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章 龙尾陂
崔安潜又想了想,也没想出张濬的话里有什么漏洞。
尽管他久历行伍,沙场上的事见得多了后便趋于保守谨慎,心里仍是不踏实,尤其是作战讲究个知己知彼……
可他也不知如何反驳,最后点了点道:「但愿如张相公所言。」
崔安潜这话在朝堂上叫持重,凡事不可说死,可在行伍里,这话听着就不够威风,如邓筠这般少壮的武将,不爱听。
邓筠第一个跳出来嚷道:「崔先生也太多心了!区区一个李茂贞,咱们是奉圣令征讨,又这么多好汉,怕他做甚!」
说罢又面朝天子抱拳请命道:「圣上,无需如此劳烦,让臣领着三千同州兵踏平凤翔,捉了那小儿来献于圣上。」
「臣也愿往……」
有了邓筠打头,其余将领自不能落后,纷纷请命。
「谋定而后动。如今大计未定,正待商议,不得呱噪。」
李晔脸色一沉,呵斥道。
今日兵马府议事,是来商议行动方略的,不是来听取他们的作战意愿。
邓筠等人悻悻回座。
李晔四下一瞧,锁定在最信任的康承业身上:「大军不日将出征,康卿有何看法?」
康承业方才一直看着舆图,出神凝视,如今天子有问,方缓缓起身道:「朝廷三面大军围攻,势在必得,李茂贞又会如何应对?」
康承业先抛出此问,随后自答道:「凤翔地势西高东低,东面与京畿渭水相连,一片开阔,其余三面环山,北有陇道直通萧关,南有陈仓可下蜀道……又听闻李茂贞据凤翔四年以来,处处兴兵,未有止时,故虽不曾养民力,却精通行伍事……」
康承业并不急着给出答案,而是逐条慢慢分析,若换了其他人,只怕邓筠等人又要嚷叫起来。
可六军都指挥使中,康承业论资历官阶不如孙惟晟,论个人勇武更不如大部分军使,也不善人际来往,但他长于治军,尤其谋略出众,往往能一语中的,久负其名,故其余人都只屏息聆听。
「李茂贞为人外宽内忌,用兵尤其狡诈,不可轻视……以臣度之,李茂贞必不肯坐以待毙,不会困守凤翔城内,定会主动出击,若胜,则军威大振;若败……」
「若败,怎样?」有耐心不足的将领忍不住发问道。
康承业道:「若败,李茂贞当退守凤翔城,且分守凤翔、陈仓两处,以成掎角之势,再伺机反扑……至于北面灵武与夏绥两路,应死守萧关。只要萧关不破,这两路人马便无法南下威胁凤翔。」
他分析得有理有据,众将也都是久历行伍之人,闻后都点头认可。
可要说其中是否有未尽善之处……
张濬问道:「凤翔兵力有限,如何分守?」
康承业回道:「兵有众寡,势有缓急。于凤翔而言,朝廷兵马势急,而北面威胁为缓,且有萧关和陇山为屏障,只需分出少量兵马固守,先集中兵力向东,谋求一战而定。若战不利,要守,也必分兵雍县、陈仓两处,如此方有伺机反扑、反败为胜的机会,且陈仓扼守要道出口,可进可退,李茂贞哪怕是为了万一计,也绝不会放弃此地。」
这一番解释下来,张濬自觉闭上了嘴。纵然他向来自诩聪明,可在康承业这番分析前,也只能安慰自己,各有各行,他毕竟没有带过兵,不熟悉行伍事。
张濬坐下,崔安潜又沉思着站了起来,也走到舆图前,看了又看后道:「以康军使之意,李茂贞会主动出击?」
康承业点头应道:「若我是李茂贞,一定会主动寻求战机。老郡公不放想一想,圣上诏令一下,大军压境,凤翔处处被动,尤其是军中人心涣散,若再不出击,唯有死路
……」
「但,」康承业沉吟片刻后又道,「凤翔若主动越境作战,又于名分有亏,且人马不占优……所以我猜测李茂贞会放朝廷兵马入凤翔,再主动示弱,诱敌深入,待敌疲劳时,也是他的最佳战机,当可发起绝地一击。」
