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冒天下之大不韪
金玉看着神色认真地苍凛,是真的惊讶了。
“陛下,朝中大臣是不会同意猫儿做皇后的。”
金玉握着苍凛的手,语气低落,“陛下不必对猫儿这么好,猫儿就是一个坏女人。不,是一个十恶不赦、无恶不作、背信弃义又没有良心的坏蛋!一个有所信仰,有自己坚持的君子是不会做出猫儿现在做的这些事情。”金玉说到这里几乎要把自己缩到苍凛的怀中,“想必外面的百姓都在说,猫儿是一个妖孽,是个祸水吧!”
“你只是一个女人,一个女人不必对自己如此苛刻。再说真正的君子又有几个,满朝文武看过去,有自己私心者十之七八,从小就读圣贤书的他们都做不到一颗心为国为民,你一个女人有自己的私心又如何。”
苍凛在说的时候,金玉明显感觉到他语气中对于某些朝臣,亦或者是大部分朝臣的嘲讽。
“三从四德只是世人给女子套上的枷锁,孤是皇帝,孤免除你被这些枷锁拖累,更何况,你跟孤时是完璧之身,没有谁比孤更加了解你,懂你。”
苍凛从背后拥着金玉,因此没有看到金玉嘲讽的目光和冷冷勾起的嘴角。
苍凛这个人真的是太矛盾了,有时候金玉都不知道该说他思想前卫,还是该说他是封建社会的拥护者。
“猫儿不想让陛下因为我而受到群臣的指摘,受到天下人的猜疑。陛下已经为了改革的事情伤透了脑筋,猫儿没办法为陛下分忧也就算了,不想成为陛下多余的累赘。”
金玉看着自己逐渐恢复血色的手指,大概不会有人比自己更贴心了吧。
金玉的纤纤玉手被苍凛握在手心,轻轻的揉捏,“这些不需要你一个女子去担心,我会解决好一切。”
既然苍凛都这么说了,金玉还能说什么呢!
那就看他到底能不能抵受住世家大族的压力和指责吧。
……
如金玉所想,苍凛在提出要立金玉为后的时候,遭到了满朝文武一大半臣子的抵制。
“陛下,玉妃娘娘身为亡奉的皇后进入后宫,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将她立为皇后,那群大奉余孽怎么想,大周的臣民又怎么想!”
“是啊陛下,说不定此时大奉余孽正在看我们的笑话!”
苍凛看着大殿上,每次一跪就跪一片的朝臣们,心中烦的厉害。
别以为他不清楚这群人在背后怎么说自己,不过是一群表里不一的家伙,有什么资格来对自己的决定进行指责。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孤做的决定是笑话?”
齐刷刷地磕头声响起,“微臣不敢。”
“最好是不敢。”苍凛冷笑着看向堂下的朝臣,“与端王勾结的朝臣最好给孤把狐狸尾巴藏得紧一点,要是被孤查出来,诛杀九族也许不日将至。”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自从那次刺杀之后,原本手段还算温和的陛下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突然大张阔斧地在大周境内开始之前定下的改革。
最为恐怖的是,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陛下的军马已经进入了大周各州城,随着陛下的一声令下,不管当地的世家愿不愿意,都被迫参与到改革当中。
期间不是没有反抗的,但是反抗的下场和造反的藩王一个下场,全族屠杀。
苍凛笃信斩草除根,否则不会费劲千辛万苦要把凤帝找出来,虐杀示众。
在他看来,重刑之下,才会有纪律,才会使天下长治久安。
苍凛的改革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想法,在他改革的意愿传至全国的时候,有些藩王想趁着苍凛削藩的命令还没有正式下达,于是起兵造反。
但下场就是,他们的造反连一日都没有撑过,就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黑甲卫屠杀殆尽,藩王的兵权和实权当天就被藩王们的“心腹”掌控,而“心腹”全部效忠苍凛。
