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幕后黑手的结局(补除夕)
黄大(朱标)走了,只是他的情绪却有些不对,看着有些失望,又有些若有所思。
“你一个官宦子弟,未来的文官成员,你若有所思个屁啊!”朱阳看着黄大(朱标)的背影,嘀咕了几句。
殿试时间已经确定。
按照惯例,参加完殿试,朝廷会将排名靠前的进士安排进翰林院观政,如果表现好,则留在京城一路升迁;如果表现不好,或者被某位大佬厌恶,则会被外放或者一直老死在翰林院里。
但这些都不是朱阳想要的,朱阳只想要一个进士的名分而已。
为了以后辞官能够容易一点,朱阳只能先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狂妄的进士,就像解晋一样。
当初解缙中了进士之后的,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
然后解缙就彻底的放飞自我,先是上奏兵部同僚玩忽职守,后又上表为李善长鸣冤,接着就又弹劾右都御史袁泰。
解缙就像一只泰迪一样逮谁那啥谁。
最后朱元璋为了保护解缙,只得令解缙的父亲将解缙带回家闭门读书,磨练心性!
有前列在,朱阳决定模仿模仿,如今正好可以用太子来试试手。
朱阳之前已经从侧面了解过,黄大乃是太子的伴读,跟太子的关系很好。
要是黄大将今天的话都告诉了太子,想必太子一定会对他印象深刻,然后厌恶,然后朱阳就可以美滋滋的卷着铺盖走人了。
至于黄大说让他见秦王朱樉和曹国公李景隆,那是不可能的。
但杀他们俩倒是势在必行。
朱阳绝对不会容忍对自己心怀恶意的人存活在这个世上。
所以知道谣言的幕后黑手是这两货时,朱阳就已经为这两人写好了结局——某年某月某日秦王朱樉和曹国公李景隆因为传播谣言感觉十分的内疚,所以他们纷纷选择了畏罪自尽,用自己的命向那些受到伤害的人道歉。
此时见他们岂不是平白落人口实么?
只是现在唯一令朱阳有些纠结的是:李景隆死后,靖难之役咋办?
作为靖难之役的重要人物,李景隆是一个合格的二五仔,前期多次贻误战机令朱棣不断猥琐发育壮大,还利用多次大规模的战败送了很多装备给朱棣;后期更是直接打开城门,将朱棣迎上皇位。
朱棣成功打赢靖难之役,李景隆至少有三成功劳。
最直观的就是建文元年,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此时的朱棣已经率领精锐去了永平,然后又去攻打大宁,北平城只有世子朱高炽和王妃徐妙云在坚守。
即使是这样李景隆攻打了好几次都没有攻打下来,直到某一次四川都指挥使瞿能率领自己的儿子和亲卫趁张掖守军不备浴血拼杀攻入城内,并且打开了城门。
如此良机,一般将领自然不会放过,但李景隆是二般的,他觉得瞿能能攻破这扇门,自己也能攻破,于是竟命令瞿能退出城外。
结果朱高炽在事后不但对张掖门加强了防守,还利用寒冷的天气用冰块在张掖门那里铸成了一堵坚固无比的冰墙。
李景隆五十万大军此后非但没有打下北平城,反而被回援的朱棣彻底击败。
若是那会儿将北平城一举攻破,将朱棣的家人一锅端,那靖难之役的走势说不定就不一样了。
只是在那会儿没有假设。
但如今却有了。
朱标明年一旦因风寒病死,跟历史上一样朱允炆就会顺势继位,在众位“有见识”的文官引导下,削藩也会势在必行。
那时李景隆早已化为一捧沙土,自然不会成为主帅。
谁成为主帅就成了变数,而这变数就会直接导致靖难之役的成败。
说实话,在朱阳的内心里一百个朱允炆都抵不过一个朱棣。
要知道,从胡惟庸案开始到蓝玉案,朱元璋几乎将所有能打的将领都弄死了。
可是这时的大明的边境却并非不需要强有力的将领来驻守。
北方元朝余孽依旧强大,南边安南总是乱蹦,沿海还有倭寇横行。
在这种境地,朱棣能选择亲自率军北征,但朱允炆行么?
答案肯定是不行!
