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印刷
有着一堆大人物监工,这些工匠学得很快。
为了防止有问题,吴驹还专门弄了一些题目,让他们注上标点符号,就成绩来看,也没什么问题。
吴驹之后还打算专门给标点符号搞一本合集,写上各种疑难杂句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供他们参考,这个不难,两三天就能搞出来。
前后不过一刻钟的功夫,标点符号的字模也都搞定了。
这东西形状简单,制作起来快得很。
随后,子楚先是命人印了一大堆的《劝学诗》二首和《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是要用来推广天下,劝天下寒门学子学习。
当然,吴驹没把冬夜读书示子聿这个名字告诉子楚,不然铁定露馅,他直接告诉子楚这是劝学诗其三。
印刷机的字模板碰到纸张,发出啪啪的声音,很有节奏感。
只需轻轻一按,一张洁白的纸张上就出现了清晰的墨痕。
不过一小会的功夫,共计三千张的劝学诗三首就完成了。
子楚看着堆成小山的纸,激动的不行。
有这活字印刷术!以后还愁缺书吗?
三千遍,人来抄写怕是手都要抄断了,但对于印刷机来说这不过是一落一起的功夫,三千遍只是开胃小菜。
趁着印诗的功夫,吴驹派人从家里取来了《伤寒杂病论》的书稿。
这是他准备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第一本书。
之前在岐山的时候,他就和苏长老等人商议,要拿《伤寒杂病论》当教科书。
眼下活字印刷术大功告成,也是时候开始印刷《伤寒杂病论》了!
他将此事告诉了子楚,子楚也表示同意。
活字印刷术本就是吴驹的发明,吴驹想印什么,他当然不会说不。
“这书是谁写的?寡人怎么从来没看过?”子楚翻了翻书稿。
吴驹摸了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
对不起啦张仲景大佬!
然而,吴驹的不好意思在子楚看来却像是自谦。
知道是吴驹自己的书,子楚也就更乐意了。
“这好像是医书?讲什么的?”子楚问。
“这叫伤寒杂病论,专门研究伤寒类疾病的。”吴驹答道。
子楚肃然起敬。
“这本书里都是治疗伤寒的方法?”他严肃的问。
“还有治疗类伤寒,以及其他一些病症的。”吴驹答道。
子楚点点头。
这次他是一万个乐意了!
年初的大疫是永远的痛,就算秦国在抗疫工作做得再好,也不得不承认,这给秦国带来了很大损失。
人口,生产,战争,各方面都受到影响。
吃一堑,长一智!
子楚绝不允许秦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印!赶紧印!先印个一万本出来!”子楚将书稿递给工匠,大手一挥,整个车间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等等,五千本就够了!”吴驹赶忙拦住子楚和工匠,印多了短时间内消化不完,还不如分批印。
“对了,排好版记得先印出来一本拿给我看看。”他又补了一句。
“好嘞。”工匠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不多时,工匠将印刷好的版面呈了上来。
整本书当然是没那么快搞好的,呈上来的只有封面、扉页和第一页内容。
吴驹指出了几点问题让他们改进,几次修改后,呈现出的效果令吴驹和子楚都很满意。
“就按照这一版,开始印刷吧!”吴驹说。
“是!”
……
监工了一会后,吴驹和子楚便返回了城内。
来到吴府,吴驹将子楚迎入水榭,取出硝石制了一些冷饮。
二人躺在竹椅上喝着冷饮,倍感惬意,不约而同的长舒一口气。
“活字印刷术完成了,这计划总算是往前迈了一大步啊!”子楚感叹道。
吴驹点点头:“真是迫不及待想看到用纸印刷出的书籍发售到秦国,乃至天下每个角落的盛况。”
但他旋即话锋一转,说道:“大王对科举制的事情考量的如何了?”
子楚苦笑:“暂时没有头绪。”
“得抓紧啊!”吴驹语重心长的说:“就推行的难度而言,活字印刷术反倒是小,怎么推行科举制才是大!”
“有何见解?”子楚转头看向吴驹。
“活字印刷术,只要成功了那就必然能够大卖,那些贵族、世家才不会、也没有理由阻挠书籍的推广,这难度终究还是在大王那里!”
吴驹正色说道:“科举制,变的是他们的法,革的是他们的命!”
子楚点头,他已经可以想到那些世家贵族的嘴脸了,正是因此才让他十分头疼。
科举制的推行将会直接损害世家贵族的利益,世卿世禄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这么做,必然会招致他们的猛烈阻挠和反扑。
“寡人有意组建一些人讨论推行科举制的相关事宜,你有什么人推荐吗?”子楚问。
这是要搞一个临时内阁啊!
