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一双鞋,承载华夏三千年!
回复了一些网友的私信和艾特,收藏了一些抖音上的考古自媒体视频后,已经彻底清醒了的陈翰,也不打算继续睡了。
因为他在手机上,还看到了一条消息。
“睡醒后来荆州考古所。”
这是导师孔建文给他留的微信消息,发送时间是一个小时之前。
显然,老师睡了不到六个小时后,就又赶去荆州考古所奋斗了。
遂先生的遗体,确实是已经解剖完成,并且暂时妥善保存起来了。
但是这不代表M168号墓的考古整理就完成了。
硕大的内棺,根本都还没来得及清理呢。
甚至为了保护棺内情况,那些红色积液除了抽取了一点点送去化验之外,也都原封不动的还在棺内飘荡。
谁知道在这些积液内,还有没有什么保存完好的随葬品呢?
这些都是需要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工作者们继续清理的事情。
穿上衣服,洗漱一番后,陈翰就下楼到外面的街上随便买了一些吃食,打了辆车就孤身一人前往荆州考古所了。
至于舍友庄师兄,还是让他多睡会吧。
反正老师发来的信息里也没让他叫上庄师兄。
十几分钟的车程,刚好够陈翰吃完四五个大肉包子。
打着嗝下车,随手将装食物的塑料袋丢到街边垃圾桶里后,陈翰便轻车熟路的上了荆州考古所二楼的一间工作间。
“老师,我来了!”
一进门,陈翰就看到了孔建文和李教授正带着林雅和一位所里的研究员,正围着内棺忙碌着。
棺内的那些红色积液,全都已经被清理了出来,用另外两个玻璃罐子密封了起来。
“小陈来了啊。”
“正巧,我们刚将棺内的积液全都抽取了出来,足足有十万毫升呢。”
“化验的结果也已经出来,这棺液中含有大量的汞和一些中药成分,和辛追夫人的情况相似。”
“不过根据医学专家的说法,遂先生的尸体保存情况,所有方面都要比辛追夫人强啊。”
“遂先生的死亡年龄也确定了,在55岁左右。”
“至于病因,应该和辛追夫人不同,不是因病去世,而是自然死亡。”
孔建文拉着陈翰就来到了内棺面前。
越是研究,那群医学专家们就越是惊叹。
遂先生的保存情况是真的好。
除了全身的毛发没有保存下来,其他各部位基本上都保持了原样。
而且他的身体情况还很好。
幸追夫人出土时眼球突出,口张开,舌外吐,直肠脱落。
这是死后腹内腐败菌,形成强大气压,造成的体表变形。
但是遂先生却完全没有这种情况。
他的面部除了肌肉有些萎缩,导致牙龈都露出来了,鼻子缩进去了一些,显得有些狰狞之外,其他一切正常。
这说明,遂先生死后基本没有产生丝毫腐败现象。
而且可以从遗体上看的出来,遂先生生前的身体状况很不错。
虽然说也有胆囊结石,心包炎和胆囊炎。
但是比起骨质疏松、患严重冠心病、全身性粥样动脉硬化症、胆结石、胆囊先天性畸形,左上肺有钙化结核病灶,左前臂有陈旧性骨折,第四腰椎隙变窄,有骨质增生现象。
并且同时有血吸虫、蛲虫、鞭虫感染的辛追夫人。
只是同样有寄生虫感染的遂先生,可以称得上一句身体非常健康了。
这也是为什么医学专家们判断遂先生是自然死亡的原因。
他身上根本没有什么足以当做致死原因的大病。
不像辛追夫人,是由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致死。
“这是我们刚清理出来的,还保存完好的鞋子,恐怕也是这次M168号墓里的唯一一双了。”
孔建文领着陈翰看了看他们刚从内棺里清理出来的一双“双尖翘头方履”。
“这双鞋,保存的非常完好,鞋面、底、垫、帮均为麻布织出的。”
“鞋面是白色平纹织的麻布,鞋底和里子、垫子是用麻线纳缝而成。”
“鞋底有磨损的痕迹,应该是生前穿用过的。”
“遂先生就是穿着这双鞋下葬的,之前在将遂先生转移解剖的时候,脱落掉回内棺之中了。”
一双鞋跟圆润,鞋头方正,和现在的鞋子款式差异很大的“方履”,出现在了陈翰面前。
这双鞋是用华夏最传统的制鞋工艺制作的。
也就是“纳”出来的。
做布鞋,可以说是我们华夏最传统的一种生活技艺了。
华夏最早的纳底布鞋始于周代。
山西侯马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明显可见一行行规整的线迹,与现在的纳底布鞋完全一致。
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等,在清朝更是达到了巅峰,一度作为出口商品,畅销整个亚洲,甚至被卖到了欧洲去。
“千层底布鞋”更是成为了驰名中外的华夏名片之一。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夏百姓们大部分都还是自己动手纳鞋底做布鞋。
到现在,北方一些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还掌握着一手十分出色的纳鞋底技术。
不过,在现代社会,这种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已经不被年轻人喜欢,甚至被当成老土,落后的象征。
对于这点,陈翰其实就一直都不太能理解。
欧洲人手工制作的皮鞋,同样也是纯手工做的,论工艺甚至还没华夏传统的千层底布鞋复杂。
为什么人家的手工皮鞋,就被捧为高端的象征?
