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赵高杀心渐起,好个锤子
自己的这个学生如此贪恋享乐,赵高也是很无奈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将来着想,赵高不得不尽力督促自己这个学生,以期谋划成为大秦皇位的下一任继承人。
赵高心里非常之清楚,如果一但扶苏登上了皇位的话,那么自己就彻底的完蛋了。
自己是公子胡亥的老师,而始皇帝之所以一直没有册立太子,其实就是在扶苏与胡亥之间左右摇摆不定,犹豫不决。
皇始帝虽然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朝堂里外,每个人都知道,始皇帝唯独只对胡亥这个儿子疼爱有加,不仅经常带他一起出游就能证明,更让他赵高做胡亥的老师,甚至欲立之为太子的打算。
当然,大家亦是知道,皇帝心中太子的首选,自然还是扶苏的。但是扶苏深受其老师淳于越的儒家思想影响,性格十分的儒弱,所以皇帝不放心将大秦就这样将给他。
也正是因为如此,可以说,明里暗里两帮人都在较着劲。
蒙家、冯家都在阻止胡亥做太子,而赵高身为胡亥的老师,自然是一力阻止扶苏做太子。如此一来,如果最终太子之位被扶苏夺去了的话,那他赵高便将是一败涂地,输的会连命都保不住了。
到时就算扶苏不杀他,蒙家也会杀了他。
要知道,他赵高跟蒙家,可是有着深仇大恨的。
当初,他赵高犯了死罪,落在了蒙毅手里。蒙毅一点面子都不给,甚至胡亥求情也无用,直接如实判了他的死罪。
最后,好在是皇帝觉得他平时做事还挺好的,就免了他的死罪,如此他赵高才得以活到今日。
这个可是生死仇家了,自己被赦免后,蒙家兄弟亦是知道与他赵高算是结下死仇了,所以赵高心中十分明白,如果在这场皇储争夺当中,胡亥赢了,自己就能报仇血恨。而反之,如果扶苏赢了,那么蒙家作为扶苏的亲信,蒙家必置他于死地!
皇储之争,关乎着自己的性命,以前双方都算是势均力敌,不分上下,可是如今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李阳,直接把眼下局势变得非常不利了,你说赵高能不着急上火吗?
特别是想到今日,扶苏更是拜李阳为太傅了,他就更加的不妙。
赵高心中无比之忧虑,而此时此刻的公子胡亥,却是一脸不以为意的样子,略带抱怨地道:“今日早朝,不就是杀李阳还有蒙、冯那批搞新法的人么,如此畅快之事,本公子请来歌姬庆贺一下,老师难道觉得这有何不妥吗?“
赵高叹了口气,一想起这事,心中便恨不得捶胸顿足,咬牙切齿道:“公子有所不知啊,今日早朝,李阳他没死!”
“什么?他没死!”
这一下,胡亥听罢,心中一颤,豁然惊起,满脸诧异道:“这….…这怎么可能?他….….他们搞得那些《公法》,明明就是在与父皇做对,不让父皇征徭役,父皇怎么可能不杀他们!“
赵高苦笑的摇了摇头,无奈道:“公子有所不知,这个李阳远比我等想的要狡猾的多,他事先就谋算好了退路,居然给皇帝出了一条不影响阿房等工程的对策。今日,不仅他躲过了一劫,那些参与变法的律政大臣尽皆安然无恙。”
“怎么会这样!”