崔安潜忙又问:「李茂贞将择何地一击?」
康承业的目光投在舆图上,沿着渭水一路向西。过武功,再过郿县,沿岐山折向西北,过岐山县……随后他的目光的盯住了,用手指向了岐山县西一片开阔的高地:「龙尾陂。」
「龙尾陂……」
崔安潜念叨这个地名,若有所思。
屋内所有人也都这个三个字吸引了过去。
于他们而言,龙尾陂这个地名并不陌生。
当年黄巢据关中后,欲分兵占领凤翔,再沿蜀道追击难逃的僖宗一行,郑畋领凤翔军伏击并大败黄巢草军,选择的地点,正是在龙尾陂。
若康承业料得没错,李茂贞是想复制当年郑畋的成功,也在此地击溃朝廷大军。
毕竟,当年龙尾陂大战时,李茂贞就在郑畋部下任博野军军使,亲自参与了那场伏击并论功居首。
灵州。
灵州刺史、朔方军节度使韩逊正立于城头上,眺望远方贺兰山顶白雪皑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韩逊生于斯,长于斯,他这一生都活在贺兰山下,死后也应如他的父辈祖辈那样,埋葬于贺兰山的白雪下。如今他已年,更舍不得离开这片土地。
可他又很清楚的知道,他必需离开这里,回归中原。
哪怕用尽最后一口力气,他也要回去,尤其是他的韩氏子孙们,不能让他们忘了他们大唐子民的身份。得让他们知道,他们是高贵的大唐人,与这些境外的野蛮番人不同。
韩逊还记得他很小的时候,灵武城内尚有满头白发的老卒,会给他们讲述过往朔方军的辉煌,灵武城的昌盛,偶尔还会用破旧的竹笛吹起关中的秦腔……
如今那些老卒早已掩埋进黄土。
如今整个灵州之地,也就灵武城内还有些汉人,尽是戍边军卒和流放囚犯的后代,也只占城内人口不到一半。
如今那些汉民小孩,也再没有老卒去给他们讲述这座城市的过往。他们习惯了不束发,不学礼,像番人一样野蛮好斗。
尽管他久历行伍,沙场上的事见得多了后便趋于保守谨慎,心里仍是不踏实,尤其是作战讲究个知己知彼……
可他也不知如何反驳,最后点了点道:「但愿如张相公所言。」
崔安潜这话在朝堂上叫持重,凡事不可说死,可在行伍里,这话听着就不够威风,如邓筠这般少壮的武将,不爱听。
邓筠第一个跳出来嚷道:「崔先生也太多心了!区区一个李茂贞,咱们是奉圣令征讨,又这么多好汉,怕他做甚!」
说罢又面朝天子抱拳请命道:「圣上,无需如此劳烦,让臣领着三千同州兵踏平凤翔,捉了那小儿来献于圣上。」
「臣也愿往……」
有了邓筠打头,其余将领自不能落后,纷纷请命。
「谋定而后动。如今大计未定,正待商议,不得呱噪。」
李晔脸色一沉,呵斥道。
今日兵马府议事,是来商议行动方略的,不是来听取他们的作战意愿。
邓筠等人悻悻回座。
李晔四下一瞧,锁定在最信任的康承业身上:「大军不日将出征,康卿有何看法?」
康承业方才一直看着舆图,出神凝视,如今天子有问,方缓缓起身道:「朝廷三面大军围攻,势在必得,李茂贞又会如何应对?」
康承业先抛出此问,随后自答道:「凤翔地势西高东低,东面与京畿渭水相连,一片开阔,其余三面环山,北有陇道直通萧关,南有陈仓可下蜀道……又听闻李茂贞据凤翔四年以来,处处兴兵,未有止时,故虽不曾养民力,却精通行伍事……」
康承业并不急着给出答案,而是逐条慢慢分析,若换了其他人,只怕邓筠等人又要嚷叫起来。
可六军都指挥使中,康承业论资历官阶不如孙惟晟,论个人勇武更不如大部分军使,也不善人际来往,但他长于治军,尤其谋略出众,往往能一语中的,久负其名,故其余人都只屏息聆听。