而华夏的千层底布鞋,在自己人的眼里,却都成为了低端老土的代名词?
一听说谁穿手工做的布鞋,第一印象就觉得对方穷、没钱、土。
凭什么啊?
要知道,手工做的布鞋,做工复杂,工序繁缛,技艺高深,难度大,耗时长。
而且工艺要求严格,每双鞋的制作都要经过剪裁底样、填制千层底、纳底切底边、剪裁鞋梆、绱鞋、楦鞋、子修抹边、检验等近百道工序。
在西汉的时候,这种能用麻布一针一针缝合纳底制作出来的布鞋,那都是贵族才能穿得起的。
西汉的贫民压根都花不起这个钱,也舍不得这个钱去买一双麻布做的布鞋。
通常情况下都只能穿用草编制的草鞋而已!
能有一双布鞋,那都是顶奢品,只有遇到什么大喜事,或者重要的场合才会穿出来,而且还要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
要论高档程度,丝毫不逊色欧洲人所谓的“大师纯手工打造的皮鞋”。
人家的手工皮鞋是贵族才穿得起的。
我们的手工布鞋,也是贵族才能穿得起的。
而且华夏还比落后的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就普及了这种手工布鞋。
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是百姓都能买得起,穿得起的了。
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家家户户的妇女都能扯二两布自己做。
同时期,欧洲贫民都还在穿木头鞋和草编鞋,贵族们都在穿丑陋的克拉科夫鞋和高跟鞋的时候。
华夏百姓们每个人都能穿上温暖舒服,轻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气吸汗的千层底布鞋!
一双老布鞋,承载了华夏人三千年的岁月。
周朝人穿着它,从黄河流域出发,征战四方,打下了华夏雏形。
秦国人穿着它,一统六国,奠定统一的华夏文明!
汉代人穿着它,南征百越、封狼居胥,凿通西域!
唐朝人穿着它,征服西域三十六国,万邦来朝,开创盛世!
明朝人穿着它,追亡逐北,征草原、下南洋,甚至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而到了现代,这双老布鞋,却成为了落后、老土的象征。
可悲,可叹!
因为他在手机上,还看到了一条消息。
“睡醒后来荆州考古所。”
这是导师孔建文给他留的微信消息,发送时间是一个小时之前。
显然,老师睡了不到六个小时后,就又赶去荆州考古所奋斗了。
遂先生的遗体,确实是已经解剖完成,并且暂时妥善保存起来了。
但是这不代表M168号墓的考古整理就完成了。
硕大的内棺,根本都还没来得及清理呢。
甚至为了保护棺内情况,那些红色积液除了抽取了一点点送去化验之外,也都原封不动的还在棺内飘荡。
谁知道在这些积液内,还有没有什么保存完好的随葬品呢?
这些都是需要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工作者们继续清理的事情。
穿上衣服,洗漱一番后,陈翰就下楼到外面的街上随便买了一些吃食,打了辆车就孤身一人前往荆州考古所了。
至于舍友庄师兄,还是让他多睡会吧。
反正老师发来的信息里也没让他叫上庄师兄。
十几分钟的车程,刚好够陈翰吃完四五个大肉包子。
打着嗝下车,随手将装食物的塑料袋丢到街边垃圾桶里后,陈翰便轻车熟路的上了荆州考古所二楼的一间工作间。
“老师,我来了!”
