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端午节的粽子
今天是端阳节,青莲法师让人买了些糯米、红豆,又从后院的竹林里摘了许多新鲜的竹叶,叫庵里的师傅们都来包粽子。
张玉兰坐在静怡师太的身边。拿起一片竹叶,在手心里卷成一个筒状,抓了一把掺合着红豆的糯米塞进去,压实了,再把竹叶上端翻转过来包住,伸手从桌上拿起一根细麻绳,把粽子紧紧地捆住。静怡师太看了眼她包的粽子,赞许地点了点头:“玉兰丫头,你包得可真紧实。我不行,老了,手上没劲,捆不紧,你看,又散了。”
张玉兰接过静怡师太手里的粽子,解开松了的绳子,重新捆上:“您老就别包了,您只管坐着,看我包,帮我递一下绳子就行了。”
静怡师太笑着把凳子往后挪了挪:“好吧,你来包,我给你打下手。”
张玉兰一边手脚麻利地包着粽子,一边问师太:“我师傅今天买了这么多糯米,这包出来得有多少个啊,我们这几个人,怎么吃得了这么多?”
静怡师太叹了口气:“那是你师傅心善,你没发现最近咱们庵附近又多了许多逃难的人,唉,都是些可怜人啊,缺衣少食的,你师傅可怜他们,让多包些粽子,一会儿煮好了,一人给他们发一个。”
张玉兰听了,没说话,手上包粽子速度却快了几分。
中午,玉兰发完了粽子,看着那些手里拿着粽子,口里念着感谢的人慢慢散开,她回头对站在庙门口的青莲法师说:“师傅,我待会想去师哥那里一趟。”
青莲法师笑着点点头:“去吧,过节了,该去看看他,他一个人在省城念书,身边也没个亲人。”
张玉兰回了屋,拿起墙上挂着的布包,把两个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装了进去,背上包出了门。
杨怀义读书的学校玉兰跟着杨怀义去过两次,位于西城的西胜街,可以顺着南河边的城墙一直走到西边的迎仙桥,打迎仙桥过桥进城再直走就到,这条路要比直接从新南门进城走城守东大街要远一些。张玉兰宁愿绕道走河边,初夏的河边,水清树绿的,行人也少,不像城里,车多人多,一到夏天,街道上灰尘四散,污水横溢。
玉兰顺着河边走着,心情很好,不时拽下一枝柳枝,摘一片新发的嫩叶含在嘴里,感受着那份清新。
张玉兰到的时候,学校刚好下课,学校操场上到处都是学生,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嬉笑打闹,还有的聚集在一起说着话,不时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张玉兰隔着爬满紫藤的栏杆,羡慕地看了一会。转身走到大门口的门卫室,对窗户里的门卫客气地说:“师傅,我来找杨怀义,我是他妹妹,麻烦你帮我叫一下他,谢谢。”
门卫室的凳子上坐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隔着窗户打量了一下张玉兰,弯腰从桌下拿出个铁皮喇叭,起身出了门卫室,拿起喇叭对着操场大声喊道:“哪个是杨怀义?学校大门口有人找。”喊了三遍之后,他拿着喇叭回到了门卫室,对窗外的玉兰说:“在这儿等着吧。”说罢,便在凳子上坐了下来,不再理她。
张玉兰望着大门里的操场,过了一会儿,就看见杨怀义快步往大门口走来,穿着一件白衬衫,袖子挽到肘上,一脸是汗。杨怀义看见玉兰,忙向她招了招手。
“玉兰,你怎么来了?”杨怀义高兴地问道。
“今天不是过节嘛,我们庵里包了好多粽子,想着过节你又回不了家,就给你拿了两个过来。”说着,张玉兰从布包里把两个粽子拿出来,从铁门的栏杆间递了过去。“你尝尝,红豆馅儿的,可好吃了。”
杨怀义赶忙接过拿在手上说:“为两个粽子你跑这么远,粽子嘛,年年都吃的,这大热天的,没必要专门跑一趟。”
张玉兰瞪了杨怀义一眼:“你不喜欢吃,那就扔了吧,我走了。”说着转身就要离开。
“玉兰,等等,谁说我不吃的,我不就是觉得你大热天跑一趟很辛苦嘛。”杨怀义隔着栏杆着急地说。
玉兰停住脚步,回头笑了:“那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
“不急,你等我一会儿,今天下午的课上完了,我去请个假,我骑车送你回去,你就在门口等着,千万别走啊。”说罢,捧着粽子转身就往回跑。
玉兰站在门口,安静地看着大门里的校园,撒满阳光的操场上,是一群和她一般年纪的男女同学们,他们是那么的欢快,那么的自在,那么的生气勃勃,张玉兰静静地看着,不由得痴了。
铁门轻轻地推开了一道缝,杨怀义一边推着车出门一边客气地对开门的门卫说:“谢谢师傅,麻烦你了。”
杨怀义推着车走到玉兰面前说:“时间还早,要不我们去商业场逛逛?”
