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
第二天,姜瑜早早起床去了厨房,亲自去给姜行远安顿了早膳,带着柳姑姑把饭菜送到了碧山院。
姜行远一向早起,姜瑜去的时候,他已经跟姜离练了半个时辰的拳脚了。
父女俩难得坐下来吃顿饭。
姜行远瞧着女儿言语举止成熟稳重了许多,竟再也不是记忆中那个天真懵懂的小姑娘了,感慨道:“瑜娘,一转眼,你竟然成了大姑娘了,为父也就放心了。”
“女儿原先养在外祖母膝下,懵懂无知,回府两三个月,不得不长大。”姜瑜笑笑,又道,“父亲此番进宫谢恩,今日怕是去不得忠义侯府了吧?”
“此番出事,你舅舅们也出了不少力,为父记在心里,理应登门道谢。”姜行远在牢里还是消瘦了些,身上穿的衣裳有些宽大,他挽了挽袖子,一口气喝了半碗红枣粥,“来日方长,明后日再去也不迟。”
“那就好。”姜瑜又给他舀满了粥,又夹了两个银丝小卷放到他碗里,“父亲不在的这些年,澜姐姐跟安平侯府的世子订了婚,等明年就出嫁了,倒是两位表哥和湘妹妹,尚未定下婚事,听说他们都要等明年科考后再定。”
“安平侯为人耿直良善,是个吉庆之家。”姜行远知道安平侯顾庭当年倾慕过殷氏,事隔多年,他再提到顾庭,心里倒也没什么波澜,反而在想,要是殷氏嫁给顾庭,怕是会有另一番景象吧,终究是他对不住殷氏……
想到殷氏,他顿时觉得碗里的粥都不香了。
“是呢,我还听说安平侯有个庶妹顾三姑娘早些年跟姨母家表哥订了婚,眼看成亲在即,却不想未婚夫家被族人牵连,一家子被流放到了西北,杳无音信。”姜瑜先下手为强,把顾三姑娘的事说给他听,“可顾三姑娘痴心不改,依然在等着未婚夫回来,蹉跎到了二十五岁尚未出嫁,这样忠贞不二的女子,也是不多见了。”
“你澜表姐找了个好人家。”姜行远只当姜瑜在闲聊天,并未留意顾三姑娘的事,“等你及笄,你的婚事,为父定会细细替你相看,定不会让你受半点委屈。”
姜瑜只是笑。
吃完饭,她陪着姜行远去了锦合堂跟小秦氏问安,一直把姜行远送到大门口。
钱妈妈也来相送。
待姜行远的马车远去,钱妈妈才旁敲侧击地对姜瑜道:“姑娘,过去的事,误会也罢,阴差阳错也罢,终究都是过去的事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国公爷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若是再闹出别的事来,倒是让外人看了笑话!”
“妈妈所言极是。”姜瑜随手拽过一枝青竹,把上面的发黄的叶子一片片地扯掉,“只是这话你应该说给祖母听,若不是她宠溺姐姐,姐姐怎么会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来,我们父女俩不跟她计较,已经很难得了,府上和不和,不在我,全在祖母!”
“姑娘,即便裕王做了对不住您的事,但您跟裕王殿下原本不用退婚的,可姑娘还是干净利索地退了。”钱妈妈意味深长地看着姜瑜,“太夫人说了,她虽然老了,但还未到老眼昏花的地步,您退婚的事,她不追究,并不代表此事跟姑娘能脱了干系。”
“难道祖母以为是我把姐姐送到裕王殿下床上去的吗?”姜瑜反问。
“姑娘,此事真的追究起来,对谁都不好。”钱妈妈压低声音道,“其实府上和不和,并不在老夫人,而是另有其人,老夫人年纪大了,她要的,不过是一家子平平安安地守在一起罢了,姑娘好好想想,她为什么要跟你过不去呢?”
“这么说,昨天晚上祖母给我父亲送的那两个女人,也是有人主使不成?”姜瑜冷笑,“既然祖母喜欢找你传话,那么你就告诉祖母,我父亲屋里的事,用不着她来插手,娶还是不娶,娶谁,都有我和父亲来决定。”
“奴婢也想看看国公爷到底听谁的!”钱妈妈笑了,“那咱们就走着瞧!”
“钱妈妈一把年纪了,若是早早安享晚年,倒也能得个善终。”姜瑜放开竹条,转身就走,“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妈妈好自为之!”
