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章 陈仓守将杨崇本来降
张濬与牛徽尚未开始行动。
就在当晚。
李继徽竟主动派人来到朝廷军队的营地。
这当真是一个极利好的消息。李继徽主动派人前来,说明他非但有降意,而且意愿非常强烈,指不定早就有所计划。
而且双方在城外联络,也比城内方便得多……
李晔亲自召见。
来人行叩拜大礼后,道:「李将军托末将转禀圣上。李将军出自沧州官宦人家,世受天家与大唐朝廷的恩泽,后虽转投宋文通名下,但也一直努力杀贼,未敢片刻忘记国恩,更不敢丝毫于圣上不敬、行忤逆叛国之举,拳拳赤心,还望圣上明鉴。」
李晔点了点头,问道:「李将军可还说了什么?」
来人再拜道:「回圣上,李将军只说了这些。」
有意思……
李继徽主动派人来联络,分明已有投诚之意,却话里话外不提半个降字。
李晔道:「你且休息片刻,朕稍后再给你回复。」
「末将不敢。末将告退。」
帐内张濬、韩偓等人同样是困惑,待陈仓信使退下后,便纷纷商议起来。
首先可明确一点,李继徽强调自己原来的出身,当是要划清与李茂贞的界限。
接着,李继徽一再强调自己的忠心,不敢与朝廷相抗,背后的意思,是暗示朝廷兵马去攻打陈仓,他便会不战而降?.
但兴兵乃大事,岂可凭猜测便贸然行之?
几人商议后,一致认为,无论他李继徽是什么意思,朝廷都当明确表态,并要求李继徽给出明确回复,然后才可做下一步打算。
李晔认可。
再召来陈仓信使,道:「回去告之李将军,朕相信他的忠心,与宋文通等逆贼断然不同,故而朕领大军而来,却停驻渭水岸,反派了使臣入城,便是希望他能与凤翔诸贼划明界限,幡然悔悟,重投朝廷名下。朕也希望他明白,朕非昏庸之人,他若能重回正道、交出陈仓,朕非但不会追究他以往过失,还会重赏于他,绝不至寒了忠良之心。」
李晔身为天子,有些话只能泛泛而谈,具体如何向李继徽许诺,自有张濬等人具体去与陈仓信使说明。
当然也是出自李晔的授意。
首先会保留李继徽的人马和兵权,他仍是武卫都都将,朝廷也不会干涉武卫都内人事;交出陈仓后,他李继徽可以选择与朝廷大军一道攻打凤翔城,也可以选择南下陈仓道,替朝廷收复兴、凤二州;至于其余官职、爵位、赏赐等,朝廷自然不会吝啬这些虚名,只要他李继徽立有功劳,朝廷便自有相应封赏。
两日后。
陈仓城内再次派来信使。
这一次李继徽直接送来了书信,信中不再模糊其词,明确献城投降之意,并用了大量篇幅盛赞圣上文治武功。
但他同时提了两个小要求。
一是恳请圣上能准其恢复原本姓名杨崇本。
这其实都称不上要求,朝廷既要求他叛离李茂贞,当然得去掉李茂贞给他的赐名。
但此举由李继徽主动提出来,则并不多余。其实,他还是在向天子和朝廷表明他的忠心,以及他与李茂贞之间的真实关系。
二是陈仓城内遍布李茂贞的眼线,因而他恳请圣上能发兵「攻打」陈仓,只要朝廷的兵马能出现在陈仓城下,他便可借御敌之名收拢兵权,并借机除掉军中异己,再开城投降。
这两个所谓的要求,李晔自然是同意了。
按李继徽所给出的时间,三日后,李晔留飞龙、顺义二军留守渭水北岸,继续监视凤翔城,自己亲领其余人马沿渭水直下,逼
近陈仓。