吴驹一惊,正要张口,却听子楚补了一句:“你和吕不韦不用说。”
吴驹面露苦笑。
听起来他如果想偷懒,子楚恐怕会直接把他的内阁开到吴驹家里来。
也罢,科举制的推行本就是他向子楚提出的,他又哪里有摸鱼划水的道理?
讨论推行科举制的相关事宜……
这就等同于讨论变法了。
如果是这样,参与的人有两样标准。
一是足够忠诚,这一点会把外戚势力排除在外,例如韩国、魏国、楚国外戚势力的那些朝臣,注定是很难参与到这件事里来的。
二是能力出众,这点自不用多说。
“焦樵焦子,他出身法家,法家个个都是变古改制的一把好手,如果要商讨变法,他无疑是很有发言权的。”吴驹说。
子楚颔首。
“嬴励老爷子,我听闻他是亲身经历过当年昭襄王驱逐四贵的人,他也许会有些独到的见解。”
子楚点点头。
吴驹想了想,接着说:“李斯,一来,他是半个法家,他的老师荀子是有名的儒家大家,却对法家学术有着独到且深厚的见解,李斯也继承了荀子的学术,我认为他能对变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子楚微微颔首。
李斯确实是个可以重用的人才,自从对方入职以来,子楚没少关注他,他身居负责审判案件的奏谳掾一职,对断案有着独到的理解,甚至因为一些案件的审理,竟然向焦樵指出几点律法中的漏洞或是不合理的地方,令焦樵极为欣赏这个晚辈。
还有左监,子楚最早想的就是让李斯继任即将告老还乡的现任左监的职位,他也问了几次现任左监的意见,他对李斯也是一万个同意。
嗯……李斯的职位,确实可以往上提一提了。
子楚如此想着,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
“二来呢?”他问。
吴驹笑道:“二来,他是出身上根红苗正的儒家,大王应该不会忘记首倡私学的人是谁吧?”
“孔子。”子楚答道,孔子不是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但他创办的私学是规模最大的,极大程度上推行了私学的盛行。
想到这里,子楚点点头,明白了吴驹的意思:“私学听着是和科举制、义务教育什么的多多少少有关系,儒家的人自然也会有独到的见解。”
“正是这个道理!”吴驹颔首。
“李斯可以。”子楚微微颔首。
吴驹点点头,继续想。
君臣二人一边吃着冷饮冰棍,一边你一嘴我一嘴的闲聊着,享受着难得的悠闲的夏日时光
为了防止有问题,吴驹还专门弄了一些题目,让他们注上标点符号,就成绩来看,也没什么问题。
吴驹之后还打算专门给标点符号搞一本合集,写上各种疑难杂句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供他们参考,这个不难,两三天就能搞出来。
前后不过一刻钟的功夫,标点符号的字模也都搞定了。
这东西形状简单,制作起来快得很。
随后,子楚先是命人印了一大堆的《劝学诗》二首和《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是要用来推广天下,劝天下寒门学子学习。
当然,吴驹没把冬夜读书示子聿这个名字告诉子楚,不然铁定露馅,他直接告诉子楚这是劝学诗其三。
印刷机的字模板碰到纸张,发出啪啪的声音,很有节奏感。
只需轻轻一按,一张洁白的纸张上就出现了清晰的墨痕。
不过一小会的功夫,共计三千张的劝学诗三首就完成了。
子楚看着堆成小山的纸,激动的不行。
有这活字印刷术!以后还愁缺书吗?
三千遍,人来抄写怕是手都要抄断了,但对于印刷机来说这不过是一落一起的功夫,三千遍只是开胃小菜。
趁着印诗的功夫,吴驹派人从家里取来了《伤寒杂病论》的书稿。
这是他准备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第一本书。
之前在岐山的时候,他就和苏长老等人商议,要拿《伤寒杂病论》当教科书。
眼下活字印刷术大功告成,也是时候开始印刷《伤寒杂病论》了!
他将此事告诉了子楚,子楚也表示同意。
活字印刷术本就是吴驹的发明,吴驹想印什么,他当然不会说不。
“这书是谁写的?寡人怎么从来没看过?”子楚翻了翻书稿。
吴驹摸了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
对不起啦张仲景大佬!
然而,吴驹的不好意思在子楚看来却像是自谦。
知道是吴驹自己的书,子楚也就更乐意了。
“这好像是医书?讲什么的?”子楚问。
“这叫伤寒杂病论,专门研究伤寒类疾病的。”吴驹答道。
子楚肃然起敬。
“这本书里都是治疗伤寒的方法?”他严肃的问。
“还有治疗类伤寒,以及其他一些病症的。”吴驹答道。
子楚点点头。
这次他是一万个乐意了!
