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小说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全文免费阅读

第九百五十一章崇祯下头男(一万二求月票)

目录
  对于言官的话,杨嗣昌毫不在意。

  大不了挑几个给扔到吴国俊那里去,相信他能处理的好。

  杨嗣昌再次上疏批评言官们只负责言,很少考虑兵部的艰难处境,对于陛下让人细酌,感到不足让他们闭嘴。

  故而希望皇帝亲口允诺,边臣方敢放心行事。

  因为按照杨嗣昌对崇祯的了解,一旦风口转变,这些按照皇帝意思做事的边臣,皆会被责罚。

  属实是里外不讨好的行为,今后还还敢尽心做事?

  其余流寇皆是不足为虑,张献忠等人必定不敢立即造反。

  那大明只需要全力对付贺今朝。

  别看贺今朝快要占据三省之地,但山陕连年闹灾,否则贺今朝也不会快速出击攻略四川。

  只要给他三年之间,北方无战事,杨嗣昌有把握能够三年平定锤匪。

  相比于因为大明朝廷因为贺今朝突然在四川获得大胜,他们开始主张对清议和的之前。

  皇太极就已经领兵威胁蒙古,开始为自己忠实的盟友科尔沁找场子。

  一方面也有帮助卢象升解决麻烦,给贺今朝暗地里使绊子的情况。

  卢象升才得以有机会与蒙古人约定大战日期。

  但是乞炭这个蒙古首领不敢轻易与明军交战,又收到清军入侵蒙古的消息,果断撤退。

  皇太极派遣谍子得知,卢象升担任宣大总督后,积极屯田,且一改过去封疆大吏清道的规矩,常常微服私访。

  还从基层士卒嘴里获悉真实的边防情况,从而对症下药,根本就不相信底下官员书面上送来的消息。

  其实卢象升也打着想要分化蒙古人,从而试图利用他们牵制贺今朝、以及满清等等。

  皇太极得知大明能臣担任宣大总督,又有如此多的行动。

  宁完我等人皆是认为卢象升驻此地,就是为了全力遏制贺今朝,避免他去大明京师跟回家一样来去自如。

  皇太极出兵蒙古,一个是因为想要趁着贺今朝南下攻打四川,兵力空虚的时机,他去掳掠蒙古大汗。

  同时想法子攻打素巴第,他不仅与准噶尔台吉关系好,还与贺今朝勾搭上了。

  但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却与固始汗关系好,出兵帮助他击溃林丹汗的盟友,也就是贺今朝的盟友。

  如今他们在青海四川地界交战,进攻康区。

  总之当林丹汗死了之后,西北地区的蒙古人乱成了一锅粥。

  贺今朝也只是控制了漠南蒙古,至于漠北的是敌是友错综复杂。

  即我盟友的盟友是我的敌人。

  就算准格尔首领帮助固始汗,可为了不让沙俄从雅梅什湖取得食盐,他一直都在领兵与沙俄作战。

  现在他又通过素巴第从贺今朝处购买武器。

  党守素得到消息后,便立即给贺今朝写信询问能不能卖。

  贺今朝在四川作战的时候,便批复可以卖给他们些许鲁密铳大将军炮之类的。

  让他们先与沙俄对轰去吧,形成对中原火炮的固有印象。

  沙皇俄国自1581年越过乌拉尔山东进,迅速占领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

  并朔河而上,侵犯黑龙江流域、喀尔喀蒙古及卫拉特蒙古地区。

  故而现在素巴第在等着锤匪和他们交易一批武器。

  皇太极得知消息后,便赶路想弄死素巴第。

  同时贺今朝大军外出征陕征川,能打仗的都带出去了。

  趁机在漠北蒙古人面前大杀四方,不仅仅让漠南蒙古人感到恐惧,还可以进一步灭杀贺今朝在蒙古人的威望。

  总之,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就算贺今朝通过蒙古人得知消息后,他可能领兵赶回来吗?

  贺今朝就在川中鏖战,新占据的四川某些地方不要了吗?

  这些地盘,没有几年的时间是消化不掉的。

  尤其是他通过三国演义深知,川路难行,贺今朝走进走出没个一年半载的时间,是无法回到山陕边境的。

  就算贺今朝得知消息,紧赶慢赶回来,也只能吃自己的屁!

  事情早就办完了,打道回府,那还有个毛用?

  运气不错的话,还能把林丹汗的遗霜们都给抢走呢!

