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章 积蓄民力
邓筠与郑远客已赴任同州半月。
相对来说,李晔并不担心同州军事。
同州东临黄河,西北两面环山、交通阻塞,唯有南面与华州疆土相连,存在军事冲突的可能。
但同州如今被朝廷接受,韩建绝没有再犯同州的胆量。
先前,诏令颁下,召王行约、王行实等返京,另派遣朝廷官员主治同州时,韩建还曾向朝廷上书,隐约表露自己为朝廷代掌同州的志愿,结果只得来天子的一通叱骂。
韩建自此也就老实了。
这半月以来,华州再无一人一马渡洛水。
王行约、王行实相继离开后,同州也只剩下无人看管的四千人马,邓筠带了一千军卒赴任,又有朝廷拨发的绢帛用以收服那四千散兵散将,当不存在任何问题。
接下来,便只需他约束部队,勤加操练……
而郑远客要处理的问题就复杂得多。
从民政上来说,同州就纯是一个烂摊子。
先前,王氏兄弟毫无治理的才能,也不懂得如何打理民生,整个同州,实际连一位主政的官员也没有,这两兄弟只知带兵打仗、或闲时纵情玩乐,需要搜刮钱财时,便随意选派几个亲信专职去各地收取。
至于这些钱财是如何来的,王氏兄弟不管。
所以同州各地实际处于一种自治的状态中,由当地豪强、或大姓族人、或乡野耆老自发管理当地。
而对这些豪强大姓来说,他们只需搜刮到足够的粮食和钱财应付冯翊(同州治所)来的军爷,其余当地事务,便全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因而他们在当地都不能说是强占民田、抢夺民女,当地所有民田农户,本就由他们全权处置。
除此外,同州虽毗邻黄河,但其实大部分领土天旱缺水,又境内多沙地、地力退化严重,又更加剧了当地的混乱。
因而郑远客去了同州后,先要厘清冯翊及各地吏治,重新搭建起一套上下通达的行政体系,还得想法与各地豪强大姓争夺农户农田、整顿地方上的秩序、提升官府的权力和影响力,然后还得想法解决田亩、禾苗、户籍等一大堆问题。
如今半月过后。
据传回来的消息,果如先前所料,邓筠已顺利收编了同州所有部队。如今的同州军下,其中三个都围绕冯翊城驻洛水一线,另两都分驻地方仿京畿施行轮戍制。
而同州政务,即便郑远客不乏才能,又从京中带了数十名官吏同行,目前也才厘清冯翊衙内六曹,选派各县县令、县尉、主簿,其后还有大量工作未开展。
京畿各地渐已稳定下来。
土地分发下去后,还是仿照大唐立国时的均田制,给农户们的土地分永业田和口分田两部分,两者按一四比例分配,具体亩数各县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前者由农户们自行决定栽种油麻、桑树或蔬菜、果蔬,后者则必须垦种禾苗。..
