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 富大明和穷瓦剌
朱祁镇接下来居然掰着手指算了起来:“这打仗嘛,朕听那些老将说,不外乎有多少的兵,有多少的粮食。
先说兵,瓦剌就是把能用的兵都用上,撑死不过十几万的人马。
我大明呢,土木堡一战,京营近乎十万主力突围。
这些兵,都是我大明的精锐,那能与你们瓦剌野战且不输下风的兵马,说是百战之军也不为过。
而且除了随朕御驾亲征的这十万人马,北京留守的人马尚有八万多人,虽然多是些辅兵工匠,战力虽不及正兵,用来守城是绰绰有余的。
光是京营这十几万的大军,怕是都能让你们头疼的很。
可我大明,又岂止这十几万大军?
别的不说,我大明在南京,还有个南京三大营,有着个十几万的大军。
哦,对了,南京那边,除了大军,还有库存的盔甲兵器,火铳加起来两百余万件,火药数十万斤,火炮数千门,光是这些家底,就让人望尘莫及。
就这,朕还没有将河南十万的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二十万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的八万运粮军算上,伯颜你给朕算算,光是这些就有多少人马了?
就这,朕还没有算上卫所兵,各地的班军。”
伯颜堪堪一算,就这已经到了惊人的五十余万人马。
伯颜知道,明军的数量远远不止朱祁镇说的这些。
宣府,大同,陕西,辽东,光是几个地方就不下二三十万,饶是按照也先的想法,让鞑靼,兀良哈,沙洲,女真等部落牵制,可明军还是轻轻松松就能抽出十来万的人马。
况且,熟悉汉人的伯颜清楚,一旦明国形势危及,发布勤王诏令,各地招募兵员……
恐怕到时候瓦剌要面对的明军,五十万翻上一番都不止啊。
朱祁镇这次没有吹牛,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在短时间内就征集几十万大军,又从南京武库运来一百二十万件库存的武器。
相比瓦剌那个穷叫花子,大明可谓是富得流油。
“说完了兵,再来说粮。”
朱祁镇起身,拿着碗在桌上摆弄起来:“这是南通州,这是北通州,这是京师。
我朝自太宗以来,南北运输,九成九都是走的运河一线,实话告诉你,北通州存粮数百万石,这个量,不少了。
朕相信,一旦瓦剌破关,朝廷立刻就会将粮食从北通州运往京师,用以守城,以备不时之需。
北通州距离京师不过数十里,朝廷修建驰道,最多两个时辰就到。
到时候朝廷无外乎多花些银子功夫,几日的功夫就能把粮食运进京师。
到那时候,就算你们兵临京师,京师兵精粮足,又是天下第一大城,你们,拿的下吗?
这个问题,还用问吗?
连一个紫荆关四天都没拿下,都是在叛徒的带领下抄了小道,绕道背后才勉强破关。
即便是在历史上,也先一路杀到北京城下,可沿途一个大城都没拿下,最终也是无奈退出关内。
朱祁镇接着继续摆着几个碗:“这是宣府,内三关,大同,这三地兵马紧随其后,一旦你们在关内受挫,那便是孤军深入,至于下场,朕就不用多说了吧。
朕说句不客气的话,哪怕朕在土木堡全军覆没,你们也占不到多少优势。
哪怕是他王保保复生,也不敢夸下海口入住中原。
他也先是有些本事,可照着王保保,差了……十万八千里都不止。”
王保保,大元齐王,一个能胜徐达的狠人,不少开国元勋都败在他手上过,就连明太祖也称奇为“奇男子也”。
可就是这样的人,穷极一生都没能帮大元再次回到关内。
伯颜感到了一股透骨的寒意。
他很清楚,朱祁镇猜的每一步,都是对了。
伯颜是瓦剌内部少有的亲明派,主张和明国通商友好,因此在瓦剌内部没少惹得别人不满,说是读汉人那些书读的都忘了祖宗。
可伯颜并不在乎,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明白,瓦剌和明朝,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诚如朱祁镇刚刚所说,在人力和财力上相比,瓦剌甚至不足以明朝一个零头。
一个武库,轻轻松松就能凑出上百万件兵器。一个通州,随随便便就能储存百万石的粮食。
一道诏书,简简单单就能征召几十万的人马。
光是这些东西,哪怕耗尽蒙古全力也凑不出十之一二。
