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读书
因为季苗苗不知道家里需要多少梨,只听见季老太说酿酒需要,所以几乎是把商城里的梨大部分都搬到了这里。
季大哥去监工了,季梁清则是去城里买肉了,剩下来的这些人带的背篓纵使足够大,也实在背不完。
季老太沉吟片刻,害怕待会儿有人来这边的地里侍弄庄稼,于是提议道:
“大家抓紧点时间,咱们快些把梨运回去,免得被其他人看见。”
现在他们家的日子本来就过得好,遭了许多人的妒忌,若是这关头又被人看见有这么多梨,人的红眼病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东西。
就他们家现在这条件已经十分惹引眼,如果不是因为做事还够厚道,恐怕早就被别人视作了眼中钉肉中刺。
家里其他人也懂得这个道理,埋头背梨,季老太只是开头的时候背了一小背篓,后面她就抱着孙女站在山脚底下,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人。
好在老天眷顾,他们把梨完全背回去这边都没有来人。
因为上次李翠花的原因,这次季老太可不敢明晃晃的把梨放在院子里了。
这边的旧房子没有很高的院墙,外面的人想看什么都看得清楚,为了避免招惹不必要的祸端,她让儿子儿媳妇们把梨放进堂屋。
“等老大和老三回来之后,让他们编织一些竹棚,把梨全部都罩起来。”
季老太沉吟片刻道。
众人应了。
见大家都累的够呛,季老太连忙让大家开饭,等吃了饭,大家的体力才好些。
因为梨需要清洗和煮,恢复了之后大家又忙碌起来,唯独家里的小孩子和季老太可以坐在旁边歇一歇。
季苗苗被季老太搂在怀里坐在屋檐下,看着自己的哥哥们在旁嬉戏打闹,季老太和她的眼里都出现了高兴。
经历了逃荒这样九死一生的事情,家里还能有如此平和安宁,她们的心里都带着庆幸与欣慰。
季老太低头看了看怀里可爱的季苗苗,心知如果不是有这么个福星孙女,一家子还不知道命运如何。
这次酿制的果酒,叶掌柜说柳员外那边反响很好,也不知道可以为家里赚多少银子。
起新房子已经花光了他们之前的存银,手里还是要捏些银子才好。
还有家里的儿媳妇们也该给些零花银子嚼用,否则买什么东西都不方便。
…季老太作为一家之主,发呆的时候想的都是些家务琐事,她眼神不自觉就定到院子里那棵大榕树下。
思索了半天,回过神来,就见小孙子坐在那里一板一眼的蘸水在石板上写字。
为了方便家里五个孙子识字,季老太特意让儿子们把水缸搬到榕树下,又放了一块洗衣服的石板。
就是为了他们沾水认字。
可现在苏绣儿在忙,其余四个孙子都在旁嬉笑打闹,唯独这小孙子安安静静的在旁边复习认字。
联想起上次也是其余四个孙子乐呵呵的玩,而小孙子在旁边认字,季老太眸子里终于出现了一丝丝深意。
俗话说得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家里如果有个读书人,尤其是有功名的读书人,走到外面去,别人都要高看两眼,任何人都不敢造次。
季老太培养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没有读书的天分,现在家里有些余银,如果孙子辈有人喜欢读书的话,他们家倒也可以供一供。
如果能考取些功名什么的,将来自己小孙女也能水涨船高,嫁个好人家。
是的,季老太心里还是在为自己的宝贝小孙女做打算。
小孙女这一身本事实在是能亮瞎别人的眼,但说出去也是怀璧其罪。
只能让家里的人尽可能的将层次提高,将来自己小孙女才能过好日子。
想到这里,季老太抬声道:
“世良,你过奶这边来!”