入籍或返乡的流民们也都安居下来,有了搭建的茅屋,有了耕种的土地,有了聚集的乡社……
之后,各县也陆续开始乡练。
根据朝廷最终拟定的政令,每户需至少出一丁男参加乡练(军籍户除外,家中无丁男除外),乡练全年共四十日,春、冬两季各二十日。乡练时日计入征役,若超出征役所需,每日计发饷钱二十。
从各县报上来的乡练人数来看,最少的也有一人,最多的,如云阳县,乡练壮丁在四千人以上。
至于具体操练事宜,仿万年县先例,从讲武堂内挑选教官,主练行伍军阵,次练棍棒武艺。最后由兵部考核成绩……
改组后的朝廷效率明显提升。
各部各司其职,各有职事,推动着京
城和地方事务有序展开。
李晔倒相对闲下来了,眼下一切步入正轨,只还是需要时间,耐心等待关中民力的恢复,待力量攒足后,便可由近及远地光复各镇。
其实这里也有他这个天子身份带来的红利。
试想一下,若非乃天子领地,不得不顾忌,就关中这样一块沃土,四方藩镇必定争着出兵来强夺,更别说放任关中发展民生,积蓄民力……
而李晔也很清楚,有夺取关中野望的,首推李茂贞,因而一直看得很紧。
凡凤翔有任何大小举动,必定第一时间下诏令斥责,绝不让李茂贞有丝毫缝隙可钻。
眼下,李茂贞三面出击,却独独不再东侵关中。
南面,攻取凤州和兴州后,李茂贞停止了下一步动向,没有轻易去招惹兴元的杨守亮,他只安排李继徽留守凤州,继续追剿逃入山林中的满存及其余部。
北面,泾原节度使张钧已放弃了抵抗,也无力抵抗,任打任骂,献钱献粮,所以李茂贞也没有进一步为难他,只是继续往泾州渗透自己的亲信。
西面反倒成了李茂贞的经略重心,他进一步向秦州增派人马,预备在陇右有所作为。当然,如今的陇右、包括河湟谷地已全为番民占有,吐蕃已败亡,这片地区混居着回鹘、温末、吐谷浑、吐蕃等大量部落游民,这些部落番民个个野蛮凶悍,又将游牧地视为身家性命,李茂贞也不敢轻易涉足。他选择联合吐谷浑和吐蕃残部,利用他们来对付势力正盛的回鹘部落,然后一直打通与凉州、甘州的商贸。
李晔时刻关注着李茂贞的所有动向。
李茂贞如今重心西移,其中显然也有设置兵马府的功劳。
正是朝廷将秦州从凤翔镇中划分出去,李茂贞才不得不有了危急感,重视对秦州的管控。
要知道,秦州位于陇山以西,实际上已属于陇右之地,与实际位于关中地带的凤翔联系并不紧密,在如今秦州名义上已不属凤翔兵马府管控的情况下,他要么放弃此地,要么就花精力去管控好此地。
李茂贞的精力并不是白费,因为灵武韩氏还真向朝廷上书,希望出兵「收复」秦州。
这也算是朝廷费心设置兵马府以来,最见成效的一次了。
原来一纸改变领地管辖的兵马府政令,就真的能换来一次于朝廷有利的战事,相当于凭空多了一支人马。
相对来说,李晔并不担心同州军事。
同州东临黄河,西北两面环山、交通阻塞,唯有南面与华州疆土相连,存在军事冲突的可能。
但同州如今被朝廷接受,韩建绝没有再犯同州的胆量。
先前,诏令颁下,召王行约、王行实等返京,另派遣朝廷官员主治同州时,韩建还曾向朝廷上书,隐约表露自己为朝廷代掌同州的志愿,结果只得来天子的一通叱骂。
韩建自此也就老实了。
这半月以来,华州再无一人一马渡洛水。
王行约、王行实相继离开后,同州也只剩下无人看管的四千人马,邓筠带了一千军卒赴任,又有朝廷拨发的绢帛用以收服那四千散兵散将,当不存在任何问题。
接下来,便只需他约束部队,勤加操练……
而郑远客要处理的问题就复杂得多。
从民政上来说,同州就纯是一个烂摊子。
先前,王氏兄弟毫无治理的才能,也不懂得如何打理民生,整个同州,实际连一位主政的官员也没有,这两兄弟只知带兵打仗、或闲时纵情玩乐,需要搜刮钱财时,便随意选派几个亲信专职去各地收取。
至于这些钱财是如何来的,王氏兄弟不管。
所以同州各地实际处于一种自治的状态中,由当地豪强、或大姓族人、或乡野耆老自发管理当地。
而对这些豪强大姓来说,他们只需搜刮到足够的粮食和钱财应付冯翊(同州治所)来的军爷,其余当地事务,便全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因而他们在当地都不能说是强占民田、抢夺民女,当地所有民田农户,本就由他们全权处置。
除此外,同州虽毗邻黄河,但其实大部分领土天旱缺水,又境内多沙地、地力退化严重,又更加剧了当地的混乱。
因而郑远客去了同州后,先要厘清冯翊及各地吏治,重新搭建起一套上下通达的行政体系,还得想法与各地豪强大姓争夺农户农田、整顿地方上的秩序、提升官府的权力和影响力,然后还得想法解决田亩、禾苗、户籍等一大堆问题。
如今半月过后。
据传回来的消息,果如先前所料,邓筠已顺利收编了同州所有部队。如今的同州军下,其中三个都围绕冯翊城驻洛水一线,另两都分驻地方仿京畿施行轮戍制。
而同州政务,即便郑远客不乏才能,又从京中带了数十名官吏同行,目前也才厘清冯翊衙内六曹,选派各县县令、县尉、主簿,其后还有大量工作未开展。
京畿各地渐已稳定下来。
土地分发下去后,还是仿照大唐立国时的均田制,给农户们的土地分永业田和口分田两部分,两者按一四比例分配,具体亩数各县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前者由农户们自行决定栽种油麻、桑树或蔬菜、果蔬,后者则必须垦种禾苗。..