万一朱棣没有打赢靖难之役,那些能打的藩王又被一一剪除。
安稳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能将大明带向何方?朱阳有点不敢想。
毕竟朱允炆这货是能在双方交战时命令前方将士“毋使朕有杀叔父名”的脑残,即使是他将土木堡之变提前,朱阳也不会惊讶。
可是这不是朱阳想要的。
虽然朱阳穿越过来之初就想好去美洲发展,但大明这块土地毕竟是他的根,他无时不刻不希望大明能好好的,一直强盛下去,或者在亡国之前把女真汉化,或者更干脆一点将女真给灭了。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要是朱允炆真吃了狗屎运打赢了永乐大帝,那我就率领我的海外军团提前将朱允炆的大明给提前终结!”朱阳躺在躺椅上,看着有些刺眼的阳光,暗自决定着。
既然因为自己让历史发生了改变,那自己就负责到底。
男人不能提着裤子就忘了身后的那位。
……
御书房,朱标从小别院回来就一头扎了进来。
“怎么样,那小子情绪如何?”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章问道。
“好着呢,眼珠滴溜溜的转,估计又在想着什么坏心思呢,不过朱阳貌似对文官有着很大的意见!”朱标给自己倒了一杯水说道,浑然没有在小别院里表现的那样失落或者若有所思。
当储君这么多年,朱标自有城府。
“怎么说?”朱元璋饶有兴趣的问道。
朱标就将在小别院里与朱阳的对话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朱元璋。
“哈哈……这小子,果然是当皇帝的料,问题看得很透彻,看来我们之前的商议是对的,让他在官场再多混几年,到时候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会被这小子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也不需要咱们为这小子操心了!”朱元璋大笑。
“是啊,咱大明一定会超过汉唐的!”朱标点头。
“你去安排一下,殿试之前就不要再有任何是非了,这次殿试就让咱看看咱这大孙能不能给咱弄个大大的惊喜!”朱元璋吩咐道。
“另外……”朱元璋顿了顿。
“父皇……”朱标也是脸色一变,想要上前扶住朱元璋。
“咱没事!”朱元璋摆了摆手,“虽说一个是咱的儿子,一个是咱外甥的儿子,身体里都流淌着咱的血,但他们做出这样的事,咱必须狠下心来,要不然会给其他逆子产生错觉。”
朱元璋叹了口气:“也是咱的错,一直强调兄弟友爱,却忘了咱的身份,帝王家除了兄弟还是君臣,一君一臣身份截然不同……”
朱标默然,他一直很想维持这兄弟友爱的局面,但是他再怎么努力,老二还是过线了。
“传旨!”朱元璋握了握拳,朗声说道,“着令曹国公李景隆自裁,秦王朱樉幽禁凤阳,秦王之位由长子朱尚柄承袭……”
“你一个官宦子弟,未来的文官成员,你若有所思个屁啊!”朱阳看着黄大(朱标)的背影,嘀咕了几句。
殿试时间已经确定。
按照惯例,参加完殿试,朝廷会将排名靠前的进士安排进翰林院观政,如果表现好,则留在京城一路升迁;如果表现不好,或者被某位大佬厌恶,则会被外放或者一直老死在翰林院里。
但这些都不是朱阳想要的,朱阳只想要一个进士的名分而已。
为了以后辞官能够容易一点,朱阳只能先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狂妄的进士,就像解晋一样。
当初解缙中了进士之后的,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
然后解缙就彻底的放飞自我,先是上奏兵部同僚玩忽职守,后又上表为李善长鸣冤,接着就又弹劾右都御史袁泰。
解缙就像一只泰迪一样逮谁那啥谁。
最后朱元璋为了保护解缙,只得令解缙的父亲将解缙带回家闭门读书,磨练心性!
有前列在,朱阳决定模仿模仿,如今正好可以用太子来试试手。
朱阳之前已经从侧面了解过,黄大乃是太子的伴读,跟太子的关系很好。
要是黄大将今天的话都告诉了太子,想必太子一定会对他印象深刻,然后厌恶,然后朱阳就可以美滋滋的卷着铺盖走人了。
至于黄大说让他见秦王朱樉和曹国公李景隆,那是不可能的。
但杀他们俩倒是势在必行。
朱阳绝对不会容忍对自己心怀恶意的人存活在这个世上。
所以知道谣言的幕后黑手是这两货时,朱阳就已经为这两人写好了结局——某年某月某日秦王朱樉和曹国公李景隆因为传播谣言感觉十分的内疚,所以他们纷纷选择了畏罪自尽,用自己的命向那些受到伤害的人道歉。
此时见他们岂不是平白落人口实么?
只是现在唯一令朱阳有些纠结的是:李景隆死后,靖难之役咋办?