胡亥一听,对于这样的结果,简直就不敢相信,当即傻在了当场,脸色难看的,就像吃了屎一样。
赵高也好不到哪里去,今日早朝的结果,是令他无法接受的
他不禁恨道:“那个李阳,比我们想像的要难对付许多,今日刘议郎和许大夫,因为反对他的新法,已是被皇帝给杀了。”
说到这里,赵高叹了口气:“这也幸好我预感到些不太妙,及时对另外几位大人使了眼色,要不然,今日咱们的人估计全给交待出去了。”
胡亥心中一惊,抬头看到赵高无奈的样子,不由问道:“老师那这该怎么办?今日父皇没有杀李阳,那便代表他这中氶相的位置坐稳了,以后要想对付他就更加的难了。要不……我们去将他拉拢过来,老师意下如何?“
赵高摇头,苦笑道:“在今日之前,此法还或有可为,而从今日开始,此法已是不可能了。因为………今日在朝上,陛下已经让扶苏拜他为老师了。”
“啊!”胡亥直接傻了。
心中顿时拔凉拔凉的,踉跄一下,险些没站稳。
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就由如晴天霹雳。
胡亥心里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如今,李阳成了扶苏的老师,那自然就是扶苏的一大助力了,加上他身为中丞相,主导新法实施,权力之高,掌大秦之律政杀伐,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深得皇帝信任。多了这样一个人去帮扶苏,加上冯、蒙二家,这等于是法、政、军三大头都成了扶苏的人了,那他胡亥还能跟扶苏争个屁的太子位,这是彻底的没戏了!
“老师,我们输了,已经输了……”
胡亥心中一片死灰,一屁股瘫坐在了地上,双眼突然变得木枘、空洞,就好像一下子把魂给丢掉了一般。
赵高呆了一下,随即眼睛微微一眯,睛中满是不甘和狠厉之色,似是自言自语:“不,还没输,我们还不能认输。”
念叨到这里,他转头对胡亥郑重其事的规劝道:“公子,这盘棋还在下,还没到认输的那一步,你怎能就此失去信心,你可要知道,皇帝二十多位皇子当中,唯有你才最得皇帝之疼爱,公子万不可放弃啊。”
胡亥苦笑:“老师,这棋还怎么下?无论怎么下,到头来还不是一个输吗?”
赵高摇头,一双眼睛变得像毒蛇一样,透着一丝阴狠毒辣,默默地道:“这盘棋之所以今日我等会居于劣势,之关键便是多了李阳这颗棋,没有他这颗棋子,何来如今这番变故,这大秦皇帝的宝座,早已是公子你的了。”
胡亥一听,也是大怒,恨不得将李阳大卸八块,咬牙切齿道:“这个李阳,实在可恶之极!不仅坏本公子谋划已久之大事,如今更是成了扶苏那边的一大助力,此人简直就是本公子的扫把星!”
胡亥不得不恨李阳,因为李阳的出现,直接打乱了他们谋划已久的一个布局。
自年前开始,皇帝患上了风寒感冒,久治不愈,他和赵高便陆续布局了三件大事。
一是陨石事件。
他们在东郡,埋了一块玄石,石头上刻了一句“始皇帝死而地分”的话。
二是玉璧事件。
将早年皇帝外出巡游时,掉到江里的那块玉璧,派人送回到嬴政的手里,还附带赠送了这么一句“今年祖龙死”的咒语。
三是让太史令,虚构“荧惑守心”的天文怪象。
如此一来,三个诅咒,势必会将皇帝吓坏,从而求化解之策
这时,太史令便可以避祸为借口,建议皇帝东巡。
原本,这一切都是按着他们的计划进行的十分顺利,皇帝也答应了东巡以避祸。
按照计划,赵高和胡亥只要在路上将身患重病的嬴政直接了断,接着便能以皇帝的名义,下昭将被发配在长城边关的扶苏和蒙恬赐死。再立昭,传位于他胡亥。
如此,大事即成!
可是,如此完美之布局,如此完美之计划,结果却因为李阳的出现,瞬间打乱,最后功亏一篑。
李阳居然献药治好了皇帝的病,皇帝病一好,这东巡自然就暂且搁置了,而且更重要的是,皇帝病好了,如果还杀之的话,不说能不能办到,就算是能办到,那也会引起他人怀疑。
结果,就这样,即将成功的计划,直接因他李阳,化为了泡影。
更可气的是,他不仅破坏了这个计划,而且扶苏也因献药之事,被皇帝昭了回来。
这一切的一切,你说胡亥能不对他恨之入骨么?
