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鸣冤鼓
“你……你看我今天跟你拼了这把老命!”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苏老太太面子里子都丢完了,她挽起袖子就要往上冲,可也不过是做做样子。
周二叔皱着眉头瞪了苏老大一眼:“快把你娘带回去换身衣裳。”
“村长,村长你瞅瞅,就刚才那个疯婆子,她欺负我们家可不是一回两回了,她本来就不是咱们水牛村的人,赖在我们家不走了不说还……”
苏老太太顺势向周二叔告状,她浑身湿哒哒又泛着一股子腥味儿,周围的人都往后退了退。
“老嫂子,这不管他是不是我们水牛村的人,她是那老二媳妇儿的亲娘,咱们还能把人赶出去?再说这回是老二跟他家大郎拼了命把你家那俩孙子给救回来,你怎么还跑这儿来闹上事儿了?”
周二叔无奈的摇了摇头。
苏老爷子刚走,那头两年苏家还算安稳,在村子里那是惹人羡慕的。
可后来这苏老太太脾气越来越差,大家伙都看在眼里,到现在就是大家伙想帮她那也找不着理儿。
“老大啊,快,带你娘回去换衣服去。”
苏老大也知道这会儿满院子的人没一个认为他们占理的,于是不吭声把老太太带回去了。
出院门的时候苏老太太嘴里还在叫嚷着:“今天这事儿必须得给我一个说法……”
……
苏老二家院子里正热闹着,大家伙儿都等着吃杀猪菜,县衙里也一派热闹的气氛。
今日是沈知清正式上任的日子,一大早就热闹的放了鞭炮。
赵东成为这事儿可是下了血本做准备,一来是想吸引沈知清的注意力,为他们自己再争取点时间。
二来也是想让他自己在卸任之时风风光光,到时去了府城也更有面子些。
前面那些复杂冗长的步骤沈知清都没有露面,直到最后他才身着官服走了出来。
外面围了一大圈老百姓,看见了他们的新县令爷有不少人一脸惊讶。
还有那路边看热闹的妇人和小姑娘瞬间都亮了眼,好一个俊俏郎君。
这封谷县的县令,赵东成一人便霸占了快十年,百姓们一提到县令也想到的便是他这副满脸横肉大腹便便的模样。
如今忽然换了一位俊俏的郎君做官员,不少人心急的扯着脖子想看的更清楚一点。
沈知清平日里打扮更为素净,今日身上穿了官服,脸上的表情也跟着严肃了几分。
等到赵东成当众宣布他就是封谷县现任的县令之后,老百姓们纷纷鼓掌欢呼了起来。
似乎是巴不得赵东成赶快走。
“多谢各位抬爱,今日本官第一天上任,便给这封谷县新立一份规矩。”
他说着拍了拍手,身后的长青长安便从院子里抬出一面鼓放在了衙门口的左边。
是学着京城大理寺的做法给门口立了一面鸣冤鼓,还是这两天他特意命人专门定做的。
这面鼓往门口一摆,百姓们倒有些好奇了,官府门口摆一面鼓是干什么用的?