年初的大疫是永远的痛,就算秦国在抗疫工作做得再好,也不得不承认,这给秦国带来了很大损失。
人口,生产,战争,各方面都受到影响。
吃一堑,长一智!
子楚绝不允许秦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印!赶紧印!先印个一万本出来!”子楚将书稿递给工匠,大手一挥,整个车间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等等,五千本就够了!”吴驹赶忙拦住子楚和工匠,印多了短时间内消化不完,还不如分批印。
“对了,排好版记得先印出来一本拿给我看看。”他又补了一句。
“好嘞。”工匠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不多时,工匠将印刷好的版面呈了上来。
整本书当然是没那么快搞好的,呈上来的只有封面、扉页和第一页内容。
吴驹指出了几点问题让他们改进,几次修改后,呈现出的效果令吴驹和子楚都很满意。
“就按照这一版,开始印刷吧!”吴驹说。
“是!”
……
监工了一会后,吴驹和子楚便返回了城内。
来到吴府,吴驹将子楚迎入水榭,取出硝石制了一些冷饮。
二人躺在竹椅上喝着冷饮,倍感惬意,不约而同的长舒一口气。
“活字印刷术完成了,这计划总算是往前迈了一大步啊!”子楚感叹道。
吴驹点点头:“真是迫不及待想看到用纸印刷出的书籍发售到秦国,乃至天下每个角落的盛况。”
但他旋即话锋一转,说道:“大王对科举制的事情考量的如何了?”
子楚苦笑:“暂时没有头绪。”
“得抓紧啊!”吴驹语重心长的说:“就推行的难度而言,活字印刷术反倒是小,怎么推行科举制才是大!”
“有何见解?”子楚转头看向吴驹。
“活字印刷术,只要成功了那就必然能够大卖,那些贵族、世家才不会、也没有理由阻挠书籍的推广,这难度终究还是在大王那里!”
吴驹正色说道:“科举制,变的是他们的法,革的是他们的命!”
子楚点头,他已经可以想到那些世家贵族的嘴脸了,正是因此才让他十分头疼。
科举制的推行将会直接损害世家贵族的利益,世卿世禄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这么做,必然会招致他们的猛烈阻挠和反扑。
“寡人有意组建一些人讨论推行科举制的相关事宜,你有什么人推荐吗?”子楚问。
这是要搞一个临时内阁啊!
吴驹一惊,正要张口,却听子楚补了一句:“你和吕不韦不用说。”
吴驹面露苦笑。
听起来他如果想偷懒,子楚恐怕会直接把他的内阁开到吴驹家里来。
也罢,科举制的推行本就是他向子楚提出的,他又哪里有摸鱼划水的道理?
讨论推行科举制的相关事宜……
这就等同于讨论变法了。
如果是这样,参与的人有两样标准。
一是足够忠诚,这一点会把外戚势力排除在外,例如韩国、魏国、楚国外戚势力的那些朝臣,注定是很难参与到这件事里来的。
二是能力出众,这点自不用多说。
“焦樵焦子,他出身法家,法家个个都是变古改制的一把好手,如果要商讨变法,他无疑是很有发言权的。”吴驹说。
子楚颔首。
“嬴励老爷子,我听闻他是亲身经历过当年昭襄王驱逐四贵的人,他也许会有些独到的见解。”
子楚点点头。
吴驹想了想,接着说:“李斯,一来,他是半个法家,他的老师荀子是有名的儒家大家,却对法家学术有着独到且深厚的见解,李斯也继承了荀子的学术,我认为他能对变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子楚微微颔首。
李斯确实是个可以重用的人才,自从对方入职以来,子楚没少关注他,他身居负责审判案件的奏谳掾一职,对断案有着独到的理解,甚至因为一些案件的审理,竟然向焦樵指出几点律法中的漏洞或是不合理的地方,令焦樵极为欣赏这个晚辈。
还有左监,子楚最早想的就是让李斯继任即将告老还乡的现任左监的职位,他也问了几次现任左监的意见,他对李斯也是一万个同意。
嗯……李斯的职位,确实可以往上提一提了。
子楚如此想着,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
“二来呢?”他问。
吴驹笑道:“二来,他是出身上根红苗正的儒家,大王应该不会忘记首倡私学的人是谁吧?”
“孔子。”子楚答道,孔子不是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但他创办的私学是规模最大的,极大程度上推行了私学的盛行。
想到这里,子楚点点头,明白了吴驹的意思:“私学听着是和科举制、义务教育什么的多多少少有关系,儒家的人自然也会有独到的见解。”
“正是这个道理!”吴驹颔首。
“李斯可以。”子楚微微颔首。
吴驹点点头,继续想。
君臣二人一边吃着冷饮冰棍,一边你一嘴我一嘴的闲聊着,享受着难得的悠闲的夏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