现在倒好,他居然还成了扶苏的老师,胡亥简直就被气到想要发狂的地步!
这何止是扫把星啊,这简直就是他胡亥走向皇位的拦路石,胡亥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挫骨扬灰!
想到这里,胡亥虽然心中失去了信心,但却也甚是不甘心,问道:“老师,是否还有办法将这盘棋下下去?“
赵高微眯着眼睛,道:“既然这盘棋的劣势是他这颗子造成的,那我们就把这颗子给拿掉!”
说到这里,他做了一个割脖子的动作。
胡亥一听,也是一股杀意瞬间乍现,一拍手掌:“好,此人不杀之,实难解本公子心头之大恨!“
话说,散朝后的李阳,直接就去了太子宫。
如今身为太傅,掌授长公子扶苏治国之学,自然得给他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不是。
此时的他,心情美滋滋的,自己也算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太傅了,甚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骄傲的他,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因为被拜为了太傅,如今已是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欲杀之而后快。
秦朝虽然详细设置了太子宫官,但确未正式册立过太子,这倒是历朝历代不多见的。
不过,李阳也知道,只要扶苏不出什么大错,这太子之位应该不会有什么变故。
不多久,李阳就来到了太子宫。
这太子宫,虽大,却极为的素简,还不如李阳的丞相府的后庭富丽豪华。
入门,自有卫率进府传报。
很快,公子扶苏便领着一群太子宫官匆匆赶至前口,前来恭迎老师大驾,一齐躬身见礼:“太傅!”
李阳心中享受着这份尊荣,一边却也装作受宠之状,忙拱手道:“殿下日后与臣之间,无需多礼!”
扶苏连忙道:“太傅虽与扶苏年纪相仿,但如今已是扶苏的师长,这尊师礼数,怎能省去。”
李阳笑了笑,也就由得着他了,反正有这么一个长公子天天喊着自己老师,这种感觉也蛮有成就感的。
“太傅,此人是我府中的王詹事。”
这时,扶苏指着身后的一位四十多岁的臣子,向李阳介绍道。
詹事,太子卿,掌太子家,统领太子宫臣,秩二千石,詹事丞副之,即是扶苏最亲近之人。
王詹事恭恭敬敬的躬身见礼:“下臣见过太傅!”
太子宫官,原不归丞相管制,以太傅为首,所以此时这位王詹事自然是称李阳太傅的身份,表示尊之。
他可是早就听说了,这位李中丞十分的厉害,不仅身怀治世之能,更得皇帝之信任,可谓是得宠信与大权于一身,所以王詹事不敢有半分不敬。
李阳也客气了一句:“王詹事不必多礼。”
扶苏先是将李阳请入厅中,然后道:“学生原本正打算前往中丞府去拜见太傅,请教治国之学,没想到倒是太傅自己来了。”
李阳笑了笑:“臣蒙陛下和殿下之信任,拜为太傅,殿下的治国学业,臣亦是不敢有半点贻误,故特地前来与殿下一叙。”
扶苏大喜,赶紧道:“让太傅费心了,不知太傅今日有何示训?”
李阳道:“示训不敢当,臣想先问一下,殿下平生之志向!”
扶苏回道:“学生之志,便是想让我大秦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使我大秦江山万世永固,如此方能上不愧对父皇,下不愧对天下百姓。只是…….”
“只是什么?”李阳问道。
扶苏叹了口气,有些失落的道:“只是……父皇说我这是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缺少刚毅果敢之性,所以时时不满。“
李阳一笑:“殿下不必忧愁,此为国为民之心,无比之难得可贵,只不过是殿下以往方法用错,这才会被陛下误解。“
扶苏一听,豁然一喜,急忙道:“太傅没有骗我?你真的觉得我之志愿并无不妥?”