她一边说,一边招了招手。
季世良听见季老太的声音,下意识的转头看向屋檐下。
上次他被自己奶给骂了一顿,心里头还有阴影呢。
但是对奶奶的孺慕之情还是战胜的这些,他犹豫了片刻,走到了季老太身边乖巧道:“奶。”
“欸,乖孙子!”季老太摸了摸他的头:
“你怎么不跟哥哥他们一起玩?”
说着,她抬眼看了看旁边玩的正疯的四个。
季世良摇摇头,“我不喜欢那样玩,我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认字。”
见此,季苗苗多少也猜出了季老太心中的心思。
果不其然,季老太听见这话目光一闪:“世良,你是不是很喜欢读书认字?”
季世良老实点头,这股老实踏实的劲儿若是放在现代,一定有很多老师喜欢。
“之前大伯母教我们认字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认字,记得也是最好的,现在大伯母偶尔忙的时候,我也会复习之前她教我认的字。”
他补充。
季老太顿时笑了,她又摸了摸季世良的头:
“好小子,不愧是我的孙子,能识字是好事啊,多少人都想识字呢!那你就快去那边认字吧,奶就不打扰你了。”
季世良点点头,果真又跑到榕树下旁边认真蘸水写字。
晚上吃饭的时候,苏绣儿不知道被季老太叮嘱了什么,专门询问了季世良记的怎么样,季世良对答如流,那股认真劲儿看得苏绣儿连连点头。
“不错,咱们世良人很聪明,如果愿意认真的话,将来肯定在我之上。”
苏绣儿的爹作为秀才,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就把女儿当作唯一传承衣钵之人,一腔学问都交给了自己的女儿。
奈何苏绣儿这人没什么天分,只能靠着勤学勉强学了些皮毛。
通常那些字都是她千百次记忆才记下来的,但季世良只需要沾水写上几遍就能记得清清楚楚,这股天分在农家人来说已是难得。
她面露赞赏,对着季老太悄悄点了点头。
季老太唇角微勾,听自己儿子儿媳妇们汇报了今天发生的事情之后,就放下了碗筷。
“我觉得咱家世良在读书方面很是有天分,不如到时候就去村长家请教一下怎么读书院吧。”
季大哥去监工了,季梁清则是去城里买肉了,剩下来的这些人带的背篓纵使足够大,也实在背不完。
季老太沉吟片刻,害怕待会儿有人来这边的地里侍弄庄稼,于是提议道:
“大家抓紧点时间,咱们快些把梨运回去,免得被其他人看见。”
现在他们家的日子本来就过得好,遭了许多人的妒忌,若是这关头又被人看见有这么多梨,人的红眼病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东西。
就他们家现在这条件已经十分惹引眼,如果不是因为做事还够厚道,恐怕早就被别人视作了眼中钉肉中刺。
家里其他人也懂得这个道理,埋头背梨,季老太只是开头的时候背了一小背篓,后面她就抱着孙女站在山脚底下,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人。
好在老天眷顾,他们把梨完全背回去这边都没有来人。
因为上次李翠花的原因,这次季老太可不敢明晃晃的把梨放在院子里了。
这边的旧房子没有很高的院墙,外面的人想看什么都看得清楚,为了避免招惹不必要的祸端,她让儿子儿媳妇们把梨放进堂屋。
“等老大和老三回来之后,让他们编织一些竹棚,把梨全部都罩起来。”
季老太沉吟片刻道。
众人应了。
见大家都累的够呛,季老太连忙让大家开饭,等吃了饭,大家的体力才好些。
因为梨需要清洗和煮,恢复了之后大家又忙碌起来,唯独家里的小孩子和季老太可以坐在旁边歇一歇。
季苗苗被季老太搂在怀里坐在屋檐下,看着自己的哥哥们在旁嬉戏打闹,季老太和她的眼里都出现了高兴。
经历了逃荒这样九死一生的事情,家里还能有如此平和安宁,她们的心里都带着庆幸与欣慰。
季老太低头看了看怀里可爱的季苗苗,心知如果不是有这么个福星孙女,一家子还不知道命运如何。
