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我带殿下见一个人
李景隆对朱榑的好感,直线攀升,于是他耐心的解释道:
“是我爹的义女,齐王知道,当年我爹率兵攻打建宁吗?”
“父皇初得天下,命徐达、常遇春北征,我大哥南征,率领舟师攻取建宁,那一战大获全胜,俘虏福建平章的陈友定,本王说的对吧?”
陈友定是元朝官员,年年剥削百姓,运输粮食到大都。
李景隆意外的转头,可朱榑一清二楚,这着实让他意外。
“没错,阿姊她爹,是当时的指挥李延辉,为爹挡流箭死了,爹便将她收继为女儿,我爹常说,若他不死,定能封公论爵。”
仗还没打完,谁也不敢预测未来荣华富贵,只好托付妻小。
这在连年战火的元末军伍中常见,不乏超越级别的过命交情。
马皇后就死如此。
说话间,走到西边一处静雅厢房。
朱榑远远看见,身穿一裘青衫的妙龄女子,坐在窗棂前,袅袅身影,姿貌不俗。
朱榑是头一回,看见大户人家未出阁的千金。
李景隆喊了一声阿姊。
朱榑看见,里面那个应该喊自己叔叔的妙龄女子,微一行礼。
她并未出来相见。
我竟想到窗棂后一窥她的芳容……
“齐王殿下,不能过去啊!”
刘九咬着牙齿,死死抱着已经里走去的朱榑。
呀,差点就坏了礼法。
明初的礼法,颇为严格。
元朝时,百姓见官要行单膝下跪礼,先一条腿跪下,叩首后,另外一条腿也顺势跪下。
朱元璋极其厌恶元朝的礼制,他任用陶凯为礼部尚书,改了元朝的礼制,见面改行儒家的揖拜礼。
女子妇人私自拜会官员,无需叩首。
其实,跪礼多用于接旨。
“今日国公不在府中,未得经准许,恕小女子不能私见齐王,还请殿下宽谅。”
将来李文忠要请皇帝为她配婚,朱榑也能体谅。
关键在于,这是李文忠的后院,李景隆这虾头脑袋一声不吭,扯着他衣袖就来了。
不过,不这样也见不到。
李景隆事情来龙去脉说完,有些傲持作态:
“阿姊,我已经答应齐王殿下了,不能食言!”
李素凝声音之冰冷,又未失去克制:“为何不与国公商量?”
感觉是个聪慧的侄女啊。
一下子,就想到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李景隆如果去找朱元璋求情,恐怕朱元璋会先用锐利的目光,凝视他,然后冷笑问道,为何替她求情,是不是同党?
所以,朱榑在寿宴上,没提及任何一个人。
李素凝肯定也想到这些,心急之下,顾不得当着他的面责怪李景隆。
“阿姊!”
“齐王殿下,我替景隆谢过。”
朱榑瞥了眼窗棂,笑道:“那就多谢…大侄女了。”
窗棂后的青衫女子怔住了,没有回应。
若朱榑绕过窗棂,就能看到此时的李素凝,正蹙着眉黛,漂亮的眼睛多看了他一眼,似乎对侄女二字,颇为介怀。
回宫路上,朱榑看到皇墙张贴布告,是一张官员贪腐的公告,百姓若揭举有奖。
此前朝廷下令,贪污六十两砍头,但发现贪官实在杀不完,下调数额,改成贪一个铜板就砍头。
没有一个贪官能活过洪武朝。
在朱榑的旁边,有个穿着青衣的官员,缩着脖子,就比看到砍头的圣旨一样。
朱榑摇摇头,只要是心中有鬼的官员,看到都会胆寒吧。
…………
朱榑吃过早膳,揍了刘九这个偷懒不打洗澡水的狗太监一顿,然后神清气爽来到武楼。
今日,武楼听不到皇子们的吵闹,似乎来了不得的人物。
一个是指挥使李荣,一个是东平侯韩政。
两人都站在李文忠的身后。
李文忠坐在武楼的经堂里,等朱榑进来。
“今日开始,齐王跟臣学习马政吧。”
大侄女的话果然管用!
李文忠目光严肃。
他的话很少,不像常遇春那样大嗓门说个不停。
朱榑看见李文忠一副不想教,却又不得不来的模样,不由乐了:
“兄长要教我什么?”
“任何一套兵法,都不可生搬硬套,战场是瞬息万变之地,我要教殿下的,是一种不能言传之物。”
其实,刘伯温身为朱元璋的军师,也知晓兵法马政。
朱榑为何不直接请教他。
归结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刘基更像一个计策的谋划者,刘基或许是个好谋士,未必是个好将领。
“殿下知道,臣说什么吗?”
