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该治什么罪?
朱榑望着朱棣的背影,轻哼一声。
“兄长,我的才能也不输给三哥和四哥,在大本堂上还打败了他们,为何不让我去统兵?我还替兄长,跑去进贤改进冶铁的技术。”
“元人比汉人更野蛮、更残忍,他们会割下敌人头颅挂在马下,当成战利品,你还年幼,就算父皇让你去,我不赞成。”
这是朱元璋十几年来,对藩王能力的判断,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更改的。
朱榑在意的原因,是因为和分派兵权有关。
秦朝采取中央集权制,汉朝采取分封制,父皇认为它们都有弊端,干脆来个一朝两制。
拨给藩王军队,藩屏自治,朝廷掌控最高决策权。
规定藩王的护卫,不能超过一万九千人,但有两个藩王除外,一个是燕王朱棣,一个是宁王朱权。
他们的统领十几万人的军队,比一般藩王多十几倍。
而这些,都他们积攒功劳得到的。
朱元璋不会偏爱某个子嗣,在赋予权力这件事上,视各藩王的能力而定,就像他肃贪的决心,谁都无法改变。
“希望江西进贤能快点传来好消息。”
………………
“太子殿下,炉子毁了……”
在春和宫中,那奉旨修改炉子的副使神色惶恐,过了半月来禀报消息。
“怎么回事?”朱标心一下子揪起来。
“臣按照齐王说的办法,在炉子里砌了一层,但那些铁水,在炉子中间凝固了,炉温不够,下下不来,烧又烧不开,只好把炉子砸了。”
副使抬头看了眼朱标,忐忑地说道。
一个炉体看上去都是盐泥,好像不值什么钱,但这是力役一个月的工期,才能建造出来。
这一算,可就值钱了。
朱标面露凝重之色,“请七弟过来。”
朱榑来到春和宫,看到那副使心惊胆战的看着他,半月不见,整个人消瘦了许多,两鬓也长出了白发。
“做出来了?”
“齐王……”
那副使又将话说了一遍。
朱榑按照他的描述分析原因,商周时就能炼制青铜,说明煤炭烧出来的炉温,至少炉温能达到一千度。
竟化不开了?
是因为炉内增加了一层厚厚的盐泥隔层,导致温度上不去。
朱榑很快就分析出了原因。
高炉的显著特征,就是炉体内有很多层隔室,但后世温度能烧到,所以不会出现凝固的现象。
我该怎么改?
“肯定是煤渣在里面堵住了,风进不去,无法灼烧,铁水冷却结成块,掺杂点火墨试试。”
草木灰相当于泻药的效果,能防止凝结。
朱榑仔细想了想,然后郑重地看向那副使。
“太子殿下,臣等现在都不敢改了,要是改不好,一改就废一个炉子,一个月工期前功尽弃,朝廷还催促交付……”
那副使眼巴巴看向朱标。
朱榑眼神坚定:“兄长,你再信我一次吧!”
朱标轻叹一口气,心中定夺片刻,便看向那副使:“回去告诉赵大使,按照我七弟说的做,父皇怪罪下来,我会为诸位求情,不会牵连你们。”
“臣等愿意再试试……”
那副使眼睛亮起,松了一口气。
此时的奉天殿,朱元璋正在看手中的一幅画,力役们上下劳作,那副使一进宫,朱元璋这边就听到了禀报。
听说朱榑炼废炉子,朱元璋凝着眸子,他生不生气,取决于朱榑的反应:“齐王是怎么说的?”
“齐王让人接着炼。”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图纸,怒火反倒消退了一些,“让齐王来奉天殿。”
朱元璋是把秋后算账演绎到极致的人,早年的贪官,就算致仕隐居五年,十年,也被抓出来问罪了。
朱榑来到奉天殿,进门便看见朱元璋在御案旁踱步,垂着头,正在思索什么。
“父皇啊,你找我?”
朱元璋停下来,看向这个儿子,板着脸道:“咱听说,江西进贤冶铁所的副使入宫了?”
父皇肯定得到消息了。
“炼废了一个炼铁炉,父皇要惩罚我吗?”
“还记得,咱教你如何做藩王吗?”