李阳点点头:“臣怎会欺骗殿下呢,作为大秦长公子,殿下有此忧国忧民之心,将来必会是大秦之福,万民之福,此志何其可贵。”
李阳此番言论一出,就是连一旁的王詹事都是感到喜出望外
扶苏显得有些激动,以往一直被父皇否定,今日意外的得到了李阳的认可和欣赏,这对他来说可是十分意外的事,同时也让他极为的振奋。
其实,扶苏经过今日的早朝,他也对李阳的治国理念也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无论是他编著的《公法》,还是今日朝上出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无不是在为百姓生计着想,也就是说,这位李中丞,其实他的治国之略,也算是仁政。
只不过,这位李中丞所施的仁政,能得到父皇的支持和赞同,而自己提出来的仁政策略,却总是被父皇驳斥。
这一切,可不就是李中氶口中所说的,方法用错了吗?
想到这里,扶苏赶紧拱手一礼:“还望太傅授我治国之学。“
李阳微微笑了笑:“治国之学,无从学起。”
“啊?”扶苏一愣,满脸问号。
此时的他,真的有些懵逼,完全听不懂李阳的话了,好奇的问道:“太傅此言,是何意啊?”
李阳道:“治国之学,与儒家学说大有不同啊,儒家学说,全在诗书典籍当中,只需每日用功读者,这儒家要意,自然全部学得。可是,这治国之学,乃是术,是办法。何为办法?办法就是能解决因难的计策。所以,治国之学,无从学起,唯有一途,那便是靠做!”
“做?”扶苏迷茫了。
李阳点点头:“没错,唯有不断去做,去尝试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大秦眼下之困难,这治国之本领,自然而然便学会了。“
李阳可是在来太子宫之前,就已是想得非常的清楚了。
这位公子扶子,论学识,恐怕李阳自己都比不过,毕竟人家从小就跟着儒家大学士淳于越学习,什么诗经古集没有学过呀!总不可能自己还教他读书吧?
而且,真正说起来,这治国,除了知识之外,靠的确实就是见识和办法计策。
以前大谈治国理念,倒不如让扶苏慢慢地去尝试着做,从小事做起,让他亲身参与到治国当中,这样他自然就会明白什么叫治国,怎么样才能治好国。
事情做多了,这治国本领自然就能学会。
也只有这样,他才会明白,单靠淳于越教他的那些诗书里面的仁、义、礼、智、信,是不可能有用的,唯有真正有效的办法。
才能解决国家的难题,也只有真正有效的办法,才能达到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结果。
听完李阳这番话,扶苏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豁然开朗,躬身一礼:“太傅之言,当真是言简意骇,叫人醍醐灌顶。原来治国之学,不在于言,而在于行,扶苏今日真是茅塞顿开。“
扶苏是真的有一种拨云见日,幡然醒悟的感沉。
当初自己的轻徭役之策,之所以得不到父皇的赞同,之所以今日在朝堂之上,会直接被李阳贬得一文不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当初提出这种减少徭役人数的计策时,并没有深入的去想过这个轻徭役计策的结果。
自己只是自以为然的认为,轻徭役乃是仁政,结果自然会是于百姓生计有利。
如今看来,只懂理论言说,毫无用处,甚至反会误国。
想及于此,扶苏是真的彻底佩服李阳了,一句话就指出了治国要意,这种老师实在是太牛逼了。
李阳可没有料到,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给别人产生那么多的想法。
见扶苏认同自己的教学方式,于是满意的点点头,便道:“既如何,臣欲问殿下,殿下觉得大秦眼下之难题,是什么?“
扶苏知道,这是李阳在考他,为了能第一次在太傅面前争取好好表现一下,扶苏仔细的思虑了一下。
然后这才信心满满地答道:
“我大秦原本难题实在是太多,律太严,役太重,税太高,民不能安生。不过,如今有太傅变法,还有今日的可持续性发展妙策,这律来、役重之忧算是尽解。故此,扶苏认为,眼下我大秦唯一之难题,当属税过高,应迫切减税轻赋为宜。”
说完,扶苏一脸高兴地看向李阳,心想这个回答李阳肯定会满意,不仅奉承了他的功绩,同时也点明了大秦眼下的难题。
不过,夸奖没等到....
