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武松幡然醒悟 曹操吐漏心声
曹操看着王召,淡淡的回道:“不错,他日丞相面前,我定当为大人美言几句。”
“多谢,多谢,这都是小人应该做的。”王召忙不迭的说道。
曹操眼见目的达成,便带着王猛走出了太原府衙,王召则安排人将那一千贯铜钱送到了呼延灼府上。
刚出府衙没多久,王猛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大人,你这一招借刀杀人可真是妙啊。二爷的仇算是报了,痛快!”
“敢伤我弟弟,纵是天王老子,也得付出代价。”曹操霸气的说道。
王猛怔了一下,跟随曹操一路走过来,见识了曹操的能力之后,他觉得曹操有说这句话的资本。
“而且之前被那厮抢走的铜钱也尽数收了回来,大人,我算是服了。”王猛想到陈冲赔了性命却一无所获,更加的开心了。
曹操笑了笑,转而问道:“王猛,跟了我这么久,你觉得我是怎样的人?”
“大人自仙人指点后,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行事风格都与常人不同,实有大才,猛钦佩不已。”王猛佩服的说道。
“哈哈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曹操想到武松的伤势,眼中射出一道寒光,厉声说道。
王猛看着曹操,觉得他虽然有仇必报,心狠手辣,但是对自己人却非常好,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人。
曹操回到呼延府,赶紧探望武松的病情。
此时武松已经醒过来了,正在下人的服侍下喝药。
武松正在喝药,看到曹操与王猛走了进来,急忙问道:“哥哥,你去哪了?”
曹操看见武松想起来,赶忙制止:“别动,好好养伤,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都是皮外伤,不碍事。”武松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曹操看得出来,此时的武松面色惨白,极为虚弱,显然没有那么乐观。
王猛此时憋不住了,兴高采烈的插话道:“二爷,你是不知道,主簿大人今天巧使妙计让那陈冲身首异处,着实高明!”
武松感激的看着曹操,他明白曹操这是怕他咽不下这口气,特意为他报仇。
曹操白了王猛一眼,说道:“多嘴!出去看着点儿,别让任何人靠近,我与我弟弟说会儿话。”
等到屋子里就剩下曹操和武松两个人,武松开口道:“哥哥,谢谢你。”
“都是自家兄弟,不要说两家话。”
武松想到自己的遭遇,沉默了片刻,似乎下了很大决心,开口说道:“之前我从没有想过,我大宋官军居然堕落至此,我现在才明白这两年为什么有那么多起义造反的,实在是官逼民反啊。”
曹操坐在武松身边,一边看着武松的伤势一边说:“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你想过吗?”
武松:“这两天我想了很多,其一是你曾经说过大宋得国不正,其二便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不错,当朝皇帝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管百姓死活,的确是过了。我记得先贤曾经说过一句话,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形容的就是君民之间的关系。”曹操感慨道。
曹操这段时间读了很多史书,总结了历代王朝的兴衰,发现王朝初期都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藏富于民。
这个时候国家十分强盛,外能御敌,内无匪患。
而一旦统治者开始贪图享乐,大肆剥削人民的时候,就是王朝走向末路的开端,无论是晋、隋、唐,还是中间的众多小国,大多跳不出这个规律。
曹操认为这就是孟子宣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原因。
只有人民拥护,才能建立万世王朝,才能坐稳皇位。
“是啊,从大名府一路走来,我逐渐明白一件事——这样的国家根本就不值得报效,这样的皇帝根本就不值得效忠。”
武松说这话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也正因为这样,身上的伤口因为用力被重新撕裂了好几处,渗出血来。
曹操眯起了眼睛,眼神中充满了智慧,仿佛看穿了一切:“还有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你以为当奸臣当道,致使民不聊生,皇帝真的不知道吗?”
“那他为什么不杀了蔡京、童贯、梁师成等一众奸臣?答案就是皇帝在利用他们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贪图享乐,这就是人性。即使他是皇帝,也不是一个完人。”
其实武松此时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只是此前他一直不愿意直视这个问题。
武松没有正面回答曹操的问题,而是转而说道:“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都做到了抵御外辱,可我大宋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守内虚外,导致内强外软。结果就是被异族骑到头上欺负,真不知道赵家是怎么想的。”
“还不是怕坐不稳皇位。如果有机会的话,你想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曹操转而问道。
武松想了良久,开口说道:“容我想一想,对内要官不欺民,民不媚官,百姓安居乐业,居者有其所,食者有其源,耕者有其田,商者有其利;对外要扬我国威,攻必克,克必果,让外族拜服,永远不敢再犯我华夏!”
武松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
“说得好!”曹操由衷的赞叹着武松的回答,随即问道:“那,你愿意帮我建立这样的国家吗?”
武松眼中燃气熊熊火焰:“哥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从今往后,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会好好看书,锻炼武艺,做你的左膀右臂!”
“好!赵宋气数已尽,我们要兄弟同心,拯救藜民于水火之中,实现大义。”
这是曹操第一次吐露心声,他明白武松这几日意志消沉是因为信仰被打破,曹操需要帮助武松重新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生存的意义。
等武松伤势好的差不多了,曹操一行便告别了呼延灼,继续前往东京开封府。
良久,曹操回身看向太原府,赞叹道:“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真是个好地方啊。”
然而曹操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则是:
若天下有变,当首争太原!