玉兰摇摇头:“不想去,人太多,也没什么好逛的。”
杨怀义想了想,眼睛一亮说:“那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准保你喜欢。”
杨怀义骑上车,一拍后座:“玉兰,快上来。”
张玉兰小心地抓着后座的铁架,侧身坐了上去,杨怀义用力一蹬脚踏,自行车飞快地滑向前方,路上不断有人经过,杨怀义娴熟地左躲右闪避过行人。在一个街角拐弯处,他也不减速就侧身而过,车身倾斜的幅度有点大,晃得后面的张玉兰有点坐不稳,她伸手轻轻地揽住杨怀义的腰,身体微微往前靠了靠,一股青年男子的气息隔着衬衣传来,玉兰的脸庞有些发红。
“到了。”杨怀义停下车,玉兰急忙把揽着杨怀义腰的手松开,下车一看,眼前花木森森,流水潺潺,午后的阳光撒落了满地的碎影。
“这是哪里?”玉兰好奇地问道。
杨怀义说:“这是少城公园,你没来过吧?”
停好了车,杨怀义和玉兰一起走进了公园,公园中央道路边种了很多玉兰叫不出名的鲜花,两旁的树上也开满了淡紫色的花。两人漫步在花团锦族中,不觉来到了一处茶社,高高的牌坊上,黑底金字写着“鹤鸣茶社”四个字。
“走,我今天请你喝茶。”杨怀义带着玉兰往里走。玉兰有些不好意思,但看见茶社里也有不少年轻女子在,迟疑了一下,也就跟在杨怀义的后面进去了。
杨怀义在一处茂密浓阴中的水阁中找了两个位置,招呼玉兰坐下。又让茶博士沏两碗盖碗花茶。玉兰坐在竹椅上,面前是个宽大的人工湖,湖岸是一排排绿柳,长长的柳丝随着微风轻轻摇弋着,湖中绿波映着对岸的假山,几只小小的游船,荡漾在柔波之中。
坐在这里吃茶,简直是种享受。茶博士一手提着黄铜长嘴壶,一只手臂上托着两幅盖碗走过来,叮叮当当地把茶碗、茶船、茶盖摆了一桌子,只见他把茶碗放在茶船上,茶碗已经放好茶叶,用铜壶冲入了三分之一的开水,然后用小指尖勾住茶盖子,一用力,只听“叮”地一声脆响,茶盖就盖上。玉兰看得入神,喝个茶还这么讲究。她端起茶,轻轻的抿了一口,一股茉莉花香伴着茶香,顿时在口腔里弥漫开来。
杨怀义也端起茶喝了一口:”怎么样,这里风景好吧?你喜欢吗?”