  皇太极目前还不知道贺今朝在四川大胜的消息,只是路过宣府的时候,催促辽东巡抚方一藻,让大明皇帝赶紧回话,我想议和互市。

  绝不能让锤匪贺今朝一人把持互市,导致投靠他麾下的商人想要走私都没得银子赚,也不利于他进一步发展谍报。

  方一藻巡抚辽东,目前本地推出的头子吴三桂自然是拜入他的门下。

  吴三桂又与其子方光琛“缔盟为忘形交”,此人善游谈,常常自比管仲、诸葛亮自比。

  待到他爹方一藻去世后,便入了吴三桂的幕府,并在吴三桂准备造反的时候给以了肯定。

  待到昆明被清军攻破,方光琛大骂清国亲王,与他两个儿子被凌迟处死,九个儿子死了八个,剩下一个一直被康熙通缉。

  可此时方一藻却是主和一派,并且希望朝廷以隆庆年间俺答封供的故事,达到议和。

  但是廷臣都晓得了此事幕后的策划者是杨嗣昌,方一藻的说辞再一次引起轩然大波。

  什么他娘的锤匪贺今朝要占据整个四川的事情,先放一放。

  与大明的面子相比较,根本就不重要!

  四川爱咋咋收尾,反正该背锅的人已经派去锦衣卫了,然后再让陈之奇担任四川巡抚就地处置,就可以了。

  但大明与清狗鞑子议和这件事,咱大明的官,从这跳下去,撞在柱子上死谏,也绝不能答应!

  就算是权宜之计,咱也丢不起这个脸。

  大明的脸面最重要,我等当官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大明的脸!

  要是这张引以为傲的脸都没了,咱们与那关外的狗鞑子、作乱的宵小流寇有什么区别?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脸都没了,那还活个屁啊!

  当然这是文官们的需要大明脸面的时候,他们要极力维护。

  当他们不需要维护大明脸面以及良心的时候,背地里早就不知道往自家搂了多少好处!

  现在别看大明内忧外患的,可就得要这个脸!

  就连杨嗣昌的老手下,兵部郎中连上两道奏疏抨击他。

  极力主战,反对议和!

  我大明绝不可能议和。

  打!

  就跟清狗死磕到底!

  你问我怎么跟清狗打?

  有什么解决办法?

  那你算是问错人了,我不管那个!

  我只负责维护大明的脸面,其余的不知道。

  崇祯对于这些“名声”、“脸面”之类的极为看重。

  所以现在群情激奋之下,他又有些摇摆不定,说什么朕从来没有说过与狗鞑子议和之事。

  杨嗣昌自然不惧与人对线,他本就是聪慧之人,熟读各种书籍,引经据典,可不比这些人差。

  “陛下,中原群盗不平,御边终无良策,而御边于藩篱之外,虽款尤为胜算。

  御之于门庭之内,即使百战百胜,尽数危机。

  今日言战言守者满庭皆是,谁敢负责?

  真到了清军叩边的那个时候,怕是满庭之人早就闭嘴退避了。”

  为了加强崇祯的信心,杨嗣昌又给举了例子:

  “前年清军进入内地,锤匪在侧掳掠,那个时候焦劳者唯有陛下,死者只有张凤翼。

  边锋深入,生灵涂炭,大家都冷眼旁观,谁敢像今日这般勇勐之人,站出来我瞧瞧?”

  对于杨嗣昌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事,众人纷纷甩衣袖表达自己的愤怒。

  这个时候他们就选择不要脸了,只要我不搭理你,我就还有脸。

  所以在大明官员的思维上,脸面这个东西是薛定谔的。

  “如果朝廷每策划一事,局外人怀疑,局内人也怀疑,那还能有什么成功的希望呢?”

  杨嗣昌环顾四周,皆是无人回答他的问题。

  尽管杨嗣昌所提的都是现实问题,可朝臣们依旧不买账。

  别以为你伶牙俐齿说的好,可就算说破大天去,你也别想做出有损我大明脸面的事!

  议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清军没有破坏边墙,进入大明境内掳掠的时候,他们都是铁血主战派。

  可一旦清军真的来了,他们又变成了鹌鹑逃避派。

  灵活的道德底线已经脸面话术,被灵活的他们所掌握。

  崇祯倒是对杨嗣昌的解释很满意。

  所以当他提名杨嗣昌与程国祥、蔡国用、薛国观、方逢年、范复粹等人一起进入内阁时,反对的浪潮是一声高过一声。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声名显赫的儒臣、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的反对。

  表面上他反对杨嗣昌“夺情”(有丧事在身,得守孝三年,杨鹤的继妻亡),不应入阁。

  其实就是反对他的议和主张,堂堂大明的兵部尚书对于外族竟然如此软弱。

  那我大明岂不是会成为下一个宋朝,进而发展成为南宋,与清狗划江而治?