入籍或返乡的流民们也都安居下来,有了搭建的茅屋,有了耕种的土地,有了聚集的乡社……
之后,各县也陆续开始乡练。
根据朝廷最终拟定的政令,每户需至少出一丁男参加乡练(军籍户除外,家中无丁男除外),乡练全年共四十日,春、冬两季各二十日。乡练时日计入征役,若超出征役所需,每日计发饷钱二十。
从各县报上来的乡练人数来看,最少的也有一人,最多的,如云阳县,乡练壮丁在四千人以上。
至于具体操练事宜,仿万年县先例,从讲武堂内挑选教官,主练行伍军阵,次练棍棒武艺。最后由兵部考核成绩……
改组后的朝廷效率明显提升。
各部各司其职,各有职事,推动着京
城和地方事务有序展开。
李晔倒相对闲下来了,眼下一切步入正轨,只还是需要时间,耐心等待关中民力的恢复,待力量攒足后,便可由近及远地光复各镇。
其实这里也有他这个天子身份带来的红利。
试想一下,若非乃天子领地,不得不顾忌,就关中这样一块沃土,四方藩镇必定争着出兵来强夺,更别说放任关中发展民生,积蓄民力……
而李晔也很清楚,有夺取关中野望的,首推李茂贞,因而一直看得很紧。
凡凤翔有任何大小举动,必定第一时间下诏令斥责,绝不让李茂贞有丝毫缝隙可钻。
眼下,李茂贞三面出击,却独独不再东侵关中。
南面,攻取凤州和兴州后,李茂贞停止了下一步动向,没有轻易去招惹兴元的杨守亮,他只安排李继徽留守凤州,继续追剿逃入山林中的满存及其余部。
北面,泾原节度使张钧已放弃了抵抗,也无力抵抗,任打任骂,献钱献粮,所以李茂贞也没有进一步为难他,只是继续往泾州渗透自己的亲信。
西面反倒成了李茂贞的经略重心,他进一步向秦州增派人马,预备在陇右有所作为。当然,如今的陇右、包括河湟谷地已全为番民占有,吐蕃已败亡,这片地区混居着回鹘、温末、吐谷浑、吐蕃等大量部落游民,这些部落番民个个野蛮凶悍,又将游牧地视为身家性命,李茂贞也不敢轻易涉足。他选择联合吐谷浑和吐蕃残部,利用他们来对付势力正盛的回鹘部落,然后一直打通与凉州、甘州的商贸。
李晔时刻关注着李茂贞的所有动向。
李茂贞如今重心西移,其中显然也有设置兵马府的功劳。
正是朝廷将秦州从凤翔镇中划分出去,李茂贞才不得不有了危急感,重视对秦州的管控。
要知道,秦州位于陇山以西,实际上已属于陇右之地,与实际位于关中地带的凤翔联系并不紧密,在如今秦州名义上已不属凤翔兵马府管控的情况下,他要么放弃此地,要么就花精力去管控好此地。
李茂贞的精力并不是白费,因为灵武韩氏还真向朝廷上书,希望出兵「收复」秦州。
这也算是朝廷费心设置兵马府以来,最见成效的一次了。
原来一纸改变领地管辖的兵马府政令,就真的能换来一次于朝廷有利的战事,相当于凭空多了一支人马。