赵东成看到这面鼓脸色变了变,但随即还是一言不发地站在一旁。
“今日既是本官上任第一天,那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在这面鼓上。”
“从现在起,无论各位有什么冤情,无论是大是小,只要你想伸冤都可以来敲响这面鸣冤鼓,本官会一一受理为各位查明公道。”
赵东成的脸色更难看了几分,他还在这儿站着沈知清就这么说。
那不是摆明了说这些百姓们在他在位的时候蒙受了不少冤屈,是他办事不力了。
老百姓们这才明白了这面鼓的作用,有些人便瞬间联想到自己家这些年的憋屈事儿。
要是能让这位新大人让他们重新审理,那些事说不定还真的有转机。
可是在看站在旁边的赵东成,以及他身后那几个跟了他许多年的衙役。
此刻他们的眼神更是在人群中一遍又一遍的扫视着,似乎是想揪出那些想上来报案的人。
于是老百姓们又都缩了缩脖子不吭声了。
“沈大人啊。”赵东成这才还算满意的开了口:“今天主要还是想为你做一场欢迎仪式,百姓们也来认识认识你这位正式上任的新大人,至于别的事嘛以后再说,也不急着一时半刻的。”
“我在江月楼已经安排好了酒席,今日算是正式为沈大人接风洗尘,往后这封谷县可就交到你手里了。”
说完他还颇为老成的拍了拍沈知清的肩膀,好像他还真是个什么德高望重的前辈似的。
“多谢赵大人好意,不过江月楼就不必去了,府上有后厨,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忙。”
上任第一天就跟他去酒楼铺张浪费,这根本不是沈知清的作风。
说完他便淡淡一笑,又冲着门口的百姓们微微点了点头,便不做停留转身回去了。
这个新官上任的仪式也算是完整结束,赵东成暗自松了口气。
又回头看了看这座府衙,往后他就没有可以随随便便踏进去的身份了。
不过这些天幸好沈知清什么也没查出来,还什么京城神探,不过如此。
他冷哼一声转身欲走,却看到那些老百姓们孩子因为门口那面鼓嘀嘀咕咕久久不散。
“都还围在这里做什么?衙门门口是菜场集市吗?还不都赶快散了!”
沈知清回到院子,脸上那份温和便瞬间打破,长青快步走上前来在他耳旁低声说了句话。
他取下头上的官帽放在长青手里,最后加快脚步去了前厅。
“钟先生今日先生能来,学生心中倍加感激。”沈知清一进门便做了一揖。
“你当真决定留在这个地方?”钟先生没跟他虚礼,眼神认真的盯着他。
沈知清上前亲自为他倒了杯茶:“学生来这里做县令,自然要留下来,先生怎么突然这么问?”
“你留下来当真只是为了做县令,你们究竟还有什么别的目的?”
钟先生问得越直接,沈知清心里反而没什么疑虑。
他对这位老师心中向来敬佩,从小到大能让他真心实意的称一句老师的人全天下仅此一位。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苏老太太面子里子都丢完了,她挽起袖子就要往上冲,可也不过是做做样子。
周二叔皱着眉头瞪了苏老大一眼:“快把你娘带回去换身衣裳。”
“村长,村长你瞅瞅,就刚才那个疯婆子,她欺负我们家可不是一回两回了,她本来就不是咱们水牛村的人,赖在我们家不走了不说还……”
苏老太太顺势向周二叔告状,她浑身湿哒哒又泛着一股子腥味儿,周围的人都往后退了退。
“老嫂子,这不管他是不是我们水牛村的人,她是那老二媳妇儿的亲娘,咱们还能把人赶出去?再说这回是老二跟他家大郎拼了命把你家那俩孙子给救回来,你怎么还跑这儿来闹上事儿了?”
周二叔无奈的摇了摇头。
苏老爷子刚走,那头两年苏家还算安稳,在村子里那是惹人羡慕的。
可后来这苏老太太脾气越来越差,大家伙都看在眼里,到现在就是大家伙想帮她那也找不着理儿。
“老大啊,快,带你娘回去换衣服去。”
苏老大也知道这会儿满院子的人没一个认为他们占理的,于是不吭声把老太太带回去了。
出院门的时候苏老太太嘴里还在叫嚷着:“今天这事儿必须得给我一个说法……”
……
苏老二家院子里正热闹着,大家伙儿都等着吃杀猪菜,县衙里也一派热闹的气氛。
今日是沈知清正式上任的日子,一大早就热闹的放了鞭炮。
赵东成为这事儿可是下了血本做准备,一来是想吸引沈知清的注意力,为他们自己再争取点时间。
二来也是想让他自己在卸任之时风风光光,到时去了府城也更有面子些。
前面那些复杂冗长的步骤沈知清都没有露面,直到最后他才身着官服走了出来。
外面围了一大圈老百姓,看见了他们的新县令爷有不少人一脸惊讶。
还有那路边看热闹的妇人和小姑娘瞬间都亮了眼,好一个俊俏郎君。
这封谷县的县令,赵东成一人便霸占了快十年,百姓们一提到县令也想到的便是他这副满脸横肉大腹便便的模样。
如今忽然换了一位俊俏的郎君做官员,不少人心急的扯着脖子想看的更清楚一点。
沈知清平日里打扮更为素净,今日身上穿了官服,脸上的表情也跟着严肃了几分。
等到赵东成当众宣布他就是封谷县现任的县令之后,老百姓们纷纷鼓掌欢呼了起来。
似乎是巴不得赵东成赶快走。
“多谢各位抬爱,今日本官第一天上任,便给这封谷县新立一份规矩。”
他说着拍了拍手,身后的长青长安便从院子里抬出一面鼓放在了衙门口的左边。
是学着京城大理寺的做法给门口立了一面鸣冤鼓,还是这两天他特意命人专门定做的。
这面鼓往门口一摆,百姓们倒有些好奇了,官府门口摆一面鼓是干什么用的?