在死了三个起兵造反的藩王,被三个藩王的“心腹”夺取兵权后,其他藩王终于明白,他们在很早之前,就被苍凛盯上了。
头上的刀悬而未下,藩王们惶惶不可终日。
一方面他们不敢相信自己身边的人,不敢和他们商量自己接下来的计划,生怕他们是苍凛多年前就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一个探子,自己主动去商量无疑是把自己的野心暴露在苍凛的面前;另一方便他们只能被迫接受苍凛派来的人在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地上改革,眼看着自己多年积攒的基业全部并入朝廷。
接受比造反只了一个好处,那就是你全家都可以活下去,前提是你接受自己只做一个富贵闲散王爷,没有苍凛的宣召不可离开自己的封地。
苍凛铁血的手段,以及密不做声地提前布置,打了所有世家和藩王一个措手不及。
自己的陛下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恐怖和暴戾。
当他们还在以为苍凛提出改革是来向世家试探,看改革是否有实施的可能性时,其实苍凛早就已经布置好,只等自己一声令下开始改革。
他第一次对满朝文武说改革的那一刻,只是在通知朝臣,并未打算接受朝臣们的建议。
苍凛的一通操作下来,众朝臣只觉得自己像是苍凛手中的傀儡。他们的陛下太过高瞻远瞩,一点都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这样一个独断专行,只听自己是非对错,且还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和判断力的陛下,无疑让他们害怕了。
一个不需要臣子的人,是不会把臣子放在自己眼里,也不会在乎他们的死活。
就像现在,他们虽然极力阻止苍凛立金玉为后,但陛下并不会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他们突然发现,也许有一个既有文韬武略,又能征善战的陛下并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没有为大周感到自豪,他们只会为自己感到悲哀。
苍凛是一个不甘于安稳的人,他的屠刀在将大奉夺至自己怀中后,环顾四周,又将刀尖落在了大周国内的世家和藩王身上,而他们和被灭掉的大奉一样,没有反抗的余地。
“陛下,朝中大臣是不会同意猫儿做皇后的。”
金玉握着苍凛的手,语气低落,“陛下不必对猫儿这么好,猫儿就是一个坏女人。不,是一个十恶不赦、无恶不作、背信弃义又没有良心的坏蛋!一个有所信仰,有自己坚持的君子是不会做出猫儿现在做的这些事情。”金玉说到这里几乎要把自己缩到苍凛的怀中,“想必外面的百姓都在说,猫儿是一个妖孽,是个祸水吧!”
“你只是一个女人,一个女人不必对自己如此苛刻。再说真正的君子又有几个,满朝文武看过去,有自己私心者十之七八,从小就读圣贤书的他们都做不到一颗心为国为民,你一个女人有自己的私心又如何。”
苍凛在说的时候,金玉明显感觉到他语气中对于某些朝臣,亦或者是大部分朝臣的嘲讽。
“三从四德只是世人给女子套上的枷锁,孤是皇帝,孤免除你被这些枷锁拖累,更何况,你跟孤时是完璧之身,没有谁比孤更加了解你,懂你。”
苍凛从背后拥着金玉,因此没有看到金玉嘲讽的目光和冷冷勾起的嘴角。
苍凛这个人真的是太矛盾了,有时候金玉都不知道该说他思想前卫,还是该说他是封建社会的拥护者。
“猫儿不想让陛下因为我而受到群臣的指摘,受到天下人的猜疑。陛下已经为了改革的事情伤透了脑筋,猫儿没办法为陛下分忧也就算了,不想成为陛下多余的累赘。”
金玉看着自己逐渐恢复血色的手指,大概不会有人比自己更贴心了吧。
金玉的纤纤玉手被苍凛握在手心,轻轻的揉捏,“这些不需要你一个女子去担心,我会解决好一切。”
既然苍凛都这么说了,金玉还能说什么呢!