“兄长说的,是敏锐的眼光,精准的判断,危机的反应,这些都是不可言传的,我学好这些,就能像兄长一样统兵吗?”
“不能。”
“为何?”
“有我能传授的,有我不能传授的,若殿下的兄弟触犯军法,殿下能下令处死他吗?”
“这个……”
“若不能,出征前,殿下训话就不能振奋士气。”
“一场仗,动辄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死去,其中,或许就有殿下的心腹兄弟,看着横尸遍野,若知道还会死更多人,殿下还能保持冷静,屡败屡战吗?”
“我……”
朱榑终于明白,为何朱元璋能做到那样面不改色的程度。
打仗,并非懂得调兵遣将,计算粮草就行。
心境!
坚定的意志!冷酷的手段!
这些,都是李文忠无法教他的。
兵法能通过后天培养,但心境和意志却是一场场仗打出来的。
“殿下下过盲棋吗?”
“没下过,但先生说过,没有棋盘,无棋子,凭借记性来对弈,诸王中,本王算是记性超群的。”
听到刘基,李文忠不由皱眉。
身为淮西党人,他并不很喜欢提及刘基,虽然与刘基无冤无仇,但不想牵扯入淮浙的争端里。
李文忠显然是很忙的人,也丝毫不浪费时间。
当他说以盲棋的方式为媒介时,朱榑愣了下。
李文忠给出地势天时和兵马,双方攻守对弈,若是这般,又如何出兵应对。
话语之间,朱榑能感受到用兵马为棋子,无形对弈的感觉。
这比兵书更加灵活,李文忠将经验融入到变化中。
朱榑的常识仿佛被开了一个小洞,这个小洞正被人慢慢撬开。
李文忠站起身来:“今日三盘,皆未让我有满意之处。”
他面色平静,仿佛如同意料中的事。
此时,李文忠在朱榑眼里,就像一个到钟的按摩师傅,恨不得他多服务几分钟,但李文忠显然是个没有职业操守的人。
李文忠走出去,韩政大步跟上他,唯独留李荣还在讲堂里。
朱榑愤然:“明日本王一定赢你!”
…………
称呼改回来了,本王
“是我爹的义女,齐王知道,当年我爹率兵攻打建宁吗?”
“父皇初得天下,命徐达、常遇春北征,我大哥南征,率领舟师攻取建宁,那一战大获全胜,俘虏福建平章的陈友定,本王说的对吧?”
陈友定是元朝官员,年年剥削百姓,运输粮食到大都。
李景隆意外的转头,可朱榑一清二楚,这着实让他意外。
“没错,阿姊她爹,是当时的指挥李延辉,为爹挡流箭死了,爹便将她收继为女儿,我爹常说,若他不死,定能封公论爵。”
仗还没打完,谁也不敢预测未来荣华富贵,只好托付妻小。
这在连年战火的元末军伍中常见,不乏超越级别的过命交情。
马皇后就死如此。
说话间,走到西边一处静雅厢房。
朱榑远远看见,身穿一裘青衫的妙龄女子,坐在窗棂前,袅袅身影,姿貌不俗。
朱榑是头一回,看见大户人家未出阁的千金。
李景隆喊了一声阿姊。
朱榑看见,里面那个应该喊自己叔叔的妙龄女子,微一行礼。
她并未出来相见。
我竟想到窗棂后一窥她的芳容……
“齐王殿下,不能过去啊!”
刘九咬着牙齿,死死抱着已经里走去的朱榑。
呀,差点就坏了礼法。
明初的礼法,颇为严格。
元朝时,百姓见官要行单膝下跪礼,先一条腿跪下,叩首后,另外一条腿也顺势跪下。
朱元璋极其厌恶元朝的礼制,他任用陶凯为礼部尚书,改了元朝的礼制,见面改行儒家的揖拜礼。
女子妇人私自拜会官员,无需叩首。
其实,跪礼多用于接旨。
“今日国公不在府中,未得经准许,恕小女子不能私见齐王,还请殿下宽谅。”
将来李文忠要请皇帝为她配婚,朱榑也能体谅。
关键在于,这是李文忠的后院,李景隆这虾头脑袋一声不吭,扯着他衣袖就来了。
不过,不这样也见不到。
李景隆事情来龙去脉说完,有些傲持作态:
“阿姊,我已经答应齐王殿下了,不能食言!”