  这种丧权辱国的事,决不允许在大明发生。

  黄道周弹劾杨嗣昌从抨击夺情入阁,到他并非是人才。

  从他任职二年来宣扬十张网的计策,至今也没有成效,贺今朝的实力越来越强。

  足以见识他的才智一般,这种人如何能担任大明的兵部尚书?

  建虏必不可款,款必不能成,成必不可久。

  就算建虏接受了款待,宁锦遵蓟宣大之师,哪一个可以裁撤?

  款待建虏之后,便可撤兵西北讨伐锤匪,当真是没脑子的办法。

  两派的对立剑拔弩张,甚至隐约有动手的迹象。

  崇祯不能在当和事老了,也没法继续沉默下去。

  他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参加者除了按照惯例参席的内阁五府六部以及各个有关部门之外,还特地招来了黄道周。

  杨嗣昌因为遭到弹劾,故而避嫌不出席,但是崇祯就是给他镇场子来的,命太监去催,直到中午才赶来。

  人齐之后,崇祯身着常服坐在门内,内阁成员接连行礼。

  崇祯也不理会黄道周,只是叫各部尚书汇报工作,待到事了,叫黄道周出列跪下。

  朱由检说了理学理念话锋一转,你连上三道奏疏偏偏是在朕点完内阁成员之后,你才上奏疏,是不是因为没入阁的缘故。

  黄道周是赫赫有名的理学巨子,专讲天理人欲,崇祯就以子之茅攻子之盾,批评他上奏书的动机不纯。

  毕竟这么多年,崇祯的学问也不是白学的,亲自下场跟理学巨子掰扯。

  此次入阁名单当中本来有黄道周,可崇祯认为此人虽然学问很好,但是性情偏执,不能胜任救时宰相,故而未曾点用。

  所以崇祯觉得黄道周是因这个原因,才连上三奏疏反对杨嗣昌。

  作为一个理学巨子自是有着自己的骄傲,并不在乎这点名利,只是凭借的回答说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就是认为杨嗣昌不可能成功。

  “你为什么不早点上奏?”

  黄道周便开口解释道:“当初本想上奏疏,但是同乡御史林兰友、科臣何楷皆有奏疏,恐涉嫌疑。”

  这二人指责杨嗣昌忠孝两亏,反对议和。

  听到这话,崇祯面色如常,可心里就不得劲了。

  好你一个黄道周,竟然不自觉的就暴露了。

  他上疏前还与亲近之人相互呼应,想要结党在朝廷当真掀起风浪,一块弹劾!

  至于恐涉嫌疑的话,简直就是欲盖弥彰!

  崇祯最恨的就是有人背着他在朝中结党营私,他们是不是想要成为下一个阉党或者东林党啊!

  “如今你就没有嫌疑吗?”

  听到崇祯澹澹的询问,黄道周脸色一变,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好友给卖了。

  好在他是理学巨子,在不利面前,脸皮算得什么?

  黄道周当即开始顾左右言它,在众人面前大谈儒家的伦理纲常,不敢接崇祯的话茬。

  谁都清楚当今陛下最忌讳有人暗中结党。

  陛下,咱先抛开事实不谈,行不行?

  你一个当皇帝的,这么纠缠底下大臣,有意思没意思啊?

  你会不会当皇帝啊!

  我都给你个台阶下了,你就不能给我一个?

  难不成当臣子的就不需要面子了吗?

  一点当皇帝的魄力都没有,总是纠缠琐事,真他妈的下头。

  杨嗣昌见皇帝为了他的事,在大庭广众之下与黄道周辩论伦理纲常,内心十分感动。

  可陛下的策略不对,他一个理学巨子,咱能跟他辩驳理学吗?

  那不就是落入了他的节奏当中。

  杨嗣昌当即出列跪奏:“陛下,臣也有话要说。”
目录
热门小说推荐:大医凌然 无限列车 我从凡间来 仙界第一卧底 第一氏族 嫡女贵嫁 一拳歼星 传奇再现 通天之路 无敌师叔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