钱妈妈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云姨娘从边上闪身而出,拉着钱妈妈走了几步,嗔怪道:“娘,国公爷刚回来,二姑娘有了撑腰的,得罪不得,您何苦来着!”
“你知道什么?”钱妈妈望着姜瑜远去的背影,沉着脸道,“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
“为了我?”云姨娘苦笑,“娘,我一个妾室,虽说生了个儿子,也不过是个庶子,这辈子还能翻起什么风浪来……”
“有儿子就够了。”钱妈妈目光坚定地看着女儿,“你也不想想,国公爷无子,偌大的家业都是二房跟三房的,现在帮了二房就等于帮了你们三房,三房就福哥儿一个儿子,母凭子贵,咱们也得争一争。”
“可是我听三夫人说,太夫人正在给国公爷物色继室!”云姨娘不解,“只要国公爷成了亲,何愁没有儿子!”
“成亲是成亲,能不能生,便是另一回事了。”钱妈妈冷笑,“地再好,若是种子坏了,照样长不出庄稼。”
云姨娘听了,顿觉不可思议。
也就是说,国公爷他……
“你只管照顾好福哥儿,伺候好三爷就好。”钱妈妈缓了语气,温声道,“别的事,还是少打听得好,天冷,快回去吧!”
云姨娘道是。
姜瑜知道钱妈妈所说的幕后之人是指殷贵妃。
殷贵妃跟小秦氏看上去没什么来往,但她们之间应该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达成了某种默契,殷贵妃要的是她的嫁妆,而小秦氏要的,则是整个国公府。
人心不足蛇吞象,便是如此!
钱妈妈出门大半日。
到了傍晚时分,才回了府。
姜行远还没有回来,姜瑜把顾嫂做好的饭菜,热在火炉旁,一边等着姜行远回来,一边听钱妈妈和小秦氏说话,钱妈妈的声音很兴奋:“太夫人,今儿奴婢请安平侯老夫人身边的唐妈妈吃了半天酒,可算打听明白了,那顾三姑娘在府上是出了名的好性子,整日里要么抄经祈福,要么侍弄花草,从不惹是生非,唐妈妈说就连她身边的丫鬟也敢拿她打趣,她若是嫁过来,太夫人肯定能拿捏住她……”
7017k
姜行远一向早起,姜瑜去的时候,他已经跟姜离练了半个时辰的拳脚了。
父女俩难得坐下来吃顿饭。
姜行远瞧着女儿言语举止成熟稳重了许多,竟再也不是记忆中那个天真懵懂的小姑娘了,感慨道:“瑜娘,一转眼,你竟然成了大姑娘了,为父也就放心了。”
“女儿原先养在外祖母膝下,懵懂无知,回府两三个月,不得不长大。”姜瑜笑笑,又道,“父亲此番进宫谢恩,今日怕是去不得忠义侯府了吧?”
“此番出事,你舅舅们也出了不少力,为父记在心里,理应登门道谢。”姜行远在牢里还是消瘦了些,身上穿的衣裳有些宽大,他挽了挽袖子,一口气喝了半碗红枣粥,“来日方长,明后日再去也不迟。”
“那就好。”姜瑜又给他舀满了粥,又夹了两个银丝小卷放到他碗里,“父亲不在的这些年,澜姐姐跟安平侯府的世子订了婚,等明年就出嫁了,倒是两位表哥和湘妹妹,尚未定下婚事,听说他们都要等明年科考后再定。”
“安平侯为人耿直良善,是个吉庆之家。”姜行远知道安平侯顾庭当年倾慕过殷氏,事隔多年,他再提到顾庭,心里倒也没什么波澜,反而在想,要是殷氏嫁给顾庭,怕是会有另一番景象吧,终究是他对不住殷氏……
想到殷氏,他顿时觉得碗里的粥都不香了。
“是呢,我还听说安平侯有个庶妹顾三姑娘早些年跟姨母家表哥订了婚,眼看成亲在即,却不想未婚夫家被族人牵连,一家子被流放到了西北,杳无音信。”姜瑜先下手为强,把顾三姑娘的事说给他听,“可顾三姑娘痴心不改,依然在等着未婚夫回来,蹉跎到了二十五岁尚未出嫁,这样忠贞不二的女子,也是不多见了。”
“你澜表姐找了个好人家。”姜行远只当姜瑜在闲聊天,并未留意顾三姑娘的事,“等你及笄,你的婚事,为父定会细细替你相看,定不会让你受半点委屈。”
姜瑜只是笑。
吃完饭,她陪着姜行远去了锦合堂跟小秦氏问安,一直把姜行远送到大门口。
钱妈妈也来相送。
待姜行远的马车远去,钱妈妈才旁敲侧击地对姜瑜道:“姑娘,过去的事,误会也罢,阴差阳错也罢,终究都是过去的事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国公爷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若是再闹出别的事来,倒是让外人看了笑话!”