到达陈仓城下后,立即发动「进攻」,大张旗鼓地饶城巡游半圈,向城上展示朝廷的武力,随后便退回十里外驻下。
期间,孙惟晟为防城中有诈,建议天子坚固壁垒,不可大意。
李晔觉得无此必要,只安排各军简单划分营区,再搭上简易帐篷即可。
事实验证了李晔的信心由来。
只过了两个时辰不到,便有游骑来报,陈仓城内有兵戈打斗之声。
随后又有消息传来,陈仓城头上抛下大量尸首。
紧接着又有消息,陈仓城头上另竖起了大量白旗。
再其后。
陈仓城门大开,一队四十来人的将卒向朝廷营地驰来。
「报!陈仓守将杨崇本来降!」
李晔难免得意地与四周喜形于色的诸将会视一笑:「召。」
杨崇本单人被带至。
身形魁梧,近八尺高俊朗,颇有英武之气。一身铮亮的铁衣上沾有水渍,显然是刚刚擦洗过,但仍擦不去缝隙间的血痕,说明城内方有过厮杀……
杨崇本尚距天子十步远,纳头便拜:「罪臣杨崇本,拜见圣上。」
「杨卿一力光复陈仓,乃社稷有功之臣,何罪之有?快请起。」
杨崇本仍未起身,而是将手中账簿高举过头,端正地呈上:「陈仓城内的民户、钱粮及武卫都将校名录俱在此册中,请圣上检阅。」
李晔亲自上前接过账簿,顺手牵起了杨崇本。
他大致翻了几页,陈仓城内共有民三千户,储粮十万石,可抵得上一般州府,另附武卫都及陈仓守兵各级将校姓名……
看完后,李晔将账簿再次放回到杨崇本手中:「还是杨卿代为保管吧。」
背后的意思,便是默许了他继续掌有陈仓。
「罪臣能得圣上宽宥,已是感恩戴德不尽,如何能……」
杨崇本惶恐,忙要推让。
李晔摆手制止了:「杨卿既能知晓大义,重投朝廷名下,便也就无需如此多礼,凡事朕自有安排,你只管照做便是。」
「臣,叩谢圣上隆恩。」
杨崇本真的行了叩拜大礼后,方才诚惶诚恐收回账簿。
至少从目前看来,天子比他想象得更大度,也让他消除了些前程堪忧的顾虑……
其后李晔便让杨崇本返回陈仓,先稳定城内局势,然后晚上再出城来赴宴。军中要为他和陈仓投诚官员、将校设宴表功。
杨崇本连连称谢,随后恭恭敬敬地倒步退下。
就在当晚。
李继徽竟主动派人来到朝廷军队的营地。
这当真是一个极利好的消息。李继徽主动派人前来,说明他非但有降意,而且意愿非常强烈,指不定早就有所计划。
而且双方在城外联络,也比城内方便得多……
李晔亲自召见。
来人行叩拜大礼后,道:「李将军托末将转禀圣上。李将军出自沧州官宦人家,世受天家与大唐朝廷的恩泽,后虽转投宋文通名下,但也一直努力杀贼,未敢片刻忘记国恩,更不敢丝毫于圣上不敬、行忤逆叛国之举,拳拳赤心,还望圣上明鉴。」
李晔点了点头,问道:「李将军可还说了什么?」
来人再拜道:「回圣上,李将军只说了这些。」
有意思……
李继徽主动派人来联络,分明已有投诚之意,却话里话外不提半个降字。
李晔道:「你且休息片刻,朕稍后再给你回复。」
「末将不敢。末将告退。」
帐内张濬、韩偓等人同样是困惑,待陈仓信使退下后,便纷纷商议起来。
首先可明确一点,李继徽强调自己原来的出身,当是要划清与李茂贞的界限。
接着,李继徽一再强调自己的忠心,不敢与朝廷相抗,背后的意思,是暗示朝廷兵马去攻打陈仓,他便会不战而降?.
但兴兵乃大事,岂可凭猜测便贸然行之?