「李茂贞为人外宽内忌,用兵尤其狡诈,不可轻视……以臣度之,李茂贞必不肯坐以待毙,不会困守凤翔城内,定会主动出击,若胜,则军威大振;若败……」
「若败,怎样?」有耐心不足的将领忍不住发问道。
康承业道:「若败,李茂贞当退守凤翔城,且分守凤翔、陈仓两处,以成掎角之势,再伺机反扑……至于北面灵武与夏绥两路,应死守萧关。只要萧关不破,这两路人马便无法南下威胁凤翔。」
他分析得有理有据,众将也都是久历行伍之人,闻后都点头认可。
可要说其中是否有未尽善之处……
张濬问道:「凤翔兵力有限,如何分守?」
康承业回道:「兵有众寡,势有缓急。于凤翔而言,朝廷兵马势急,而北面威胁为缓,且有萧关和陇山为屏障,只需分出少量兵马固守,先集中兵力向东,谋求一战而定。若战不利,要守,也必分兵雍县、陈仓两处,如此方有伺机反扑、反败为胜的机会,且陈仓扼守要道出口,可进可退,李茂贞哪怕是为了万一计,也绝不会放弃此地。」
这一番解释下来,张濬自觉闭上了嘴。纵然他向来自诩聪明,可在康承业这番分析前,也只能安慰自己,各有各行,他毕竟没有带过兵,不熟悉行伍事。
张濬坐下,崔安潜又沉思着站了起来,也走到舆图前,看了又看后道:「以康军使之意,李茂贞会主动出击?」
康承业点头应道:「若我是李茂贞,一定会主动寻求战机。老郡公不放想一想,圣上诏令一下,大军压境,凤翔处处被动,尤其是军中人心涣散,若再不出击,唯有死路
……」
「但,」康承业沉吟片刻后又道,「凤翔若主动越境作战,又于名分有亏,且人马不占优……所以我猜测李茂贞会放朝廷兵马入凤翔,再主动示弱,诱敌深入,待敌疲劳时,也是他的最佳战机,当可发起绝地一击。」
崔安潜忙又问:「李茂贞将择何地一击?」
康承业的目光投在舆图上,沿着渭水一路向西。过武功,再过郿县,沿岐山折向西北,过岐山县……随后他的目光的盯住了,用手指向了岐山县西一片开阔的高地:「龙尾陂。」
「龙尾陂……」
崔安潜念叨这个地名,若有所思。
屋内所有人也都这个三个字吸引了过去。
于他们而言,龙尾陂这个地名并不陌生。
当年黄巢据关中后,欲分兵占领凤翔,再沿蜀道追击难逃的僖宗一行,郑畋领凤翔军伏击并大败黄巢草军,选择的地点,正是在龙尾陂。
若康承业料得没错,李茂贞是想复制当年郑畋的成功,也在此地击溃朝廷大军。
毕竟,当年龙尾陂大战时,李茂贞就在郑畋部下任博野军军使,亲自参与了那场伏击并论功居首。
灵州。
灵州刺史、朔方军节度使韩逊正立于城头上,眺望远方贺兰山顶白雪皑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韩逊生于斯,长于斯,他这一生都活在贺兰山下,死后也应如他的父辈祖辈那样,埋葬于贺兰山的白雪下。如今他已年,更舍不得离开这片土地。
可他又很清楚的知道,他必需离开这里,回归中原。
哪怕用尽最后一口力气,他也要回去,尤其是他的韩氏子孙们,不能让他们忘了他们大唐子民的身份。得让他们知道,他们是高贵的大唐人,与这些境外的野蛮番人不同。
韩逊还记得他很小的时候,灵武城内尚有满头白发的老卒,会给他们讲述过往朔方军的辉煌,灵武城的昌盛,偶尔还会用破旧的竹笛吹起关中的秦腔……
如今那些老卒早已掩埋进黄土。
如今整个灵州之地,也就灵武城内还有些汉人,尽是戍边军卒和流放囚犯的后代,也只占城内人口不到一半。
如今那些汉民小孩,也再没有老卒去给他们讲述这座城市的过往。他们习惯了不束发,不学礼,像番人一样野蛮好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