那就看他到底能不能抵受住世家大族的压力和指责吧。
……
如金玉所想,苍凛在提出要立金玉为后的时候,遭到了满朝文武一大半臣子的抵制。
“陛下,玉妃娘娘身为亡奉的皇后进入后宫,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将她立为皇后,那群大奉余孽怎么想,大周的臣民又怎么想!”
“是啊陛下,说不定此时大奉余孽正在看我们的笑话!”
苍凛看着大殿上,每次一跪就跪一片的朝臣们,心中烦的厉害。
别以为他不清楚这群人在背后怎么说自己,不过是一群表里不一的家伙,有什么资格来对自己的决定进行指责。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孤做的决定是笑话?”
齐刷刷地磕头声响起,“微臣不敢。”
“最好是不敢。”苍凛冷笑着看向堂下的朝臣,“与端王勾结的朝臣最好给孤把狐狸尾巴藏得紧一点,要是被孤查出来,诛杀九族也许不日将至。”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自从那次刺杀之后,原本手段还算温和的陛下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突然大张阔斧地在大周境内开始之前定下的改革。
最为恐怖的是,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陛下的军马已经进入了大周各州城,随着陛下的一声令下,不管当地的世家愿不愿意,都被迫参与到改革当中。
期间不是没有反抗的,但是反抗的下场和造反的藩王一个下场,全族屠杀。
苍凛笃信斩草除根,否则不会费劲千辛万苦要把凤帝找出来,虐杀示众。
在他看来,重刑之下,才会有纪律,才会使天下长治久安。
苍凛的改革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想法,在他改革的意愿传至全国的时候,有些藩王想趁着苍凛削藩的命令还没有正式下达,于是起兵造反。
但下场就是,他们的造反连一日都没有撑过,就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黑甲卫屠杀殆尽,藩王的兵权和实权当天就被藩王们的“心腹”掌控,而“心腹”全部效忠苍凛。
在死了三个起兵造反的藩王,被三个藩王的“心腹”夺取兵权后,其他藩王终于明白,他们在很早之前,就被苍凛盯上了。
头上的刀悬而未下,藩王们惶惶不可终日。
一方面他们不敢相信自己身边的人,不敢和他们商量自己接下来的计划,生怕他们是苍凛多年前就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一个探子,自己主动去商量无疑是把自己的野心暴露在苍凛的面前;另一方便他们只能被迫接受苍凛派来的人在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地上改革,眼看着自己多年积攒的基业全部并入朝廷。
接受比造反只了一个好处,那就是你全家都可以活下去,前提是你接受自己只做一个富贵闲散王爷,没有苍凛的宣召不可离开自己的封地。
苍凛铁血的手段,以及密不做声地提前布置,打了所有世家和藩王一个措手不及。
自己的陛下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恐怖和暴戾。
当他们还在以为苍凛提出改革是来向世家试探,看改革是否有实施的可能性时,其实苍凛早就已经布置好,只等自己一声令下开始改革。
他第一次对满朝文武说改革的那一刻,只是在通知朝臣,并未打算接受朝臣们的建议。
苍凛的一通操作下来,众朝臣只觉得自己像是苍凛手中的傀儡。他们的陛下太过高瞻远瞩,一点都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这样一个独断专行,只听自己是非对错,且还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和判断力的陛下,无疑让他们害怕了。
一个不需要臣子的人,是不会把臣子放在自己眼里,也不会在乎他们的死活。
就像现在,他们虽然极力阻止苍凛立金玉为后,但陛下并不会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他们突然发现,也许有一个既有文韬武略,又能征善战的陛下并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没有为大周感到自豪,他们只会为自己感到悲哀。
苍凛是一个不甘于安稳的人,他的屠刀在将大奉夺至自己怀中后,环顾四周,又将刀尖落在了大周国内的世家和藩王身上,而他们和被灭掉的大奉一样,没有反抗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