几人商议后,一致认为,无论他李继徽是什么意思,朝廷都当明确表态,并要求李继徽给出明确回复,然后才可做下一步打算。
李晔认可。
再召来陈仓信使,道:「回去告之李将军,朕相信他的忠心,与宋文通等逆贼断然不同,故而朕领大军而来,却停驻渭水岸,反派了使臣入城,便是希望他能与凤翔诸贼划明界限,幡然悔悟,重投朝廷名下。朕也希望他明白,朕非昏庸之人,他若能重回正道、交出陈仓,朕非但不会追究他以往过失,还会重赏于他,绝不至寒了忠良之心。」
李晔身为天子,有些话只能泛泛而谈,具体如何向李继徽许诺,自有张濬等人具体去与陈仓信使说明。
当然也是出自李晔的授意。
首先会保留李继徽的人马和兵权,他仍是武卫都都将,朝廷也不会干涉武卫都内人事;交出陈仓后,他李继徽可以选择与朝廷大军一道攻打凤翔城,也可以选择南下陈仓道,替朝廷收复兴、凤二州;至于其余官职、爵位、赏赐等,朝廷自然不会吝啬这些虚名,只要他李继徽立有功劳,朝廷便自有相应封赏。
两日后。
陈仓城内再次派来信使。
这一次李继徽直接送来了书信,信中不再模糊其词,明确献城投降之意,并用了大量篇幅盛赞圣上文治武功。
但他同时提了两个小要求。
一是恳请圣上能准其恢复原本姓名杨崇本。
这其实都称不上要求,朝廷既要求他叛离李茂贞,当然得去掉李茂贞给他的赐名。
但此举由李继徽主动提出来,则并不多余。其实,他还是在向天子和朝廷表明他的忠心,以及他与李茂贞之间的真实关系。
二是陈仓城内遍布李茂贞的眼线,因而他恳请圣上能发兵「攻打」陈仓,只要朝廷的兵马能出现在陈仓城下,他便可借御敌之名收拢兵权,并借机除掉军中异己,再开城投降。
这两个所谓的要求,李晔自然是同意了。
按李继徽所给出的时间,三日后,李晔留飞龙、顺义二军留守渭水北岸,继续监视凤翔城,自己亲领其余人马沿渭水直下,逼
近陈仓。
到达陈仓城下后,立即发动「进攻」,大张旗鼓地饶城巡游半圈,向城上展示朝廷的武力,随后便退回十里外驻下。
期间,孙惟晟为防城中有诈,建议天子坚固壁垒,不可大意。
李晔觉得无此必要,只安排各军简单划分营区,再搭上简易帐篷即可。
事实验证了李晔的信心由来。
只过了两个时辰不到,便有游骑来报,陈仓城内有兵戈打斗之声。
随后又有消息传来,陈仓城头上抛下大量尸首。
紧接着又有消息,陈仓城头上另竖起了大量白旗。
再其后。
陈仓城门大开,一队四十来人的将卒向朝廷营地驰来。
「报!陈仓守将杨崇本来降!」
李晔难免得意地与四周喜形于色的诸将会视一笑:「召。」
杨崇本单人被带至。
身形魁梧,近八尺高俊朗,颇有英武之气。一身铮亮的铁衣上沾有水渍,显然是刚刚擦洗过,但仍擦不去缝隙间的血痕,说明城内方有过厮杀……
杨崇本尚距天子十步远,纳头便拜:「罪臣杨崇本,拜见圣上。」
「杨卿一力光复陈仓,乃社稷有功之臣,何罪之有?快请起。」
杨崇本仍未起身,而是将手中账簿高举过头,端正地呈上:「陈仓城内的民户、钱粮及武卫都将校名录俱在此册中,请圣上检阅。」
李晔亲自上前接过账簿,顺手牵起了杨崇本。
他大致翻了几页,陈仓城内共有民三千户,储粮十万石,可抵得上一般州府,另附武卫都及陈仓守兵各级将校姓名……
看完后,李晔将账簿再次放回到杨崇本手中:「还是杨卿代为保管吧。」
背后的意思,便是默许了他继续掌有陈仓。
「罪臣能得圣上宽宥,已是感恩戴德不尽,如何能……」
杨崇本惶恐,忙要推让。
李晔摆手制止了:「杨卿既能知晓大义,重投朝廷名下,便也就无需如此多礼,凡事朕自有安排,你只管照做便是。」
「臣,叩谢圣上隆恩。」
杨崇本真的行了叩拜大礼后,方才诚惶诚恐收回账簿。
至少从目前看来,天子比他想象得更大度,也让他消除了些前程堪忧的顾虑……
其后李晔便让杨崇本返回陈仓,先稳定城内局势,然后晚上再出城来赴宴。军中要为他和陈仓投诚官员、将校设宴表功。
杨崇本连连称谢,随后恭恭敬敬地倒步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