只见李阳听完之后,白眼一翻,然后看傻逼似的看着他,嘴里嘣出两个字:“你真是个蠢蛋!”
扶苏:.........”
赵高心里非常之清楚,如果一但扶苏登上了皇位的话,那么自己就彻底的完蛋了。
自己是公子胡亥的老师,而始皇帝之所以一直没有册立太子,其实就是在扶苏与胡亥之间左右摇摆不定,犹豫不决。
皇始帝虽然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朝堂里外,每个人都知道,始皇帝唯独只对胡亥这个儿子疼爱有加,不仅经常带他一起出游就能证明,更让他赵高做胡亥的老师,甚至欲立之为太子的打算。
当然,大家亦是知道,皇帝心中太子的首选,自然还是扶苏的。但是扶苏深受其老师淳于越的儒家思想影响,性格十分的儒弱,所以皇帝不放心将大秦就这样将给他。
也正是因为如此,可以说,明里暗里两帮人都在较着劲。
蒙家、冯家都在阻止胡亥做太子,而赵高身为胡亥的老师,自然是一力阻止扶苏做太子。如此一来,如果最终太子之位被扶苏夺去了的话,那他赵高便将是一败涂地,输的会连命都保不住了。
到时就算扶苏不杀他,蒙家也会杀了他。
要知道,他赵高跟蒙家,可是有着深仇大恨的。
当初,他赵高犯了死罪,落在了蒙毅手里。蒙毅一点面子都不给,甚至胡亥求情也无用,直接如实判了他的死罪。
最后,好在是皇帝觉得他平时做事还挺好的,就免了他的死罪,如此他赵高才得以活到今日。
这个可是生死仇家了,自己被赦免后,蒙家兄弟亦是知道与他赵高算是结下死仇了,所以赵高心中十分明白,如果在这场皇储争夺当中,胡亥赢了,自己就能报仇血恨。而反之,如果扶苏赢了,那么蒙家作为扶苏的亲信,蒙家必置他于死地!
皇储之争,关乎着自己的性命,以前双方都算是势均力敌,不分上下,可是如今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李阳,直接把眼下局势变得非常不利了,你说赵高能不着急上火吗?
特别是想到今日,扶苏更是拜李阳为太傅了,他就更加的不妙。
赵高心中无比之忧虑,而此时此刻的公子胡亥,却是一脸不以为意的样子,略带抱怨地道:“今日早朝,不就是杀李阳还有蒙、冯那批搞新法的人么,如此畅快之事,本公子请来歌姬庆贺一下,老师难道觉得这有何不妥吗?“
赵高叹了口气,一想起这事,心中便恨不得捶胸顿足,咬牙切齿道:“公子有所不知啊,今日早朝,李阳他没死!”
“什么?他没死!”
这一下,胡亥听罢,心中一颤,豁然惊起,满脸诧异道:“这….…这怎么可能?他….….他们搞得那些《公法》,明明就是在与父皇做对,不让父皇征徭役,父皇怎么可能不杀他们!“
赵高苦笑的摇了摇头,无奈道:“公子有所不知,这个李阳远比我等想的要狡猾的多,他事先就谋算好了退路,居然给皇帝出了一条不影响阿房等工程的对策。今日,不仅他躲过了一劫,那些参与变法的律政大臣尽皆安然无恙。”
“怎么会这样!”