这次酿制的果酒,叶掌柜说柳员外那边反响很好,也不知道可以为家里赚多少银子。
起新房子已经花光了他们之前的存银,手里还是要捏些银子才好。
还有家里的儿媳妇们也该给些零花银子嚼用,否则买什么东西都不方便。
…季老太作为一家之主,发呆的时候想的都是些家务琐事,她眼神不自觉就定到院子里那棵大榕树下。
思索了半天,回过神来,就见小孙子坐在那里一板一眼的蘸水在石板上写字。
为了方便家里五个孙子识字,季老太特意让儿子们把水缸搬到榕树下,又放了一块洗衣服的石板。
就是为了他们沾水认字。
可现在苏绣儿在忙,其余四个孙子都在旁嬉笑打闹,唯独这小孙子安安静静的在旁边复习认字。
联想起上次也是其余四个孙子乐呵呵的玩,而小孙子在旁边认字,季老太眸子里终于出现了一丝丝深意。
俗话说得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家里如果有个读书人,尤其是有功名的读书人,走到外面去,别人都要高看两眼,任何人都不敢造次。
季老太培养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没有读书的天分,现在家里有些余银,如果孙子辈有人喜欢读书的话,他们家倒也可以供一供。
如果能考取些功名什么的,将来自己小孙女也能水涨船高,嫁个好人家。
是的,季老太心里还是在为自己的宝贝小孙女做打算。
小孙女这一身本事实在是能亮瞎别人的眼,但说出去也是怀璧其罪。
只能让家里的人尽可能的将层次提高,将来自己小孙女才能过好日子。
想到这里,季老太抬声道:
“世良,你过奶这边来!”
她一边说,一边招了招手。
季世良听见季老太的声音,下意识的转头看向屋檐下。
上次他被自己奶给骂了一顿,心里头还有阴影呢。
但是对奶奶的孺慕之情还是战胜的这些,他犹豫了片刻,走到了季老太身边乖巧道:“奶。”
“欸,乖孙子!”季老太摸了摸他的头:
“你怎么不跟哥哥他们一起玩?”
说着,她抬眼看了看旁边玩的正疯的四个。
季世良摇摇头,“我不喜欢那样玩,我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认字。”
见此,季苗苗多少也猜出了季老太心中的心思。
果不其然,季老太听见这话目光一闪:“世良,你是不是很喜欢读书认字?”
季世良老实点头,这股老实踏实的劲儿若是放在现代,一定有很多老师喜欢。
“之前大伯母教我们认字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认字,记得也是最好的,现在大伯母偶尔忙的时候,我也会复习之前她教我认的字。”
他补充。
季老太顿时笑了,她又摸了摸季世良的头:
“好小子,不愧是我的孙子,能识字是好事啊,多少人都想识字呢!那你就快去那边认字吧,奶就不打扰你了。”
季世良点点头,果真又跑到榕树下旁边认真蘸水写字。
晚上吃饭的时候,苏绣儿不知道被季老太叮嘱了什么,专门询问了季世良记的怎么样,季世良对答如流,那股认真劲儿看得苏绣儿连连点头。
“不错,咱们世良人很聪明,如果愿意认真的话,将来肯定在我之上。”
苏绣儿的爹作为秀才,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就把女儿当作唯一传承衣钵之人,一腔学问都交给了自己的女儿。
奈何苏绣儿这人没什么天分,只能靠着勤学勉强学了些皮毛。
通常那些字都是她千百次记忆才记下来的,但季世良只需要沾水写上几遍就能记得清清楚楚,这股天分在农家人来说已是难得。
她面露赞赏,对着季老太悄悄点了点头。
季老太唇角微勾,听自己儿子儿媳妇们汇报了今天发生的事情之后,就放下了碗筷。
“我觉得咱家世良在读书方面很是有天分,不如到时候就去村长家请教一下怎么读书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