“妈妈所言极是。”姜瑜随手拽过一枝青竹,把上面的发黄的叶子一片片地扯掉,“只是这话你应该说给祖母听,若不是她宠溺姐姐,姐姐怎么会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来,我们父女俩不跟她计较,已经很难得了,府上和不和,不在我,全在祖母!”
“姑娘,即便裕王做了对不住您的事,但您跟裕王殿下原本不用退婚的,可姑娘还是干净利索地退了。”钱妈妈意味深长地看着姜瑜,“太夫人说了,她虽然老了,但还未到老眼昏花的地步,您退婚的事,她不追究,并不代表此事跟姑娘能脱了干系。”
“难道祖母以为是我把姐姐送到裕王殿下床上去的吗?”姜瑜反问。
“姑娘,此事真的追究起来,对谁都不好。”钱妈妈压低声音道,“其实府上和不和,并不在老夫人,而是另有其人,老夫人年纪大了,她要的,不过是一家子平平安安地守在一起罢了,姑娘好好想想,她为什么要跟你过不去呢?”
“这么说,昨天晚上祖母给我父亲送的那两个女人,也是有人主使不成?”姜瑜冷笑,“既然祖母喜欢找你传话,那么你就告诉祖母,我父亲屋里的事,用不着她来插手,娶还是不娶,娶谁,都有我和父亲来决定。”
“奴婢也想看看国公爷到底听谁的!”钱妈妈笑了,“那咱们就走着瞧!”
“钱妈妈一把年纪了,若是早早安享晚年,倒也能得个善终。”姜瑜放开竹条,转身就走,“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妈妈好自为之!”
钱妈妈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云姨娘从边上闪身而出,拉着钱妈妈走了几步,嗔怪道:“娘,国公爷刚回来,二姑娘有了撑腰的,得罪不得,您何苦来着!”
“你知道什么?”钱妈妈望着姜瑜远去的背影,沉着脸道,“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
“为了我?”云姨娘苦笑,“娘,我一个妾室,虽说生了个儿子,也不过是个庶子,这辈子还能翻起什么风浪来……”
“有儿子就够了。”钱妈妈目光坚定地看着女儿,“你也不想想,国公爷无子,偌大的家业都是二房跟三房的,现在帮了二房就等于帮了你们三房,三房就福哥儿一个儿子,母凭子贵,咱们也得争一争。”
“可是我听三夫人说,太夫人正在给国公爷物色继室!”云姨娘不解,“只要国公爷成了亲,何愁没有儿子!”
“成亲是成亲,能不能生,便是另一回事了。”钱妈妈冷笑,“地再好,若是种子坏了,照样长不出庄稼。”
云姨娘听了,顿觉不可思议。
也就是说,国公爷他……
“你只管照顾好福哥儿,伺候好三爷就好。”钱妈妈缓了语气,温声道,“别的事,还是少打听得好,天冷,快回去吧!”
云姨娘道是。
姜瑜知道钱妈妈所说的幕后之人是指殷贵妃。
殷贵妃跟小秦氏看上去没什么来往,但她们之间应该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达成了某种默契,殷贵妃要的是她的嫁妆,而小秦氏要的,则是整个国公府。
人心不足蛇吞象,便是如此!
钱妈妈出门大半日。
到了傍晚时分,才回了府。
姜行远还没有回来,姜瑜把顾嫂做好的饭菜,热在火炉旁,一边等着姜行远回来,一边听钱妈妈和小秦氏说话,钱妈妈的声音很兴奋:“太夫人,今儿奴婢请安平侯老夫人身边的唐妈妈吃了半天酒,可算打听明白了,那顾三姑娘在府上是出了名的好性子,整日里要么抄经祈福,要么侍弄花草,从不惹是生非,唐妈妈说就连她身边的丫鬟也敢拿她打趣,她若是嫁过来,太夫人肯定能拿捏住她……”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