胡亥一听,对于这样的结果,简直就不敢相信,当即傻在了当场,脸色难看的,就像吃了屎一样。
赵高也好不到哪里去,今日早朝的结果,是令他无法接受的
他不禁恨道:“那个李阳,比我们想像的要难对付许多,今日刘议郎和许大夫,因为反对他的新法,已是被皇帝给杀了。”
说到这里,赵高叹了口气:“这也幸好我预感到些不太妙,及时对另外几位大人使了眼色,要不然,今日咱们的人估计全给交待出去了。”
胡亥心中一惊,抬头看到赵高无奈的样子,不由问道:“老师那这该怎么办?今日父皇没有杀李阳,那便代表他这中氶相的位置坐稳了,以后要想对付他就更加的难了。要不……我们去将他拉拢过来,老师意下如何?“
赵高摇头,苦笑道:“在今日之前,此法还或有可为,而从今日开始,此法已是不可能了。因为………今日在朝上,陛下已经让扶苏拜他为老师了。”
“啊!”胡亥直接傻了。
心中顿时拔凉拔凉的,踉跄一下,险些没站稳。
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就由如晴天霹雳。
胡亥心里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如今,李阳成了扶苏的老师,那自然就是扶苏的一大助力了,加上他身为中丞相,主导新法实施,权力之高,掌大秦之律政杀伐,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深得皇帝信任。多了这样一个人去帮扶苏,加上冯、蒙二家,这等于是法、政、军三大头都成了扶苏的人了,那他胡亥还能跟扶苏争个屁的太子位,这是彻底的没戏了!
“老师,我们输了,已经输了……”
胡亥心中一片死灰,一屁股瘫坐在了地上,双眼突然变得木枘、空洞,就好像一下子把魂给丢掉了一般。
赵高呆了一下,随即眼睛微微一眯,睛中满是不甘和狠厉之色,似是自言自语:“不,还没输,我们还不能认输。”
念叨到这里,他转头对胡亥郑重其事的规劝道:“公子,这盘棋还在下,还没到认输的那一步,你怎能就此失去信心,你可要知道,皇帝二十多位皇子当中,唯有你才最得皇帝之疼爱,公子万不可放弃啊。”
胡亥苦笑:“老师,这棋还怎么下?无论怎么下,到头来还不是一个输吗?”
赵高摇头,一双眼睛变得像毒蛇一样,透着一丝阴狠毒辣,默默地道:“这盘棋之所以今日我等会居于劣势,之关键便是多了李阳这颗棋,没有他这颗棋子,何来如今这番变故,这大秦皇帝的宝座,早已是公子你的了。”
胡亥一听,也是大怒,恨不得将李阳大卸八块,咬牙切齿道:“这个李阳,实在可恶之极!不仅坏本公子谋划已久之大事,如今更是成了扶苏那边的一大助力,此人简直就是本公子的扫把星!”
胡亥不得不恨李阳,因为李阳的出现,直接打乱了他们谋划已久的一个布局。
自年前开始,皇帝患上了风寒感冒,久治不愈,他和赵高便陆续布局了三件大事。
一是陨石事件。
他们在东郡,埋了一块玄石,石头上刻了一句“始皇帝死而地分”的话。
二是玉璧事件。
将早年皇帝外出巡游时,掉到江里的那块玉璧,派人送回到嬴政的手里,还附带赠送了这么一句“今年祖龙死”的咒语。
三是让太史令,虚构“荧惑守心”的天文怪象。
如此一来,三个诅咒,势必会将皇帝吓坏,从而求化解之策
这时,太史令便可以避祸为借口,建议皇帝东巡。
原本,这一切都是按着他们的计划进行的十分顺利,皇帝也答应了东巡以避祸。
按照计划,赵高和胡亥只要在路上将身患重病的嬴政直接了断,接着便能以皇帝的名义,下昭将被发配在长城边关的扶苏和蒙恬赐死。再立昭,传位于他胡亥。
如此,大事即成!
可是,如此完美之布局,如此完美之计划,结果却因为李阳的出现,瞬间打乱,最后功亏一篑。
李阳居然献药治好了皇帝的病,皇帝病一好,这东巡自然就暂且搁置了,而且更重要的是,皇帝病好了,如果还杀之的话,不说能不能办到,就算是能办到,那也会引起他人怀疑。
结果,就这样,即将成功的计划,直接因他李阳,化为了泡影。
更可气的是,他不仅破坏了这个计划,而且扶苏也因献药之事,被皇帝昭了回来。
这一切的一切,你说胡亥能不对他恨之入骨么?
现在倒好,他居然还成了扶苏的老师,胡亥简直就被气到想要发狂的地步!