这样的实力差距,也绝不是人力能够弥补。
当年的王保保不行,如今的也先也不行。
明朝就像是有着高墙大院,腰缠万贯的富商大户,而瓦剌,就像是个皮包瘦骨,穷凶极恶的乞丐一般。
往日抢上些什么到没什么,可要真是想夺走人家万贯家财,那不是痴人说梦。
在俘获朱祁镇的时候,伯颜就提出的自己是想法,借机狠狠敲诈明国一笔,与明国修好,重开通商朝贡一事,甚至借机逼迫明国承认大元的地位,摆脱大明宗主国的身份。
可也先,提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并且不断告诉伯颜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伯颜一时间,还真的心动了。
他想过,哪怕真的事与愿违,只要朱祁镇在手,总归是有和明朝回旋的资本。
可今天朱祁镇的一番话,彻底戳碎了自己的底气。
入了关,极大可能就是有去无回,损失惨重。
在到时候朱祁镇若是真的变成太上皇,那这张底牌的份量就大打折扣了。
过了良久,伯颜才开口:“不瞒陛下,其实臣也劝过太师,南下一事,实在是风险太大,可太师说,如今陛下在手,正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恢复大元的荣光,就在眼前……”
“放屁”,朱祁镇笑骂一句,“真是笑死朕了,恢复大元荣光?这种鬼话,恐怕也就只能用来蛊惑人心罢了。
他也先想要的是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就是什么大元大可汗的位置。
你我心中都知道,你们心中那个大元,早就在洪武年间那次北伐,元顺帝弃大都而去的那天就亡了。
继承大元正统的,不是你们,是我皇明。”
先说兵,瓦剌就是把能用的兵都用上,撑死不过十几万的人马。
我大明呢,土木堡一战,京营近乎十万主力突围。
这些兵,都是我大明的精锐,那能与你们瓦剌野战且不输下风的兵马,说是百战之军也不为过。
而且除了随朕御驾亲征的这十万人马,北京留守的人马尚有八万多人,虽然多是些辅兵工匠,战力虽不及正兵,用来守城是绰绰有余的。
光是京营这十几万的大军,怕是都能让你们头疼的很。
可我大明,又岂止这十几万大军?
别的不说,我大明在南京,还有个南京三大营,有着个十几万的大军。
哦,对了,南京那边,除了大军,还有库存的盔甲兵器,火铳加起来两百余万件,火药数十万斤,火炮数千门,光是这些家底,就让人望尘莫及。
就这,朕还没有将河南十万的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二十万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的八万运粮军算上,伯颜你给朕算算,光是这些就有多少人马了?
就这,朕还没有算上卫所兵,各地的班军。”
伯颜堪堪一算,就这已经到了惊人的五十余万人马。
伯颜知道,明军的数量远远不止朱祁镇说的这些。
宣府,大同,陕西,辽东,光是几个地方就不下二三十万,饶是按照也先的想法,让鞑靼,兀良哈,沙洲,女真等部落牵制,可明军还是轻轻松松就能抽出十来万的人马。
况且,熟悉汉人的伯颜清楚,一旦明国形势危及,发布勤王诏令,各地招募兵员……
恐怕到时候瓦剌要面对的明军,五十万翻上一番都不止啊。
朱祁镇这次没有吹牛,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在短时间内就征集几十万大军,又从南京武库运来一百二十万件库存的武器。
相比瓦剌那个穷叫花子,大明可谓是富得流油。
“说完了兵,再来说粮。”
朱祁镇起身,拿着碗在桌上摆弄起来:“这是南通州,这是北通州,这是京师。
我朝自太宗以来,南北运输,九成九都是走的运河一线,实话告诉你,北通州存粮数百万石,这个量,不少了。
朕相信,一旦瓦剌破关,朝廷立刻就会将粮食从北通州运往京师,用以守城,以备不时之需。
北通州距离京师不过数十里,朝廷修建驰道,最多两个时辰就到。
到时候朝廷无外乎多花些银子功夫,几日的功夫就能把粮食运进京师。
到那时候,就算你们兵临京师,京师兵精粮足,又是天下第一大城,你们,拿的下吗?