“多谢,多谢,这都是小人应该做的。”王召忙不迭的说道。
曹操眼见目的达成,便带着王猛走出了太原府衙,王召则安排人将那一千贯铜钱送到了呼延灼府上。
刚出府衙没多久,王猛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大人,你这一招借刀杀人可真是妙啊。二爷的仇算是报了,痛快!”
“敢伤我弟弟,纵是天王老子,也得付出代价。”曹操霸气的说道。
王猛怔了一下,跟随曹操一路走过来,见识了曹操的能力之后,他觉得曹操有说这句话的资本。
“而且之前被那厮抢走的铜钱也尽数收了回来,大人,我算是服了。”王猛想到陈冲赔了性命却一无所获,更加的开心了。
曹操笑了笑,转而问道:“王猛,跟了我这么久,你觉得我是怎样的人?”
“大人自仙人指点后,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行事风格都与常人不同,实有大才,猛钦佩不已。”王猛佩服的说道。
“哈哈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曹操想到武松的伤势,眼中射出一道寒光,厉声说道。
王猛看着曹操,觉得他虽然有仇必报,心狠手辣,但是对自己人却非常好,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人。
曹操回到呼延府,赶紧探望武松的病情。
此时武松已经醒过来了,正在下人的服侍下喝药。
武松正在喝药,看到曹操与王猛走了进来,急忙问道:“哥哥,你去哪了?”
曹操看见武松想起来,赶忙制止:“别动,好好养伤,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都是皮外伤,不碍事。”武松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曹操看得出来,此时的武松面色惨白,极为虚弱,显然没有那么乐观。
王猛此时憋不住了,兴高采烈的插话道:“二爷,你是不知道,主簿大人今天巧使妙计让那陈冲身首异处,着实高明!”
武松感激的看着曹操,他明白曹操这是怕他咽不下这口气,特意为他报仇。
曹操白了王猛一眼,说道:“多嘴!出去看着点儿,别让任何人靠近,我与我弟弟说会儿话。”
等到屋子里就剩下曹操和武松两个人,武松开口道:“哥哥,谢谢你。”
“都是自家兄弟,不要说两家话。”
武松想到自己的遭遇,沉默了片刻,似乎下了很大决心,开口说道:“之前我从没有想过,我大宋官军居然堕落至此,我现在才明白这两年为什么有那么多起义造反的,实在是官逼民反啊。”
曹操坐在武松身边,一边看着武松的伤势一边说:“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你想过吗?”
武松:“这两天我想了很多,其一是你曾经说过大宋得国不正,其二便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不错,当朝皇帝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管百姓死活,的确是过了。我记得先贤曾经说过一句话,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形容的就是君民之间的关系。”曹操感慨道。
曹操这段时间读了很多史书,总结了历代王朝的兴衰,发现王朝初期都是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藏富于民。
这个时候国家十分强盛,外能御敌,内无匪患。
而一旦统治者开始贪图享乐,大肆剥削人民的时候,就是王朝走向末路的开端,无论是晋、隋、唐,还是中间的众多小国,大多跳不出这个规律。
曹操认为这就是孟子宣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原因。
只有人民拥护,才能建立万世王朝,才能坐稳皇位。
“是啊,从大名府一路走来,我逐渐明白一件事——这样的国家根本就不值得报效,这样的皇帝根本就不值得效忠。”
武松说这话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也正因为这样,身上的伤口因为用力被重新撕裂了好几处,渗出血来。
曹操眯起了眼睛,眼神中充满了智慧,仿佛看穿了一切:“还有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你以为当奸臣当道,致使民不聊生,皇帝真的不知道吗?”
“那他为什么不杀了蔡京、童贯、梁师成等一众奸臣?答案就是皇帝在利用他们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贪图享乐,这就是人性。即使他是皇帝,也不是一个完人。”
其实武松此时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只是此前他一直不愿意直视这个问题。
武松没有正面回答曹操的问题,而是转而说道:“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都做到了抵御外辱,可我大宋自建国以来就一直守内虚外,导致内强外软。结果就是被异族骑到头上欺负,真不知道赵家是怎么想的。”
“还不是怕坐不稳皇位。如果有机会的话,你想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曹操转而问道。
武松想了良久,开口说道:“容我想一想,对内要官不欺民,民不媚官,百姓安居乐业,居者有其所,食者有其源,耕者有其田,商者有其利;对外要扬我国威,攻必克,克必果,让外族拜服,永远不敢再犯我华夏!”
武松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
“说得好!”曹操由衷的赞叹着武松的回答,随即问道:“那,你愿意帮我建立这样的国家吗?”
武松眼中燃气熊熊火焰:“哥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从今往后,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会好好看书,锻炼武艺,做你的左膀右臂!”
“好!赵宋气数已尽,我们要兄弟同心,拯救藜民于水火之中,实现大义。”
这是曹操第一次吐露心声,他明白武松这几日意志消沉是因为信仰被打破,曹操需要帮助武松重新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生存的意义。
等武松伤势好的差不多了,曹操一行便告别了呼延灼,继续前往东京开封府。
良久,曹操回身看向太原府,赞叹道:“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真是个好地方啊。”
然而曹操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则是:
若天下有变,当首争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