“记得,明、仁、勤,断,要惩罚藩臣,也要等他把这件事做完,这样不会因为错误判断,掩盖他的功绩,也不会因为罪责太轻,而减轻他的惩罚……”
一句话,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朱元璋就是这么教他们的,朱榑心说父皇不是纵容他,而是打算秋后算账啊,朱榑抬头,发现这位洪武皇帝神色冷酷,一言不发。
“父皇就算要罚,我也要把它做出来,我听说大明和北元即将要交兵,必定要更换甲胄和兵器,天下各处都在开荒,没有农具他们如何开荒,我说完了,父皇要罚便罚吧!”
“滚出去!”
朱榑转过身,很生气地走出奉天殿。
朱元璋半天没有说话,直到朱榑走出奉天殿很久,他才回过神来。
“去江西进贤传咱的旨意,让他们继续改!”
“是!”
朱榑不时派刘九去春和宫,打听江西进贤的消息,倒是有消息传回,不过都是让他认清现实的残酷消息,三个多月改废了四个炉子。
大哥,再相信我一次,这种话他是说不出口了。
他有点慌,于是打算出宫去见刘基。
不过,临行前又想起一个人。
刘家小院,一道窈窕倩影,蹲在井口边,细手握着浣衣棍,站在高处往下看,那身躯的形状就像一只白天鹅。
朱榑决定以后就叫她小白鹅了。
刘芸从井里看到一道倒影,那倒影正在看着她,当她看清楚之后,“大骗子怎么在井里?”
意识到不对,猛地转身。
“你竟敢辱骂孤,九啊,该治什么罪?”
“啊,殿下是陛下的儿子,至少要在脸上刻字,再发配到云南充军吧?”刘九笑着说道。
刘芸退后一步,手护在觉得安全的位置,“我……我没有骂你。”
母亲杨氏已经告诉她,齐王殿下是想送你一身罗裳,怕你不接受才说出那样的话,她本打算跟给朱榑道歉,看见朱榑欺负她的样子,又不想说了。
“孤上次说,要带你去见先生,这次是来履行承诺的,不过,你先换上那身衣裳。”
“我不要。”
“想不想见先生了?”
刘芸抿着小嘴唇,眼底渐渐涌出雾水,再出现在朱榑面前时,已经换上那一身青色的罗裳,容貌提升几个档次。
“兄长,我的才能也不输给三哥和四哥,在大本堂上还打败了他们,为何不让我去统兵?我还替兄长,跑去进贤改进冶铁的技术。”
“元人比汉人更野蛮、更残忍,他们会割下敌人头颅挂在马下,当成战利品,你还年幼,就算父皇让你去,我不赞成。”
这是朱元璋十几年来,对藩王能力的判断,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更改的。
朱榑在意的原因,是因为和分派兵权有关。
秦朝采取中央集权制,汉朝采取分封制,父皇认为它们都有弊端,干脆来个一朝两制。
拨给藩王军队,藩屏自治,朝廷掌控最高决策权。
规定藩王的护卫,不能超过一万九千人,但有两个藩王除外,一个是燕王朱棣,一个是宁王朱权。
他们的统领十几万人的军队,比一般藩王多十几倍。
而这些,都他们积攒功劳得到的。
朱元璋不会偏爱某个子嗣,在赋予权力这件事上,视各藩王的能力而定,就像他肃贪的决心,谁都无法改变。
“希望江西进贤能快点传来好消息。”
………………
“太子殿下,炉子毁了……”
在春和宫中,那奉旨修改炉子的副使神色惶恐,过了半月来禀报消息。
“怎么回事?”朱标心一下子揪起来。
“臣按照齐王说的办法,在炉子里砌了一层,但那些铁水,在炉子中间凝固了,炉温不够,下下不来,烧又烧不开,只好把炉子砸了。”
副使抬头看了眼朱标,忐忑地说道。
一个炉体看上去都是盐泥,好像不值什么钱,但这是力役一个月的工期,才能建造出来。
这一算,可就值钱了。
朱标面露凝重之色,“请七弟过来。”
朱榑来到春和宫,看到那副使心惊胆战的看着他,半月不见,整个人消瘦了许多,两鬓也长出了白发。
“做出来了?”
“齐王……”
那副使又将话说了一遍。
朱榑按照他的描述分析原因,商周时就能炼制青铜,说明煤炭烧出来的炉温,至少炉温能达到一千度。
竟化不开了?