“喜欢,这里很安静,你经常来吗?”玉兰看着远处的划船的人问道。
”也不是经常来,偶尔周末有空的时候会和同学一起来。”
两人就这么坐在水阁里,吹着凉风,说着话,不觉日头已西沉。张玉兰看了看四周,喝茶的人已经不多了。
“咱们也走了吧,太晚回去,我师傅要担心的。”
“好吧,那咱们这就回吧。”杨怀义站起身来说。
出了公园,杨怀义取了车,带上张玉兰顺着东大街往小南海赶去。玉兰侧身坐在后座上,一只手轻轻揽着杨怀义的腰,脸上带着微笑,心里泛着丝丝甜意,只盼着这路再长一点,再长一点。
张玉兰坐在静怡师太的身边。拿起一片竹叶,在手心里卷成一个筒状,抓了一把掺合着红豆的糯米塞进去,压实了,再把竹叶上端翻转过来包住,伸手从桌上拿起一根细麻绳,把粽子紧紧地捆住。静怡师太看了眼她包的粽子,赞许地点了点头:“玉兰丫头,你包得可真紧实。我不行,老了,手上没劲,捆不紧,你看,又散了。”
张玉兰接过静怡师太手里的粽子,解开松了的绳子,重新捆上:“您老就别包了,您只管坐着,看我包,帮我递一下绳子就行了。”
静怡师太笑着把凳子往后挪了挪:“好吧,你来包,我给你打下手。”
张玉兰一边手脚麻利地包着粽子,一边问师太:“我师傅今天买了这么多糯米,这包出来得有多少个啊,我们这几个人,怎么吃得了这么多?”
静怡师太叹了口气:“那是你师傅心善,你没发现最近咱们庵附近又多了许多逃难的人,唉,都是些可怜人啊,缺衣少食的,你师傅可怜他们,让多包些粽子,一会儿煮好了,一人给他们发一个。”
张玉兰听了,没说话,手上包粽子速度却快了几分。
中午,玉兰发完了粽子,看着那些手里拿着粽子,口里念着感谢的人慢慢散开,她回头对站在庙门口的青莲法师说:“师傅,我待会想去师哥那里一趟。”
青莲法师笑着点点头:“去吧,过节了,该去看看他,他一个人在省城念书,身边也没个亲人。”
张玉兰回了屋,拿起墙上挂着的布包,把两个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装了进去,背上包出了门。
杨怀义读书的学校玉兰跟着杨怀义去过两次,位于西城的西胜街,可以顺着南河边的城墙一直走到西边的迎仙桥,打迎仙桥过桥进城再直走就到,这条路要比直接从新南门进城走城守东大街要远一些。张玉兰宁愿绕道走河边,初夏的河边,水清树绿的,行人也少,不像城里,车多人多,一到夏天,街道上灰尘四散,污水横溢。
玉兰顺着河边走着,心情很好,不时拽下一枝柳枝,摘一片新发的嫩叶含在嘴里,感受着那份清新。
张玉兰到的时候,学校刚好下课,学校操场上到处都是学生,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嬉笑打闹,还有的聚集在一起说着话,不时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张玉兰隔着爬满紫藤的栏杆,羡慕地看了一会。转身走到大门口的门卫室,对窗户里的门卫客气地说:“师傅,我来找杨怀义,我是他妹妹,麻烦你帮我叫一下他,谢谢。”
门卫室的凳子上坐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隔着窗户打量了一下张玉兰,弯腰从桌下拿出个铁皮喇叭,起身出了门卫室,拿起喇叭对着操场大声喊道:“哪个是杨怀义?学校大门口有人找。”喊了三遍之后,他拿着喇叭回到了门卫室,对窗外的玉兰说:“在这儿等着吧。”说罢,便在凳子上坐了下来,不再理她。
张玉兰望着大门里的操场,过了一会儿,就看见杨怀义快步往大门口走来,穿着一件白衬衫,袖子挽到肘上,一脸是汗。杨怀义看见玉兰,忙向她招了招手。
“玉兰,你怎么来了?”杨怀义高兴地问道。
“今天不是过节嘛,我们庵里包了好多粽子,想着过节你又回不了家,就给你拿了两个过来。”说着,张玉兰从布包里把两个粽子拿出来,从铁门的栏杆间递了过去。“你尝尝,红豆馅儿的,可好吃了。”
杨怀义赶忙接过拿在手上说:“为两个粽子你跑这么远,粽子嘛,年年都吃的,这大热天的,没必要专门跑一趟。”
张玉兰瞪了杨怀义一眼:“你不喜欢吃,那就扔了吧,我走了。”说着转身就要离开。
“玉兰,等等,谁说我不吃的,我不就是觉得你大热天跑一趟很辛苦嘛。”杨怀义隔着栏杆着急地说。
玉兰停住脚步,回头笑了:“那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
“不急,你等我一会儿,今天下午的课上完了,我去请个假,我骑车送你回去,你就在门口等着,千万别走啊。”说罢,捧着粽子转身就往回跑。
玉兰站在门口,安静地看着大门里的校园,撒满阳光的操场上,是一群和她一般年纪的男女同学们,他们是那么的欢快,那么的自在,那么的生气勃勃,张玉兰静静地看着,不由得痴了。
铁门轻轻地推开了一道缝,杨怀义一边推着车出门一边客气地对开门的门卫说:“谢谢师傅,麻烦你了。”
杨怀义推着车走到玉兰面前说:“时间还早,要不我们去商业场逛逛?”