这何止是扫把星啊,这简直就是他胡亥走向皇位的拦路石,胡亥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挫骨扬灰!
想到这里,胡亥虽然心中失去了信心,但却也甚是不甘心,问道:“老师,是否还有办法将这盘棋下下去?“
赵高微眯着眼睛,道:“既然这盘棋的劣势是他这颗子造成的,那我们就把这颗子给拿掉!”
说到这里,他做了一个割脖子的动作。
胡亥一听,也是一股杀意瞬间乍现,一拍手掌:“好,此人不杀之,实难解本公子心头之大恨!“
话说,散朝后的李阳,直接就去了太子宫。
如今身为太傅,掌授长公子扶苏治国之学,自然得给他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不是。
此时的他,心情美滋滋的,自己也算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太傅了,甚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骄傲的他,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因为被拜为了太傅,如今已是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欲杀之而后快。
秦朝虽然详细设置了太子宫官,但确未正式册立过太子,这倒是历朝历代不多见的。
不过,李阳也知道,只要扶苏不出什么大错,这太子之位应该不会有什么变故。
不多久,李阳就来到了太子宫。
这太子宫,虽大,却极为的素简,还不如李阳的丞相府的后庭富丽豪华。
入门,自有卫率进府传报。
很快,公子扶苏便领着一群太子宫官匆匆赶至前口,前来恭迎老师大驾,一齐躬身见礼:“太傅!”
李阳心中享受着这份尊荣,一边却也装作受宠之状,忙拱手道:“殿下日后与臣之间,无需多礼!”
扶苏连忙道:“太傅虽与扶苏年纪相仿,但如今已是扶苏的师长,这尊师礼数,怎能省去。”
李阳笑了笑,也就由得着他了,反正有这么一个长公子天天喊着自己老师,这种感觉也蛮有成就感的。
“太傅,此人是我府中的王詹事。”
这时,扶苏指着身后的一位四十多岁的臣子,向李阳介绍道。
詹事,太子卿,掌太子家,统领太子宫臣,秩二千石,詹事丞副之,即是扶苏最亲近之人。
王詹事恭恭敬敬的躬身见礼:“下臣见过太傅!”
太子宫官,原不归丞相管制,以太傅为首,所以此时这位王詹事自然是称李阳太傅的身份,表示尊之。
他可是早就听说了,这位李中丞十分的厉害,不仅身怀治世之能,更得皇帝之信任,可谓是得宠信与大权于一身,所以王詹事不敢有半分不敬。
李阳也客气了一句:“王詹事不必多礼。”
扶苏先是将李阳请入厅中,然后道:“学生原本正打算前往中丞府去拜见太傅,请教治国之学,没想到倒是太傅自己来了。”
李阳笑了笑:“臣蒙陛下和殿下之信任,拜为太傅,殿下的治国学业,臣亦是不敢有半点贻误,故特地前来与殿下一叙。”
扶苏大喜,赶紧道:“让太傅费心了,不知太傅今日有何示训?”
李阳道:“示训不敢当,臣想先问一下,殿下平生之志向!”
扶苏回道:“学生之志,便是想让我大秦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使我大秦江山万世永固,如此方能上不愧对父皇,下不愧对天下百姓。只是…….”
“只是什么?”李阳问道。
扶苏叹了口气,有些失落的道:“只是……父皇说我这是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缺少刚毅果敢之性,所以时时不满。“
李阳一笑:“殿下不必忧愁,此为国为民之心,无比之难得可贵,只不过是殿下以往方法用错,这才会被陛下误解。“
扶苏一听,豁然一喜,急忙道:“太傅没有骗我?你真的觉得我之志愿并无不妥?”