一进门,陈翰就看到了孔建文和李教授正带着林雅和一位所里的研究员,正围着内棺忙碌着。
棺内的那些红色积液,全都已经被清理了出来,用另外两个玻璃罐子密封了起来。
“小陈来了啊。”
“正巧,我们刚将棺内的积液全都抽取了出来,足足有十万毫升呢。”
“化验的结果也已经出来,这棺液中含有大量的汞和一些中药成分,和辛追夫人的情况相似。”
“不过根据医学专家的说法,遂先生的尸体保存情况,所有方面都要比辛追夫人强啊。”
“遂先生的死亡年龄也确定了,在55岁左右。”
“至于病因,应该和辛追夫人不同,不是因病去世,而是自然死亡。”
孔建文拉着陈翰就来到了内棺面前。
越是研究,那群医学专家们就越是惊叹。
遂先生的保存情况是真的好。
除了全身的毛发没有保存下来,其他各部位基本上都保持了原样。
而且他的身体情况还很好。
幸追夫人出土时眼球突出,口张开,舌外吐,直肠脱落。
这是死后腹内腐败菌,形成强大气压,造成的体表变形。
但是遂先生却完全没有这种情况。
他的面部除了肌肉有些萎缩,导致牙龈都露出来了,鼻子缩进去了一些,显得有些狰狞之外,其他一切正常。
这说明,遂先生死后基本没有产生丝毫腐败现象。
而且可以从遗体上看的出来,遂先生生前的身体状况很不错。
虽然说也有胆囊结石,心包炎和胆囊炎。
但是比起骨质疏松、患严重冠心病、全身性粥样动脉硬化症、胆结石、胆囊先天性畸形,左上肺有钙化结核病灶,左前臂有陈旧性骨折,第四腰椎隙变窄,有骨质增生现象。
并且同时有血吸虫、蛲虫、鞭虫感染的辛追夫人。
只是同样有寄生虫感染的遂先生,可以称得上一句身体非常健康了。
这也是为什么医学专家们判断遂先生是自然死亡的原因。
他身上根本没有什么足以当做致死原因的大病。
不像辛追夫人,是由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致死。
“这是我们刚清理出来的,还保存完好的鞋子,恐怕也是这次M168号墓里的唯一一双了。”
孔建文领着陈翰看了看他们刚从内棺里清理出来的一双“双尖翘头方履”。
“这双鞋,保存的非常完好,鞋面、底、垫、帮均为麻布织出的。”
“鞋面是白色平纹织的麻布,鞋底和里子、垫子是用麻线纳缝而成。”
“鞋底有磨损的痕迹,应该是生前穿用过的。”
“遂先生就是穿着这双鞋下葬的,之前在将遂先生转移解剖的时候,脱落掉回内棺之中了。”
一双鞋跟圆润,鞋头方正,和现在的鞋子款式差异很大的“方履”,出现在了陈翰面前。
这双鞋是用华夏最传统的制鞋工艺制作的。
也就是“纳”出来的。
做布鞋,可以说是我们华夏最传统的一种生活技艺了。
华夏最早的纳底布鞋始于周代。
山西侯马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明显可见一行行规整的线迹,与现在的纳底布鞋完全一致。
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等,在清朝更是达到了巅峰,一度作为出口商品,畅销整个亚洲,甚至被卖到了欧洲去。
“千层底布鞋”更是成为了驰名中外的华夏名片之一。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夏百姓们大部分都还是自己动手纳鞋底做布鞋。
到现在,北方一些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还掌握着一手十分出色的纳鞋底技术。
不过,在现代社会,这种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已经不被年轻人喜欢,甚至被当成老土,落后的象征。
对于这点,陈翰其实就一直都不太能理解。
欧洲人手工制作的皮鞋,同样也是纯手工做的,论工艺甚至还没华夏传统的千层底布鞋复杂。
为什么人家的手工皮鞋,就被捧为高端的象征?
而华夏的千层底布鞋,在自己人的眼里,却都成为了低端老土的代名词?
一听说谁穿手工做的布鞋,第一印象就觉得对方穷、没钱、土。
凭什么啊?
要知道,手工做的布鞋,做工复杂,工序繁缛,技艺高深,难度大,耗时长。
而且工艺要求严格,每双鞋的制作都要经过剪裁底样、填制千层底、纳底切底边、剪裁鞋梆、绱鞋、楦鞋、子修抹边、检验等近百道工序。
在西汉的时候,这种能用麻布一针一针缝合纳底制作出来的布鞋,那都是贵族才能穿得起的。
西汉的贫民压根都花不起这个钱,也舍不得这个钱去买一双麻布做的布鞋。
通常情况下都只能穿用草编制的草鞋而已!
能有一双布鞋,那都是顶奢品,只有遇到什么大喜事,或者重要的场合才会穿出来,而且还要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
要论高档程度,丝毫不逊色欧洲人所谓的“大师纯手工打造的皮鞋”。
人家的手工皮鞋是贵族才穿得起的。
我们的手工布鞋,也是贵族才能穿得起的。
而且华夏还比落后的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就普及了这种手工布鞋。
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是百姓都能买得起,穿得起的了。
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家家户户的妇女都能扯二两布自己做。
同时期,欧洲贫民都还在穿木头鞋和草编鞋,贵族们都在穿丑陋的克拉科夫鞋和高跟鞋的时候。
华夏百姓们每个人都能穿上温暖舒服,轻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气吸汗的千层底布鞋!
一双老布鞋,承载了华夏人三千年的岁月。
周朝人穿着它,从黄河流域出发,征战四方,打下了华夏雏形。
秦国人穿着它,一统六国,奠定统一的华夏文明!
汉代人穿着它,南征百越、封狼居胥,凿通西域!
唐朝人穿着它,征服西域三十六国,万邦来朝,开创盛世!
明朝人穿着它,追亡逐北,征草原、下南洋,甚至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而到了现代,这双老布鞋,却成为了落后、老土的象征。
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