这个问题,还用问吗?
连一个紫荆关四天都没拿下,都是在叛徒的带领下抄了小道,绕道背后才勉强破关。
即便是在历史上,也先一路杀到北京城下,可沿途一个大城都没拿下,最终也是无奈退出关内。
朱祁镇接着继续摆着几个碗:“这是宣府,内三关,大同,这三地兵马紧随其后,一旦你们在关内受挫,那便是孤军深入,至于下场,朕就不用多说了吧。
朕说句不客气的话,哪怕朕在土木堡全军覆没,你们也占不到多少优势。
哪怕是他王保保复生,也不敢夸下海口入住中原。
他也先是有些本事,可照着王保保,差了……十万八千里都不止。”
王保保,大元齐王,一个能胜徐达的狠人,不少开国元勋都败在他手上过,就连明太祖也称奇为“奇男子也”。
可就是这样的人,穷极一生都没能帮大元再次回到关内。
伯颜感到了一股透骨的寒意。
他很清楚,朱祁镇猜的每一步,都是对了。
伯颜是瓦剌内部少有的亲明派,主张和明国通商友好,因此在瓦剌内部没少惹得别人不满,说是读汉人那些书读的都忘了祖宗。
可伯颜并不在乎,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明白,瓦剌和明朝,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诚如朱祁镇刚刚所说,在人力和财力上相比,瓦剌甚至不足以明朝一个零头。
一个武库,轻轻松松就能凑出上百万件兵器。一个通州,随随便便就能储存百万石的粮食。
一道诏书,简简单单就能征召几十万的人马。
光是这些东西,哪怕耗尽蒙古全力也凑不出十之一二。
这样的实力差距,也绝不是人力能够弥补。
当年的王保保不行,如今的也先也不行。
明朝就像是有着高墙大院,腰缠万贯的富商大户,而瓦剌,就像是个皮包瘦骨,穷凶极恶的乞丐一般。
往日抢上些什么到没什么,可要真是想夺走人家万贯家财,那不是痴人说梦。
在俘获朱祁镇的时候,伯颜就提出的自己是想法,借机狠狠敲诈明国一笔,与明国修好,重开通商朝贡一事,甚至借机逼迫明国承认大元的地位,摆脱大明宗主国的身份。
可也先,提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并且不断告诉伯颜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伯颜一时间,还真的心动了。
他想过,哪怕真的事与愿违,只要朱祁镇在手,总归是有和明朝回旋的资本。
可今天朱祁镇的一番话,彻底戳碎了自己的底气。
入了关,极大可能就是有去无回,损失惨重。
在到时候朱祁镇若是真的变成太上皇,那这张底牌的份量就大打折扣了。
过了良久,伯颜才开口:“不瞒陛下,其实臣也劝过太师,南下一事,实在是风险太大,可太师说,如今陛下在手,正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恢复大元的荣光,就在眼前……”
“放屁”,朱祁镇笑骂一句,“真是笑死朕了,恢复大元荣光?这种鬼话,恐怕也就只能用来蛊惑人心罢了。
他也先想要的是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就是什么大元大可汗的位置。
你我心中都知道,你们心中那个大元,早就在洪武年间那次北伐,元顺帝弃大都而去的那天就亡了。
继承大元正统的,不是你们,是我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