李素凝声音之冰冷,又未失去克制:“为何不与国公商量?”
感觉是个聪慧的侄女啊。
一下子,就想到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李景隆如果去找朱元璋求情,恐怕朱元璋会先用锐利的目光,凝视他,然后冷笑问道,为何替她求情,是不是同党?
所以,朱榑在寿宴上,没提及任何一个人。
李素凝肯定也想到这些,心急之下,顾不得当着他的面责怪李景隆。
“阿姊!”
“齐王殿下,我替景隆谢过。”
朱榑瞥了眼窗棂,笑道:“那就多谢…大侄女了。”
窗棂后的青衫女子怔住了,没有回应。
若朱榑绕过窗棂,就能看到此时的李素凝,正蹙着眉黛,漂亮的眼睛多看了他一眼,似乎对侄女二字,颇为介怀。
回宫路上,朱榑看到皇墙张贴布告,是一张官员贪腐的公告,百姓若揭举有奖。
此前朝廷下令,贪污六十两砍头,但发现贪官实在杀不完,下调数额,改成贪一个铜板就砍头。
没有一个贪官能活过洪武朝。
在朱榑的旁边,有个穿着青衣的官员,缩着脖子,就比看到砍头的圣旨一样。
朱榑摇摇头,只要是心中有鬼的官员,看到都会胆寒吧。
…………
朱榑吃过早膳,揍了刘九这个偷懒不打洗澡水的狗太监一顿,然后神清气爽来到武楼。
今日,武楼听不到皇子们的吵闹,似乎来了不得的人物。
一个是指挥使李荣,一个是东平侯韩政。
两人都站在李文忠的身后。
李文忠坐在武楼的经堂里,等朱榑进来。
“今日开始,齐王跟臣学习马政吧。”
大侄女的话果然管用!
李文忠目光严肃。
他的话很少,不像常遇春那样大嗓门说个不停。
朱榑看见李文忠一副不想教,却又不得不来的模样,不由乐了:
“兄长要教我什么?”
“任何一套兵法,都不可生搬硬套,战场是瞬息万变之地,我要教殿下的,是一种不能言传之物。”
其实,刘伯温身为朱元璋的军师,也知晓兵法马政。
朱榑为何不直接请教他。
归结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刘基更像一个计策的谋划者,刘基或许是个好谋士,未必是个好将领。
“殿下知道,臣说什么吗?”
“兄长说的,是敏锐的眼光,精准的判断,危机的反应,这些都是不可言传的,我学好这些,就能像兄长一样统兵吗?”
“不能。”
“为何?”
“有我能传授的,有我不能传授的,若殿下的兄弟触犯军法,殿下能下令处死他吗?”
“这个……”
“若不能,出征前,殿下训话就不能振奋士气。”
“一场仗,动辄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死去,其中,或许就有殿下的心腹兄弟,看着横尸遍野,若知道还会死更多人,殿下还能保持冷静,屡败屡战吗?”
“我……”
朱榑终于明白,为何朱元璋能做到那样面不改色的程度。
打仗,并非懂得调兵遣将,计算粮草就行。
心境!
坚定的意志!冷酷的手段!
这些,都是李文忠无法教他的。
兵法能通过后天培养,但心境和意志却是一场场仗打出来的。
“殿下下过盲棋吗?”
“没下过,但先生说过,没有棋盘,无棋子,凭借记性来对弈,诸王中,本王算是记性超群的。”
听到刘基,李文忠不由皱眉。
身为淮西党人,他并不很喜欢提及刘基,虽然与刘基无冤无仇,但不想牵扯入淮浙的争端里。
李文忠显然是很忙的人,也丝毫不浪费时间。
当他说以盲棋的方式为媒介时,朱榑愣了下。
李文忠给出地势天时和兵马,双方攻守对弈,若是这般,又如何出兵应对。
话语之间,朱榑能感受到用兵马为棋子,无形对弈的感觉。
这比兵书更加灵活,李文忠将经验融入到变化中。
朱榑的常识仿佛被开了一个小洞,这个小洞正被人慢慢撬开。
李文忠站起身来:“今日三盘,皆未让我有满意之处。”
他面色平静,仿佛如同意料中的事。
此时,李文忠在朱榑眼里,就像一个到钟的按摩师傅,恨不得他多服务几分钟,但李文忠显然是个没有职业操守的人。
李文忠走出去,韩政大步跟上他,唯独留李荣还在讲堂里。
朱榑愤然:“明日本王一定赢你!”
…………
称呼改回来了,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