玉兰摇摇头:“不想去,人太多,也没什么好逛的。”
杨怀义想了想,眼睛一亮说:“那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准保你喜欢。”
杨怀义骑上车,一拍后座:“玉兰,快上来。”
张玉兰小心地抓着后座的铁架,侧身坐了上去,杨怀义用力一蹬脚踏,自行车飞快地滑向前方,路上不断有人经过,杨怀义娴熟地左躲右闪避过行人。在一个街角拐弯处,他也不减速就侧身而过,车身倾斜的幅度有点大,晃得后面的张玉兰有点坐不稳,她伸手轻轻地揽住杨怀义的腰,身体微微往前靠了靠,一股青年男子的气息隔着衬衣传来,玉兰的脸庞有些发红。
“到了。”杨怀义停下车,玉兰急忙把揽着杨怀义腰的手松开,下车一看,眼前花木森森,流水潺潺,午后的阳光撒落了满地的碎影。
“这是哪里?”玉兰好奇地问道。
杨怀义说:“这是少城公园,你没来过吧?”
停好了车,杨怀义和玉兰一起走进了公园,公园中央道路边种了很多玉兰叫不出名的鲜花,两旁的树上也开满了淡紫色的花。两人漫步在花团锦族中,不觉来到了一处茶社,高高的牌坊上,黑底金字写着“鹤鸣茶社”四个字。
“走,我今天请你喝茶。”杨怀义带着玉兰往里走。玉兰有些不好意思,但看见茶社里也有不少年轻女子在,迟疑了一下,也就跟在杨怀义的后面进去了。
杨怀义在一处茂密浓阴中的水阁中找了两个位置,招呼玉兰坐下。又让茶博士沏两碗盖碗花茶。玉兰坐在竹椅上,面前是个宽大的人工湖,湖岸是一排排绿柳,长长的柳丝随着微风轻轻摇弋着,湖中绿波映着对岸的假山,几只小小的游船,荡漾在柔波之中。
坐在这里吃茶,简直是种享受。茶博士一手提着黄铜长嘴壶,一只手臂上托着两幅盖碗走过来,叮叮当当地把茶碗、茶船、茶盖摆了一桌子,只见他把茶碗放在茶船上,茶碗已经放好茶叶,用铜壶冲入了三分之一的开水,然后用小指尖勾住茶盖子,一用力,只听“叮”地一声脆响,茶盖就盖上。玉兰看得入神,喝个茶还这么讲究。她端起茶,轻轻的抿了一口,一股茉莉花香伴着茶香,顿时在口腔里弥漫开来。
杨怀义也端起茶喝了一口:”怎么样,这里风景好吧?你喜欢吗?”
“喜欢,这里很安静,你经常来吗?”玉兰看着远处的划船的人问道。
”也不是经常来,偶尔周末有空的时候会和同学一起来。”
两人就这么坐在水阁里,吹着凉风,说着话,不觉日头已西沉。张玉兰看了看四周,喝茶的人已经不多了。
“咱们也走了吧,太晚回去,我师傅要担心的。”
“好吧,那咱们这就回吧。”杨怀义站起身来说。
出了公园,杨怀义取了车,带上张玉兰顺着东大街往小南海赶去。玉兰侧身坐在后座上,一只手轻轻揽着杨怀义的腰,脸上带着微笑,心里泛着丝丝甜意,只盼着这路再长一点,再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