李阳点点头:“臣怎会欺骗殿下呢,作为大秦长公子,殿下有此忧国忧民之心,将来必会是大秦之福,万民之福,此志何其可贵。”
李阳此番言论一出,就是连一旁的王詹事都是感到喜出望外
扶苏显得有些激动,以往一直被父皇否定,今日意外的得到了李阳的认可和欣赏,这对他来说可是十分意外的事,同时也让他极为的振奋。
其实,扶苏经过今日的早朝,他也对李阳的治国理念也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无论是他编著的《公法》,还是今日朝上出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无不是在为百姓生计着想,也就是说,这位李中丞,其实他的治国之略,也算是仁政。
只不过,这位李中丞所施的仁政,能得到父皇的支持和赞同,而自己提出来的仁政策略,却总是被父皇驳斥。
这一切,可不就是李中氶口中所说的,方法用错了吗?
想到这里,扶苏赶紧拱手一礼:“还望太傅授我治国之学。“
李阳微微笑了笑:“治国之学,无从学起。”
“啊?”扶苏一愣,满脸问号。
此时的他,真的有些懵逼,完全听不懂李阳的话了,好奇的问道:“太傅此言,是何意啊?”
李阳道:“治国之学,与儒家学说大有不同啊,儒家学说,全在诗书典籍当中,只需每日用功读者,这儒家要意,自然全部学得。可是,这治国之学,乃是术,是办法。何为办法?办法就是能解决因难的计策。所以,治国之学,无从学起,唯有一途,那便是靠做!”
“做?”扶苏迷茫了。
李阳点点头:“没错,唯有不断去做,去尝试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大秦眼下之困难,这治国之本领,自然而然便学会了。“
李阳可是在来太子宫之前,就已是想得非常的清楚了。
这位公子扶子,论学识,恐怕李阳自己都比不过,毕竟人家从小就跟着儒家大学士淳于越学习,什么诗经古集没有学过呀!总不可能自己还教他读书吧?
而且,真正说起来,这治国,除了知识之外,靠的确实就是见识和办法计策。
以前大谈治国理念,倒不如让扶苏慢慢地去尝试着做,从小事做起,让他亲身参与到治国当中,这样他自然就会明白什么叫治国,怎么样才能治好国。
事情做多了,这治国本领自然就能学会。
也只有这样,他才会明白,单靠淳于越教他的那些诗书里面的仁、义、礼、智、信,是不可能有用的,唯有真正有效的办法。
才能解决国家的难题,也只有真正有效的办法,才能达到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结果。
听完李阳这番话,扶苏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豁然开朗,躬身一礼:“太傅之言,当真是言简意骇,叫人醍醐灌顶。原来治国之学,不在于言,而在于行,扶苏今日真是茅塞顿开。“
扶苏是真的有一种拨云见日,幡然醒悟的感沉。
当初自己的轻徭役之策,之所以得不到父皇的赞同,之所以今日在朝堂之上,会直接被李阳贬得一文不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当初提出这种减少徭役人数的计策时,并没有深入的去想过这个轻徭役计策的结果。
自己只是自以为然的认为,轻徭役乃是仁政,结果自然会是于百姓生计有利。
如今看来,只懂理论言说,毫无用处,甚至反会误国。
想及于此,扶苏是真的彻底佩服李阳了,一句话就指出了治国要意,这种老师实在是太牛逼了。
李阳可没有料到,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给别人产生那么多的想法。
见扶苏认同自己的教学方式,于是满意的点点头,便道:“既如何,臣欲问殿下,殿下觉得大秦眼下之难题,是什么?“
扶苏知道,这是李阳在考他,为了能第一次在太傅面前争取好好表现一下,扶苏仔细的思虑了一下。
然后这才信心满满地答道:
“我大秦原本难题实在是太多,律太严,役太重,税太高,民不能安生。不过,如今有太傅变法,还有今日的可持续性发展妙策,这律来、役重之忧算是尽解。故此,扶苏认为,眼下我大秦唯一之难题,当属税过高,应迫切减税轻赋为宜。”
说完,扶苏一脸高兴地看向李阳,心想这个回答李阳肯定会满意,不仅奉承了他的功绩,同时也点明了大秦眼下的难题。
不过,夸奖没等到....
只见李阳听完之后,白眼一翻,然后看傻逼似的看着他,嘴里嘣出两个字:“你真是个蠢蛋!”
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