫什么名字?」
这名武士郑重答道:「服部信雄。」
叶孤城动容道:「伊贺派忍者!」
服部一族可谓大名鼎鼎,最著名的就是第二代服部半藏正成,服务于德川家康,为德川十六神将之一,号称「鬼半藏」。「翻越伊贺事件」就是伊贺派忍者的壮举,应该就发生在十年前。可以说没有伊贺派忍者,就没有「德川幕府」。
叶孤城又扫了一眼使节团,最后把目光落在他第三个要杀的那个人身上。
叶孤城问道:「你姓德川?」
叶孤城开始杀人时,这个服部信雄没有阻止,只是在叶孤城要杀这个人时才出手,那这个人的身份就耐人寻味了。
这个使节团的组成看来也很复杂,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但其实各大名也只是名义上臣服,像德川家康的势力,其实并不比他弱。
所以丰臣秀吉刚刚统一日本,还没站稳脚跟就出兵朝鲜,赢了可以占领朝鲜,输了也可以削弱各大名。
议和使团的组成也不都是丰臣秀吉的人,有德川家的人也合理。
这个人看着还不到二十岁,面对叶孤城的询问,嘴角瑟瑟发抖,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叶孤城蔑视地看了他一眼,就不再理他了。德川家的人多了,出个草包也正常。
叶孤城又把目光放到了服部信雄身上。
叶孤城道:「无论你们是谁,我说过的话依旧算数。你们的团长不切腹,你们都要死。凭你是护不住他的,就算是服部半藏正成在此,他也一样要死。」
既然有姓德康的,叶孤城就先杀了他。
叶孤城飘忽的身形,杀进了扶桑使节团,直奔这个德川青年。….
服部信雄大喝一声,挥刀斩向叶孤城,其他的武士也纷纷攻击叶孤城。
今天的事,谁都不能置身事外,而他们身为使节,也不可能作鸟兽散,更不符合武士道精神,唯有死拼到底。
扶桑的刀法以狠辣著称,他们虽然身材矮小,但异常凶悍,战斗力极强,所以他们敢攻打朝鲜、攻打大明。其实直到近代,他们都是矮小的代表,老照片的日军都还没有枪高呢,但他们敢于作个侵略者。
叶孤城身陷重围却从容不迫,服部信雄刀法出众,但想阻挡叶孤城却是痴人说梦。
就在服部信雄艰难之际,有一把长刀伸了过来,为他挡住了叶孤城的剑锋。
叶孤城一凛,还隐藏着高手。
叶孤城倏地站定,看着这个人。
腰间插着两把刀,一把打刀、一把肋差(肋差应该是在江户时代才正式出现)。他没穿一般的武士服,反而胸前穿着锁子甲,带着头盔,高高的盔缨一定程度上弥补身高的不足,镔铁面具遮住了脸的下半部,只露出一双凌厉的眼睛。
叶孤城问道:「你是谁?」
这人答道:「柳生宗矩。」
叶孤城再次动容,柳生宗矩就是柳生旦马守。父亲叫柳生宗严,也是为武术家,而他的儿子最出名,就是柳生十兵卫,最被浪漫化的剑客,和服部半藏一样,经常出现在游戏里。
他们祖孙三人被称为「柳生三天狗」。
柳生家族侍奉德川家康,他也来了,再加上伊贺派的忍者,那看来这个姓德川的年轻人可就不一般了。
叶孤城再次把目光深深地锁在那个姓德川的年轻人身上,到底该怎么处置他呢?
目光在小西如安和其他倭人身上游走,最后落在到底的老汉和上边哭泣的女子身上。
叶孤城回过头道:「加上你也不够。」
叶孤城再次杀入了倭人堆。
在叶孤城手下走了几十招,柳生宗矩和服部信雄依然进退有据,可以称为高手了。可是,叶孤城在与他们交手的闲暇之余,依然杀了十多个倭人。
而小西如安即便是出现在叶孤城身前,叶孤城也绕着走,没有动他分毫,这就让他在这个团队里更加尴尬。
柳生宗矩和服部信雄想护送那个德川家的人先离开,叶孤城哪能如他所愿。
叶孤城一直围着他转,每当他遇到危险,柳生宗矩和服部信雄都要舍命相救。
一直杀了三十多人,小西如安大喝道:「住手,我切腹!」
叶孤城顿时停手,脚下已经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鲜血染红了地面。
叶孤城看着小西如安扬了扬下巴,示意他快动手,剩下的倭人武士也都看着小西如安。
只见小西如安满脸的愤怒,把刀放到嘴里咬住,跪在地上,伸手脱下自己的麻布上衣,露出腹部。
他拔出肋差,以白布擦拭,右手持刀狠狠地沿左肋弓下缘刺入,「一」字横拉至右腹。刀没有被拔出,缓缓抽回至中线,向下奔脐豁开,再反过来划向咽喉。
上演了一出标准的「十」字切腹,唯一美中不足就是脸上没有淡定的微笑。
.
一九八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