作为靖难之役的重要人物,李景隆是一个合格的二五仔,前期多次贻误战机令朱棣不断猥琐发育壮大,还利用多次大规模的战败送了很多装备给朱棣;后期更是直接打开城门,将朱棣迎上皇位。
朱棣成功打赢靖难之役,李景隆至少有三成功劳。
最直观的就是建文元年,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此时的朱棣已经率领精锐去了永平,然后又去攻打大宁,北平城只有世子朱高炽和王妃徐妙云在坚守。
即使是这样李景隆攻打了好几次都没有攻打下来,直到某一次四川都指挥使瞿能率领自己的儿子和亲卫趁张掖守军不备浴血拼杀攻入城内,并且打开了城门。
如此良机,一般将领自然不会放过,但李景隆是二般的,他觉得瞿能能攻破这扇门,自己也能攻破,于是竟命令瞿能退出城外。
结果朱高炽在事后不但对张掖门加强了防守,还利用寒冷的天气用冰块在张掖门那里铸成了一堵坚固无比的冰墙。
李景隆五十万大军此后非但没有打下北平城,反而被回援的朱棣彻底击败。
若是那会儿将北平城一举攻破,将朱棣的家人一锅端,那靖难之役的走势说不定就不一样了。
只是在那会儿没有假设。
但如今却有了。
朱标明年一旦因风寒病死,跟历史上一样朱允炆就会顺势继位,在众位“有见识”的文官引导下,削藩也会势在必行。
那时李景隆早已化为一捧沙土,自然不会成为主帅。
谁成为主帅就成了变数,而这变数就会直接导致靖难之役的成败。
说实话,在朱阳的内心里一百个朱允炆都抵不过一个朱棣。
要知道,从胡惟庸案开始到蓝玉案,朱元璋几乎将所有能打的将领都弄死了。
可是这时的大明的边境却并非不需要强有力的将领来驻守。
北方元朝余孽依旧强大,南边安南总是乱蹦,沿海还有倭寇横行。
在这种境地,朱棣能选择亲自率军北征,但朱允炆行么?
答案肯定是不行!
万一朱棣没有打赢靖难之役,那些能打的藩王又被一一剪除。
安稳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能将大明带向何方?朱阳有点不敢想。
毕竟朱允炆这货是能在双方交战时命令前方将士“毋使朕有杀叔父名”的脑残,即使是他将土木堡之变提前,朱阳也不会惊讶。
可是这不是朱阳想要的。
虽然朱阳穿越过来之初就想好去美洲发展,但大明这块土地毕竟是他的根,他无时不刻不希望大明能好好的,一直强盛下去,或者在亡国之前把女真汉化,或者更干脆一点将女真给灭了。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要是朱允炆真吃了狗屎运打赢了永乐大帝,那我就率领我的海外军团提前将朱允炆的大明给提前终结!”朱阳躺在躺椅上,看着有些刺眼的阳光,暗自决定着。
既然因为自己让历史发生了改变,那自己就负责到底。
男人不能提着裤子就忘了身后的那位。
……
御书房,朱标从小别院回来就一头扎了进来。
“怎么样,那小子情绪如何?”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章问道。
“好着呢,眼珠滴溜溜的转,估计又在想着什么坏心思呢,不过朱阳貌似对文官有着很大的意见!”朱标给自己倒了一杯水说道,浑然没有在小别院里表现的那样失落或者若有所思。
当储君这么多年,朱标自有城府。
“怎么说?”朱元璋饶有兴趣的问道。
朱标就将在小别院里与朱阳的对话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朱元璋。
“哈哈……这小子,果然是当皇帝的料,问题看得很透彻,看来我们之前的商议是对的,让他在官场再多混几年,到时候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会被这小子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也不需要咱们为这小子操心了!”朱元璋大笑。
“是啊,咱大明一定会超过汉唐的!”朱标点头。
“你去安排一下,殿试之前就不要再有任何是非了,这次殿试就让咱看看咱这大孙能不能给咱弄个大大的惊喜!”朱元璋吩咐道。
“另外……”朱元璋顿了顿。
“父皇……”朱标也是脸色一变,想要上前扶住朱元璋。
“咱没事!”朱元璋摆了摆手,“虽说一个是咱的儿子,一个是咱外甥的儿子,身体里都流淌着咱的血,但他们做出这样的事,咱必须狠下心来,要不然会给其他逆子产生错觉。”
朱元璋叹了口气:“也是咱的错,一直强调兄弟友爱,却忘了咱的身份,帝王家除了兄弟还是君臣,一君一臣身份截然不同……”
朱标默然,他一直很想维持这兄弟友爱的局面,但是他再怎么努力,老二还是过线了。
“传旨!”朱元璋握了握拳,朗声说道,“着令曹国公李景隆自裁,秦王朱樉幽禁凤阳,秦王之位由长子朱尚柄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