赵东成看到这面鼓脸色变了变,但随即还是一言不发地站在一旁。
“今日既是本官上任第一天,那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在这面鼓上。”
“从现在起,无论各位有什么冤情,无论是大是小,只要你想伸冤都可以来敲响这面鸣冤鼓,本官会一一受理为各位查明公道。”
赵东成的脸色更难看了几分,他还在这儿站着沈知清就这么说。
那不是摆明了说这些百姓们在他在位的时候蒙受了不少冤屈,是他办事不力了。
老百姓们这才明白了这面鼓的作用,有些人便瞬间联想到自己家这些年的憋屈事儿。
要是能让这位新大人让他们重新审理,那些事说不定还真的有转机。
可是在看站在旁边的赵东成,以及他身后那几个跟了他许多年的衙役。
此刻他们的眼神更是在人群中一遍又一遍的扫视着,似乎是想揪出那些想上来报案的人。
于是老百姓们又都缩了缩脖子不吭声了。
“沈大人啊。”赵东成这才还算满意的开了口:“今天主要还是想为你做一场欢迎仪式,百姓们也来认识认识你这位正式上任的新大人,至于别的事嘛以后再说,也不急着一时半刻的。”
“我在江月楼已经安排好了酒席,今日算是正式为沈大人接风洗尘,往后这封谷县可就交到你手里了。”
说完他还颇为老成的拍了拍沈知清的肩膀,好像他还真是个什么德高望重的前辈似的。
“多谢赵大人好意,不过江月楼就不必去了,府上有后厨,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忙。”
上任第一天就跟他去酒楼铺张浪费,这根本不是沈知清的作风。
说完他便淡淡一笑,又冲着门口的百姓们微微点了点头,便不做停留转身回去了。
这个新官上任的仪式也算是完整结束,赵东成暗自松了口气。
又回头看了看这座府衙,往后他就没有可以随随便便踏进去的身份了。
不过这些天幸好沈知清什么也没查出来,还什么京城神探,不过如此。
他冷哼一声转身欲走,却看到那些老百姓们孩子因为门口那面鼓嘀嘀咕咕久久不散。
“都还围在这里做什么?衙门门口是菜场集市吗?还不都赶快散了!”
沈知清回到院子,脸上那份温和便瞬间打破,长青快步走上前来在他耳旁低声说了句话。
他取下头上的官帽放在长青手里,最后加快脚步去了前厅。
“钟先生今日先生能来,学生心中倍加感激。”沈知清一进门便做了一揖。
“你当真决定留在这个地方?”钟先生没跟他虚礼,眼神认真的盯着他。
沈知清上前亲自为他倒了杯茶:“学生来这里做县令,自然要留下来,先生怎么突然这么问?”
“你留下来当真只是为了做县令,你们究竟还有什么别的目的?”
钟先生问得越直接,沈知清心里反而没什么疑虑。
他对这位老师心中向来敬佩,从小到大能让他真心实意的称一句老师的人全天下仅此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