是因为炉内增加了一层厚厚的盐泥隔层,导致温度上不去。
朱榑很快就分析出了原因。
高炉的显著特征,就是炉体内有很多层隔室,但后世温度能烧到,所以不会出现凝固的现象。
我该怎么改?
“肯定是煤渣在里面堵住了,风进不去,无法灼烧,铁水冷却结成块,掺杂点火墨试试。”
草木灰相当于泻药的效果,能防止凝结。
朱榑仔细想了想,然后郑重地看向那副使。
“太子殿下,臣等现在都不敢改了,要是改不好,一改就废一个炉子,一个月工期前功尽弃,朝廷还催促交付……”
那副使眼巴巴看向朱标。
朱榑眼神坚定:“兄长,你再信我一次吧!”
朱标轻叹一口气,心中定夺片刻,便看向那副使:“回去告诉赵大使,按照我七弟说的做,父皇怪罪下来,我会为诸位求情,不会牵连你们。”
“臣等愿意再试试……”
那副使眼睛亮起,松了一口气。
此时的奉天殿,朱元璋正在看手中的一幅画,力役们上下劳作,那副使一进宫,朱元璋这边就听到了禀报。
听说朱榑炼废炉子,朱元璋凝着眸子,他生不生气,取决于朱榑的反应:“齐王是怎么说的?”
“齐王让人接着炼。”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图纸,怒火反倒消退了一些,“让齐王来奉天殿。”
朱元璋是把秋后算账演绎到极致的人,早年的贪官,就算致仕隐居五年,十年,也被抓出来问罪了。
朱榑来到奉天殿,进门便看见朱元璋在御案旁踱步,垂着头,正在思索什么。
“父皇啊,你找我?”
朱元璋停下来,看向这个儿子,板着脸道:“咱听说,江西进贤冶铁所的副使入宫了?”
父皇肯定得到消息了。
“炼废了一个炼铁炉,父皇要惩罚我吗?”
“还记得,咱教你如何做藩王吗?”
“记得,明、仁、勤,断,要惩罚藩臣,也要等他把这件事做完,这样不会因为错误判断,掩盖他的功绩,也不会因为罪责太轻,而减轻他的惩罚……”
一句话,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朱元璋就是这么教他们的,朱榑心说父皇不是纵容他,而是打算秋后算账啊,朱榑抬头,发现这位洪武皇帝神色冷酷,一言不发。
“父皇就算要罚,我也要把它做出来,我听说大明和北元即将要交兵,必定要更换甲胄和兵器,天下各处都在开荒,没有农具他们如何开荒,我说完了,父皇要罚便罚吧!”
“滚出去!”
朱榑转过身,很生气地走出奉天殿。
朱元璋半天没有说话,直到朱榑走出奉天殿很久,他才回过神来。
“去江西进贤传咱的旨意,让他们继续改!”
“是!”
朱榑不时派刘九去春和宫,打听江西进贤的消息,倒是有消息传回,不过都是让他认清现实的残酷消息,三个多月改废了四个炉子。
大哥,再相信我一次,这种话他是说不出口了。
他有点慌,于是打算出宫去见刘基。
不过,临行前又想起一个人。
刘家小院,一道窈窕倩影,蹲在井口边,细手握着浣衣棍,站在高处往下看,那身躯的形状就像一只白天鹅。
朱榑决定以后就叫她小白鹅了。
刘芸从井里看到一道倒影,那倒影正在看着她,当她看清楚之后,“大骗子怎么在井里?”
意识到不对,猛地转身。
“你竟敢辱骂孤,九啊,该治什么罪?”
“啊,殿下是陛下的儿子,至少要在脸上刻字,再发配到云南充军吧?”刘九笑着说道。
刘芸退后一步,手护在觉得安全的位置,“我……我没有骂你。”
母亲杨氏已经告诉她,齐王殿下是想送你一身罗裳,怕你不接受才说出那样的话,她本打算跟给朱榑道歉,看见朱榑欺负她的样子,又不想说了。
“孤上次说,要带你去见先生,这次是来履行承诺的,不过,你先换上那身衣裳。”
“我不要。”
“想不想见先生了?”
刘芸抿着小嘴唇,眼底渐渐涌出雾水,再出现在朱榑面前时,已经换上那一身青色的罗裳,容貌提升几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